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1.50 KB
- 2021-04-12 发布
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 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D.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小,加速度也一定越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体的速度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B正确.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C错误.
D.加速度和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小,加速度不一定越小,故D错误.
2.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 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 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 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抽出空气前.金属片和口小羽毛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加速度小,则下落的慢,故AB错误.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都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只受重力作用运动,都做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一样快.故C正确.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在内
A.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B. 4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D. 甲、乙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6m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0-4s内,甲乙的位移相等,根据可知,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选项A正确;
B.4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为零,选项B错误;
C.乙始终向正方向运动,甲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选项C错误;
D.甲、乙两物体在2s时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3m,选项D错误;故选A.
4.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如果3尺为1米,则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零)( )
A. 100 m/s B. 140 m/s C. 200 m/s D. 1000 m/s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下落的高度,根据 得,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的大小为:
,故B正确,ACD错误.
5.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因故刹车,可以看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则它在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6m/s B. 4m/s C. 2m/s D. 1m/s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
解得:,;
采取逆向思维,在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位移
,
停止运动最后1s的平均速度
,
故选C.
6.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0~6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在t=12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1m/s2
C. 在6~10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D. 在4s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
【答案】B
【解析】
在0~4s内,质点的加速度为 =1.5(m/s2),在4-6s内质点的加速度为:=-1(m/s2),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不同,所以在0~6s内,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在t=12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a==-1(m/s2),故B正确.
在6s~10s内,质点以4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故C错误;在0-14s内,质点的速度都为正,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在4s末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D错误;故选B.
7.如图所示,分别为汽车甲的位移时间图象和汽车乙的速度时间图象,则
A. 甲的加速度大小为 B. 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C. 甲在4s内的位移大小为40 m D. 乙在4 s内的位移大小为20 m
【答案】B
【解析】
A、在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故A错误;
B、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a,故B正确;
C、甲在内的位移大小为,故C错误;
D、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内的位移大小为,故D错误.
二、多选题
8.如图所示,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后沿原路返回,到B点停下,若AC=100m,BC=40m,则质点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错误的是( )
A. 路程是140m B. 路程是60m
C. 位移的大小是60m,方向由西向东 D. 位移的大小是60m,方向由东向西
【答案】BD
【解析】
质点从A点出发向东运动100m,再向西运动40m,则在此全过程中,初末位置的距离为60m,位移大小是60 m,方向向东,质点通过的路程等于140m.故AC正确,B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答案是BD.
9.以下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C.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故A正确;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B错误;
C、平均速度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C错误;
D、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正确;
故选AD.
10.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1=4m/s,1s后的速率大小变为v2=10m/s,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A. 可能等于6 m/s2 B. 一定等于6m/s2
C. 可能小于4m/s2 D. 可能大于l0 m/s2
【答案】AD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2=±10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当v2=10m/s时加速度为,当v2=-10m/s时的加速度为: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的大小为14m/s2.
A. 可能等于6 m/s2,与分析结果相符,故A正确.
B. 一定等于6m/s2,与分析结果不符,故B错误.
C. 可能小于4m/s2,与分析结果不符,故C错误.
D. 可能大于l0 m/s2,与分析结果相符,故D正确.
1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为,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
A B. C. D.
【答案】ACD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时间为t,则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v0t-at2.故A正确,B错误.此运动可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x=at2,故D正确.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0,则平均速度为;所以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故C正确.故选ACD.
12.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物体在0~2 s速度为正,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物体在2~4 s速度为负,沿规定正方向的反方向运动;物体不是做单向直线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物体在0~1 s内位移增大,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物体在1~2 s位移减小,沿规定正方向的反方向运动;物体不是做单向直线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物体在在0~1 s内做匀加速运动,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物体在1~2 s做匀减速运动,第2 s速度恰好变成0,在1~2 s内做速度减小的正方向运动.然后重复上面的过程,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
D.图中物体在在0~1 s内做匀加速运动,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物体在1~2 s做匀减速运动,第2 s速度恰好变成0,在1~2 s内做速度减小的正方向运动;物体在在2~3 s内做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沿规定正方向的反方向运动,物体不是做单向直线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
三、实验题
13.用如图甲的装置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必须接________(填“220V交流”、“4-6V交流”或“4-6V直流”)电源,
②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重锤.
C.扶着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重锤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写字母).
③图乙中标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s.
④计数点C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c= ______m/s.
⑤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重锤的加速度大小g=______(本小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4-6V交流 ②. DCBA ③. 0.1 ④. 2.2 ⑤. 9.9
【解析】
【详解】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必须接4-6V交流;
②先连接实验器材,后穿纸带,再连接小车,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打点并选择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所以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CBA;
③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每隔0.02s打一次电,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共5个0.02s,故T=0.1s;
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
⑤根据则
代入数据得:.
四、计算题
14.一个屋檐距地面9
m高,每隔相等的时间,就有一个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第四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求此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g = 10 m/s2)
【答案】5m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可知初速度为零的水滴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故可解得第滴水离地的高度为:。
15.小车从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前10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5m/s;之后匀速直线运动了5s,最后小车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至停下.问:
(1)在前15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当小车位移为124m时,共经历了多长时间?
【答案】(1)6.67m/s (2)19s
【解析】
(1)前10s的位移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
10s末的速度为:
接下来5s的位移为:
前15s内位移为:
则前15s内的平均速度为:
(2)由上可知前15s内的位移为100m,匀减速的位移为:
设匀减速的时间为t1,根据位移时间关系: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
所以总时间为:
16.在大雾天气,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
=30 m/s、v2=20m/s,轿车在与货车距离s0=12m时轿车司机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立即匀减速刹车,则轿车要经过s=112.5m才能停下米.两车均可视为质点.
(1)轿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为多大?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以速度v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1s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大小a2=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答案】(1)4m/s2;会(2)不会
【解析】
【详解】(1)轿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
当两车的速度相同时,用时为:
轿车比货车多运动位移为:
因为x1>s0,所以两车会相撞
(2)经过时间t0=1s 两车的距离为:
代入数据解得:x2=4 m
轿车的速度为v3=v1-a1t0=30-4×1m/s=26m/s
当两车的速度达到相同时,还需要时间为t2,则:v3-a1t2=v2+a2t2
代入数据得:t2=1s
该过程中轿车的位移
货车的位移
可知:x2+x4=4m+21m=25m>24m=x3
两车不能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