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9.72 KB
- 2021-04-12 发布
2016 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二模生物
一、选择题(每题 6 分,共 36 分)
1.池塘内某种藻类所分泌的一种物质能抑制蝌蚪细胞中糖蛋白的合成。该物质直接作用的目
标最可能是( )
A.中心体
B.内质网
C.液泡
D.细胞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A、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A 错误;
B、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等,B 正确;
C、液泡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C 错误;
D、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
交流,D 错误。
答案:B
2.关于水稻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能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的产物都能被线粒体直接利用
C.呼吸作用产生的 ATP 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产生的[H]不能用于呼吸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A、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在叶肉细胞中同时进行,A
错误;
B、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可以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但只有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被线粒体
直接利用,B 错误;
C、呼吸作用产生的 ATP 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 错误;
D、光合作用产生的[H]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呼吸作用,D 正确。
答案:D
3.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是生物繁殖和共同进化的基本单位
B.有性生殖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原材料
C.捕食者的存在直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D.环境的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 错误;
B、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其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更强的适应环境的
能力,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B 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
种多样性的保证,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C 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D 错误。
答案:B
4.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双向传递
B.K+进出神经细胞的过程都需要能量
C.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流量增加
D.大脑皮层 S 区受损伤后不会讲话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脑的高级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
和传导。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A 错误;
B、K+进入神经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B 错误;
C、在寒冷环境中为减少散热,皮肤血流量减少,C 错误;
D、大脑皮层 S 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伤后不会讲话,D 正确。
答案:D
5.探究两种植物根系之间的竞争关系时,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需要选自不同环境的植物进行实验
B.选择的两种植株大小必须基本一致
C.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作为实验组
D.可设置两种植株的间距来设计实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间关系。
A、不同环境的植物进行实验,而两种生物正常没有竞争关系,A 正确;
B、选择的两种植株大小必须基本一致,则种植在一起两种植物根系之间形成竞争关系,B
错误;
C、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作为实验组,单独种植为对照组,C 错误;
D、可设置两种植株的间距来设计实验,看竞争能力的大小,D 错误。
答案:A
6.下图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4 号患甲病说明 1 号和 2 号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6 号和 7 号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C.从 1 号个体及子女推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若 3 号不携带乙病基因,则乙病是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A、4 号患甲病不能说明 1 号和 2 号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错误;
B、12 号患甲病为 aa,则其表现正常的双亲 7 号和 8 号均为 AA.4 号患甲病为 aa,则其表现
正常的双亲 1 号和 2 号均为 Aa,则 6 号为 AA、 AA.因此 6 号和 7 号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
相同的概率为 ,B 错误;
C、从 1 号个体及子女不能推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能推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C
错误;
D、若 3 号不携带乙病基因,则乙病是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 正确。
答案:D
三、非选择题(共 39 分)
7.(10 分)回答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有关问题。
(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确保细胞分散开来的操作流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细胞中______________判断各细胞所在时期。
(2)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卡诺氏液浸泡洋葱根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
胞中的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的位置;若有部分细胞始终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 DNA 和 RNA 在洋葱鳞片叶细胞中的分布时,常用_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
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确保细胞分散开来的操作流程是解离和制片(压
片);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位置)特点判断各细胞所在时期。
(2)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丝)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
目加倍;用卡诺氏液浸泡洋葱根尖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
胞中的紫色的中央液泡(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前提条件是
细胞保持活性,若有部分细胞始终不能复原,其原因是(细胞)已经死亡。
(4)观察 DNA 和 RNA 在洋葱鳞片叶细胞中的分布时,常用甲基绿和吡罗红进行染色,甲基绿
能将 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 RNA 染成红色。
答案:
(1)解离和制片(压片) 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位置)特点
(2)抑制纺锤体(丝)的形成 固定细胞的形态
(3)紫色的中央液泡(液泡)的大小 原生质层 (细胞)已经死亡
(4)甲基绿和吡罗红
8.(8 分)某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是正常人的 ~ 。
(1)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的原因是,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______________(“较高”或“较低”),通过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抑制了
______________对相应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甲状腺激素作为______________分子,经过体液的运输,并与靶细胞的______________
相结合而发挥作用,使其______________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激素的调节。
(1)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说明由于甲状腺激素含
量过高,出现了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作为信息(信号)分子,经过体液的运输,并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
发挥作用,使其代谢(物质氧化分解)速率提高。
答案:
(1)较高 负反馈(反馈) 垂体(或“垂体和下丘脑”)
(2)信息(信号) 体液 特异性受体 代谢(物质氧化分解)速率
9.(10 分)请回答生态系统的有关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______________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______,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除未被捕食的外,
