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 MB
- 2021-02-27 发布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空间特征:
(1)
面积大
,东西3000km,南北1500km,占中国陆地1/4,南北占西风带宽度1/3
(2)
高度大
:平均海拔4500m,占对流层高度1/3
(3)
中低纬度
:25°N-40°N,处于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的过渡区域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1
动力作用
2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
分支作用
分支
:冬半年,对冬季风发生分支;对西风发生分支
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西风在这里分支绕行,汇合东流,形成了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动力作用
——
分支作用
2.2.2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
分支作用;屏障作用
分支作用
:夏半年,对西南季风发生分支
动力作用
-
屏障(阻碍)作用
西南暖湿气流受阻,高原边缘降水丰富
夏季西北地区形成少云雨的干热天气
对近地面气流起屏障作用
夏季高原内部干旱化
此外,印度半岛北部较少受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热低压的维持因此冬季印度比同纬度温度高气压低,年较差小。
青藏高原面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有强大的热力差异,这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热力作用。
1
夏季:高原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空气受热上升,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
2
冬季:高原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块,空气冷却下沉,并由高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加剧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势力,从而使得冬季风强大。
冬季由于高原地区海拔
3-4Km
高度形成一个冷高压,使高原空气向外流动,成反气旋环流,这必然加强临近地区的下沉气流,加强地面高压,从而加强有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冬季风环流,夏季形成热低压,邻近地区空气流入高原,叠加在高原东侧地区的季风之上,增强了邻近地区低压的强度,加强了季风环流。
热力作用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
按照地理学的地带规律,我国长江中下游是干旱荒漠区,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形成,海洋和陆地的气压梯度更大,夏天吸收大量的水气登陆,使这里形成全球典型的季风区气候。否则长江中下游就会如同开罗所在的北非一样是不毛之地。
青藏高原对中国及亚洲气候的影响
简介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在
4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在全球的高原高山区域占有重要的席位,有人称它为地球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
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
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当
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
“
暖冬
”
天气的重要因素。
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
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
“
死水区
”
,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
到了
10
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
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青藏高原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台风的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变成沙漠的厄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
青藏高原的形成对气候的影响
按照地理学的地带性规律,我国长江中下游应该是干旱荒漠地区。
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形成,海洋和大陆的气压梯度更大,夏天吸引大量的水汽登陆,使这里形成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也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否则长江中下游就会如同开罗所在的北非一样是荒漠不毛之地。
实际上,研究发现在
2000
-
3000
万年前,中国的湖北江西一带曾是荒漠景观,而在青藏高原隆起后,这里才变得湿润,同时也促进了西伯利亚-蒙古高压的形成和加强,使中国西北部更加干旱,冬季风变得十分强大,风成的黄土开始在黄土高原地区堆积。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
,
我们国家亚热带地区大多是荒漠,不会形成现在的气候。青藏高原平均的高度是海拔
4500
米,如果在这个高度没有高原面,它的温度就会很低。
通常到海拔
4000
多米就应该是零下十几摄氏度了,但青藏高原冬天的气候跟北京差不多,白天甚至不用穿棉衣都很暖和。这个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特殊的高原季风气候,诱发了南侧季风,同时促进了东亚季风的形成。
这两个季风气候使我国整个亚热带拥有非常潮湿的气候,使青藏高原边缘的水汽沿着这个信道不断输送到高原,造成四川盆地边缘非常潮湿的地区,包括雅鲁藏布大峡谷,它的水汽输送量相当于夏天长江以南向长江以北输送的总量。
怒江、雅鲁藏布江是两个主要的水汽输送信道。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我国在北纬
23
度半、海拔
4500
米的高度应当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现在青藏高原的白天很暖和。
在这个
250
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它把巨大的热源形成大气,大量的热气上升又形成热高压,这种特殊的高原季风气候诱发了西印度洋季风。
两个季风气候使我国的四川盆地潮湿多雨,使雅鲁藏布江、怒江和金沙江能输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这个世界最高的高原上森林非常茂密,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原始森林。
森林下面是大片的灌木丛,然后是草地。这里的动植物生态系统都是适应高原的生态环境而生存的。它们是人类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宝库之一。
小结
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特殊的高寒气候,并使我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而且还干扰和强化了东亚和我国的季风环流形势,使东亚东部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地区,从而对我国气候状况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档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2-26 20:31:1127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2-26 20:19:2517页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2-26 20:17:4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