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 MB
- 2021-04-12 发布
第
30
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
的区位条件
考点一
知识整合
答案
区位因素
区位分析
资源
①
资源
丰富;
②
离法国东北部
的
_____
较
近;
③
水资源丰富
交通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
的
________
;
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以及人工运河联成的水运网,水陆交通便利
市场
___________
经济
发达,为其提供广阔市场
铁矿
十字路口
德国及西欧
煤炭
拓展提升
1.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影响
区位优势
影响
项目
内容
丰富的
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
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其都较近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充沛的
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
水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
“
十字路口
”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运河连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
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2.
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联系
在鲁尔区的传统工业部门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地位重要,成为鲁尔区的基础工业,其兴衰影响到鲁尔区的兴衰。
解题探究
1.(2014·
浙江文综
)
读下图,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题组一
能源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
解析答案
解析
图中显示,北海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从开采条件的角度看,浅海大陆架,开采难度小;周围大部分是能源需求量大的发达国家,市场广阔。但北海位于西风带内,风浪大,增大了海上油气开采的难度。
答案
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
(
任答三点
)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
2.(2012·
重庆文综
)
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
A.
节约土地资源
B.
原料有可再生性
C.
减少原料运输量
D
.
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题组二
其他能源的开发
解析答案
解析
化石燃料用一点儿就会少一点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而木薯作为一种作物可以重复种植,其作为燃料乙醇的原料当然具有可再生性。
B
3.(2011·
四川文综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
解析答案
(1)
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解析
解答
本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解决,一是从图上获取河口形状、纬度位置等信息,然后针对
“
潮汐潮位高
”
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二是对比比较熟悉的钱塘江大潮的成因进行迁移。这两种方法并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
河口
为三角形
(
或喇叭形
)
。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
(
或信风
)
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
(
或风助潮势
)
;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2)
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解析答案
解析
解答
本题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思考东南沿海的风力为什么大。二是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较全面。
答案
亚欧大陆
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
(
或海陆风
)
;下垫面平坦
(
海面平滑
)
,阻力
(
摩擦力
)
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鲁尔区
的衰退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考点二
知识整合
答案
1.
鲁尔区的衰退
(1)
产业结构
(2)
“
煤炭危机
”
①
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
比重
。
②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
煤炭
下降
。
③
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上
缺乏
。
(3)
“
钢铁危机
”
——
世界性
过剩
(4)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
用地紧张
,
严重
单一
逐渐减少
需求量
竞争力
钢铁
环境污染
答案
2.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①
改造
。
②
发展
。
③
重视
发展
。
(2)
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
推进
(3)
建立发达
的
网络
(4)
大力
开展
传统工业
新兴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转型
交通
环境保护
拓展提升
1.
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衰落原因
影响
工业结构单一
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为主的单一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煤炭、钢铁工业危机
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煤炭地位下降;钢铁工业向外转移
新技术革命影响
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不适应现代工业
环境污染严重
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设厂
2.
