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 MB
- 2021-02-26 发布
专题
3
函数与导数
第
11
练 研创新
——
以函数为
背
景
的创新题型
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以函数为背景的创新题型时有出现
.
主要以新定义、新运算或新规定等形式给出问题,通过判断、运算解决新问题
.
这种题难度一般为中档,多出现在填空题中,考查频率虽然不是很高,但失分率较高
.
通过研究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
题型
分析
高考
展望
体验
高考
高考必会题型
高考题型精练
栏目索引
体验高考
1
2
3
①
对于任意不相等的实数
x
1
,
x
2
,都有
m
>
0
;
②
对于任意的
a
及任意不相等的实数
x
1
,
x
2
,都有
n
>
0
;
③
对于任意的
a
,存在不相等的实数
x
1
,
x
2
,使得
m
=
n
;
④
对于任意的
a
,存在不相等的实数
x
1
,
x
2
,使得
m
=-
n
.
其中的真命题有
________.(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
解析
√
√
1
2
3
解析
设
A
(
x
1
,
f
(
x
1
))
,
B
(
x
2
,
f
(
x
2
))
,
C
(
x
1
,
g
(
x
1
))
,
D
(
x
2
,
g
(
x
2
)).
对于
①
,从
y
=
2
x
的图象可看出,
m
=
k
AB
>
0
恒成立,故
①
正确;
对于
②
,直线
CD
的斜率可为负,即存在
n
<
0
的情形,故
②
不正确;
对于
③
,由
m
=
n
得
f
(
x
1
)
-
f
(
x
2
)
=
g
(
x
1
)
-
g
(
x
2
)
,
即
f
(
x
1
)
-
g
(
x
1
)
=
f
(
x
2
)
-
g
(
x
2
)
,
令
h
(
x
)
=
f
(
x
)
-
g
(
x
)
=
2
x
-
x
2
-
ax
,
则
h
′
(
x
)
=
2
x
·ln 2
-
2
x
-
a
.
由
h
′
(
x
)
=
0
,得
2
x
·ln 2
=
2
x
+
a
,
(*)
结合图象知
,
当
a
很小时,方程
(*)
无解
,
∴
函数
h
(
x
)
不一定有极值点,就不一定存在
x
1
,
x
2
使
f
(
x
1
)
-
g
(
x
1
)
=
f
(
x
2
)
-
g
(
x
2
)
,不一定存在
x
1
,
x
2
使得
m
=
n
,故
③
不正确
;
解析
1
2
3
对于
④
,由
m
=-
n
,得
f
(
x
1
)
-
f
(
x
2
)
=
g
(
x
2
)
-
g
(
x
1
)
,
即
f
(
x
1
)
+
g
(
x
1
)
=
f
(
x
2
)
+
g
(
x
2
)
,
令
F
(
x
)
=
f
(
x
)
+
g
(
x
)
=
2
x
+
x
2
+
ax
,则
F
′
(
x
)
=
2
x
ln 2
+
2
x
+
a
.
由
F
′
(
x
)
=
0
,得
2
x
ln 2
=-
2
x
-
a
,
结合如图所示图象可知,该方程有解
,
即
F
(
x
)
必有极值点,
∴
存在
x
1
,
x
2
,使
F
(
x
1
)
=
F
(
x
2
)
,使
m
=-
n
,
故
④
正确
.
故
①④
正确
.
1
2
3
2.(2015·
福建
)
一个二元码是由
0
和
1
组成的数字串
x
1
x
2
…
x
n
(
n
∈
N
*
)
,其中
x
k
(
k
=
1,2
,
…
,
n
)
称为第
k
位码元
.
二元码是通信中常用的码,但在通信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码元错误
(
即码元由
0
变为
1
,或者由
1
变为
0).
已知
某种二元码
x
1
x
2
…
x
7
的码元满足如下校验方程组:
其中运算
定义为
0
0
=
0,0
1
=
1,1
0
=
1,1
1
=
0.
