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3.00 KB
- 2021-04-12 发布
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虚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天气系统是( )
A.南半球的气旋
B.北半球的气旋
C.南半球的反气旋
D.北半球的反气旋
2.与图示同类的天气系统有( )
A.夏季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雨带的锋面 B.使江淮地区形成伏旱的高压
C.冬半年控制我国大部的亚洲高压 D.夏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2019年10月13日,第19号强台风海贝思登陆日本,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截至目前已造成66人死亡、15人失踪。受“海贝思”影响,日本当地引发了众多的次生灾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图示能反应台风海贝思气流运动的是( )
A. B. C. D.
4.推测台风海贝思在日本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地震 B.寒潮 C.干旱 D.风暴潮
下图为华北某区域 T1 到 T3 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示意图。T3 时刻卫星云图显示该区域形成很厚的浓云,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T1 时刻 a、b 间气压变化规律是( )
A. B.
C. D.
6.甲地从 T1 到 T3 时段的天气现象是( )
A.气压不断降低 B.气温不断升高 C.天气终未晴朗 D.风速一直减小
7.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 T3 时刻甲、乙两地间锋面特征的是( )
A. B. C. D.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沙漠凝结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9.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征有( )
①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
②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③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
④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④为地下径流 B.③为降水
C.⑤为地表径流 D.①为植物蒸腾
11.图示河流水位最低时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雨水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大气降水 B.减少植物蒸腾 C.减少地表径流 D.减少地下径流
13.图中生物滞留设施不具有的作用是( )
A.进行渗滤、滞蓄处理
B.将径流雨水用于补充地下水
C.发挥削减径流流量峰值、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
D.在雨水排放到接雨水管渠系统后可以对径流污染进行控制
14.关于生物滞留设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施工技术难度较高,建设费用高 B.适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带
C.适用于停车场的周边绿地 D.适用于土壤渗透性能好的绿地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图示洋流中( )
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位于北半球 D.④位于南半球
16.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②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C.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 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7.图中甲洋流一定是( )
A.自北向南流 B.自南向北流
C.暖流 D.寒流
18.图中洋流( )
A.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B.会加快该海域船只的航行速度
C.可能有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
D.抑制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20.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明显高于平均值的是( )
A.1880-1900年 B.1900-1940年
C.1940-1980年 D.1980-2000年
22.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毁林,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增多
C.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D.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使紫外线增加
23.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 )
A.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B.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C.植树造林缓解升温 D.全面限制工业发展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衡量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用下列哪一指标( )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25.实施“引松济辽”工程的原因是因为辽河流域( )
①水资源总量少 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③地处内陆,气候干旱 ④人口多,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6.辽河流域除调水外,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还包括( )
A.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 B.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
C.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 D.控制工业发展,严禁大水漫灌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8.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我国三大自然区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9.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B.人口稀少,人均占有量大
C.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30.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施人工增雨 ②优化农业结构
③推广节水技术 ④降低水费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共40分)
31.(20分)读下面“印度洋洋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此洋流图判断为北半球_____ (季节),洋流①是 ,洋流②是 , 洋流②
对流经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
(2)同纬度的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______,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附近有____________经过。
(3)此时,若一艘油轮经过印度半岛南端附近海域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______方向漂流。洋流对石油污染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0分)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左),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该处地貌的成因是______。
(2)甲、乙、丁三处中,______处地下可能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可以在____________处地下修隧道。
(3)在乙处常发育成河流,有人提议在乙处修建水库,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4)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到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B 6.C 7.A 8.C 9.D 10.B 11.A 12.C 13.D
14.A 15.C 16.C 17.D 18.C 19.B 20.A 21.D 22.B 23.C 24.C
25.B 26.B 27.C 28.B 29.A 30.C
31.(1)夏季(2分) 西风漂流(2分) 西澳大利亚寒流(2分) 降温减湿(4分)。
(2)A(2分) 马达加斯加暖流(2分)
(3)东(2分) 加快石油泄漏区的海水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4分)
32.(每空2分)
(1)背斜(2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2分)
(2)丁 (2分) 丁(2分)
(3)不合理 (2分) 此处为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水易渗漏;(2分)
(4) ①冷却凝固;(2分) ④固结成岩;(2分) ⑤变质作用;(2分) ⑥重熔再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