鲁尔区的新发展与振兴
从鲁尔区面临发展危机开始,就开始了寻求新发展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措施
具体做法
改造传统产业
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减少企业数量,扩大生产规模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使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调整工业布局
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钢铁企业布局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
发展科技与交通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建立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
治理与保护环境
整治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美化环境,加强环境管理
解题探究
1.(2014·
江苏地理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
2008
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
75%
。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题组一
能源的综合利用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
亿元
)
1 400
2 220
4 000
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
3
∶
86
∶
11
4
∶
82
∶
14
4
∶
81
∶
15
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82
79
72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
2009
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
13
万锐减至
3
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
(
1)
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
解析答案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
亿元
)
1 400
2 220
4 000
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
3
∶
86
∶
11
4
∶
82
∶
14
4
∶
81
∶
15
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82
79
72
解析
分析
表可知,大庆的第二产业比重一直高于
80%
,但一直在下降,且第三产业比重在上升;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一直在
70%
以上,占主导地位,但也在不断下降。
答案
第二产业
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
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答案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
亿元
)
1 400
2 220
4 000
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
3
∶
86
∶
11
4
∶
82
∶
14
4
∶
81
∶
15
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82
79
72
解析
根据
材料一中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
75%
、表中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材料二中玉门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石油开采造成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锐减等信息组织答案,特别注意题中强调的资源、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
答案
玉门
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
严重
。
(3)
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答案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
亿元
)
1 400
2 220
4 000
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
3
∶
86
∶
11
4
∶
82
∶
14
4
∶
81
∶
15
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82
79
72
解析
主要
根据大庆和玉门的位置,结合两城市地理环境特征解答。
答案
大庆
: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
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答案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
亿元
)
1 400
2 220
4 000
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
3
∶
86
∶
11
4
∶
82
∶
14
4
∶
81
∶
15
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82
79
72
解析
西部
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给予了这些地区一些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答案
提供
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
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
“
因地制宜
”
思想的认识。
解析答案
解析
因地制宜
是地理学科的一种重要思想,就是根据当地区位条件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答案
“
因地
”
是指根据条件,
“
制宜
”
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题组二
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读
“
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
,完成
2
~
3
题。
2.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
①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
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解析答案
解析
煤炭
的深加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焦炉气和二氧化硫等部分气体的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
答案
D
3.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
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
①②
B
.
②③
C.
③④
D
.
①④
解析答案
解析
生产
结构的变化,只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当地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增多,加快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从而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
C
我国
能源问题
考点三
知识整合
1.
我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1)
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
(2)
能源供应紧张。
(3)
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量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
(4)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5)
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材和秸秆等作为燃料
。
2.
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紧张的原因
(1)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2)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
(3)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5)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
6)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
3.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及其问题
(1)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比例小。
(2)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
①
排出
SO
2
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
②
排放大量
CO
2
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强,全球变暖;
③
产生废渣,污染环境;
④
废弃物污染水源
。
4.
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和措施
(1)
面临挑战
①
国内石油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②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③
国际石油资源竞争激烈;
④
进口来源单一,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
⑤
运输方式和运输通道较单一,过分依赖海洋运输,单一的运输路线;
⑥
缺乏石油战略储备。
(2)
应对措施
①
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性
。
a.
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多元化战略,以煤炭为主、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
b.
提高石油利用率,节约使用;
c.
加强石油的勘探开发;
d.
加强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②
积极拓展石油的国际市场,保证石油来源的多元化和石油运输
(
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
)
的多元化。
③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降低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的风险,规避油价的严重影响
。
5.
我国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解题探究
1.(2015·
上海地理
)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题组一
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1)
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
解析答案
解析
从
时空分布来看我国石油生产,主要是在图示时间内,石油生产的变化及地区间的差异。
1999
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
2009
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答案
1999
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
2009
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
(2)
“
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
”
,举例说明这一判断。
解析答案
解析
油田
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来弥补储量不足所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答案
由
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3)
概述
2009
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
2009
年华东、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
解析答案
解析
通过
各地石油生产量相加得到的数据和各地石油进口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两数据进行对比可知
2009
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小,两区经济发达,石油消费量大,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有关。
答案
关系
:
2009
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 差异:华东、华南石油进口远大于其他地区。 原因:华东、华南石油生产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
(2014·
四川文综
)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
右
图
为
“
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
。读图,回答
2
~
3
题。
题组二
我国新能源的开发
2.
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
A.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南风
D
.
西北风
解析答案
解析
该
图所示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南海区域,多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而
V
级风也正分布于图中东北和西南方向,且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因此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东北风。
答案
A
3.
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
A.
①
地
B
.
②
地
C
.
③
地
D
.
