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8 KB
- 2021-04-12 发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2、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熟练求比值和化简比,于是本节课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而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比较、总结中得出比例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老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
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3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找三位同学依次回答三个问题,全班同学再次回顾。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多媒体出示多幅国旗图片,提问:你知道我国国旗的长和宽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阅读书上国旗材料。
以操场和教室的两面国旗为例来讲解,让学生分别求出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
240÷160=
60÷40=
观察两个比值的关系
反馈:
(1)你发现了什么?
(2)这几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3)像240:160与60:40 的比值相等,我们就可以把比值相等的的两个比写成下面的形式:
240:160=60:40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老师:像240:160与60:40;8:5=120: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比例。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2.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各个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试一试,
15:10、60:40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学生计算,教师总结: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你们以1 5:3=2 5:5和8:1=120:15为例,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
差、积、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汇报:
我发现在这两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都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查一查:你随便找几个比例,看一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三)比例的判断
多媒体出示例题进行比例的判断,让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进行判断:1、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让学生上台板书计算。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里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向学生引入解比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进行解比例计算。
三、全课小结
再次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进行回顾总结,看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四、课后习题
课下完成基本功训练上的相应练习。
相关文档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体积和容积2021-04-12 13:12:064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2021-04-12 12:21:114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储蓄 冀教版 (2021-04-12 12:04:067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圆的认识 ︳青2021-04-12 11:50:553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2021-04-12 11:44:364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圆的周长-人2021-04-12 11:19:568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已知圆的周长2021-04-12 10:43:326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扇形统计图 北2021-04-12 10:37:2411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认识百分数丨2021-04-12 10:26:154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圆的面积-人2021-04-12 10:12: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