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1-04-12 发布
1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个不衰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首诗——《氓》。
师:学习古典诗歌,首先要强调朗诵。接下来,我们一边欣赏一舟老师朗诵的《氓》,
一边迅速地梳理本课的生字词。
【多媒体播放一舟老师朗诵的《氓》;学生迅速拿起纸笔,一边听朗诵,一边勾画重点
字词。】
[推进新课]
师:在一舟老师低沉、哀怨的朗诵中,我们初步感知了这个故事。下面,我们请
第二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预习情况,将他们找到的生字词和一些知识点和大家分享。
掌声有请。
【掌声中,第二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预习情况。】
小组代表:(打开课件,边展示边分条解说)我们找到的生字词有:
氓.(ménɡ) 蚩蚩.(chī) 愆.期(qiān) 垝垣..(ɡuǐ yuán) 涟涟.(lián)
卜筮..(bǔ shì) 汤汤.(shānɡ) 咥.(xì) 晏晏.(yàn) 桑葚.(shèn)
通假字有以下几个: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中的“说”通“脱”,解释为“摆脱、
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中的“泮”通“畔”,“边岸”的意思。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中的“于”通“吁”,“叹息”的意思;“无”通“毋”,不要。
古今意义的词语有:
氓,古义指民众、百姓,课本指“那个人”;今义所指为“道德败坏之人”,如流氓,音
念“mánɡ”。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宴,古义指欢聚,今义指宴会。三岁,古义指
多年,是虚指;今义是三岁的年龄的意思。
词类活用的现象有:
(1)名词作状语。如“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寐”,分别解释为“在早晨”“在
晚上”。
(2)使动用法。如“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分别解释为:使……不专一;使……三
心二意。
(3)形容词用作名词。如“三岁食贫”,解释为贫困的生活。
特殊句式有两个:“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判断句。
以上为我们小组的展示,不好的地方,请老师和同学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非常详细和非常准确的课前预习,值得大家学习。我们再一次给予他们掌声,同时,
也希望其他组的同学都能向他们学习。
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研习课文的阶段了。我们先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概述一下这个
故事。
生 1:诗歌讲了一个女子从结婚到被离弃的故事。
生 2:还有讲他们谈恋爱的事情。(笑)
生 3:它是按照“恋爱——婚变——决绝”的顺序来写的。
2
生 4:这个女子是一个勤劳、坚强的古代女子形象的代表。
师:同学们的回答基本上概括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首叙事诗,
基本上是按他们从相恋到离婚的过程来写的。故事相当完整。诗的第一章写什么呢?
生:(齐答)恋爱和订婚。
师:非常正确。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第 3~5 章。
师:这三章写什么呢?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
【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
生:写婚后“氓”的变心,“我”的痛苦。
师:那么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文中是怎样表述的?
生:“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师:这场失败的婚姻中,“我”有没有责任呢?
生 1:没有。结婚后的“我”勤劳、善良,虽然家庭生活艰难,但没有任何的怨言。
生 2:真情不改,坚守妇道,辛勤劳作,操持家务。责任不在“我”。
师:结婚后的“氓”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女
主人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
生:(思考、讨论)来自娘家兄弟的嘲笑。
师:两相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呢?
生 1:我觉得是婚姻的不幸。
生 2:我觉得是娘家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更大程度上伤害了女主人公。
生 3:我支持第二个同学的观点。婚姻的不幸,固然直接伤害了女主人公,但娘家人的
不理解和不支持,也许更能说明问题,那个时代的女子实在是太悲哀了,女子在爱情上的地
位实在是太低了。我觉得,后者的伤害,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悲剧,像这样的女子,她们
在爱情中的地位是不牢固的。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师:很有说服力。的确,娘家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从某个意义上讲,更能反映出那个
时代的人的爱情观和女子在爱情中的弱势地位。(学生笑)那,再来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
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女孩子们可要注意学习了。(学生笑)
生:“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提醒女孩子
不要被男人的花言巧语迷住,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师:这个道理她是怎样来阐述的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生:(讨论后回答)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沉迷于和男
子的爱情中。
师: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来,看看最后一章,看
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何处可以看出?反映她性格哪一面?
生 1:(仔细阅读最后一章)没有任何的请求,而是决绝地和他分手。
生 2:体现了古代女子身上不多见的刚强、清醒、勇毅。
师:(启发)大家再想想看,女主人公离婚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呢?