④
地
解析答案
解析
①③
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低,可供利用的有效风能资源少。
④
地虽等级高,但距广东太远,建设成本太高。
②
地等级高,分布广,距发达地区近。
答案
B
归纳总结
影响可再生资源开发的自然因素
第
5
题中,在四地选择建风力发电站的地址既要考虑风力大小等自然因素,也要考虑距离市场远近、市场需求量大小等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因素,
④
地虽然和
②
地一样,风功率密度等级高,但与
②
地相比,距离市场
(
陆地
)
太远,故不选
④
,其中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储存量多少的因素。主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如下:
种类
影响开发的自然因素
我国分布
水能
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小
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
太阳能
海拔高低、空气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晴朗洁净程度
青藏高原、西北内陆
风能
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影响程度、风沙灾害天气
我国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
地热能
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
西藏地区
潮汐能
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潮高大小
东南沿海
沼气
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发酵时间长短
南方地区
练出高分
练出高分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2012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已占全球的
50%
以上,同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量占全球的比重却较低。读
“
我国光伏企业空间分布统计表
”
,回答
1
~
2
题。
8
广东
浙江
上海
北京
江苏
山东
河北
福建
安徽
陕西
企业数
153
143
128
116
112
50
30
21
21
19
占全国比重
16.6%
15.6%
13.9%
12.6%
12.2%
5.4%
3.3%
2.3%
2.3%
2.1%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解析答案
8
1.
影响我国光伏企业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①
世界市场
②
国家政策
③
太阳辐射
④
技术水平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
③④
广东
浙江
上海
北京
江苏
山东
河北
福建
安徽
陕西
企业数
153
143
128
116
112
50
30
21
21
19
占全国比重
16.6%
15.6%
13.9%
12.6%
12.2%
5.4%
3.3%
2.3%
2.3%
2.1%
解析
由
表可知,光伏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的省市;西北地区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所占比重小,所以太阳辐射不是主导因素;目前,对各省政策是基本相同的,国家政策不是主导因素;光伏产业需要的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技术水平是主导因素;我国光伏产业还处在加工阶段,缺少最上游环节,受国际影响大。
答案
B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2.
我国积极鼓励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其主要目的是
(
)
①
减少能源消费量
②
调整能源结构
③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
根治环境污染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
③④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广东
浙江
上海
北京
江苏
山东
河北
福建
安徽
陕西
企业数
153
143
128
116
112
50
30
21
21
19
占全国比重
16.6%
15.6%
13.9%
12.6%
12.2%
5.4%
3.3%
2.3%
2.3%
2.1%
解析
我国
积极发展光伏产业,不是为了减少能源消费总量,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量会增加;发展光伏产业能调整能源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光伏产业能降低环境污染,但不能根治污染。
答案
C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
“
油荒
”
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读
“
大庆市地图
”
,回答
3
~
4
题。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3.
大庆建成为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
(
)
A.
石油储量丰富
B
.
国内市场庞大
C.
铁路交通便利
D
.
科技力量雄厚
解析
从
图中看出大庆有一个较大的采油区,可推知发展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就是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答案
A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4.
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
(
)
①
利用区位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②
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
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
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A.
①②
B
.
②③
C.
②④
D
.
③④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
此
题可用排除法,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不符合实际,故排除
③
;大庆向我国西部搬迁更不符合实际,排除
④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有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答案
A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山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
93
千米,距青岛市
107
千米。
2015
年
11
月
14
日,海阳核电站
500
千伏送出工程已全部送电成功,标志着海阳核电站送出工程竣工投运。据此回答
5
~
7
题。
5.
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
①
核能资源丰富
②
核能开发资金与技术有保障
③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④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
①②
B
.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
核电站
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山东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资源短缺。
答案
B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6.
开发利用核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
)
A.
清洁,为山东半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B.
投资成本低廉
C.
技术先进
D.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
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安全生产使用的情况下对环境的污染很小。
A
7.
除发展核能资源外,沿海地区还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是
(
)
A.
地热
B
.
天然气
C
.
风能
D
.
