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50 KB
- 2021-04-12 发布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1.命题范围: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
2.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分数为 100 分
3.第 I 卷为客观题,选择题;第Ⅱ卷为主观题,非选择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有选错或不选的不得分。
下图为 1982 年和 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 年的 4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 2009 年的高 B.198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009
年的低
C.1982 年的 20~24 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 2009 年的多 D.1982~2009 年人口出生率是上
升趋势
2.与 1982 年相比,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 25~29 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据下表回答第 3 题。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 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 万
2006 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 万
预测 2010 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 万
3.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A.25 万 B.30 万 C.35 万 D.45 万
苏轼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据此回答第 4 题。
4.江苏省不能种植荔枝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C.劳动力缺乏 D.降水稀少
2008 年 1 月 15 日芬兰手机巨头诺基亚公司决定于 2008 年中旬关闭位于德国西部城市
波鸿的诺基亚手机工厂,并将这座工厂的生产任务移至罗马尼亚等国。下图为芬兰诺基亚
手机在全球生产厂家分布图。据此回答 5~6 题。
5.通常,手机的研制与开发属于( )
A.原料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
6.该公司在中国北京和广东投资手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
①丰富的原材料 ②庞大的市场 ③廉价的劳动力 ④先进的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某企业计划另选厂址扩大生产规模,下面是待选地点生产成本比较表。厂址应选择在
( )
待选地点
成本构成(元/千克)
电费 原材料运费 成品运费
① 6.5 1.5 1.5
② 5.4 2.5 2.2
③ 1.8 3 2.5
④ 4.5 2 2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M 1 、 M 2 、 M 3 分别为原料地、燃料地和市场。图中 P 点是某企业生产产品的运费最
低点和劳动力费用最高点。以 P 为圆心的同心圆是该企业的等运费线(单位:元)。据此回
答 8~9 题。
8.若企业的厂址选择在甲地,则该企业可能是( )
A.印刷厂 B.制糖厂
C.电子元件厂 D.电解铝厂
9.若该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 P 点为 50
元,P1 点为 42 元,P2 点为 28 元,P3 点为 20 元,P4 点为
15 元。仅从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成本考虑,则企业厂址选
择应从 P 点移向( )
A.P1 点 B.P2 点
C.P3 点 D.P4 点
10.下列工业区位选择不合理的是( )
A.在渔场附近建水产品加工厂 B.在林区建木材加工厂
C.在山区建啤酒厂 D.在劳动力廉价的地区建电视机装配厂
11.下图是公路、铁路和水运三种运输方式与运费相关的变化图。下
列各区间运输方式的选择合理的是( )
A.OA 区间采用铁路运输
B.OB 区间采用公路运输
C.AB 区间采用水路运输
D.B 点之外采用水路运输
读我国台湾省铁路分布图,回答 12 题。
12.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 思考,这
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13.下图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 2.5km)内,以车站为中心的
不同圈层(以 0.5km 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由此可判断
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 0.5~1.0km 圈层中最小
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 1.0~1.5km 圈层中最少
C.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
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
元朝,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德州被列为四大漕运码头之一;1908 年修建京浦铁路、
德州段的运河疏浚调直,运河废弃成为“旧河”;建国后,政府成立了德州航运局,德州
段的运河、码头更加繁荣。1979 年卫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航运局因此而解散。当前,德
州市政府计划把恢复水运能力作为可施行方案,在未来可能使古运河恢复水运能力,使德
州真正成为通达京津的立体交通枢纽。读德州市位置图,回答 14~15 题。
14. 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日中贸易群物聚,红氍碧碗堆成山。商人嗜利
暮不散,酒楼歌管相喧阗”。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 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 商人大量外迁
C. 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 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15. 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
B. 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 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 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6. 如图所示,交通与土地利用转化率的关系为( )
①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土地利用转化率越高
②距离交通干线越远,土地利用转化率越高
③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土地利用转化率越低
④距离交通干线越远,土地利用转化率越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010 年 9 月,又是一年采摘棉花的季节,新疆又“飞”
来近百万采摘棉花的“候鸟”。他们在新疆的棉田工作 40
多天后返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17~18 题。
17.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该地与埃及种植棉花的共同优势有( )
①光照充足 ②水热条件好 ③有灌溉水源 ④花期降水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8.除了棉花,新疆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番茄产地,该地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合番茄生长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 19 题。
19.该循环系统中 a、b、c、d 依次为( )
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
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
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
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第 20~21 题。
