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 MB
- 2021-04-12 发布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必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11月29 日晚,土星、月球、金星和木星齐聚天宇,在空中排成一条直线。右图为该日“四星连珠”天文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关于“四星连珠”景观中各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星距离地球最近
B.月球的体积最大
C.都属于类地行星
D.运动轨道均近圆
2.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上述四颗天体且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总星系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面影像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月球背面影像图传输质量和速度的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月球自转 D.地球自转
4.月球上没有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原因之一是
A.距离太阳太遥远 B.无昼夜更替现象
C.质量体积比较小 D.运行轨道不安全
1904年,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发现,以太阳表面纬度为纵坐标,年份为横坐标,绘出的太阳黑子分布图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右图)。读图完成5~7题。
5.通过长期的观测,人们发现太阳黑子
A.温度比周围太阳大气温度更高
B.在太阳表面的纬度分布有规律性
C.出现在太阳大气圈色球层上
D.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气候变暖
6.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
A.24小时
B.1年
C.11年
D.76年
7.“蝴蝶”翩翩起舞的年份
A.干旱或洪涝灾害频率加剧
B.极光现象范围扩大到中低纬度
C.地球磁场受干扰,影响无线电信号传输
D.干扰电离层,引发磁暴现象发生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Ⅱ圈层 B.Ⅳ圈层 C.莫霍界面以下 D.古登堡界面以下
9.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
C.Ⅱ圈层是地核 D.Ⅳ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
新疆乌尔禾“魔鬼城”长、宽约在5公里以上,地面海拔350米左右,土丘呈西北-东南走向。右图为“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11.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
B.侧壁陡立
C.沟壑纵横
D.地势平坦
12.该地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冰川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近年来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右图为“上海某区域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①~④处,②处
A. 气压最高
B. 气温最高
C. 白天温度最高
D. 昼夜温差最大
14.郊区②与城区③间的风向为
A. 西风 B. 东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5.下列能有效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 提高建筑物高度 B. 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D.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下图为“1965~2018 年珠三角地区与南海海面平均气温季节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能正确反映珠三角滨海地区热力环流的是
17.珠三角与南海海面间的热力环流最显著的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右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9~10题。
18.与成都相比,拉萨
A. 白天大气辐射强
B. 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 白天太阳辐射强
D. 夜晚地面辐射强
19.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 纬度差异较大 B. 经度差异较大
C. 地面状况不同 D. 人类活动的差异
20.位于青藏高原河谷地区的拉萨
A. 距太阳距离近,太阳辐射强 B. 夜晚易形成上升气流,天气多雨
C. 白天对流旺盛,易成云致雨 D. 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气温升高
下表反映“南京市 2019年12月连续五天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变化情况”,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21~23题。
21.右图中,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五天中,最有可能是晴天的是
A.5~6 日 B.6~7 日 C.7~8 日 D.8~9 日
23.当前,农民利用“温室大棚”来种植蔬菜,主要是因为温室大棚可以
A.增强① B.减弱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右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4~26题。
24. 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B. 下渗
C. 降水 D. 径流
25. 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岩石圈为生物生长提供所有养分
B. 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
C. 水循环是塑造沙丘地貌的主要动力
D. 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26. 水循环
A. 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 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 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右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 海绵城市中的
A. 树木、草坪可大量吸收降水和地下水
B. 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 河流、湖泊可调节多雨期和少雨期的降水量
D. 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8. 城市小区建设采取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铺地等措施,主要作用是
A. 增强雨水的滞留和下渗
B. 削弱雨水对建筑物的冲刷
C. 增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 保证小区生活和绿化用水
下图为“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甲 乙 丙
29. 该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乙—丙—甲
30. 塑造峡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波浪侵蚀
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 “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多
B. 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少
C. 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多
D. 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多
32. 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
A. 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 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
C. 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 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洪涝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右图7为“近百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3~35题。
33.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的正确描述是
A.西北地区没有洪涝灾害
B.东部地区洪涝灾害北多南少
C.青藏地区洪涝灾害较多
D.台湾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多发
3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与其成因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岩石、植被
B.气候、地形
C.土壤、植被
D.资源、水文
35.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遥感系统可动态监测洪涝灾害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定位服务
C.地理信息技术可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D.遥感系统可精确估算灾后经济损失
右图为“某河流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36~37题。
36. 图中①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 搬运
B. 堆积
C. 侵蚀
D. 风化
37. 右图中的①至④中,适合修建深水港口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19年异常的高温天气和严重的干旱,使得澳大利亚东南部从9月份开始爆发的森林火灾持续了数月,直到2020年1月8日,澳大利亚山林大火仍在持续燃烧。据报道,过火面积已经增加至1030万公顷,死亡人数为25人。数百座房屋被毁,数十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火灾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8~40题。
38.火灾时,漫天的烟雾会使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39.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后
A.土壤裸露,下渗增强
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C.风化、侵蚀作用增强
D.蒸腾作用增强,蒸发加剧
40.为了减轻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A.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完善森林火险应对机制
B.组织居民进入火场参与培训,增强救灾能力
C.应用GIS技术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测,预测火灾发展趋势
D.将林区及周围的居民、财产及产业全部外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41.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单位:hPa)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 M、O、P 为三个气压中心,其中气压最高的是 ▲ 。 (1分)
(2)图示地区位于 ▲ 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 。 (2分)
(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处,④处风向是 ▲ 。(2分)
42.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
(1)按照储量来看,水圈中占比最大的水体类型是 ▲ 水;人类大量使用的水体类型包括河流水、 ▲ 水和浅层地下水。 (2分)
(2)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能。甲地所在区域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水循环,该水循环对甲地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 ▲ 。 (3分)
(3)图中 ▲ (填字母)环节短时期内增多易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水位迅速上升,从而形 成城市内涝;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 ▲ 环节(填字母);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 ▲ (填名称)。 (3分)
43.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水、旱灾分布图”
(1)我国水灾空间上分布特点是 ▲ 。(1分)
(2)简要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灾严重的原因。 ▲ (3分)
(3)简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洪减灾的主要措施。 ▲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B
C
A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C
C
D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D
C
D
D
B
A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D
B
D
C
C
C
C
A
二、综合题(本大题 3 小题,共 20 分)
41.(每空 1 分,共 5 分)
(1)P (1分)
(2)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2分)
(3) ③ 偏南风(或西南风)(2分)
42.(8分)
(1)海洋 淡水湖泊 (2 分)
(2)太阳(辐射) 海陆间 提供淡水资源(或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3 分)
(3)c d 水汽输送 (3 分)
43.(7分)
(1)东多西少,水灾区主要分布在南方。(1分)
(2)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集中;下游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水网密布,支流众多;围湖造田,侵占河道等(言之成理即可,答对1点,得1分,共3分)
(3)加高加固堤坝;疏浚河道;退田还湖;裁弯取直;设立分洪泄洪区;加强监测预报等(言之成理即可,答对1点,得1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