太阳能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
沿海地区风力大,还可以发展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C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油砂是一种被高黏度沥青包裹的砂矿,其所含原油黏度较高,属重油,被环保人士称为
“
脏油
”
。油砂开采成本和风险高于一般原油,但当国际油价稳定在每桶
80
美元以上时,其开采和使用将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加拿大阿尔伯特省拥有全球
85%
的油砂资源,其绝大部分能源一直面向美国出口。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材料二 加拿大阿尔伯特省油砂资源分布与石油运输路线示意图。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1)
分析阿尔伯特省油砂开采的不利条件。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
注意
材料中
“
油砂开采成本和风险高于一般原油
”
的信息,以及图中阿尔伯特省位于较高纬度的位置信息。由位置可知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不利于开采;同时因冬季寒冷而人口稀少,也缺乏劳动力。
答案
开采
成本和风险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冻土广布,开采困难;劳动力短缺。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2)
分析加拿大油砂开采对美国能源市场及能源工业的影响。
解析答案
模拟题组
1
2
3
4
5
6
7
8
解析
图
中显示加拿大与美国之间有石油管线相连,则加拿大油砂开采会保障美国的石油供应,减少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同时降低石油加工业成本。
答案
提高
加拿大作为美国供应国的地位,降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保障了美国的能源供应;降低炼油业和石油加工业等生产成本,带动美国炼油业和石油加工业的发展。
高考题组
10
11
12
13
14
9
(2013·
安徽文综
)
下图为
“
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
。完成第
9
题。
9.
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
)
A.
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
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
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D.
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解析答案
高考题组
解析
石油、天然气与水能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低等生物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转变和富集起来的。伏尔加河向南流入里海,沿该河运油不可能到达西欧。
答案
C
10
11
12
13
14
9
(2012·
重庆文综
)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
(
新能源
)
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
1
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
7.5
吨。下图是
“
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
”
。读图和材料,完成第
10
题。
高考题组
10
11
12
13
14
9
10.
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
A.
节约土地资源
B.
原料有可再生性
C.
减少原料运输量
D
.
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10
11
12
13
14
9
解析
化石燃料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而木薯作为一种作物可以重复种植,其作为燃料乙醇的原料具有可再生性。
答案
B
高考题组
10
11
12
13
14
9
11.(2012·
浙江文综
)2011
年
11
月
4
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10
11
12
13
14
9
①
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
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
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酒泉的自然环境特点。酒泉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周围有大量未利用土地,为风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场所。同时酒泉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强大的冬季风是风电基地建设的重要条件。本区人口少、经济相对落后,能源需求量小。
答案
A
高考题组
10
11
12
13
14
9
(2012·
江苏地理
)
右
图
是
“
1990
~
2010
年我国能源消费与
GDP
增长变化图
”
。读图回答
12
~
13
题。
高考题组
10
11
12
13
14
9
12.
能源消费与
GDP
的增长特点是
(
)
A.
单位
GDP
能源消费
2002
年最低
B.
能源消费量
2007
年开始下降
C.
能源消费与
GDP
的年均增速相同
D.
单位
GDP
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解析答案
解析
两
条曲线虽然都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不同。从两条曲线的关系看,从
1990
年开始两线在不断接近,
2007
年后,
GDP
曲线反超能源消费量曲线,说明单位
GDP
能源消费在不断降低。
答案
D
高考题组
10
11
12
13
14
9
高考题组
10
11
12
13
14
9
13.
能源与
GDP
增长的关系是
(
)
A.
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
GDP
增长
B.GDP
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
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
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
GDP
高速增长的需要
解析答案
解析
从
两条曲线的变化看,能源与
GDP
增长的关系是:随着能源消费的增长,
GDP
在不断增长,能源供应充足能够加快
GDP
的增长。但是影响
GDP
增长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并不完全取决于能源储量大小。我国人均能源有限,能源的供应并不充足。
答案
C
高考题组
10
11
12
13
14
9
14.(2011·
四川文综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
(1)
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10
11
12
13
14
9
解析
解答
本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解决,一是从图上获取河口形状、纬度位置等信息,然后针对
“
潮汐潮位高
”
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二是对比比较熟悉的钱塘江大潮的成因进行迁移。这两种方法并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
河口
为三角形
(
或喇叭形
)
,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
(
或信风
)
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
(
或风助潮势
)
;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高考题组
10
11
12
13
14
9
(2)
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10
11
12
13
14
9
解析
解答
本题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分析东南沿海的风力为什么大。二是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较全面。
答案
亚欧大陆
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
(
或海陆风
)
;下垫面平坦
(
海面平滑
)
,阻力
(
摩擦力
)
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高考题组
10
11
12
13
14
9
第
30
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