20.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
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
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1.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
度变慢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丰县利用黄河故道引长江水修筑了大沙河水库,
并在大沙河沿岸种植苹果,使原先的“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 的荒滩成为江苏省重要
的水果基地。根据以上资料,完成 22、23 题。
22. 丰县在大沙河发展水果生产的主要意义在于( )
①防风固沙,涵养水土 ②改善农业结构,增加收入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减弱噪声,美化
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3. 丰县引进一批以苹果等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有利于当地
( )
①加大地区经济差异 ②优化产业结构 ③改善环境质量 ④稳定农产品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读某种农事安排示意图,回答 24~25 题。
24.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雨热同期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科技水平高
25.下列地区中可安排该农事活动的是( )
A.东北平原 B.河套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华北平原
26.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
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 )
A. 北方退耕还草 B. 湖区混合放养 C. 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 珠江三角洲的桑
基鱼塘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
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回答 27 题。
27. 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A. 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 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 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 28~30 题。
28.此图说明该地区 (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人口为 2500 万 C.大约 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
密度较大
29.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D.居民生活以消费动物性食品为主
30.图示人口状况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是 ( )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0 5 10 15 20 25 30(万)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④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 II 卷(综合题,共 40 分)
二、综合题(共 40 分)
31、读图 13,回答问题:(16 分)
(1)图中①、②、③、④序号表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 ④是_________________。(4 分)
(2)②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 (2 分)
(3)字母 A、B、C、D 代表世界著名工业区,其中 C 区是 (填工业区名称),该地
区
的有利区位因素有哪几个方面?(7 分)
(4) C 工业区其主导部门是 工业;四个工业区中发展条件相类似的是______和
(填字母) 。(3 分)
32.(5 分)下图为某地 1950 年和 2010 年的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聚落分布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1 分)
(2)1950 年 A、F 两地均已形成村镇,其中 F 地形成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
(3)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到 2010 年该地形成了 A、B、C、D、E 5 座城市,试分析 A、C 形
成为城市的原因。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
(4)F 地没有形成城市,其原因可能是这个地区的公路建设使________运输的重要性下降。
(1 分)
33.图 18 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1) 目前该城市的地域结构属于________。(1 分)
(2) M、P、Q 中 _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理由是 __ 。
(3 分)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
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 __
___。(3 分)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4 分)
34.读下图“珠江三角洲基塘生态系统”,分析回答:(8 分)
(1)分析图中 A 表示___________, B 表示________。(填数码)(2 分)
①塘泥 ② 基泥 ③青饲料 ④ 有机质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将甘蔗、果树、________的生产与_________________有机结
合起来,按生产的对象分类,此类农业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按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
来分,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3)基塘生产中,多种植物轮作,可以充分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4)基塘生产的内容应与________挂钩,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1 分)
①气候条件 ② 交通运输 ③ 科技投入 ④ 市场动向
高一地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A D B C D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C D A B A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C A C D B A B C
二、综合题
31.(共 16 分)(1)混合农业(1 分)商品谷物农业(1 分)大牧场放牧业(1
分)水稻种植业(1 分)
(2)生产规模大(1 分)机械化程度高(1 分)
(3)美国硅谷(1 分)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每点 1 分共 6 分)
(4) 微电子(1 分) B(1 分)和 D(1 分)
32.(共 5 分)(1)沿河分布(1 分)
(2)地处河流汇合处,水运便利(1 分)
(3)A 交通位置优越,水运和公路运输兼而有之(1 分)
C 地处河、海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以及利于沿海港口的建设(1
分)
(4)内河(1 分)
33.(共 11 分) (1)扇形模式 (1 分)
(2) P (1 分)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风向,(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高);
位于流经城市河流上游,(水污染小)地势高环境优美;临近
文化区(任意答二点记得 2 分)
(3)甲 (1 分)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任意答二点记得 2 分)
(4)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促进城市合理发展。(任意答四点记得 4 分)
34.(共 8 分)(1)② ③(1 分);(① ④(1 分)
(2)桑蚕(1 分) 养鱼(1 分) 混合农业(1 分) 密集农
业(1 分)
(3)土壤肥力(1 分) (4)④(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