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4.50 KB
- 2021-04-12 发布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1.“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读我国2005-2050年45年间人口变化趋势(含预测)图,完成下列1~3题。
1.由图分析未来十年间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A.一直增长 B.先增后减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再增
2.在我国现阶段人口发展趋势下提出二孩政策其目的不包括( )
A.降低人口红利 B.缓解银发危机 C.平衡性别比 D.优化年龄结构
3.图中变化曲线中有两个阶段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下降 C.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D.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2.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3.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4.下图为海南岛农业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海南岛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热带迁移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该地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面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B.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
C.地广人稀,耕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5.“特仑苏”是内蒙古蒙牛集团的一个牛奶品牌,它的产地位于北纬40°左右、草类茂盛的内蒙古高原。北京三元集团下设多个奶牛场和多家相关产业,分布在北京的六个区县。据此回答1-2题。
1.“特仑苏”和北京“三元”牛奶的生产同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 D.混合农业
2.与“特仑苏”相比,北京“三元”牛奶的生产在社会经济条件上具有的优势是( )
A.科技支撑 B.政策支持 C.交通便利 D.邻近市场
6.下图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读图回答1-2题。
1. 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 )
①靠近原料产地
②邻近城区市场
③生态环境优美
④对外交通便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 该科技产业园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减轻交通压力
③缓解用地紧张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在世界饮料品目消费中,瓶装水的消费增长稳居第一位,非碳酸饮料位居第二。下图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企业属于工业部门①的是( )
A.家具厂 B.制糖厂 C.水泥厂 D.电子厂
2.工业部门从④→②→①的发展趋势,反映了( )
A.原料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 B.政策对工业的影响在减弱
C.劳动力数量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 D.劳动力素质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
8.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2.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9.“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10.富文荣勘测实验小组发现: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承栽能力,环境逐渐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图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 和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这是因为( )
①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②我国民众环境意识提高
③国际社会制约增强 ④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读我国山东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回答1-3题。
农产品
玉米
蔬菜
苹果
乳、肉、蛋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5%
30%
15%
50%
1.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环境效益最大的是( )
A.生产过程1 B.生产过程2
C.生产过程3 D.以上都是
2.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这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塑料袋,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3.关于我国农村推广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B.农业生产过程不能达到清洁化
C.经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 D.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二、材料分析题
12.【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3)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参考答案
1.答案:1.B; 2.A; 3.D
解析:1.由图中人口变化曲线可直接得出,2019—2028年我国人口变化特点是先增后减,故选B项。
2.我国人口发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平衡性别比,优化年龄结构,也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人口红利。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出生率与死亡率,而总人口的下降主要是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所以,应该是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2.答案:1.D; 2.A
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选D。
2.东京是南北朝和北宋时期的都城,因而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故答案选A。
3.答案:1.C; 2.B
解析:
4.答案:1.B; 2.B
解析:1.根据图例,除了中部是杂粮林业区,海南岛大部分是水稻甘蔗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B对。没有热带迁移农业,A错。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和玉米,是温带作物,C错。土地面积小,没有大牧场放牧业,D错。
2.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该地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四季都可播种、收获,B对;面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不是种植业发展的优势条件,A错;土地面积小,不是地广人稀,耕地广阔,C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共同特点,不是优势,D错
5.答案:1.C; 2.D
解析:1.“特仑苏”和北京“三元”牛奶都属于奶制品,其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2.北京“三元”牛奶的生产地位于北京,地处京津唐地区,邻近消费市场。
6.答案:1.D;
2.B
解析:1.科技产业需要很少的原料、面向世界市场,所以选项①、②错误;该科技产业园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利于提高科技产品质量;靠近高铁和高速公路,利于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因此,③、④正确。
2.科技产业园发展,利于提髙地方髙新技术产业比例,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故①正确;科技产业园占据土地,增加地方运输量,所以会增加地方用地紧张和交通压力,故②、③错误;科技产业园的发展一定会吸纳地方一定的劳动力,故④正确。
7.答案:1.D; 2.D
解析:1.①科技投入比例最大,电子生产厂属技术导向型企业。
2.从④→②→①,体现了劳动力数量的投入在减少,而科技的投入在增大,说明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在增强。
8.答案:1.D;2.C
解析:1.读图可知,上海港口经历了6次区位迁移,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的支流苏州河,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海港。
2.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水港,建成后增加上海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9.答案:1.D;2.B
解析:1.所谓绿色出行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骑自行车出行等。图中2011年以后,小汽车出行方式占比减小,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占比增加。
2.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状况,与出行方式的变化无关,A项错误。小汽车的出行量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会减轻,B项正确。城市的服务功能包括方方面面,不受出行方式的影响,C项错误。城市的地域范围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规模有关,与出行方式无关,D项错误。
10.答案:1.D; 2.B
解析:1.由材料可知.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承载能力.环境逐渐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关系.丁曲线在经济起飞阶段,环境污染程度最低,所以是最理想的发展模式。
2.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故①错误。②③④是我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原因。
11.答案:1.C;2.B;3.B
解析:1.读图可知,生产过程1是粮食生产,生产过程2是乳、肉、蛋生产,生产过程3是沼气发电,所以生产过程3的环境效益最大,C项正确。
2.“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的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这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塑料袋,可减轻“白色污染”,故B项正确。
3.我国农村推广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述如下:形成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过程达到清洁化;经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12.答案: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从循环经济角度设计方案,即要遵循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原则。
方案一(文字表还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做饮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放入沼气池发酵可解决农民日常所需的能源问題; 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只要能计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
解析:第一小问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实际和题意农业生产活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可得主要环境问题。第二小问就是关键循环经济角度分析,也就是使环境中产生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消失。
13.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自然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1)方案一: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做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放入沼气池发酵可解决农民日常所需的能源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畜牧业、畜产品、沼气、沼气池。
解析:(1)图中陕西高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陡坡开垦带来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不良后果导致的土地退化、肥力下降以及生态恶化现象;另外这里生产力低,种植作物单一引发病虫害、生态失衡等问题产生。
(2)农业生产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效益要兼顾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
(3)从循环经济角度设计方案,即要遵循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原则,有利于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