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 MB
- 2021-04-12 发布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
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
2.
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3.
能够结合示意图,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特征。
考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河流侵蚀地貌
——
河谷的演变
河谷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
初期
(A)
河流侵蚀作用
以
_____
和
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
“
___”
型
中期
(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
向
_________
的
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
_____
侵蚀、
______
堆积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
(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
“
____”
型
向下
V
河谷两岸
凹岸
凸岸
U
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提示
河流的上游,河底纵坡较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加上岩石的性质和构造条件的影响,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2.
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洪积
——
冲积平原
河漫滩
三角洲
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
提示
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2017·
山西太原模拟
)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
10 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
①②③④⑤
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
①⑤
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
②④
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
A.
背斜谷
B.
背斜山
C.
向斜谷
D.
向斜山
(2)
图中
①②③④
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第
(1)
题,图中河流所在位置为谷地;以河流为中心,向两翼岩层出现由老到新的变化,说明为背斜构造,即该地的地质地貌为背斜谷。第
(2)
题,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河道加深;这种过程持续反复就形成了河流阶地。据此推断,图中河流所在位置为下切最深的位置,说明形成年代最晚。
答案
(1)A
(2)C
1.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2.
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及分布
形成机制及图示
洪积
—
冲积
平原
(
山前
)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最后连接形成洪积
—
冲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
河漫滩平原
(
河流中下游
)
凹
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
河口地区
)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个河口三角洲连成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河流对河床形态的影响
1.
(2015·
广东文综,
6)
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
A.
岩石性质
B.
通航里程
C.
地质构造
D.
降水多少
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河床形态主要有
“
U
型
”“
V
型
”
等,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体现了内力作用,故
C
选项内容对河床形态有较大影响;外力作用对河床形态的影响大小与河床岩石性质
(
岩石软硬等
)
、河流水量大小、流速快慢有关,而降水量多少决定了河流水量大小,故
A
、
D
两项对河床形态影响较大;通航里程是指河流适宜通航的长度,对河床形态影响很小,故选
B
。
答案
B
考向二 河谷岩层结构分析与洪水对河谷的影响
2.
(2014·
北京文综,
6
~
7)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该河谷
(
)
A.
岩层
①
比岩层
②
形成年代早
B.
岩层
②
比岩层
①
易受侵蚀
C.
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
呈
“V”
型,适宜修建水库
(2)
本次洪水
(
)
A.
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
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
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
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解析
第
(1)
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
①
和
②
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
①
在
②
之下,故
①
形成的年代较早,故
A
正确。根据图例可知
①
为页岩,其硬度比
②
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故
B
错误。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故
C
错误。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
“
V
”
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故
D
错误。第
(2)
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故
A
、
B
、
C
错误。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故
D
正确。
答案
(1)A
(2)D
考向三 对河流弯曲段地貌的分析
3.
(2013·
海南地理,
22
,
10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
“
凹岸侵蚀,凸岩堆积
”
的现象。
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
1177
年,
13
世纪和
15
世纪曾大修和重建,
1668
年被废弃。
1669
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
(
左侧图中粗实线
)
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
(
右侧照片
)
。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
10
分
)
解析
河流在弯曲河段有
“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现象。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右岸为凹岸,侵蚀作用强,河水较深、流速较快,甚至在洪水期冲毁桥墩;而左岸堆积作用强,河水较浅、流速较缓,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所以断桥得以保存至今。
答案
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
考点二 河流流向的判断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下图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右图为左图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图示地区
(
)
A.
此时降水较多
B.
受信风控制
C.
沿岸暖流经过
D.
地处北半球
(2)
图中的河流
(
)
A.
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B.
秋冬发生凌汛
C.
此时接受湖泊补给
D.