生 1:不可能!那个时代不会给她们任何幸福的可能。
生 2:不可能!即使嫁人了,估计又是一个氓的翻版。
师:(小结)该诗叙写了爱情悲剧,也是“我”的人生悲剧,可以看作是“我”的追忆,
也可以看作是散伙前的哭诉和痛斥,诗中主人公“我”是值得同情。
师:刚才我们在分析女主人公爱情失败的原因中,提到了“氓”的变心导致了他们婚姻
的失败,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学生跃跃欲试,讨论声此起彼伏。】
3
小组代表 1: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这场婚姻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氓”的变心。
课文中的“不见复关”就是一个暗示,“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一切的变化
充分说明了“士”的变心是这场婚姻的主要原因。
小组代表 2:我们认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导致这场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才是他们分手的主要原因。
小组代表 3:我们经过研究认为,财富是这次婚变的主要原因。从情节上看,“氓”由
“抱布贸丝”到“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
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他们的故
事不过是替伟人的话作了注脚。
小组代表 4:上述观点我们认为都没有抓住关键。古人说:“食色,性也。”尤其是男人,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女子容颜衰老是婚变的主要原因,男子不喜欢年老的女主人公,
事情就那么简单。真正的杀手是妇人的“年老色衰”。
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的确很精彩,而且都有证据,充分说明了诗歌的美丽在于人们给它的解释。
这场婚姻失败的原因很多,或许只有当事人双方才明白他们为什么离婚。(学生笑)但从中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和第三种说法更有说服力一些。
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一是理解全诗,体会女主人公爱情的悲剧;二是背熟这首诗。
板书设计
热 情 、 幸 福 怨 恨 、 沉 痛 清 醒 、 刚 烈
恋 爱 婚 变 决 绝
拓展阅读
1.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 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4.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 国风·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蔄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6. 国风·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鉴赏提示:1.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所唱的恋歌。
关关:水鸟叫声。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洲:
河中沙洲。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逑(通仇):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流:顺水之
流而取之也。寤(音务):睡醒。寐(音妹):睡眠。
思:语助词。服:思念。悠:忧思貌。辗:半转。反侧:反身,侧身。
琴:五弦或七弦乐器。瑟:二十五弦乐器。友:交好。
芼(音帽):有选择之意。钟:金属打击乐器。鼓:皮革打击乐器。
2.这是庆贺女子出嫁的一首祝福诗。
夭夭:桃含苞貌。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一说形容少壮的样子。灼灼(音茁):鲜明貌。
华:花。归:妇人谓嫁曰归。宜:与“仪”通。仪,善也。室家:犹夫妇。男子有妻叫做有
室,女子有夫叫做有家。
有:语助词。(音坟):实之盛也。蓁蓁(音真):草木茂盛貌。
3.这首诗是男女相爱、互相赠答礼物的恋歌。一说卫人思报齐桓公复国厚恩而作。
琼: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音居):佩玉。
匪:非。
瑶:美玉。一说似玉的美石。
5
玖(音久):浅黑色玉石。
4.这是一篇美丽的情歌。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蒹(音兼):没长穗的芦苇。葭(音家):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
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
晞(音西):干。
跻(音鸡):登;升。坻(音迟):小渚。
采采:茂盛貌。涘(音四):水边。
右:不直,绕弯。沚(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5.这首诗写青年男女春游之乐。一说夫妇同游之乐。全诗幽默,情节曲折,有小说
的影子。
溱(音针)、洧(音伟):河名。涣涣:春水盛貌。秉:执。(音坚):一种兰草,又名大
泽兰,与山兰有别。
訏(音虚):大。
勺药:一说与今之芍药不同,一种香草。
浏(音刘):水深而清。殷:众多。
6.这首诗写从征兵士还乡,途中想念家乡田园荒芜、妻子悲叹的心情。
徂(音粗,二声):往。慆慆(音滔):久。蒙:微雨貌。
士:事。行枚:裹腿。一说士兵行军口中衔枚(似筷),以防喧哗。
蜎(音冤):蠕动貌。蠋(音竹):毛虫,桑蚕。烝(音真或征):乃。一说放置。敦:
卷成一团。
果臝(音裸):栝楼,又名瓜蒌。蔓生葫芦科植物。伊威:一名鼠妇,潮虫。蟏蛸(音
消烧):长脚蜘蛛。
町疃(音厅湍):田舍旁空地。熠(音义)耀:萤光。宵行:萤火虫。伊:是。
鹳:水鸟名,垤(音碟):蚂蚁壅的土堆。聿(音玉):语助词。
敦(音堆):圆的。瓜:一说瓠。栗:裂。
仓庚:鸟名,黄鹂,黄莺。皇:黄白相间。驳:红白相间。
缡(音离):古时女子的佩巾。
习题详解
第一题: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体会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进而对这个人物
产生自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1.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故
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答应了他;接
下来写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婚后的
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氓”开始时还好,慢慢地随着生活的好
转,他的脾气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荒唐起来,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伤
心,不过,对于这种状况她不会无限期地忍受下去,她想:既然“氓”不念旧情,无情无
义,那就算了吧!
