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 MB
- 2021-04-12 发布
必修
1
地理
地球复习
复习内容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世界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宇宙环境
一
.
天体系统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恒星世界
太阳(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八大行星
二
.
太阳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
太阳活动及影响
太阳辐射及其影响:
标志
黑子。耀斑(显示)
周期
11
年
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现象
影响气候
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
(
地球的位置
)
高考题(
2009.
北京)
图
1
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1
.
Ⅰ
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
Ⅳ
区高,主要因为
Ⅰ
区
A
.夏季大气逆辐射强(单位:
kW·h/m2
)
B
.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C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
.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
单位:
kW·h/m
2
)
图
1
考查:影响达到地面太阳辐射的因素。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识点
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方向、周期、轨道)
(
2
)黄赤交角(产生及意义)
(
3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世界时
重在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自转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日
----
23
时
56
分
4
秒
太阳日
----24
小时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
除两极外
,
全球相等
)
(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两极既无角速度
又无线速度
地理意义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不同经度的地区形成地方时差
从北极上空看
,
呈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
呈顺时针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向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真正周期)
注重应用
公转运动:
1.
轨道:
2.
方向:
4.
周期:
3.
速度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近日点
1
月初
远日点
7
月初
自西向东(如图示)
恒星年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5.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
公转中,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3.21
6.22
9.23
12.2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形成、四季的形成
动态中认识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及规律
夏半年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晨昏线与纬线经线的位置关系
3.21
6.22
昼夜现象、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理意义
N
能力要求
绘图
点、线、面的关系
通过基本图形
建立空间概念
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四季的更替
(计算:
H=90º-
纬度差)
晨昏线
从直射点分别向南、北方递减
23º26´N
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23º26´S
以南地区相反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昼夜等长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天文上的
气候上的
五带的形成
(
2
)关键点
a
.极点:判别南北半球、日照图所示季节及日期、时刻等问题的关键。
b
.太阳直射点:依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及其经度,可以计算全球各地的时刻;依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及其纬度,可以判定图示的季节及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
c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地区全年都是昼夜平分,因而赤道上的地点任何日期都是
6
时日出,
18
时日落。
d
.昏线与纬线的交点:判断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
e
.晨昏圈与极圈(出现极昼的纬圈)的切点是
0
点(
24
点),与之相对的经线为
12
点;晨昏圈与极圈(出现极夜的纬圈)的交点是
12
点。
f.
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日出日落的时刻
总结
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
太阳入射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
基本图形的绘图要点记牢,关系清楚
地球上五带中的带相同;
同一经线
地方时相同;
时区、区时相同;
日期相同;
同一纬线
季节相同;
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
昼夜长短相同;
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所处的高、中、低纬相同;
所处的南北半球
相同
。
所处的东西半球相同。
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自转角速度相同;
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晨昏线的摆动规律
2009
.海南
1
.
某国际机构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
西五区
)
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
北京
给远在
非洲
(
西一区至东三区
)
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
.华盛顿时间
14
:
00
~
16
:
00
B
.北京时间
14
:
00
~
16
:
00
C
.华盛顿时间
2l
:
00
~
23
:
00
D
.北京时间
21
:
00
~
23
:
00
基本保证不在深夜
D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
逆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地面
地
面
辐
射
大气反射、散射
课程标准
—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原理
图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图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
根本原因
)→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1)
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加之因有空气流入形成下沉空气,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如图:
(2)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
(
如下图
a)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
如下图
b)
。
(3)
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
如下图
)
。
(
风向不随昼夜更替而变化
)
总之,在解答近地面因受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问题时,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近地面的地表状况;其次,找出不同地表冷热不均的表现;第三,要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得出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例如,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后,白天和夜间的近地面风和高空风如下图所示,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图
1
① ② ③ ④
5
.(
201001
)图
1
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
20090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
垂直气压梯度力
B.
