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50 KB
- 2021-04-12 发布
1
2019 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A)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2.对于合成氨反应 N2(g)+3H2(g) 2NH3(g) ΔH<0,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3.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 K 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K 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K 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 值可能不变 D.平衡移动,K 值一定变化
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 C(s,石墨)===C(s,金刚石) ΔH=+119 kJ·mol-1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等物质的量的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比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
D.氢气的热值为-akJ/g ,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g) ΔH=-4a
kJ/mol
5.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4molSO2 和 3molO2,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2SO2(g)+O2(g) 2SO3
(g)
△H= –a kJ/mol,反应中测得 SO2 的转化率为 90%,则在此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
A.1. 8a kJ B.2a kJ C.a kJ D.0.9a kJ
6. 已知,H2 和 I2 反应的历程为:①I2+M 2 I·+M 慢 ②H2+2 I·—→2HI 快
式中 M 是指反应器壁或其他惰性分子,不参与反应,只具有传递能量的作用。下列关于
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与 I·的浓度有关 B. M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①与②的活化能相等 D. v(H2)=v(I2)=v(HI)
7.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g)+Q(g) 2R(g)+S(s)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 )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反应容器内 P、Q、R、S 四者共存
2
C. 正Q =2逆R 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不再变化
8.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SO2(气)+O2(气) 2SO3(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SO2、 O2、SO3的浓度分别为 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
的数据是( )
A.SO2 为 0.4mol/L、O2 为 0.2mol/L B.SO2 为 0.25mol/L
C.SO2、SO3 均为 0.15mol/L D.SO3 为 0.4mol/L
9.埋在地下的钢管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加以保护。关于此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棒 X 的材料可能为铜
B.金属棒 X 的材料可能为钠
C.钢管附近土壤的 pH 可能会升高
D.这种方法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10.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 (g)+O3(g) N2O5(g)+O2(g),反应在
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升高温度,平
衡常数减小
0~3s 内,反应速率为:
v(NO2)=0.2mol·L-1
t1 时仅加入催化剂,
平衡正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 x,
则 x 为 c(O2)
11.在一定条件下,将 3 mol A 和 1 mol B 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
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2 min 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 0.8 mol
D,并测得 C 的浓度为 0.2 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1 B.2 min 内 A 的反应速率为 0.3 mol·L-1·min-1
C.B 的转化率为 40%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2.用一铅蓄电池进行电解某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若向电解后的溶
液中加
入 9.8g 的 Cu(OH)2,氢氧化铜完全溶解后,溶液的质量和浓度恢复到电解前的状况,则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正确的是( )
3
A. 阴极上始终只发生反应:Cu2++2e- = Cu B.铅蓄电池中消耗了 0.2mol 的硫酸
C.电路中通过了 0.2mol 的电子 D.电解过程中在两极上共产生了 4.48L 的气体
(标态下)
13.已知某可逆反应 mA(g)+nB(g) 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右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
间 t 时,温度 T 和压强 P 与反应物 B 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 P1>P2 m+n>P ΔH<0
B.T1>T2 P1<P2 m+n<P ΔH>0
C.T1<T2 P1>P2 m+n<P ΔH<0
D.T1>T2 P1<P2 m+n>P ΔH>0
14.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2Fe3++2I- 2Fe2++I2 设计成如图
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 Fe3+被氧化
C.反应达平衡时,在乙中溶入 I2 固体,甲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D.反应开始时,在外电路,电流由乙中石墨流向甲中石墨
15. 2016 年 7 月报道,南开大学科研团队在“可充室温钠 9-二氧化碳电池”的研究中取得
突破进展,该电池放电时工作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金属 Na 为电池的负极
B.放电时,电解液中 Na+向碳电极移动
C.充电时,碳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4Na++4e-+3CO2== 2Na2CO3+C
D.放电时,每转移 2 mol 电子,消耗标准状况下的 CO2 33.6 L
16.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ΔH=-Q kJ/mol(Q>
0),某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T2P2
T1P
2T1P1
①
②
③
B%
t0
4
A.图Ⅰ研究的是 t0 时刻增大 O2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研究的是 t0 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
17.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约为 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CH3OH(g) CH3OCH3(g)+H2O(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容器
编号
温度(℃)
CH3OH(g) CH3OCH3(g) H2O(g)
I 387 0.20 0.080 0.080
Ⅱ 387 0.40
Ⅲ 207 0.20 0.090 0.090
A.该反应的正方应为放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容器 I 中的 CH3OH 体积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小
C.容器 I 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长