女子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心情是很复杂的。诗里颇为详细地写“氓”直接鲁莽的求婚方
式、两人订下婚约的经过及两人充满浓情蜜意的约会等,这表明她对“氓”仍怀有一些感情。
因为,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女子在心里珍藏着这些美好片段,它们在记忆里留存着鲜明的
印象,连小细节都没有忘掉,女子从中感觉到幸福、甜蜜。然而,想起婚后生活,女子的幸
福感渐渐被破坏掉了。贫苦、劳累对她来说都算不了什么,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丈夫的变心,
整个人和从前不同了。而雪上加霜的是,自己娘家的亲人也不同情她,反而嘲笑她。想到这
6
里,女子伤心极了。伤心到极处,不由对“氓”产生怨愤的心理,伴随着一种受骗的感觉,
因为她和“氓”,相处得很融洽,对“氓”也非常信任,根本没想到他有一天会变心,这也
就是当年她很快地答应他求婚的原因。思前想后,她对“氓”反感到极点,只有和他断绝关
系了。
2.暗示了女子的容颜由娇美润泽到憔悴衰老的变化。桑叶是农村常见的树木,用桑叶作
比,非常切合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的勤劳。
结构上的好处有: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
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
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
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好处有: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
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
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
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
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
暗示了她的勤劳。
第二题:
命题意图:准确、全面地把握诗歌表达的感情,了解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1.《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
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
以深化。由于意识到是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他对狁满怀怨恨,
在对狁的战斗中充满与同伴的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情在
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
2.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思所
感。它在整首诗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加了
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第三题:
命题意图:注意诗歌形式方面(这里是章法结构)的特征。
参考答案:重章叠句的特点: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
个别字。关于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可以让学生结合当代的一些歌词来谈一谈。
课外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关关 ②窈窕 ③淑女 ④寤寐 ⑤参差 ⑥左右 ⑦悠哉悠哉 ⑧辗转反侧
A.①②⑥ B.③④⑦ C.④⑤⑧ D.②③⑤
答案:D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7
A.这是一首赞美贵妇人风采多姿、贞洁文静的诗。
B.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诗。
C.采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D.它描写了“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答案:A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氓》一样都运用了“兴”的手法。
B.与《氓》一样都运用了“比”的手法,“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比喻“君子”努力追
“淑女”。
C.都采用了重章复唱的手法。
D.本诗每章换韵,既加强了音乐节奏感,又扩展了内容,增强了感情的抒发。
答案:B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黍 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4.找出第一章的韵脚。
答案:苗、摇。
5.找出诗歌中一句用“兴”的手法的句子。
答案: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6.找出本诗的一句名句。
答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活动与探究
研读《诗经》里面的爱情诗,探究古代女子的爱情观。
提示:《诗经》里有许多优秀的爱情诗歌,如《蒹葭》《柏舟》《将仲子》《关雎》,这些
诗歌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世界。可以单独研究一首,也可以进行比较。探讨的角度不
宜太大。
推荐阅读
《关雎》《硕鼠》《伐檀》《木瓜》《无衣》《柏舟》《蒹葭》《东山》《采薇》《桃夭》
相关文档
- 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5 搭石 教2021-04-12 11:32:221页
- 2017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2021-04-12 11:32:179页
-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2021-04-12 11:32:0819页
-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1-04-12 11:31:3016页
-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四季学会定位2021-04-12 11:31:184页
- 语文(心得)之谈谈小学语文探究课2021-04-12 11:31:168页
-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念奴娇2021-04-12 11:30:367页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我上学2021-04-12 11:30:045页
- 2020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2021-04-12 11:29:423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2021-04-12 11:29:4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