水平气压梯度力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地转偏向力
会考要求
三圈环流
.swf
请观察分析
:
图解大气环流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地球运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0
°
N
0
°
60°N
90
°
N
30
°
S
60°S
90
°
S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 北 信 风 带
西 风 带
西 风 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东 南 信 风 带
①
②
③
④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图解大气环流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典型季风环流
(1)1
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图解大气环流
(2)7
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图解大气环流
(3)
亚洲季风的简单图式
图解大气环流
锋
面
冷气团
暖气团
线锋
①
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称
锋面
②
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暖上冷下
③
锋面附近常伴有
云、雨、大风
等天气
地平面
锋面系统示意图
图表比较锋面类型及其主要天气特征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剖面
示意图
锋面
符号
气团
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较小)
锋面
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降水区
的位置
比较分析
怎样判读冷锋和暖锋?
3
、降雨的位置:锋前还是锋后。
1
、看其图例:是齿状还是半圆
;
2
、看冷气团移动方向:是箭头相对还是相同;
气旋和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 压
高 压
气流状况
气 旋
反气旋
气流
方向
垂直
方向
上 升
下 沉
水平
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南半球,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北半球,顺时针向四周辐散南半球,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天气
中心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北方
“
秋高气爽
”
的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
示意图
北半球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
1.
图示法理解记忆水循环的类型
图解洋流的分布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
易误点 地质构造与地形 ;
地形是地表的形态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形式和结果
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
1
.板块构造理论
(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
板块构造及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
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高中地理必修
1
时间问题专题复习
时间计算
一、地方时
二、时区和区时
三、日界线和日期计算
四、
光照图与时间计算
五、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
一、地方时
计算方法:
(东加西减)
某地地方时
=
已知地方时
±4
分钟
/1°×
两地经度差
例题
概念
:
因经度不同的时刻。每隔经度
15,
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例
1
、北京时间为
15
点时,赤水(
106°E
)地方时是几时几分?
答案:
14
点
4
分
例
2
、已知
75°W
的地方时是
12
点,乙地的地方时是
9
点
40
分,问乙地的经度是多少?
解析:
①计算出两地的经度差;
②经度相差
15°
,时刻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
时刻相差
4
分钟,经度相差
1´
,时刻相差
4
秒。
解析:
①计算出两地的时差;
②时刻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5°……
答案:
110°W
时区
注意:
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中央经线:
明确每时区的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
15°
的整数倍
二、时区与区时
概念
:
时间区域,
国际规定,经度每隔
15
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
24
个理论时区
区时
概念:
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计算:
东加西减
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
±1
小时
×
两地相隔时区数
180°
东
12
区
西
12
区
0°
7.5°W
7.5°E
中
时
区
向西
向东
2002
高考文科综合题
5
、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
9
时开市,下午
5
时闭市。如果投资者上午
9
时在法兰克福(东经
8.5°
)市场买进欧元,
12
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
、东京(东经
139.5°) B
、香港(东经
114°
)
C
、伦敦
D
、纽约(西经
74
°
)
6
、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上午
9
时开市、下午
5
时闭市),下列各级金融中心能保证
24
小时作业的是:
A
、法兰克福、新加坡(东经
104°
)、伦敦
B
、伦敦、香港、旧金山(西经
122.5°
)
C
、伦敦、东京、纽约
D
、东京、洛杉矶、纽约
三、
日
界
线
概念:
国际规定原则上以
180
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作“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并不完全与
