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 MB
- 2021-04-12 发布
第
(1)
问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原理分析
第
(2)
问
考查化学原理分析、样品中元素含量的计算
第
(1)
问
考查化学原理分析
第
(2)
问
考查化学原理分析
第
(3)
问
考查新物质的组成及计算
第
(1)
问
考查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原理分析
第
(2)
问
考查新物质的组成及计算
第
(1)
问
考查化学原理分析
第
(2)
问
考查化学原理分析
第
(3)
问
考查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含量的计算
解题依据
规范答题
举例说明
滴定曲线分析
根据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突变判断,突变越陡说明酸性或碱性越强
—
用
NaOH
分别滴定酸
X
和
Y
,
X
的突变曲线比
Y
平缓,说明
X
的酸性比
Y
弱
解题依据
规范答题
举例说明
指示剂的选择
①
根据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通常选酚酞或甲基橙
①
NaOH
滴定
CH
3
COOH
,反应生成的
CH
3
COONa
显碱性,故选酚酞作指示剂
②
HCl
滴定氨水,反应生成的
NH
4
Cl
显酸性,故选甲基橙作指示剂
③
若
NaOH
滴定
HCl
,反应生成的
NaCl
显中性,故选甲基橙或酚酞均可
②
根据反应中物质自身颜色的变化判断
选淀粉、
KMnO
4
等
①
用
Na
2
S
2
O
3
滴定
I
2
,选淀粉作指示剂
②
用
KMnO
4
滴定
Fe
2
+
或
H
2
C
2
O
4
溶 液,
KMnO
4
自身颜色的变化可作终点的判断
解题依据
规范答题
举例说明
终点的判断
①
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
××
色变成
××
色,且
30
秒内不变化
①
用
Na
2
S
2
O
3
滴定
I
2
,选淀粉作指示剂,终点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
30 s
内不变色
②
用
KMnO
4
滴定
H
2
C
2
O
4
溶 液,终点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
30 s
内不褪色
②
根据反应物本身颜色的变化
解题依据
规范答题
举例说明
简单计算
根据物质间反应的数量关系
由定量关系列出比例式,再求解
2KMnO
4
~
5H
2
C
2
O
4
2
5
c
1
V
1
c
2
V
2
由比例关系可求出
c
2
误差分析
根据消耗的标准溶液所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
—
①
没有用标准液润洗,导致待测物浓度偏大
②
滴定到终点时,俯视读数,导致待测物浓度偏小
③
滴定前没有赶气泡,导致待测物浓度偏大
第一次滴定
第二次滴定
第三次滴定
消耗
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
/
mL
25.92
24.99
25.01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