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50 KB
- 2021-04-12 发布
井陉一中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
1.本卷满分100,时间80分钟。
2.本卷共两部分,其中第I卷为选择题,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综合题,请直接将答案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和第II卷。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60小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答对得1分,共60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昼夜现象 B太阳东升西落
C冬天寒冷夏天炎热 D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左偏
2.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 B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
C东经5°属于东时区 D西经52°属于西三区
3.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最近的是( )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海王星
4.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主要是因为( )
A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B太阳质量大
C太阳黑子多的年份,降水量多 D太阳时时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
5.太阳大气结构从外向里是( )
A光球—日冕 –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日冕 –色球—光球 D光球–色球—日冕
6、城市六边形的服务范围嵌套规律理论主要用来指导( )
A、工业生产和产品的类型 B、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
C、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D、交通运输和道路的建设
7、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带地区面积增大 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B热带地区面积减小 寒带面积增大
C 热带地区面积减小 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D 热带地区面积不变 寒带面积不变
8.下列城市中,6月22日中午等长竹竿其影子最短的是( )
A 呼和浩特 B 海口 C 青岛 D 广州
9.当北京时间为4月1日早晨4点30分的时候,3月31日在全世界还有( )
A 多一于半的地方 B少于一半的地方 C恰好一半的地方 D没有任何地方
读下图,回答下列10-14题
……………B……………F……23º26¹N
……A…………C………E………0º
……………………D…………23º26¹S
10、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间是( )
A B→C→D B C→D→E C D→E→F D A→B→C
11.B→C→D这一时期内,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
A 低→高→低 B 高→低→高
C 低→高 D 高→低
12.每年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
A 先向南再向北 B 一直向北
C 一直向南 D 先向北再向南
13.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
A、 A→B B 、 B→C C 、 C→D D 、 D→E
14.从D到F( )
A 赤道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B 赤道以北的地区白昼越来越长
C 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D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15、9月1日晚8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若保持望远镜的方向不变,则9月2日晚望远镜再次对准织女星的时间应该是( )
A.19时56分4秒 B、 19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20时3分56秒
16. 下列四副图中表示褶皱形成的受力方向正确的是( )
17、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线与经线圈始终垂合 B.晨昏线与经线圈始终斜交
C.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平行 D.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
18.当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经度为( )
A.116°E B. 124°E C. 104°E D. 136°E
南半球某地有一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23—25问题。
19.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26′ B.66°34′ C.90° D.45°
20.该地的纬度是( )
A.23°26′N B.21°34′N C.25°26′N D. 68°26′S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21-23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2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23.右图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提示: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
A.东经70º B.东经90º
C.西经70º D.西经110º
24.下列现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5.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方,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冻害,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读下图(①②表示不同高度的等压面),判断26~27题。
26.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最低的是( )
A.a B.b C.c D.d
27.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28.关于亚洲季风和季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季风的原因只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是造成南亚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C.我国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北冰洋
D.在夏季风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南涝北旱
读下面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29~30题。
29.a、b、c、d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30.甲地比乙地( )
A.气压高 B.风力大 C.气温高 D.湿度大
31.在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南半球极地东风气流特征的是( )
A B C D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32~33题。
32.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33.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甲风带季节移动,形成南亚的夏季风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34.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
35.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36.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37.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38~40题。
38.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39.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40.此系统易造成:(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41~43题。
图A-07
图A-06
41.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42.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4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读下图,完成44~45题。
44.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45.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46、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与欧洲 B.非洲与欧洲
C.欧洲与拉丁美洲 D.亚洲与大洋洲
47、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国际间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48、下列居民区与工业区布局合理的是( )
49、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是 ( )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50、一般情况下商业区多位于( )
①市中心 ②城市的外缘 ③街角路口处 ④交通干线的交汇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5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52、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便捷程度 ③知名度 ④种族和宗教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 )
①机械化水平高 ②地广人稀 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
④自然条件优越 ⑤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4、甘蔗和甜菜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甜菜主要种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甘蔗集中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交通 C.气候 D.水源
55、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 )
A.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 B.水稻和甘蔗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D.牧羊和牧牛混合农业
56、阿根廷人为了保证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培育良种牛 ②打机井 ③发明海上冷冻船 ④种植饲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7、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大多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主要是( )
A.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劳动力丰富
C.地租较高 D.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运输不便
58、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
A.城市的数量 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的规模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59、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技术
60、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
A 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B 政府采用措施强制移民
C 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 D 海外的就业条件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6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其中C为过渡型,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图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 。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A型的特点为 ,高死亡率, 。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_______”型模式,由于我国大力开展 政策所形成。
62、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此图中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是 ,图中D点的地方时 点,图中AB是 (晨、昏)线。
(2)这一天是 月 日前后,北半球为 节气。
(3)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
(4)图中C地的昼长为 小时;E地的昼长为 小时,地方时 点日出。
(5)图中A、D、E三点的自转角速度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6)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63.读A、B、C、D四国某年旅游业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国家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国际旅游就业
人数(万人)
就业总人数(万人)
A
150
300
1 500
75
1 500
B
120
400
1 000
50
1 000
C
200
1 000
5 000
300
15 000
D
80
320
1 000
95
950
(1)从表中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收入最高的是 国,国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最高的是 国,达 %,反映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的 发展。
(2)国际旅游收入占出口总额比重最高的是 国,反映出发展跨国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 收入。
(3)国际旅游就业人数最多的是 国,国际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最高的是 国,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扩大 。
(4)在国际旅游就业人口中,人均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是 国。
井陉一中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答案
1----5 BCCBC 6-----10 CCDAB 11-----15 ADABA 16----20ADADD
21---25DBADD 26----30CDBCB 31------35CBBBB 36-----40CACDB
41----45CBCAA 46----50BBCCB 51-----55DAACC 56---60ADDBA
6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其中C为过渡型,回答问题:
(1)、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
(2)、 B (填字母)。发展中国家 。 (3)、_______B__(填字母)。
(4)、图中A型的特点为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5)、现代型 ; 计划生育 政策所形成。
62、(1) 北回归线 60°E 6 晨
(2)6 22 夏至
(3)昼长夜短 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
(4)12 4 10
(5)相等(均为每小时15°) DEA
(6)4
63.答案:
(1)C B 12% 社会经济
(2)A 外汇
(3)C D 就业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