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 KB
- 2021-04-12 发布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物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注射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2.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c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3.下图是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
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
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J”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种鱼数量的两倍
4.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4、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
5.广东省与外界交往密切,气候变暖,适合生长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多,使其成为全国外来入侵生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一般来说,外来物种大量繁殖
A.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B.不会降低基因的多样性
C.能有效丰富物种的多样性
D.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6.在探究不同浓度NAA溶液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预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A.只有③ B.只有④ C.③或④ D.①或②或③
31.(10分)已知下图是人体血糖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正常情况下,发生①变化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发生④变化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
(2)A激素和B激素在生理效应上呈__________关系,A激素的靶细胞为___________。
(3)从图可以看出对A激素的分泌有影响的因素有:___________(填编号)。
32.(14分)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酰胆碱经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随后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膜电位转变为______,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而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临床上可采用切除胸腺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胸腺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使淋巴因子不能产生,从而减少免疫活性物质______的产生,阻碍患者______免疫的应答。
(3)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______作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
②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一段时间后,用______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骨骼肌细胞不收缩,心肌细胞______,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33.(6分)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试回答有关问题:
(1)通常选取一年生且带有芽和幼叶的枝条进行扦插,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观察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
34.(12分)如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问题:
(1)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______,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______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 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______(激素)的作用相反。
(2)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强______ 免疫功能。IL-2也能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防止免疫反应______。
(3)有研究表明,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原因:应急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降低。
35.(12分)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狮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蒸馏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问:“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A 6.D
31.(10分)
(1)肝糖原分解 氧化分解
(2)拮抗 组织细胞
(3)③②④
32.(14分)
(1)突触间隙 外负内正
(2)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体液
(3)①乙酰胆碱受体 ③乙酰胆碱 收缩频率降低
33.(6分)
(1)芽和幼叶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
(2)探究插条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部位)的影响
插条生根的部位和长度(数量)
34.(12分)
(1)效应器 抑制 胰岛素
(2)细胞 过强
(3)防卫、监控和清除
35.(12分)
(1)第一营养级 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11.3
(4)加0.3g蒸馏水 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