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 MB
- 2021-04-12 发布
专题十二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一部分 核心专题突破
主干知识构建
复习本专题要明确一个核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握两条主线: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掌握三大重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生价值的实现;区分四对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名 师 点 拨
从整个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唯物主义思想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客观规律的具体情形。
第一课时 知能提升
·
通练小题
核心考点一 社会规律与社会主体
真 题 研 析
核 心 突 破
误 区 清 零
预 测 演 练
目
录
Contents
真 题 研 析
考向一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分析
高考常以文化习俗、漫画或国家重大改革举措为载体,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
(2017
·
全国卷
Ⅲ)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
2017
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
①
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
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
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答案
C
解析
社会意识会自主变化的观点否定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①
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先于或滞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
错误。故选
C
项。
[
素能提升
]
(1)
核心素养
·
科学精神:本题以年俗的变化为切入点,引导考生能够面对复杂情境问题,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释社会变迁的理论依据,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
情景再变
·
拓展思维:如果将选项
①
改为
“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
,则入选。 如果增加选项
⑤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则入选。
考向二 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分析
高考多以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
.
(2018
·
江苏卷
)
2018
年
4
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
)
A
.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
.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D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
A
解析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体现要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选
A
项。
[
素能提升
]
(1)
核心素养
·
科学精神:本题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为切入点,有利于引导考生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独立思考,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2)
方法技巧
·
归纳总结: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
考向三 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分析
高考常以漫画、名言典故、杰出人物事迹、国家惠民政策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作用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知识。
3
.
(
全国卷
Ⅲ)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
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
《
大国工匠
》
,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
)
①
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
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
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劳动者
(
人民群众
)
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④
正确;
②③
不是设问指向的原因,与题意不符。故选
B
项。
[
素能提升
]
(1)
核心素养
·
政治认同:本题以讴歌劳动者为主题,有利于引导考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情景再变
·
拓展思维:如果增加选项
⑤
“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则入选。
1
.
社会发展的规律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核 心 突 破
原理
内容阐释
方法论
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性
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过
程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原理
内容阐释
方法论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时
间
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滞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性
质
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2
.
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
方法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
.
(2017
·
全国卷
Ⅲ T20①)
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
)
答案
×
解析
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起决定作用。
误 区 清 零
2
.
(
全国卷
Ⅰ T22③)
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
答案
×
解析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
.
(
江苏卷
T31D)
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
答案
×
解析
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
.
(2018
·
海南卷
T21④)
实践只要符合群众愿望,就能获得成功。
(
)
答案
×
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实践要符合群众愿望,但影响实践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该说法过于绝对。
预 测 演 练
预测一 结合先进思想的作用,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
.
(2019
·
辽宁葫芦岛二模
)
“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诠释了“紧日子”和“好日子”之间的“辩证法”。他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
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材料表明
(
)
①
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
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标准
③“
紧日子”具有客观物质性决定了“好日子”的必要性
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决定社会发展性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答案
A
解析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说明
“
好日子
”
具有客观物质性决定了
“
紧日子
”
的必要性,
③
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性质,
④
错误。故选
A
项。
预测二 结合国家深化改革的措施,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
2
.
(2019
·
陕西汉中模拟
)
2019
年
2
月
25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要适应新时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制定统一的外资基础性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安全、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立法项目要统筹考虑,立改废释并举。这是因为
(
)
①
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
关键部分的立法决定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成败
④
实现最优目标需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答案
B
解析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
错误;
“
立法项目要统筹考虑
”
强调的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而不是强调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
③
与题意不符。故选
B
项。
预测三 结合国家惠民政策,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
3
.
(2019
·
河北模拟
)
2019
年
1
月
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
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
。意见要求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这是由于
(
)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和决定力量
②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③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
坚持群众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答案
B
解析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②
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
错误。故选
B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