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00 KB
- 2021-04-13 发布
2020~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为单选题,8-10为多选题,其中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
A. 卢瑟福 B.汤姆孙 C. 贝可勒尔 D. 普朗克
2.能够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现象是( )
A.光的干涉现象 B. 光的衍射现象
C. 光的色散现象 D. 光电效应现象
3.用蓝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流,则下列一定可以使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的有 ( )
A. 红光 B. 黄光 C. 绿光 D. 紫光
4.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某金属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若改用频率为ν′的另一种光照射该金属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3E.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则ν′为( )
A. 3ν B. C.+ν D.-ν
5.关于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下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A.电压表V的读数先变小后变大 B.电流表A1的读数先变大后变小
C.电流表A2的读数变大 D.△U与△I2的比值为定值
6.在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a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7.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 )
A. 辐射光子,获得能量 B. 吸收光子,获得能量
C. 吸收光子,放出能量 D. 辐射光子,放出能量
8.某金属在单色光的照射下发射出光电子,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
A.随照射光的强度增大而增大 B.随照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C.随照射光的波长增大而增大 D.与照射光的照射时间无关
9.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光光子的频率大于b光光子的频率,a光的强度小于b光的强度
B.a光光子的频率小于b光光子的频率,a光的强度大于b光的强度
C. 如果使b光的强度减半,则在任何电压下,b光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一定比a光产生的光电流强度小
D. 另一个光电管加一定的正向电压,如果a光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则b光一定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
10.
如图是氢原子能级图,某个氢原子A从n=3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另一氢原子B从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都只释放出一种频率的光子
B.A和B都不只放出一种频率的光子
C. 若A放出的光子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则B放出的光子也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 若B放出的光子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则A放出的光子也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
11.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四种温度下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可见,一方面,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______(选填“较长”或“较短”)的方向移动.
12.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通常个别光子表现出________性,大量光子表现出________性(填“粒子性”或“波动性”).
13. 如图所示,把一块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并使锌板带负电,验电器指针张开一定角度.
(1)若用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用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4题15分,15题14分,共29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4. 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1=0.53×10-10 m,能量E1=-13.6 eV.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求:
(k=9.0×109 N·m2/C e=1.6×10-19C)
(1)电子的动能;
(2)电子的电势能;
(3)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射可使其电离?(已知电子质量m=9.1×10-31 kg)
15.铝的逸出功是4.2 eV,现在将波长200 nm的光照射铝的表面.
(1)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求遏止电压.
(3)求铝的截止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