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2-27 发布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1.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淡黄色粉末,某课外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检验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③和⑤中分别盛放足量NaOH溶液和CuO,可检验生成的CO
B. 实验时只需要在装置①中反应结束后再通入N2
C. 若将④中的无水CaCl2换成无水硫酸铜可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
D. 实验结束后,①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黑色,则产物一定为铁
【答案】A
【解析】
A、利用②、③除去CO2,④中的无水氯化钙将气体干燥后,如果⑤中CuO固体转变成红色,则反应一定生成CO,因此A正确。B、实验开始后,装置中的空气对分解及检验都有干扰,所以必须先通入N2除去装置中的空气,B错误。C、由于从②、③溶液中导出的气体会带出水蒸气,因此④中放置无水硫酸铜无法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C错误。D、草酸亚铁晶体分解剩余的固体为FeO,如果没有完全变为黑色,也有可能是由于晶体没有完全分解,D错误。正确答案A。
点睛:固体分解得到的水一定要在通过溶液之前检验。
2.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通入足量溶液中,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B. 含有的电子数为
C. 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
D. 25℃时,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的数目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由反应式Cl2+2NaOH=NaCl+NaClO+H2O可知,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A错误;
B. 20 g重水(D 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D 2O又是10电子微粒,故其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故B正确;
C. 溶液中含NH4NO3物质的量为0.1mol/L1L=0.1mol,所以含氮原子数为0.2N A,故C正确;
D. 25℃时,pH=12的1.0L NaClO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1mol/L,含有0.01mol氢氧根离子,次氯酸根离子部分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其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则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0.01NA,故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3.四种位于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内层电子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5,Z和W位于同一周期。Z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医用药剂,工业上电解该化合物的熔融物可制得Z单质,Y和Z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这两种离子化合物的阴离子与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种元素中至少有两种金属元素
B. 四种元素的常见氢化物中熔点最高的是的氢化物
C. 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高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元素形成的离子
D. 常温下,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小于7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位于不同主族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X的内层电子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5,X为氮元素,Z和W位于同周期。Z的化合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Z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医用药剂,工业上电解该化合物的熔融物可制得Z单质,Z为钠元素,W为氯元素。Y和Z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其中阴、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2,Y为氧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 四种元素中只有钠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
B. 氢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四种元素的常见氢化物中熔点最高的是Z的氢化物,故B正确;
C. 四种元素形成的常见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元素Z形成的离子,钠离子半径最小,故C错误;
D.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NO3或NaNO2,若为NaNO3溶液显中性,pH等于7,若为NaNO2因水解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D错误。
故选B。
4.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选项
Ⅰ中试剂
Ⅱ中试剂及现象
推断
A
氯化铵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氯化铵稳定
B
硫酸亚铁
品红溶液褪色
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C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D
铁粉与水蒸气
肥皂水冒泡
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离开热源,氨气和氯化氢又会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生成的氯化铵附着在试管口附近,所以酚酞溶液不变红色,A项错误;B.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硫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4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需由+2价升高到+3价,即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B项错误;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有还原性物质生成,所以加热石蜡油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正确;D.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若加热试管Ⅰ中的空气,肥皂水也会冒泡,D项错误。答案选C。
5.菲斯科(FiskerInc.)公司宣布正在开发的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是现有电池的2.5倍,续航里程可达500英里(约804公里),最快充电时间可以分钟计,钴酸锂(LiCoO2) 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xC6+Li1-xCoO2==C6+LiCoO2
B. M为电池的正极
C. 放电时,N为负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充电时,M为阳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A
【解析】
M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金属锂的载体),故M为负极,LixC6-xe—=xLi++C6,发生氧化反应,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Li1-xCoO2+xe—+ xLi+= LiCoO2,B、C项错误;正、负极反应式之和等于其总反应方程式:LixC6+Li1-xCoO2==C6+LiCoO2,A项正确;充电时,M为阴极,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项错误。
6.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H2CO3 ②Na2CO3 ③NaHCO3 ④(NH4)2CO3,其中c(CO32-)的大小关系为:②>④>③>①
B. pH=2 的H2C2O4溶液与pH=12 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c(H+)+c(Na+)=c(OH-)+c(HC2O4-)+c(C2O42-)
C. 向0.2mo/L 的NaHCO3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o/L 的NaOH 溶液:c(CO32- )>c(HCO3-)>c(OH-)>c(H+)
D. 常温下,等浓度的CH3COOH与CH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7:c(CH3COOH)+c(OH-)>c(H+)+c(Na+)
【答案】A
【解析】
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H2CO3+H+ ,H+ +,第二步电离受到第一步的抑制,②+H2O+OH-,③H+ +,④+H2O+OH-,+H2ONH3 ·H2O+H+,两离子的水解互促,的电离程度:③>①,的水解程度:④>②,所以其中c(CO32-)的大小关系为:②>④>③>①,故A正确;B. 溶液电荷守恒:c(H+)+c(Na+)=c(OH-)+c(HC2O4-)+2c(C2O42-),故B错误;C. NaHCO3有一半转化为Na2CO3,形成等浓度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H+ +,+H2O+OH-,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所以c(HCO3-)>c(CO32- )>c(OH-)>c(H+),故C错误;D. CH3COOHCH3COO-+H+,CH3COO-+ H2O CH3COOH+OH-,溶液的pH<7表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所以c(CH3COO-)>c(Na+)>c(CH3COOH),电荷守恒:c(CH3COO-)+c(OH-)=c(H+)+c(Na+),因此,c(CH3COOH)+c(OH-)K(400℃);
由图像知,400℃时,HCl平衡转化率为84%,用三段式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
起始(浓度) c0 c0 0 0
变化(浓度) 0.84c0 0.21c0 0.42c0 0.42c0
平衡(浓度)(1-0.84)c0 (1-0.21)c0 0.42c0 0.42c0
则K=;根据题干信息知,进料浓度比过低,氧气大量剩余,导致分离产物氯气和氧气的能耗较高;进料浓度比过高,HCl不能充分反应,导致HCl转化率较低;
(2)根据盖斯定律知,(反应I+反应II+反应III)×2得 ∆H=(∆H1+∆H2+∆H3)×2=-116kJ·mol-1;
(3)若想提高HCl的转化率,应该促使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以增大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也可以及时除去产物,减小产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
(4)电解过程中,负极区即阴极上发生的是得电子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还原反应,则图中左侧为负极反应,根据图示信息知电极反应为:Fe3++e-=Fe2+和4Fe2++O2+4H+=4Fe3++2H2O;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4=0.2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
10.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As与N同族。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其沸点比NH3的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___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__________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则原子2和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三角锥形 (2). 低 (3).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4). 4s (5). 4f5 (6). 小于 (7). SmFeAsO1−xFx (8). (9). (10).
【解析】
【详解】(1)As与N同族,则AsH3分子的立体结构类似于NH3,为三角锥形;由于NH3
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沸点升高,故AsH3的沸点较NH3低,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低;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2)Fe为26号元素,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Fe原子失去1个电子使4s轨道为半充满状态,能量较低,故首先失去4s轨道电子;Sm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f66s2,失去3个电子变成Sm3+成为稳定状态,则应先失去能量较高的4s电子,所以Sm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为4f5,
故答案为:4s;4f5;
(3)F-和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则半径越小,故半径: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