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50 KB
- 2021-04-12 发布
咸阳百灵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物理试题
一、 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
B.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 原子核很小,必须把它看成质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在观察日食时,正是由于太阳的大小,才会出现日偏食、日全食等不同的情况,所以不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故A错误;
B.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对于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太小,可以忽略,所以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故B正确;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有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否则就无法分辨地球的转动,故C错误;
D. 原子核很小,但在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等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故D错误.
2.某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此运动员跑这100m的平均速度为( )
A 10m/s
B. 10.2m/s
C. 10.3m/s
D. 10.4m/s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知
故选A.
3.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荧屏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点.则
A. 两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 两队行军路程 s甲=s乙
C. 两队平均速度v甲>v乙
D. 该图是两队行军的位移-时间图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B.由图看出,甲轨迹的长度大于乙轨迹的长度,则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即有s甲>s乙.故A正确,B错误.
C.由图看出,两队起点与终点都相同,则位移相同,即有x甲=x乙.两队所用时间t也相同,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则两队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错误.
D.y-x图线是轨迹图象,不能反映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即不是位移--时间图象.故D错误.
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那么该汽车在任意1 s 内 ( )
A. 末速度一定等于这1 s初速度的2倍
B. 末速度一定比这1 s 的初速度大2 m/s
C. 初速度一定比前1 s 的末速度大 2 m/s
D. 末速度一定比前1 s 的初速度大 2 m/s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a=可知在任一秒内:由公式可知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正确,故B正确A错误;初速度和前1s的末速度指的是同一个时刻的速度,因此速度相同,C错误;末速度和前1s的初速度时间间隔为2s,因此比其速度大4m/s,D错误
5.从塔顶释放一个小球A,1s后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个小球B,设两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落地前A、B两球之间的距离( )
A. 保持不变 B. 不断减小
C. 不断增大 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答案】C
【解析】
设B球下落了时间t,则A球下落了时间(t+1).
由h=gt2得hB=gt2,hA=g(t+1)2.A、B两球间距离h=hA-hB=g(2t+1),可见h 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C项正确.
6.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长时间才会落地( )
A. 1s B. 1.5s C. D.
【答案】C
【解析】
根据,物体落地的时间为.所以物体还需要下落的时间为,C正确.
7.火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A. 火车的位移一定相等
B. 火车 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 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D. 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设火车最大的速度为v.由题:火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均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均为v,没有其他条件,无法研究前后两个运动过程的位移关系、加速度关系和时间关系.故ABD错误.
C.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故C正确.
8.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 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A段运动速度最大
B. 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C. AB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运动4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看出,CD段的斜率最大,运动速度的大小最大.故A错误.
B.OA段物体沿正方向运动,CD段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所以CD段的运动方向与OA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
C.AB段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而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运动4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0.故D错误.
9.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如果三尺为1m,则水面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零,忽略空气阻力)
A. 100m/s B. 140m/s C. 200m/s D. 2000m/s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三千尺等于1000m,根据公式可知其速度约为141m/s,所以答案为B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此题型考查了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0. 一个物体由静止沿光滑的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 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 )
A. 3L/4 B. C. L/2 D. L/4
【答案】D
【解析】
物体由静止沿光滑的斜面匀加速下滑,则当它的速度是v/2时,.答案选D.
二、多项选择
11.变速运动中,对瞬时速度大小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B. 表示物 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C. 表示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程度
D. 表示物体经过某段位移的运动快慢程度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选项A正确,B错误;
CD.表示物体经过某一位置运动快慢程度,选项C正确,D错误;
12.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选项A错误;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自由落体运动刚开始的时候,选项B正确;
CD.根据可知,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选项C错误,D正确.
