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 MB
- 2021-02-26 发布
第一部分 通史整合篇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高考总复习大二轮
历 史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12—1927
年
)
,主要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1916
年
)
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16—1927
年
)
两个阶段。
政治上
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接受日本
“
二十一条
”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1928
年东北改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繁荣局面,随后陷入萧条,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
思想文化上
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
政
治
(1)
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
政治
舞台,这次运动成为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
(2)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
上海
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
国民革命
①
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②
高潮:北伐战争,
基本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右派发动
四一二
和
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经
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
“
短暂春天
”
(1)
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
中华民国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
反帝爱国
运动有力地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
表现:
1912—1919
年,
纺织业
和
面粉业
发展最快
(3)
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
萧条
文
化
(1)
民主与科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
前期,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
儒家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社会主义思想:
十月革命
后,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
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
新三民主义:
1924
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
反帝反封建
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新三民主义
,作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4)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民革命时期,发表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社
会
生
活
(1)
社会习俗
①
服饰更加西化
②
饮食
中西
结合
③
婚丧仪式进一步变革
④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
中山装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
交通
①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②
民国
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
③
1920
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核心素养
方法指导
唯物史观
20
世纪初,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
历史解释
题干“个人之人格高
……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
(
皆
)
反乎是”,说明陈独秀强调西方的民主思想、强调从思想上打倒封建伦理。
家国情怀
根据材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可知,陈独秀强调个人人格、个人权利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