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00 KB
- 2021-02-27 发布
p可能正确,③正确、①不一定正确;x点位于曲线上方,未达平衡状态,由图像看出,当B%减少时,可以趋向于平衡,则反应应是正向进行,即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②错误;由图像可出x点的压强小于y点压强,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x点比y点时的慢,④正确;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平衡常数增大,⑤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判断x点与y点的速率快慢时,不要看两个点位置的高低,而是要看两个点所处的外界条件,温度高、压强大,速率快。 16.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b2的数量级为10-8 B. X(OH)NO3水溶液显碱性 C. 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 c(X2+)>c[X(OH)+] D. 在X(OH)NO3水溶液中,c[X(OH)2]+c(OH-)= c(X2+)+ c(H+)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形比较熟悉的题目,不过题目将一般使用的二元酸变为了二元碱,所以在分析图示时要随时注意考查的是多元碱的分步电离。 【详解】A.选取图中左侧的交点数据,此时,pH=6.2,c[X(OH)+]=c(X2+),所以Kb2=,选项A正确; B.X(OH)NO3水溶液中X的主要存在形式为X(OH)+,由图示X(OH)+占主导位置时,pH为7到8之间,溶液显碱性,选项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和c[X(OH)+]近似相等,根据图示此时溶液的pH约为6,所以溶液显酸性X2+的水解占主导,所以此时c(X2+)<c[X(OH)+],选项 C错误; D.在X(OH)NO3水溶液中,有电荷守恒:c(NO3-)+c(OH-)= 2c(X2+)+c(H+)+c[X(OH)]+,物料守恒:c(NO3-)=c(X2+)+c[X(OH)2]+c[X(OH)]+,将物料守恒带入电荷守恒,将硝酸根离子的浓度消去,得到该溶液的质子守恒式为:c[X(OH)2]+c(OH-)=c(X2+)+c(H+),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17.合成氨工业中,每生产2molNH3,放出92.4kJ热量。 (1)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 1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等于______kJ。 (3)已知关于铁的氧化物存在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8 kJ/mol ① Fe2O3(s)+CO(g)= Fe3O4(s)+CO2(g) ΔH=-15.73 kJ/mol ② Fe3O4(s)+CO(g)=3FeO(s)+CO2(g) ΔH=+640.4 kJ/mol ③ 则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FeO(s)===Fe(s)+CO2(g) ΔH=________kJ/mol。 【答案】 (1). N2(g)+3H2(g)2NH3(g) △H=-92.4kJ·mol-1 (2). 391 (3). -218 【解析】 【分析】 (1)工业中常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制取氨气,每生产2molNH3,放出92.4kJ热量,则热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4kJ/mol; (2)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吸收热量,新键的形成释放热量,焓变=吸收的总能量-释放的总能量; (3)根据盖斯定律,(①×3-②×3-③×2)/6即可得到; 【详解】(1)工业中常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制取氨气,每生产2molNH3,放出92.4kJ热量,则热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4kJ/mol; (2)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吸收热量,新键的形成释放热量,焓变=吸收的总能量-释放的总能量。合成氨反应中,1mol氮气生成氮原子时吸收945.8kJ的能量,3mol氢气生成原子时吸收436kJ×3的能量,形成氨气时,形成6molN-H键,,则1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945.8kJ+436kJ×3+92.4)/6=391kJ; (3)根据盖斯定律,(①×3-②×3-③×2)/6即可得到CO(g)+FeO(s)===Fe(s)+CO2(g),则ΔH=(-24.8×3+15.73×3-640.4×2)/6=-218kJ/mol; 【点睛】相同化学键断开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相等,热化学反应中,焓变=吸收的总能量-释放的总能量。 18.如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完成下列问题: (1)甲池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 (2)写出乙池中电解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3)甲池中消耗224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__g沉淀,此时乙池中溶液的体积为400mL,该溶液的pH=__。 (4)某同学利用甲醇燃料电池设计电解法制取消毒液或Fe(OH)2 的实验装置(如图)。若用于制消毒液,a为电池的__极,电解质溶液最好用__。若用于制Fe(OH)2,使用硫酸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阳极选用__作电极。 【答案】 (1). CH3OH-6e-+8OH-=CO32-+6H2O (2). 2CuSO4+2H2O2Cu+2H2SO4+O2↑ (3). 1.16 (4). 1 (5). 负 (6). 饱和食盐水 (7). 