D.若起始时向容器 I 中充入 CH3OH 0.1mol、CH3OCH3 0.15mol 和 H2O 0.10mol,则反应将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18.在 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X(g)和 Y(g),发生反应 X(g)+Y(g) M(g)+N(g),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实验
编号
温度/℃
n(X) n(Y) n(M)
① 700 0.40 0.10 0.090
② 800 0.10 0.40 0.080
③ 800 0.20 0.30 a
④ 800 0.10 0.15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若 5min 时测得 n(M)=0.050mol,则 0 至 5min 时间内,用 N 表示的平均
反应速率 υ(N)=1.0×10-2mol/(L·min)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0
5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是,X 的转化率为 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
二.非选择题(共 46 分)
19.(8 分)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
应时, 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 0.4 mol 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
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 256 kJ 的热量。
(1)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射卫星可用气态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
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气态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 2H2+O2 2H2O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拆开 1 mol H2、1 molO2 和 1 mol H—O 中的化学键分别
需要消耗 436 kJ、496 kJ 和 463 kJ 的能量。
则反应过程(Ⅱ)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kJ。
20.(10 分)钢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了解钢铁腐蚀的原因与防护方法具有重要
意义,对钢铁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适当延长其使用寿命。
(1)抗腐蚀处理前,生产中常用盐酸来除铁锈。现将一表面生锈的铁件放入盐酸
中 , 当 铁 锈 除 尽 后 , 溶 液 中 发 生 的 化 合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①若 X 为碳棒,为减缓铁件的腐蚀,开关 K 应置于________处。
②若 X 为锌,开关 K 置于 M 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_____。
(3)图中若 X 为粗铜,容器中海水替换为硫酸铜溶液,开关 K 置于 N 处,一段时间后,当铁
件质量增加 3.2 g 时,X 电极溶解的铜的质量________3.2 g(填“<” “>”或“=”)。
(4)图中若 X 为铜,容器中海水替换为 FeCl3 溶液,开关 K 置于 M 处,铜电极发生的反应是
6
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开关 K 置于 N 处,发生的总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分)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
一种方法
是用CO2 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 2(g)
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
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
(3)若将甲醇设计为燃料电池, 在强碱性溶液中的负极反应式为 .
(4)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有 .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按原投料比再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
E.恒容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F.增大的H2浓度
(5)在恒容条件下反应,下列不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
字母标号)。
A. CH3OH 的体积分数不改变
B.CO2 的消耗速率与 CH3OH 的生成速率相等
C.V(H2)(正):V(CH3OH)(正) = 3:1 D.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F. 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温馨提示:背面还有试题
22. ( 13 分 )向恒 容 密 闭 容 器 中 充 入 2.0 mol A 和
3.0 mol B,发生反应 xA(g)+2B(g) yC(g)。恒
温下反应 10 min 后突然改变某一条件,12 min 时达
到化学平衡状态Ⅰ;18 min 时升高温度,22 min 时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Ⅱ。容器中 A、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
7
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根据题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应开始到 10 min 时,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v(A)= ;平衡状态Ⅰ时,反应物 A 的转化率 α(A)= 。
x:y= 。
(2)容器内的压强:平衡状态Ⅰ与起始状态相比较是 (选填“增大”、“减小”、
“相等”或“无法判断”),逆反应为 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3)推测第 10 min 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选填编号)。
①减压 ②降温 ③升温 ④加催化剂 ⑤增加 B 的量 ⑥充入氦气
(4)若已知平衡状态Ⅰ时 B 的物质的量为 0.6 mol,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该反应的平
衡常数分别为 K1 和 K2,则 K1= ,且 K1 K2(选填“>”、
“<”或“=”)。
23.(7 分)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Q(g) ΔH>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 mol·L-1,c(N)=2.4 mol·L-1;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 60%,此时 N 的转化率为 。
(2)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 c(M)=c(N) = b mol·L-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 为 。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M)=4 mol·L-1,c(N)=a mol·L-
1;
达到平衡后,c(P)=2 mol·L-1,求 a 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8
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答案 (A)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A B D C A 6-10:A D B C A 11-15:D D B C C 16-18:B D C
二.非选择题(共 46 分)
19.(8 分)(1)N2H4(l) + 2H2O2(l)=N2(g) +4H2O(g) ΔH=-640 kJ·mol-1(2 分)
(2)不产生污染性物质(1 分)
(3)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000.3 kJ·mol-1(2 分)
(4)放出 (1 分) 1852(2 分)
20.(10 分) (1)Fe+2FeCl3===3FeCl2(2 分)
(2)①N(1 分) ②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2 分) (3)< (1 分)
(4)2Fe3++2e-===2Fe2+(2 分) Cu+2Fe3+===2Fe2++Cu2+(2 分)
21.(8 分)(1)C,(2)略,(3)CH3OH - 6e- +8 OH-= CO32-+6H2O
(4)C.F (5)B.C
22.(13 分)(1)0.04 mol/(L·min) (2 分)
60%(2 分) 1∶2(2 分)
(2)减小(1 分) 吸热(1 分)
(3)③④⑤(2 分)
(4)40 L/mol(2 分) >(1 分)
23. (7 分)(1)25% (2 分) (2)41% (2 分)
(3) a=6(过程略)(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