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5 KB
- 2021-04-12 发布
绝密★启用前
甘肃省武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的硅橡胶是目前最好的既耐高温又耐低温的橡胶
B.肥皂水显碱性,可用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C.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
D.铝比铁更活泼,铁制品比铝制品更耐腐蚀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C.常温下,反应C(s)+CO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 则该反应的ΔH>0
D.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3.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 = 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pH减小
D.电池在工作过程中,每消耗1mol O2 ,转移2mol电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分别加热、蒸干、灼烧,所得固体成分相同
B.配制FeSO4溶液时,将FeSO4固体溶于稀盐酸中,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C.用加热的方法可以除去KCl溶液中的Fe3+
D.洗涤油污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
5.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铜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图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里保存一周后,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Ⅰ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
B.左侧液面装置Ⅰ比装置Ⅱ的低
C.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
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6.设NA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己知反应
(1)CH4(g)+2O2(g)═CO2(g)+2H2O(l) △H1="a" kJ/mol
(2)CH4(g)+2O2(g)═CO2(g)+2H2O(g) △H2="b" kJ/mol,其它数据如表:
化学键
C═O
O═O
C-H
O-H
键能kJ·mol-1
798
x
413
46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表中 x=(1796+b)/2
B.H2O(g)═H2O(l) △S<0,△H═(a-b )kJ/mol
C.当有4NA个C-H键断裂时,该反应放出热量一定为a kJ
D.利用反应(1)设计的原电池电解精炼铜时,当负极输出0.2NA个电子时,电解槽的阳极质量一定减轻6.4g
7.某温度下,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1.该温度下在体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CO(g)和H2O(g)的起始浓度及5min时的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y=0.16
B.反应开始时,乙中反应速率比甲快
C.甲中0~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04 mol/(L•min)
D.平衡时,乙中H2O的转化率是50%,c(CO)是甲中的2倍
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Ⅰ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H =-241.8 kJ·mol-1
B.图Ⅱ表示反应A2 (g)+ 3B2 (g)2AB3(g),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
b>a>c
C.图Ⅲ表示0.1mol MgCl2·6H2O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D.图Ⅳ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大于同浓度NaB溶液的pH
9.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2COONH4 (s)2NH3 (g)+ CO2 (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C)=10-3.638
B.该反应的△H>0
C.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30 ℃时,B点对应状态的v(正)<v(逆)
10.某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多孔金属作电极可增大电极接触面积,提高对气体的吸附能力
B.通H2的电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通O2的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O2+4e-+4H+=2H2O
D.该电池工作时发生的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11.25 ℃时,某溶液中只含有Na+、H+、OH-、A-四种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该溶液一定存在:pH≥7
B.在c(OH-)>c(H+)的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Na+)>c(OH-)>c(A-)>c(H+)
C.若溶液中c(A-)=c(Na+),则溶液一定呈中性
D.若溶质为NaA,则溶液中一定存在: c(Na+)>c(A-)>c(OH-)>c(H+)
12.下列关于各图象的解释或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1表示用0.1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 mol·L-1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B.图2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I的变化
C.根据图3所示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图4表示反应2SO2+O22SO3,t1时刻只减小了的SO3的浓度
13.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NH4+)=c(SO42﹣) B.c(NH4+)=2c(SO42﹣)
C.2c(NH4+)=c(SO42﹣) D.c(OH﹣)+c(SO42﹣)=c(H+)+c(NH4+)
14.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 • L−1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溶液、②NaOH溶液、③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的pH:②>③>①
B.水电离出的c(OH-):③>①>②
C.②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a+)+c(H+)=c(OH-)+c(CH3COO-)
D.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CH3COOH)+c(CH3COO-)=0.1mol⋅L-1
15.已知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为AgCl(s)Ag+(aq)+Cl−(aq),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加入水后溶解平衡不移动
B.AgCl饱和溶液中c(Ag+)= mol/L
C.用NaCl溶液代替蒸馏水洗涤AgCl沉淀,可以减少沉淀损失
D.反应AgCl+NaBr=AgBr+NaCl易进行,说明溶解度:AgCl>AgBr
16.如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氢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负极电极反应相同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1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A
向KI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碘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
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FeCl3和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SO2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为BaSO3
D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Ksp (AgCl)< Ksp(AgI)
A.A B.B C.C D.D
18.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a处试纸变蓝;
b处变红,局部褪色;
c处无明显变化;
d处试纸变蓝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a为电解池的阴极 B.b处有氯气生成,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C.c处发生了反应:Fe-3e- = Fe3+ D.d处:2H2O+2e-=H2↑+2OH-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9.常温下,向 100 mL0.01 mol·L-1HA 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 .L-1MOH 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__________酸(填“强”或“弱”),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的pH = a,则a___7(填“ > ”、“,< ”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
(4)K 点对应的溶液中,c(M+) +c(MOH)_____2c (A-)(填“>”“<”或“=”);若此时溶液的 pH = 10,则 c(MOH) +c(OH-) =________mol· L-1。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20.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出的SO2、NOx等,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形成的烟雾.
(1)SO2在烟尘的催化下形成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NOx和SO2在空气中存在下列平衡: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SO2通常在二氧化氮的存在下,进一步被氧化,生成SO3.
①写出NO2和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变化趋势是_____.
(3)提高2SO2+O2⇌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是减少SO2排放的有效措施.
①T温度时,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0mol SO2和1.0mol O2,5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5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____.
②在①中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SO2的转化率提高的是_____(填字母).
a.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0mol He b.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0mol O2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少容器的体积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用高效催化剂
e.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体系温度
(4)工业上利用氯碱工业产品治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如图是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
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用溶液A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③用含气体B的阳极区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下图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提供化学药品:铁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1)稀硫酸应放在___________中(填写仪器名称).
(2)本实验通过控制A、B、C三个开关,将仪器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关闭开关______、打开开关_______就可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试分析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空气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使用铁粉,除反应速率可能太快外,还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SO4·FeSO4·6H2O] (式量为392),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①为洗涤(NH4)2SO4·FeSO4·6H2O粗产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
A.用冷水洗 B.先用冷水洗,后用无水乙醇洗
C.用30%的乙醇溶液洗 D.用90%的乙醇溶液洗
②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a 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浓度为c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25.52
25.02
24.98
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的该产品纯度为______________(用字母ac表).上表中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D.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参考答案
1.D
2.C
3.D
4.D
5.B
6.A
7.A
8.C
9.C
10.C
11.C
12.C
13.B
14.D
15.A
16.B
17.B
18.C
19.(1)强、0.01 mol HA溶液中c(H+)=0.01 mol·L-1;
(2)<、M++H2OMOH+H+、1×10-amol·L-1;
(3)c(M+)>c(A-)>c(OH-)>c(H+);(4)=、0.005。
20.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NO2(g)+SO2(g)=SO3(g)+NO(g)△H=﹣41.8 kJ•mol﹣1 减小 2 b c 2NaCl+2H2O 2NaOH+H2↑+Cl2↑ SO2+OH﹣=HSO3﹣(或SO2+2OH﹣=SO32﹣+H2O) SO2+Cl2+H2O=4H++SO42﹣+2Cl﹣
21. 分液漏斗 B A 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 铁粉进入导管从而堵塞导管 D MnO4-+5Fe2++8H+=Mn2++5Fe3++4H2O 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 ×100%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