铁(Fe) 【解析】 【分析】 (1)甲醇的燃料电池,甲醇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环境下变为碳酸根离子,由此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2)乙池为电解池,石墨做阳极,银做阴极;阳极极反应4OHˉ-4e-=O2↑++2H2O,阴极极反应2Cu2++4e-=2Cu,在得失电子守恒的情况下两个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 (3)丙池中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总反应为MgCl2+2H2OMg(OH)2↓+Cl2↑+H2↑:甲池为原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根据串联电路转移电子数相等规律可知:12e-~6Mg(OH)2,12e-~~3O2,消耗0.01molO2最终产生Mg(OH)20.02mol,质量为0.02×58=1.16g;乙池反应:2CuSO4+2H2O2Cu+2H2SO4+O2↑,根据电子转移相等规律,根据关系式4e-~~2H2SO4可知,甲池转移电子为0.04mol,求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从而求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浓度;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即为漂白液,所以a为电池的负极,A处生成氢氧化钠溶液,B处产生氯气,直接反应生成漂白液;要产生Fe(OH)2,硫酸钠溶液作电解质,阳极材料为铁,失电子变为亚铁离子。 【详解】(1)甲醇的燃料电池,甲醇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环境下变为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CH3OH-6e-+8OH-=CO32-+6H2O, 故答案为:CH3OH-6e-+8OH-=CO32-+6H2O; (2)乙池为电解池,石墨做阳极,银做阴极;阳极极反应4OHˉ-4e-=O2↑+2H2O,阴极极反应2Cu2++4e-=2Cu,两个反应相加,总反应2CuSO4+2H2O2Cu+2H2SO4+O2↑;故答案为:2CuSO4+2H2O2Cu+2H2SO4+O2↑; (3)丙池中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总反应为MgCl2+2H2OMg(OH)2↓+Cl2↑+H2↑:甲池为原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根据串联电路转移电子数相等规律可知:12e-~6Mg(OH)2,12e-~~3O2,消耗0.01molO2最终产生Mg(OH)20.02mol,质量为0.02×58=1.16g;乙池反应:2CuSO4+2H2O2Cu+2H2SO4+O2↑,根据电子转移相等规律,根据关系式4e-~~2H2SO4可知,甲池转移电子为0.04mol,乙池中产生H2SO40.02mol,c(H+)=0.02×2÷0.4=0.1mol/L,该溶液的pH=1,故答案为:1.16;1;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即为漂白液,所以a为电池的负极,A处生成氢氧化钠溶液,B处产生氯气,直接反应生成漂白液;要产生Fe(OH)2,硫酸钠溶液作电解质,阳极材料为铁,失电子变为亚铁离子,才能够提供亚铁离子,故答案为:负,饱和食盐水;铁(Fe)。 19.某兴趣小组用题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含量进行测定。 (1)仪器A的名称是__。 (2)B中加入300.00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C中H2O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 (3)除去C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0.0900mol/L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图2中的__。 (4)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 (5)该测定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高,分析是由于采用试剂不当引起的,可能的原因为__。 【答案】 (1). 冷凝管 (2). SO2+H2O2=H2SO4 (3). ③ (4). 酚酞 (5). 盐酸的挥发 【解析】 【分析】 (1)仪器为冷却装置,结合仪器A特点书写其名称; (2)SO2 被H2O2 氧化成硫酸; (3)氢氧化钠应该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根据碱式滴定管的排气泡法进行判断;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题图2中的③; (4)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及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选用正确的指示剂; (5)滴定误差分析的依据是,c(待测)= ,标准溶液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详解】(1)根据仪器A的构造可知,仪器A为冷凝管,冷凝管中通水方向采用逆向通水法,冷凝效果最佳, 故答案为:冷凝管或冷凝器; (2)SO2 被H2O2 氧化成硫酸,SO2+H2O2=H2SO4; 故答案为:SO2+H2O2=H2SO4; (3)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题图2中的③; 故答案:③; (4)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8,应该选择酚酞做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滴定终点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烧碱溶液时,溶液变红且半分钟不褪色, 故答案为:酚酞; (5)滴定误差分析的依据是,c(待测)= ,标准溶液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由于盐酸是挥发性酸,挥发的酸消耗氢氧化钠,使得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盐酸的挥发。 【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物质的组成、测量物质的含量的方法,试题涉及了二氧化硫性质、中和滴定的计算,要求学生掌握探究物质组成、测量物质含量的方法,明确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0.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放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达到平衡,平衡时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v(C)=0.1mol/(L·min)。