- 160.50 KB
- 2021-04-13 发布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一、选择题
1.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析:选C 能量流动始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据题图知Ⅰ为生产者,Ⅳ为消费者,则E1为太阳能。
2.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选B 该食物网中最长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即(3 780+4 200)/31 920×100%=25%;太阳鱼同化量(1 483 J·m-2·a-1)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在太阳鱼的有机物中。太阳鱼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则被鲈鱼摄入,故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应小于1 483-126=1 357 J·m-2·a-1;该食物网中的生物缺少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3.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3
解析:选C 恒温动物维持体温需要消耗较多的有机物,因而④/③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10%是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同化量和获取量之间的比值;圈养动物生长量的提高依赖于同化量的增加,即③/②的比值提高;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哺乳动物不能利用的物质多于动物性食物,因而食肉动物的③/②值高于食草哺乳动物。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食物网的复杂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越低
解析:选D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越高。
5.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草原生态系统复杂,其中不包括( )
A.处于同一级的生物种类较多
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至顶级
C.某一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选D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因为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如果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消失,就会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代替,用其他的食物链来代替这一缺失的食物链,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6.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B.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C.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析:选B 温度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恢复到最初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数量偏离了最初的状态,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二、非选择题
7.【加试题】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的示意图,图中△右侧的数值为某种有毒物质的浓度(百万分之一),其他数值表示能量的多少,单位为kJ/(cm2·a)。回答下列问题:
3
(1)由图中可看出,该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总值为________。
(2)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该有毒物质在A→B→C中浓度逐级升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3)图中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D是________,通过它们的分解作用,该生态系统才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则:
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除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某种因素使得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这部分能量有自身呼吸消耗的,传入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所以总能量是97+63+306=466 kJ/(cm2·a)。(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个营养级同化量×100%。(3)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可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图中D为分解者。实现碳由生物群落向无机环境的转化,从而实现了物质循环。(4)图中显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时的分流状况,则A应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答案:(1)466 kJ/(cm2·a)(不写单位不对)
(2)13.5 热能 逐级递减 生物放大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分解者 物质循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5)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3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2021-04-13 00:30:239页
- 高中物理 第2章 机械波 第3节 波的2021-04-13 00:29:5711页
- 高中历史单元整合一新人教版必修22021-04-13 00:23:053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五章 海洋开发2021-04-13 00:21:295页
- 高中生物复习 遗传规律综合 无答案2021-04-13 00:20:305页
- 三年高考20152017高中物理试题分项2021-04-13 00:19:5317页
- 高中历史教案2020经典模板大全2021-04-13 00:19:4815页
- 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二2021-04-13 00:18:577页
- 2019高中英语教师述职报告3篇2021-04-13 00:18:546页
-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任意角2021-04-13 00:16:04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