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12 发布
1
《台阶》教案
一、导入:理解下列句中“台阶”的含义
1、台阶太陡,车子推不去。 (实际生活中的台阶)
2、有人说,我们文峰的台阶有点高 (进入文峰学校难度高,要求高,地位高,水平高)
3、我们班的学习再上一个台阶。 (学习上有更大进步)
4、 给老师一个台阶下。 (给我一个机会,给我一个理由)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
二、整体把握
1、全文围绕“台阶”,写了件什么事?
父亲经过了大半辈子的艰辛,终于造起了有九级高台阶的新屋。
2、为了建造一座有九级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并不惜累垮自己的身体,
这是为什么呢?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三级石板台阶)。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希望自己有地位。(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3、台阶建好后,父亲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应该尽情地享受他的收获和喜悦了,小说是
这样写的吗?
不是,写父亲建完了九级高台阶后身体累垮了,连一桶水都挑不动了,父亲非常难过,
他老了。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台阶”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贯穿全文的线索。)
2、但小说主要为了表现台阶吗?
(小说主要为了表现父亲,台阶只是观察和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
3、小说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成功的使用了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请大家看屏幕:(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肖像和
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4、小说使用了第几人称来叙事?这种方式便于描写人物的心理吗?
(第一人称,不便于描写心理,但是便于观察。)
5、请同学们抓住细节体会父亲的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大家看要求:(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情感和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
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标注法分析语段,找到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 1:父亲在三级青石板台阶上洗脚的细节“┅┅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
上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
是泥土的颜色。”
这里是对父亲洗脚动作和父亲皮肤颜色的描写。 我们了解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板刷刷脚上的泥沙说明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也可以看出父亲生活的贫困和
艰辛;“黄几几”是泥土的颜色,更是父亲的肤色,看得出父亲的朴素和敦厚。)
(板书:吃苦耐劳、朴素、敦厚)
例 2:父亲在准备建台阶时,有这样一段描写:“父亲坐在绿荫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
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
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是对父亲神态的描写,父亲虽然忠厚老实,但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内心世界还
2
是时时有波澜的。你能发挥想象,说说父亲到底想了些什么吗?
(“我家什么时候也能盖起高台阶的房子呢?不行,光羡慕是不行的还得一步一步的
朝 着目标奋斗啊!”)
那么这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有志气,有理想)
例 3:在建好了新房,大家都来给他庆祝时有这样一段描写:“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
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
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
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一段既有对父亲的动作的刻画,又有对父亲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是的
不自在。
父亲应该扬眉吐气才对啊,可为什么不自在呢?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在做怪呢?
结合前文介绍到“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
没觉得自己有地位。”这说明他的谦卑心理是长期存在的,而盖好了新房后一下子受到
别人的仰慕,这种心理反差造成了父亲的尴尬。
(谦卑)
小说还有反映父亲这一性格特征的细节吗?
例 5:有。“第二次他再坐台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
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
(挪台阶的细节正是父亲谦卑心理的外在表现。)
大家找找有没有典型的语言细节描写?
例 6:“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的这句话贯彻了全文。
父亲为什么总是重复这句话?这看出了父亲的什么心理?
因为在家乡有这样的风俗:“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亲们在一起常常
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父亲说这句话正是他追求高地位的反映。
在家乡,地位高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会受到乡亲们的尊重。
例 7:为了自立于受人尊重的地位,父亲是怎样耗尽一生的心血来准备建造高台阶的新屋的
呢?(结合 10、11、15、16 节)体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呢?
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坚忍不拔)
总结父亲形象: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
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尝试写作
总结过渡:小说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父亲性格的刻画。一个个
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内的细胞,人失去了细胞,将失去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也就失
去了血肉和神采。我们领会了细节描写的神韵,我们也来尝试一段描写怎么样,大家有没有
信心写好! 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
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作者写到这
里,没有将我和母亲展开描写,留下了一段空白。
3
请大家看要求:(出示屏幕):请你发挥想象,给小说补充一段情节,对母亲看到父
亲闪腰时的心理、动作或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50 字左右。
(学生写,教师巡视) 学生写作展示,师生共评:
五、研读小说,探求父亲形象的深刻意义。
过渡:“小说的任务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生活,从而改造生活。”同学们,大家结合小
说写作的背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来研究一下,作者塑造“父亲”(典型的农民)这
一形象的用意何在?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小组形成统一的意见,然后派代表来发言。
(小组讨论 3 分钟)
归纳结论:
1、歌颂和赞美父亲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理想,敢于去追求的精神。让我们去学
习他们的这种精神。
2、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受人尊敬的精神要求,这比旧时代的农民有了大的进步。比闰土
的麻木求生和祥子的忍辱负重而谋生要进步的多。
3、要引起我们对父辈的艰辛的同情,引起我们对父辈命运的关注。
我们如何来改变父辈的这种命运,让他们尽快过上好日子呢?
(发展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父亲的命运。)
让我们共同关注农村,关注农民。
(赞美、同情、关注)
总结升华:文中写了一个父亲,可他又是许许多多个上世纪农民父亲的代表,他们耗尽
一生的心血只是为了盖一座新房,给儿女成家立业。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今天的我们
看来不是耀眼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吃苦耐劳、坚忍不
拔、拼命硬干的精神,恰是撑起我们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成
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