则: (1)x=__。 (2)前5 min内B的反应速率v(B)=__。 (3)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 【答案】 (1). 2 (2). 0.05mol/( L·min) (3). 50% 【解析】 【分析】 设A、B的物质的量为nmol;根据D的浓度计算D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的A、B的物质的量,根据5min时,A、B浓度之比求出A、B开始时的物质的量,用开始时的物质的量减反应的物质的量即为5min末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浓度;反应速率之比即为计量数之比;根据C的反应速率求A的反应速率.根据A的转化浓度计算A的转化率; 【详解】D的浓度为0.5mol·L-1,D的物质的量为1mol.C物质的量=0.1mol/(L·min)×2L×5min=1mol, 设A、B的物质的量为nmol, 同一容器中,c(A):c(B)=n(A):n(B)= ;n=3mol, (1)C的反应速率是0.1mol/(L·min),C物质的量=0.1mol/(L·min)×2L×5min=1mol,=1,所以x=2, 故答案为:2; (2)C的反应速率是0.1mol/(L·min),根据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B的反应速率是 ×0.1mol/(L·min)=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mol/(L·min); (3)A的转化率为: ×100%=50%, 故答案为:50%;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因素、应用及有关计算,解题关键:列出三段式,理清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速率公式、转化率公式计算。 21.水蒸气通过炙热的碳层发生反应:C(s)+H2O(g)CO(g)+H2(g) △H。 (1)已知:K(300℃)<K(350℃),则该反应是__(吸或放)热反应。 (2)上述反应在t0时刻达到平衡,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后正反应速率(ν正)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填出对应的编号。 ①缩小容器体积__;②降低温度__。 (3)已知反应①CO(g)+CuO(g)CO2(g)+Cu(s);②H2(g)+CuO(g)Cu(s)+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CO (g)+H2O (g)CO2(g)+H2(g)的平衡常数K=__(用K1和K2表示)。 【答案】 (1). 吸 (2). b (3). f (4). K= 【解析】 分析】 (1)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升温平衡正向进行; (2)①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随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到新平衡; ②降低温度,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减小更多,随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到新平衡,到达新平衡时的速率小于原平衡的速率; (3)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推导判断. 【详解】(1)已知:K(300℃)<K(350℃ ),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 (2)①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随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到新平衡,故曲线b符合, 故答案为:b; ②降低温度,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减小更多,随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到新平衡,到达新平衡时的速率小于原平衡的速率,曲线f符合,故答案为:f; (3)①CO(g)+CuO(g)CO2(g)+Cu(s)②H2(g)+CuO(g)Cu(s)+H2O(g),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2=,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 =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点(3)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2.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 (1)用煤制天然气时会发生多个反应,通过多种途径生成CH4。 已知:C(s)+2H2(g)CH4 △H=-73kJ/mol 2CO(g)C(s)+CO2(g) △H=-171kJ/mol CO(g)+3H(g)CH4(g)+H2O(g) △H=-203kJ/mol。 写出CO与H2O(g)反应生成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气中含有H2S杂质,某科研小组用氨水吸收得到NH4HS溶液,已知T℃k(NH3·H2O)=1.74×10-5;k1(H2S)=1.07×10-7,k2(H2S)=1.74×10-13,NH4HS溶液中所含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 A. c(NH4+)>c(HS-)>c(OH-)>c(H+) B. c(HS-)>c(NH4+)>(S2-)>c(H+) C. c(NH4+)>c(HS-)>c(H2S)>c(H+) D. c(HS-)>c(S2-)>c(H+)>c(OH-) (3)工业上常用CH4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来制取H2,其原理为:CH4(g)+H2O(g)CO(g)+3H2(g) ①一定温度时,在一个体积为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lnmolCH4和1.4mol水蒸气发生上述反应,5min后达平衡,生成0.2molCO,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__。