13.从楼顶开始下落的物体落地用时2s,若要让物体在1s
内落地,应该从哪儿( )开始下落(取)
A. 从离地高度为楼高一半处开始
B. 从离地高度为楼高处开始
C. 从离地高度为楼高处开始
D. 从离地高度为5m处开始
【答案】BD
【解析】
设楼高为h,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得:h=gt2…①
代入数据得:h=20m
若要让物体1s内落地,则其位移为:h1=g()2…②
联立①②得:h1=h
把②式代入数据得:h1=5m
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
14.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v-t图像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t两段时间内(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答案】BD
【解析】
【详解】A. v-t图象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加速度大小,则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故A错误;
B.根据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则得:位移之比为
故B正确.
CD. 在0-t0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0-3t0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平均速度公式
可得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为,所以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故D正确,C错误.
15.如图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5t2+4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
B. 质点做匀减速运动,t=8s时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C. 质点的初速度大小是40m/s
D. t=4s时,质点的速度为0
【答案】CD
【解析】
【详解】ABC.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坐标,在时间轴上方,位置坐标为正数,在时间轴下方,位置坐标为负数,即图象中的坐标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所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位移时间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又由于图线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5t2+40t,把它与位移时间关系式: 相比较,对应的未知数前面常数相同,可以得到:v0=40m/s,a=-10m/s2,即物体做初速度为40m/s,加速度为-10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图可以看到,t=4s时质点离出发点最远,故AB错误,C正确.
D.由于在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所以t=4s时,质点的速度为零,故D正确.
三、填空题
1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m/s,加速度a=0.1m/s2,则第3s末的速度为_______m/s,5s末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答案】 (1). 2.3 (2). 2.5
【解析】
【详解】由:v=v0+at得:
[1].第3s 末的速度:
v3=2+01×3=2.3m/s.
[2].5s末的速度:
v5=2+0.1×5=2.5m/s.
17.物体的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2m/s2,当它的速度增大到6m/s时,所通过的位移s= _______ m
【答案】8
【解析】
【详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物体的位移为:
18.汽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运动,则汽车5s内通过的位移为________m,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第2s内的位移是________m.
【答案】 (1). 12.5 (2). 1.5 (3). 1.5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得汽车5s内通过的位移为:,第二秒内的位移为:,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19.汽车以 10m/s的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2m/s2的加速度,则刹车后 4s
内通过的位移为____m,刹车后 8s 通过的位移为___________m.
【答案】 (1). 24 (2). 25
【解析】
【详解】[1].由题意知刹车时间为
则由 得
4s内通过的位移为
[2].8s内通过的位移即为5s内的位移
20.在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
【答案】 (1). 0.3m/s (2). 0.6m/s2
【解析】
【详解】[1].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有:s4−s1=3aT2
所以:
四 综合计算
21.一滑块自静止从足够长的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试求:
(1)第4s末的速度;(2)运动后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答案】(1)4.8m/s (2)29.4m (3)3m
【解析】
(1)(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知,滑块下滑的加速度
则滑块第4s末的速度
(2)运动后7s内的位移
(3)第3s内的位移为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4.8m/s;(2)29.4m;(3)3m
22.水滴由屋檐落下,它通过下方一高为1.4m的窗户用时0.2s则屋檐距窗户下沿的高度H为多少?
【答案】3.2m
【解析】
【详解】设屋檐距窗户下沿高为H,水滴下落至窗台用时为t,则:
水滴到窗台过程中:
…①
水滴到窗户顶端过程中:
…②
①②联立解得:
t=0.8s,H=3.2m
23.汽车进站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滑行s1=30m 时,速度恰好减为初速度的一半,接着又滑行t1= 20s才停止.求:
(1)汽车滑行总时间t
(2)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v0 和总位移 s
【答案】(1)汽车滑行的总时间为40s;(2)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v1为2m/s,总位移s为40m.
【解析】
【详解】(1)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可逆向思维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at,因汽车滑行30m时速度恰好减半,则两段过程时间相等
t1=t2=20s,t=t1+t2=40s.
(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其逆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解得:
S2=10m;
则
S=S1+S2=40m
研究前面过程:由代入数据得
v1=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