一部分通过______________散失,一部分成为______________而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
(3)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桑。其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
发,通过能量的______________利用,提高生产效益。
(4)草原在遭到严重火灾或极度放牧后,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相比,直接价值较_______(“大”
或“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
转化为无机物。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即该营养级的同
化能,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除未被捕食的外,会成为排出物、
残枝败叶或残骸而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
(3)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4)草原在遭到严重火灾或极度放牧后,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气候等生态方面的作用,所以直接价值小于
间接价值。
答案:
(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食物链(网) 呼吸作用(热能) 排出物、残枝败叶或残骸
(3)多级
(4)增加(先增加后稳定) 小
10.(11 分)某植物的花色受 2 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控制,A 对 a 是显性、B 对 b 是显
性,且 A 存在时,B 不表达。相关合成途径如图所示。花瓣中含红色物质的花为红花,含橙
色物质的花为橙花,含白色物质的花为白花。
(1)红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橙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
(2)现有白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若干,为探究上述 2 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实
验设计思路是:选取基因型为_______的白花植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的红花植株杂
交,得到 F1,让 F1 自交得到 F2,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 A 和 a 与 B 和 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据图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据题意可知,红花的基因型为 A_,故有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 6
种;橙花的基因型是 aaBB、aaBB。
(2)现有白花植株和纯合的红花植株若干,为探究上述 2 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实
验设计思路是:选取两纯合亲本杂交,即基因型为 aabb 的白花植株与基因型为 AABB 的红
花植株杂交,得到 F1,让 F1 自交得到 F2,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红花为 A_,比例为 = ,
橙花为 aaB_,比例为 × = ,白花为 aabb,比例为 ,故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
橙花:白花=12:3:1,则 A 和 a 与 B 和 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据图分析,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性状,且生物体的该相对性
状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答案:
(1)6 aaBB、aaBb
(2)aabb AABB 红花:橙花:白花=12:3:1
(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和生物体的性状 两(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四、选考题[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15 分)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制作过程中,装置的温度最好维持在_______℃。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
______________。当发酵装置中乙醇达到一定量后,CO2 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果醋的过程中,当______________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3)酵母菌和醋酸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呼吸过程中,酵母菌
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酵母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乳酸的原因之一是不含有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1)果酒制作过程中,装置的温度最好维持在 18~25℃。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
当发酵装置中乙醇达到一定量后,CO2 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葡萄糖全被分解(或酵母菌被酒
精杀死)。
(2)制作果醋的过程中,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3)酵母菌和醋酸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细胞呼吸过程
中,酵母菌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和细胞质基质。酵母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乳酸的原因之一是不含有相应的酶(基因)。
答案:
(1)18~25℃异养兼性厌氧 葡萄糖全被分解(或酵母菌被酒精杀死)
(2)氧气和糖源
(3)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酶(基因)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抗体是由_______细胞产生的,不同抗体结构的差异体现在氨基酸的数目、种类
和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
原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米尔斯坦和柯勒设计了一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案,主要过程如下:
首先用一种 B 淋巴细胞与能在体外大量增殖的______________细胞进行融合,形成多种杂交
细胞,然后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从而获得______________细胞,
再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处理,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最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可能大量制备。
(3)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1)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结构的差异体现在氨基酸的数目、种
类和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和所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
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细胞的黏附。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首先用一种 B 淋巴细胞与能在体外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形成多种杂交细胞,然后放到具有筛选作用的(选择性) 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从而获得杂交瘤
(杂种)细胞,再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处理,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最主要优点是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3)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
答案:
(1)浆 盘曲折叠方式和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繁殖或对细胞的黏附
(2)骨髓瘤 具有筛选作用的(选择性) 杂交瘤(杂种)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3)聚乙二醇(PEG)
相关文档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4-12 11:14:366页
- 高考化学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4-12 09:36:0625页
- 信息技术高考模拟题十详解2021-02-27 09:08:5115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2-27 09:08:057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2-26 22:36:4617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2021-02-26 22:29:5631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2-26 22:27:206页
- 备战2018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化学分2021-02-26 22:21:3712页
- 北京市各城区高考模拟题物理实验题2021-02-26 22:11:5429页
- 高考化学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2-26 21:58:36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