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9 MB
- 2021-04-12 发布
课时
21
工业区位因素
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二、知识网络
考试说明
教学要求
1.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运用案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
21
工业区位因素
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强化工业区位理论的复习,熟练掌握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实例,运用工业区位理论评价某地工业布局是否合理;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及特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生 产、工业分布的影响等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2017年
新课标卷Ⅰ4~5题,工业区位
2016年
新课标卷Ⅱ3~5题,工业区位和产业转移
新课标卷Ⅰ1~3题,产业转移
新课标卷Ⅲ1~3题,产业转移
新课标卷Ⅰ36题,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2015年
新课标卷Ⅱ6~7题,工业区位因素
福建卷5~6题,工业区位因素
【
课堂导学
】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原因及典型案例
发展变化
经 济 因 素
原料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 高,如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
原料产地对工业区位影响逐渐减弱
市场
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 高,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
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不断加强
动力 (燃料)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能量,如炼铝厂等有 色金属冶炼企业和早期的钢铁 工业
动力(燃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不断 加强
劳动力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 业
需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 伞、制鞋业等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加强
技术
(科技、 教育)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如 集成电路、卫 星、飞机、精密仪表制造业
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影响其他因素 的发展变化共同影响工业区位,导 致新工业区位的产生和老工业区位 的改造、转移
交通
方便、快捷、成本低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三湾一 海”
交 通 运 输 对 工 业 有 很 大 的 吸 引 力,发达国家交通发达,交通运输 成为不需重点考虑的因素
环 境 因 素
空气污染
工厂应布局在居民区 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 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 向垂直的郊外
水泥厂、酿造厂
日益受到重视
水源污染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 源地及河流上游
印染厂、造纸厂、 电镀厂、皮革厂
垃圾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发电厂、钢铁厂
社 会 因 素
政策
因国防、改革开放、解决就业问题而将工厂设在不赢利地区
乡土感情
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到家乡投资
文化传统、 消费习惯、 客户类型
因文化传统和消费习惯的地区差异,致使对同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不同,而不同的客户类 型如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对同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也不同
工业区位除受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受自然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较大的是土地和水源,工业区总是优先选择土地平坦开阔、水源充足的地区,在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
2.
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
1
)分析某一产业的区位因素
首先,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其次,每一个产业又有一到两个主导因素。根据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可以将产业分成不同的区位指向类型。
(
2
)分析某一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某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①地理位置;②资源条件;③交通条件;④劳动力条件;⑤科技条件;⑥农业基础;⑦历史条件;⑧政策条件。分析时要注意两点:首先,分析要全面,既包括有利条件,也包括不利条件;其次,在这些条件中,还要甄别出哪个条件是主要优势,哪个条件是限制条件。
【
典题展示
1】
(2017·新课标卷Ⅰ)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1)~(2)题。
(1)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2)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 )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质量优
【解析】
第(1)题,造纸、油墨、制版企业与印刷机公司生产不同类型工业产品。因德国海德堡为全球著名印刷机生产基地,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等相关产业在先后海德堡集聚,可以吸引购买印刷机设备的客户就近了解并购买纸、油墨和制版企业的产品,减少这些企业营销成本。材料里提到海德堡人力成本高,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布局在海德堡,它们的原料和设备成本材料中没有体现,不会降低它们的原料和设备成本,故选A。第(2)题,材料中提到海德堡印刷机技术要不断革新,可知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水平,使得其产品在国际市场品质优良,表现在功能多、耐用性高等方面,即印刷机的质量优。款式新,不等于质量好。质量优才可以满足挑剔的国内客户,也能在人力成本高的竞争下处于优势,故D项正确。
【答案】 (1)A (2)D
要点二 工业区位图的判读
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相关图像较多,牢固掌握工业区位原理、各种工业区位图的特征,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工业区位图主要包括区位因素统计图和工业分布图两大类。
1.
工业区位因素统计图的判读
工业区位因素统计图多提供影响某工业的各区位因素的投入构成比例,让同学们分析并找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举例分析见下表)。主导区位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类工业在该区域布局的可能。
类型
典型图
区位要求
分析思路
玫
瑰
统
计
图
图为“五种类型工业区位模式示意图”,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分别与图中哪些模式相符
该图是一种特殊的玫瑰统计图,读图时只要找出每种模式折线上距离中心最远的折点,就可确定相应的主导区位因素。食品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软件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分别对应图中④②③模式
类型
典型图
区位要求
分析思路
柱
状
统
计
图
分析甲、乙、丙三类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
分别对各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比例进行排序,所占比例最大的为主指区位因素。甲类工厂投入的原料占成本的比例最大,因而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乙类工厂科技投入占成本的比例最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丙类工厂工资投入占成本的比例最大,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折
线
统
计
图
根据图中钢铁工业所需原料与燃料的比例,分析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
分别读出三个代表年份所需原料与燃料的比例,并进行对比,就可发现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
1800
年钢铁工业所需原料与燃料的比例为
1
∶
2
,钢铁工业应接近煤炭产地;
1900
年原料与燃料的比例约为
1
∶
1
,钢铁工业多接近大型铁矿;现代钢铁工业因冶金技术的进步,原料、燃料消耗量大大减少,其区位既有接近原料产地、燃料地布局的,也有接近交通枢纽和市场布局的
2.