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②下列说法中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体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生成1molCH4的同时消耗3molH2 C.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D.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E.反应速率V(CH4):V(H2O)v(CO):v(H2)=1:1:1:3 (4)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CH3OH(g)+H2O(g)==CO2(g)+3H2(g) △H=+49kJ/mol。某温度下,将[n(H2O):n(CH3OH)]=1:1的原料气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初始压强为p1,反应达到平衡时总压强为p2,则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为______。 (5)如图所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一种变种,它直接使用甲醇而勿需预先重整。请写出电池工作时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g)+H2O(g)H2(g)+ CO2(g) △H=-41kJ/mol (2). AC (3). 0.06mol/(L·min) (4). 0.011(mol2/L2) (5). AC (6). (7). CH4O-6e-+H2O→6H++CO2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分析计算; (2)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一水合氨电离程度大于硫化氢电离程度,所以NH4HS溶液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小于HS-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则[OH-]>[H+ ],但铵根离子和硫化氢离子水解程度都较小;硫氢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3)①根据三段式来计算; ②依据平衡状态的标志分析。 (4)①增大水醇比,甲醇的利用率增大; ②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计算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再利用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甲醇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甲醇的转化率; (5)甲醇在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 【详解】(1)已知: ①C(s)+2H2(g)CH4(g) ΔH=-73 kJ·mol-1 ②2CO(g)C(s)+CO2(g) ΔH=-171 kJ·mol-1 ③CO(g)+3H2(g)CH4(g)+H2O(g) ΔH=-203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即得到CO与H2O(g)反应生成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H2(g)+CO2(g)△H=-41 kJ•mol-1。 (2)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一水合氨电离程度大于硫化氢电离程度,所以NH4HS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小于HS-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则c(OH-)>c(H+),但铵根离子和HS-离子水解程度都较小,所以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c(HS-)>c(OH-)>c(H+);根据H2S的电离常数可判断HS-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所以还存在c(NH4+)>c(HS-)>c(H2S)>c(H+),答案选AC; (3)①5min后达平衡,生成0.2molCO,则同时生成氢气是0.6mol,浓度是0.3mol/L,因此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3mol/L÷5min=0.06 mol·L-1·min-1。平衡时剩余甲烷是0.8mol,水蒸气是1.2mol,因此甲烷、水蒸气、CO和氢气的浓度分别是(mol/L)0.4、0.6、0.1、0.3,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1×0.33/0.4×0.6≈0.011。 ②A.正反应体积增大,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B.生成1molCH4的同时消耗3molH2均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C.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E.反应速率V(CH4):V(H2O):v(CO):v(H2)=1:1:1:3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错误;答案选AC; (4) CH3OH(g)+H2O(g)CO2(g)+3H2(g) 起始量(mol) 1 1 0 0 转化量(mol) n n n 3n 平衡量(mol) 1-n 1-n n 3n 则,解得,所以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为。 (5)甲醇在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又因为存在质子交换膜,则负极反应式为CH4O-6e-+H2O=6H++CO2。 点睛: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盐类水解、化学平衡计算、新型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等,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电离平衡常数与离子水解程度关系、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灵活运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平衡状态判断时要抓住变量不再发生变化这一关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