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00 KB
- 2021-04-12 发布
包头一中2017-2018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
命题人 梁 超 审题人 梁 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N 14 O 16 C 12 S 32 Cl 35.5 P 31 Na 23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对于反应3A(g)+ B(g)2C(g)+ 3D(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 v(A)= 0.6mol/(L·min) B. v(B)= 0.8 mol/(L·min)
C. v(C)= 0.7mol/(L·min) D. v(D)= 1.0mol/(L·min)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 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D.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 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C.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 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
B. 已知4P(红磷,s)=P4(白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C. 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 H2SO4(aq)= Na2SO4(aq)+H2O(l);△H=﹣57.4kJ/mol
D. 己知C(s)+O2(g)=CO2(g);△H1 C(s)+ O2(g)=CO(g);△H2 则△H1>△H2
5.在298 K、101 kPa时,已知:①2H2 (g)+O2 (g) ===2H2O(g) ΔH1
②Cl2(g)+ H2(g)===2HCl(g) ΔH2 ③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3= 2ΔH2- ΔH1 B. ΔH3= ΔH1+ ΔH2
C. ΔH3= ΔH1- 2ΔH2 D. ΔH3= ΔH1- ΔH2
6.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 Ql的是
A. 2H2(g)+ O2(g)= 2H2O(g);△H=-Q1 2H2(g)+ O2(g)= 2H2O(1); △ H= - Q2
B. S(g)+ O2(g)= SO2(g); △H=-Q1 S(s)+ O2(g)= SO2(g); △ H= - Q2
C. C(s)+ O2(g)= CO2(g); △H=-Q1 C(s)+ 1/2O2 (g)= CO(g); △ H= - Q2
D. H2(g)+ Cl2(g)= 2HCl(g);△H=-Q1 1/2H2(g)+ 1/2Cl2(g)= HCl(g);△ H= - Q2
7.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92.4kJ/mol,在该温度下,取1mol N2和3mol H2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
B. 有无催化剂该反应放出的热量都为92.4 kJ
C. 若再充入1 mol H2,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应为92.4 kJ
D. 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
8.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4NH3 (g) + 5O2 (g) 4NO(g) + 6H2O(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平衡时,4V 正(O2)=5V 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 x mol NO 的同时,消耗 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V 正减少 V 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9.100℃时,将0.1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②③⑥⑦ B. ①④⑧ C. 只有①④ D. ①④ ⑦⑧
10.如图为化学反应3A( g)⇌B( g)+C( g),△H< 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的速率-时间图,下列叙述符合此图所给信息的是( )
A. t1 时,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
B. t1 时,升高体系温度
C. t1 时,缩小容器的体积
D. 从t1 开始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1.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 600
C. 改变压强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12.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到两倍,再达到平衡.测的A的浓度降低为0.3 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x+y0.现在T℃下,向容积为2L的恒温容器中充入2molA和2molB发生反应。其中A的含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n (A)/mol
2
1.5
1.2
1.1
1.05
1.0
1.0
(1)从反应开始进行到反应进入平衡状态,物质C的平均反应速率V(c)= ,物质A的转化率为 。
(2)下列选项中能够证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物质A、C、D的物质的量之比n(A):n(C):n(D) = 1:2:1
D.物质B的浓度保持不变 E.物质B的质量保持不变
(3)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能使A的转化率增大且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___ __(填符号)。
A.保持容积不变,充入He气 B.缩小容器体积以增大压强 C.增加B物质的含量
D.将C(g)从体系中分离 E.升高反应温度 F.向体系中再加入2molA物质
(4)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 。若升高体系温度,K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
(5)同一温度下,再次进行上述反应。起始时向相同的容器中加入1molA和1molB,某一时刻测得体系压强变化为初始时刻压强的2倍,则此时物质D的浓度C(D)= ;此时该反应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5 BDBCA
6-10 ADABC
11-15 CCADC
16-18 DBD
二、主观题(共46分)
19.(每空2分,共16分)
(1)减小 不变 NO2(g)+CO(g)=CO2(g)+NO(g) ΔH=-234 kJ·mol-1
(2) (d+6a+5c-12b)
(3)①- ②热值高 环保无污染
③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15.0 kJ/mol
④1∶3
20.(每空3分,共30分)
(1)0.2mol/(L·min) (注意不标单位或单位错不给分); 50%
(2)ABE(有错选不得分)
(3)E(有错选不得分)
(4)K=1(不用写单位); 增大 ;理由: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移,正反应限度增大,K增大。(只要指出升温后平衡正移即可给分)
(5)0.25mol/L;大于;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K仍为1,此时浓度熵Q=0.25<1,说明反应未到平衡。(必须计算出Q=0.25,并且要有K与Q的比较过程,否则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