西北流向东南
解析
第
(1)
题,依据气温判读的
“
高高低低
”
规律,图中最冷月等温线必然向低纬度凸出,则此图区域位于南半球
30°
以南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冬季降水较多,故
A
正确。第
(2)
题,图中显示河流甲、乙处之间有一个湖泊,湖泊对下游的水量有调节作用,下游水量季节变化较小,则乙位于湖泊的下游,故河流由甲流向乙,即由西北流向东南。由上题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河流无结冰期,故不会发生凌汛。此时为冬季,降水多,河流补给湖泊。
答案
(1)A
(2)D
河流流向的判定
1.
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2.
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3.
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4.
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5.
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
(
如自来水厂
)
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
(
如化工厂
)
应位于河流下游。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6.
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
若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根据等高线特征描述河流流向
1.
[2015·
安徽文综,
35(1)
,
10
分
]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
4.7
℃
。
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
10
分
)
解析
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
答案
(
自源头
)
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考向二 河流特征的分析与判断
2.
(
经典高考题
)
结合下图材料,回答问题。
(1)
图中右江的流向为
__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
。
(6
分
)
(2)
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
(6
分
)
解析
第
(1)
题,地形、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图可知,该地西北部海拔高,东南部海拔低。第
(2)
题,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气候的影响。广西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大。且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答案
(1)
自西北向东南 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
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
(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
;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
(
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
。
考点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2
.
聚落规模与河流的关系
地区
河流地貌
耕地状况
乡村规模
江南水乡
河网密布
破碎
较小
华北平原
河网稀疏
连片
较大
3.
河流对聚落选点的影响
(1)
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
_____
分布。
(2)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
___________
的地方。
线状
高于洪水位
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提示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常成为聚落密集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平原也是聚落稀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聚落极少。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
(
冲
)
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
密度
小
较小
大
成因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河流堆积地貌与皇家陵墓选址
1.
(2014·
浙江文综,
7)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
38.5°
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仔细读图,
①
为侵蚀山地,土层薄。
②
地洪积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
③
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
④
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对比四个地点,
②
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选址条件,
B
项正确。
答案
B
考向二 河口三角洲对港口建设的不利影响
2.
[2014·
山东文综,
36(2)
,
9
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
,
发源于素有
“
西非水塔
”
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
,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
9
分
)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塞内加尔河下游流经沙地,河流含沙量较大,这为沙洲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这也是沙洲能够不断向南延伸的条件之一;沙洲作为
“
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
”
不仅与
“
陆地条件
”
有关,还需要考虑
“
海洋条件
”
,即沿海洋流对其影响,洋流自北向南流;沿海沙洲的形成阻碍了船只进出港口,对圣路易港的发展极为不利。
答案
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
(
淤塞河道
)
,不利于航行。
主观题常考的
15
题型之五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
[
题
型
解
读
]
1.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类型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
(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
)
;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2.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
角度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
典
题
示
例
]
[2014·
新课标
Ⅰ
,
36(1)
,
6
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
≥
8
级
)
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
6
分
)
【解题流程】
1
.
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1)
材料中
“
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
”
、
“
青藏铁路
……”
说明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
(2)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
就地起沙
”
说明沙源不是大风从外地刮来的,而是本地产生。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
(
铁路附近
)
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
2
.
从设问材料中获取信息
设问中
“
冬春季
”
这个时间点,可知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大,成为沙源。
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
(
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
)
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
答
题
模
板
]
地貌类型
地貌成因答题模板
侵
蚀
地
貌
流水
侵蚀
地貌
河谷、沟
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
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
CO
2
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
积
地
貌
流水
沉积
地貌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
洪积扇
)
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
实
践
应
用
]
[2016·
新课标全国
Ⅲ
,
36(1)
,
8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
(
下图
)
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
……
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
分
)
解析
河水的腐殖质和泥沙含量均与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密切相关;根据图内经纬度和亚马孙河等信息可知,该区位于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受气候特征的影响,茂密的热带雨林形成巨大的生物量,为腐殖质的发育提供了原料和温度、水分条件。根据
“
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
知,地形和沼泽对于水流速度的影响,进而作用于腐殖质、泥沙含量。
答案
气温高,湿度大
(
降水多
)
,生物量大,在沼泽中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