工业分布图的判读
工业分布图一般提供的是工业企业的分布情况,让同学们进行区位因素分析,选择工业企业布局的最佳地点,或通过读图分析工业分布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等。(举例分析见下表)
类型
典型图
区位要求
分析思路
等值
线图
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
M1
、
M2
,
N
是该企业的唯一市场,以
M1
、
M2
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
N
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那么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最适合建厂的是哪一处
分别读出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运输原料和产品到市场
N
的运费,算出总和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最适合建厂的是丙地
分
布
图
分析我国造纸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区位优势
分析某工业分布特点,首先要看该工业分布的总趋势,即哪些区域密集,哪些区域稀疏;其次要分析主要工业基地(或产量大的企业)的位置特点、区位优势。图中,造纸工业在我国东部地区分布稠密,在西部地区分布相对稀疏;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造纸工业发达;南方地区竹材、蔗渣等原料丰富,造纸工业也很发达
3.
对工业区位图判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上述工业区位图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无论是工业区位因素统计图还是工业分布图都涉及区位因素分析,在进行区位因素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
1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该全面分析,但对某种工业区位选择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只有一个,即主导区位因素。
(
2
)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要关注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增强;在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不断解放体力劳动力的同时,工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
3
)不同地域,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也就不一定相同。
【
典题展示2
】
(
2014·
新课标卷
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
21
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
2013
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 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 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
答案
】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 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质高,储量 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 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 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 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 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 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 技术较成熟。
【
解析
】
第(1)题,结合工业区位,主要从原料、市 场、交通、资金等方面分析。沙特阿拉伯是重要的产油 国,石油资源丰富,故工业发展能源成本较低,石油大 量出口而资金雄厚。图中显示沙特阿拉伯三面环海, 位于三大洲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接近 海外市场。材料显示该国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 优质磷酸盐矿,故原料丰富,开采方便。第(2)题,沙特 阿拉伯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 缺、多沙漠,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较差。图示信息显 示,该工业中心位于沙漠地区,人口与聚落稀少,表明 劳动力少,基础设施差,开发历史较短。第(3)题,该题 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先阐明观点。从环境污染的角 度对比分析两地发展条件的差异,可以从污染物的处 理能力、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及污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 危害强度进行综合评价。
五、能力摸底
读美国苹果公司产品全球价值链分解图,完成1~3题。
1.从产品价值链来看,获得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图中关键零部件生产布局在图示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原料
C.技术 D.动力
3.影响②环节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原料
C.动力 D.劳动力
1.【答案】 D
2.【答案】 C
3.【答案】 D
【解析】
第1题,由于该产品的生产已经标准化、批量化,因此在生产环节利润较小,只有在品牌设计和销售环节利润相对较大。第2题,由图可知,关键零部件生产主要分布在一些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发达国家,因此关键零部件生产布局在图示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技术。第3题,由于②环节产业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因此影响②环节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
2014·
上海卷)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H国IT产 业迅速发展,但该国的基本国情也使得以IT 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面临挑战,读图表,回答问题。
2006~2008
年 H 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百万美元)
现代服务业
609
金融
54
计算机制造
397
化工及相关产品
53
微电子及电器设备
198
制药业
40
现代通讯工程
123
食品及日用产品
35
2010
年 H 国、世界平均受教育程度(%)
15岁以上成人 识字率
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
H 国
61.00
13.49
世界平均
78.60
26.42
1988
年
~2008H
国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比重
4.H 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属于 ( )
A.技术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资源密集型
D.资本密集型
5.H 国第三产业出现如图所示特点的可能原因 是,该产业 ( )
A.发展速度在减缓
B.劳动力素质较高
C.金融业比重较小
D.提供就业岗位多
6.有学者提出 H 国以IT 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 业发展难以持续,其主要理由可能是该国 ( )
A.人口发展基数太大
B.服务业发展到达顶峰
C.外资投入行业失衡
D.高素质人口比重偏低
【
答案
】
4.
A
5.B 6.D
【
解析
】
第
4
题,根据表1,外资投入的工业部门中占比例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微电子及电器设备、现代通讯工程都是技术密集型部门,故选A。第
5
题,根据图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没有增长,而且略降,但第三产业产值却有较大幅度提升,说明从业人员创造的产值高,故劳动力素质较高,选项B正确,可以排除 A、C、D。第
6
题
“
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根据表2,推断该国受教育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答案选D。
六、课堂评价
读我国某地生产要素关系图,完成1~2题。
1.茶叶加工厂应当接近 ( )
A.消费市场 B.原料产地
C.廉价劳动力 D.研发基地
2.图中饮料企业一体化相对前店后厂经营模式更有利于( )
①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②适应市场,增强应变能力
③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
④省略中间环节,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答案】 B
2.【答案】 A
【解析】
第1题,图中茶叶加工厂布局靠近茶园,新采摘的茶叶不易远距离运输,且运费高。加工后的茶叶适宜远距离运输,所以加工厂应当接近原料产地,B对。第2题,图中饮料企业一体化相对前店后厂经营模式更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①对。更利于适应市场,增强应变能力,②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体化的目的,③错。图中不能显示省略中间环节,④错。
(
2016·
长春一模)酱油是我国发明的传统调味 品,下图为酱油制作工艺流程图。读图回答
3
~
5
题。
3.东北地区知名酱油厂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劳动力少
B.土地租金比较高
C.科技落后
D.纬度高,光热条件差
4.我国各地酱油厂生产优质酱油过程中,多采用 东北大豆作为主要原料,其主要原因是 ( )
A.生长周期长,质量好
B.东北交通便利
C.种植面积广,价格低廉
D.地广人稀,产量高
5.广东省建立酱油厂生产优质酱油的主要不利条 件可能为 ( )
A.距原料地较远
B.多台风影响晒制
C.土地租金比较高
D.距离市场较远
【
答案
】
3.
D
4
.
A
5
.
B
【
解析
】
第3题,酱油的制作过程中晒制发酵需要充足的热量,东北地区气温较低,热量不足。第4题,东北大豆质量好是生产优质酱油的首要要素。第5题,题干强调生产优质酱油的条件,与土地价格、运输距离等生产成本无关,A、C、D 不正 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