180
度经线重合
日期变更
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 地方时为
0
点的经线
180°
减一天
天一加
从
0
时经线向东至日界线(即
180
度经
线)为今天的范围
从
0
时经线向西至日界线(即
180
度经
线)为昨天的范围
日期确定
日界线两侧日期要变更
日期的界线有两条
:
一条是空间界线
,
即日界线
,
是人为统一规定的,基本上沿
180°
经线为永久固定的日期变更线。
另一条是时间界线,即
0
点,它是随地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日期分界线,是前一天结束和新一天开始的经线。
例:下列三幅图分别是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的图形,阴影部分表示
2004
年
12
月
31
日,指出北京时间是
2005
年
1
月
1
日
14
时的是:
( A )
例: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
12
月
30
日
12
时(区时)起,经过
5
分钟,越过
180
度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 )
A
、
12
月
29
日
12
时
5
分
B
、
12
月
30
日
11
时
55
分
C
、
12
月
30
日
12
时
5
分
D
、
12
月
31
日
12
时
5
分
A C D
四、光照图与时间计算
切入点:
0
时经线、直射经线(
12
时)、赤道与昏晨线交点
1
、
0
时经线
(
夜半球的中间经线
)
确定:
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出现极昼,则该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0
时,如图切点
A
所在的经线;
2
、
12
时经线
(
昼半球的中间经线
)
的确定:
反之,切点所在的纬
线发生极夜,则该切点所在经
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如图切点
B
所在的经线。
切点
B
切点
A
直射点
3
、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
为
6
时(
A
点)、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
地方时为
18
时(
B
点)
直射点
A
B
4
、直射经线与日期:
某天的日期应该以直射经线所在地的日期为准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是晨昏线(圈)。
分
析
①
图中右边虚线肯定为日界线,它的左则(东十二区)是
8
日,右侧(西十二区)是
7
日。
②
图中另一条虚线为晨昏线。
③
利用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原理,得出在赤道上和晨昏线相交的这条经线的地方时是
6
点
(假设是晨线)或
18
点(假设是昏线)。
95°E
70°N
a
b
如:右图为局部地区的晨昏线位置图(
a—b
为晨线),说出此时的北京时间是多少?
解题思路
:
①a—b
为晨线
.
则其左侧至昏线之间是夜半球
,
而
95°E
是夜半球的中间经线
,
地方时为
0
点。
② 95°E
是东六区中央经线,东八区的时间为
2
时。
180
150
120
A
例:读
12
月
22
日太阳光照图,回答:
1
)
A
地的时间是( )
A
、
12
月
22
日
2
时
B
、
12
月
23
日
2
时
C
、
12
月
21
日
2
时
D
、
12
月
22
日
14
时
2
)此时
12
月
23
日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
A
、一半
B
、
1/3 C
、
2/3 D
、一半以上
B
B
1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
例如:某地某天昼长为
14
小时,则意未着以正午
12
为界,上下午各
小时,即该地该天是
5
点
日出
,
19
点
日落。
例如:某地某天
3
点日出,则日落时间为
,昼长为
18
小时。
昼长
=
(
12-
日出时间)
×2
或:昼长
=
(日落时间
- 12
)
×2
2
、根据昼夜长短求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为
12-
昼长
/2
日落时间为
12+
昼长
/2
五、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
21
点
7
读图,一艘由太平注向大西洋的船经过
P
地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
1
—
4
题:
1
、该船员拍摄照片
时,
P
地的地方时为:
A
、
22
时
B
、
14
时
C
、
20
时
D
、
16
时
2
、拍摄照片的当天,
漠河的夜长约为:
A
、
16
小时
B
、
14
小时
C
、
10
小时
D
、
12
小时
3
、该船即将进入:
A
、巴拿马运河
B
、麦哲伦海峡
C
、德雷克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4
、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
、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
、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
、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2003
高考文科综合题
2005
年
3
月
28
日
23
时
9
分(东
7
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
8.7
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
100
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
190
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
3
—
5
题。
3
.该
8.7
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
5
区)为( )
A
.
29
日
10
时
9
分
B
.
27
日
11
时
9
分
C
.
27
日
12
时
9
分
D
.
28
日
11
时
9
分
2005
年
全国卷
3
D
一架飞机从圣彼得保(
60°N
,
30°E
)起飞,向西南经过
11
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
5
区)。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
18
日
15
时。据此回答
1~2
题。
1
.飞机到达哈瓦那里,当地时间是
(
)
A
.
19
日
12
时
B
.
19
日
19
时
C
.
18
日
12
时
D
.
18
日
19
时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