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3 KB
- 2021-04-12 发布
仁寿一中北校区2018级第五学期9月月考
历史试题
24.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
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B.儒学主流地位确立
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25.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记述
出处
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
《汉书·食货志》(西汉)
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后面一人扶犁耕作。
王莽“新朝”牛耕画像石
二牛驾犁,一人扶柄耕作,但无牛环牛辔和牵牛人。
东汉牛耕壁画
A.犁耕技术得到不断提髙 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C.精耕细作实现质的突破 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26.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27.明代中后期,在货币白银化过程中出现了“伪银流通”的经济现象。这期间,万历年间成书的防诈骗的公案类笔记小说《杜骗新书》,将当时市面上的假银类做了一番整理;民间日用类书《三台万用正宗》则专门有《银色》一目。由此可见,这两本书的出现
A.推动了世俗小说的繁荣 B.规范了当时的商业资本市场
C.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8.毛泽东说“边区是民主的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粉碎了人民不关心政治或人民政治程度不够不能行使民主权利的谬论”,这体现出
A.工农运动的发展推动国民革命 B.民族战争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C.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积极性 D.民主人士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
29.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货币数额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C.抗战后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 D.此项做法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30.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A.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 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 D.以联合国为中心
31.自1956年以后,“雇工”几近在中国绝迹。改革开放后关于“雇工”问题,1979年中央规定“不准雇工”,1981年变为“雇工不能超过8个”,到了1987年则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该变化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B.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C.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 D.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3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D.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33.路德认为,基督徒作为个人属于信仰的世界,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信仰负责。在世俗世界
里,个人必须服从世俗权威。无论信仰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是上帝创造,因而都不可违背。这种主张在当时受到德意志各封建诸侯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推动了德国宗教信仰自由 B.宜扬了自由平等思想
C.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D.否定了罗马教廷权威
34.罗斯福新政打破了政府不应干预经济生活的迷思。其在社会保障、劳资关系、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举措,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引起垄断资本家不满 B.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
C.造成了巨额政府债务 D.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5.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己成为时代主题。但另一方面,2017年全球有68个国家发生了1136起恐怖袭击案件,共造成7656人死亡,2018年美国联合英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精准打击叙利亚。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当今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B.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D.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坤、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关。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竟相脱掉保守传
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8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其二,中国文明在文化发展史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她的语言文字和学术传统的发展保证了自身文明的连续性,语言文字成为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学术传统的发展也能保证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我们认为,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的实质,绝对不在于什么凝固不变性或停滞性,而恰恰在于中国文明具有的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阅历了无数惊涛骇浪,穿越了无数深峡险滩,其间有过许多光辉灿烂的时期,也有过不少风雨如晦的朝夕。但她都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42.【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着手进行改订新约运动。按照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特权成为运动的目标。通过重订新约,改变了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均一税则(即凡进口货物不分普通品与奢侈品,均纳5%的关税),规定了进口货物按性质分级纳税。南京国民政府还颁布了《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规定“外国人应受中国各级司法法院之管辖”“外国人犯违警罚者,由法院或警察机关审讯之”。并同比、英等国照会签订收回天津、威海卫、厦门等租界的专约或协定。改订新约运动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南京政府收回的这些权利是不彻底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政府急于向国联乞援,不敢得罪列强,改订新约运动最后偃旗息鼓,有些内容并未达成。
——摘编自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9分)
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选项
C
A
D
D
B
D
A
D
B
C
D
A
40.(25分)
(1)差异:中国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改变,英国是随着社会变革自发的改变;中国服饰变迁晚于英国;中国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英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国对传统保留多。(8分)
原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近代化起步晚于英国;近代工商业起步晚,规模有限,传统经济占主体;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进步思想影响有限。(4取3,5分)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民主化程度高;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3取2,4分)
(2)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加深对西方的了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8分)
41.(12分)
示例:白寿彝认为“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绝对不在于凝固不变性或停滞性,而在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此观点正确。
中国社会并不因为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儒家思想的长期存在而使中国文明处于凝固不变或停滞,以明朝为例,政治上君主制的成熟、完善,使传统专制政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经济上出现了很多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因素,在手工业特别是在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空前解放,追求权利,追求个性,追求功利;科学文化上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西方文化展开了对话和交流。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
转型变革期,表现出承古萌新的特点。
由此看出,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更新发展,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和吸纳,使中华文明继续发扬光大。
42.(15分)
(1)内容:废止旧约,重订新约;争取关税自主权;收回领事裁判权;收回部分租界和租借地。(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评述:
积极作用:推动关税自主,有利于保护国内市场,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有一定作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司法地位,使中国朝着司法独立迈出了一大步;客观上促进中国取得相对平等的国际关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帝国主义国家放弃了一些在华特权,维护了民族利益,增强了民族自信心。(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局限性(或不足之处):没能使中国完全解除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3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文档
- 【历史】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2021-04-12 13:21:1619页
- 天津市一中2020届高三政治下学期第2021-04-12 13:19:4416页
- 【数学】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2021-04-12 13:18:298页
- 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2021-04-12 13:09:046页
-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二2021-04-12 13:05:5015页
-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六中学2020学年高2021-04-12 12:55:517页
- 2020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21-04-12 12:55:3614页
-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8月月考试题2021-04-12 12:53:3524页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2021-04-12 12:53:1812页
- 河北省辛集一中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2021-04-12 12:53:1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