现已知一个这种二元码在通信过程中仅在第
k
位发生码元错误后变成了
1101101
,那么利用上述校验方程组可判定
k
等于
________.
解析
答案
5
1
2
3
解析
(1)
x
4
x
5
x
6
x
7
=
1
1
0
1
=
1
,
(
2)
x
2
x
3
x
6
x
7
=
1
0
0
1
=
0
;
(
3)
x
1
x
3
x
5
x
7
=
1
0
1
1
=
1
.
由
(1)(3)
知
x
5
,
x
7
有一个错误,
(2)
中没有错误,
∴
x
5
错误,故
k
等于
5.
1
2
3
①
若点
A
的
“
伴随点
”
是点
A
′
,则点
A
′
的
“
伴随点
”
是点
A
;
②
单位圆的
“
伴随曲线
”
是它自身;
③
若曲线
C
关于
x
轴对称,则其
“
伴随曲线
”
C
′
关于
y
轴对称;
④
一条直线的
“
伴随曲线
”
是一条直线
.
其中的真命题是
________.(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
解析
√
√
返回
1
2
3
同理可得纵坐标为-
y
,故
A
″
(
-
x
,-
y
)
,
①
错误;
解析
②
设单位圆上的点
P
的坐标为
(cos
θ
,
sin
θ
)
,
则
P
的
“
伴随点
”
的坐标为
P
′
(sin
θ
,-
cos
θ
)
,
1
2
3
则有
sin
2
θ
+
(
-
cos
θ
)
2
=
1
,
所以
P
′
也在单位圆上,即单位圆的
“
伴随曲线
”
是它自身,
②
正确;
解析
1
2
3
④
反例:例如
y
=
1
这条直线,则
A
(0,1)
,
B
(1,1)
,
C
(2,1)
,
设点
P
(
x
,
y
)
在直线
l
:
Ax
+
By
+
C
=
0
上,
P
点的
“
伴随点
”
为
P
′
(
x
0
,
y
0
)
,
解析
1
2
3
所以一条直线的
“
伴随曲线
”
不一定是一条直线,
④
错误
.
综上,真命题是
②③
.
返回
高考
必会题型
题型一 与新定义有关的创新题型
解析
答案
点评
点评
点评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解读新定义,利用定义的规定去判断和求解是这类题目的主要解法
.
变式训练
1
若函数
y
=
f
(
x
)
在定义域内给定区间
[
a
,
b
]
上存在
x
0
(
a
<
x
0
<
b
)
,满足
f
(
x
0
)
=
,
则称函数
y
=
f
(
x
)
是
[
a
,
b
]
上的
“
平均值
函数
”
,
x
0
是它的一个均值点
.
例如
y
=
|
x
|
是
[
-
2
,
2]
上的
“
平均值函数
”
,
0
就是它的均值点
.
若函数
f
(
x
)
=
x
2
-
mx
-
1
是
[
-
1,1]
上的
“
平均值函数
”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解析
答案
(0,2)
解析
因为函数
f
(
x
)
=
x
2
-
mx
-
1
是
[
-
1,1]
上的
“
平均值函数
”
,
所以
关于
x
的方程
x
2
-
mx
-
1
=
在
区间
(
-
1,1)
内有实数根
,
即
x
2
-
mx
-
1
=-
m
在区间
(
-
1,1)
内有实数根
,
即
x
2
-
mx
+
m
-
1
=
0
,解得
x
=
m
-
1
或
x
=
1
.
又
1
不属于
(
-
1,1)
,所以
x
=
m
-
1
必为均值点
,
即
-
1
<
m
-
1
<
1
,即
0
<
m
<
2
,
所以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0,2).
题型二 综合型函数创新题
例
2
以
A
表示值域为
R
的函数组成的集合,
B
表示具有如下性质的函数
φ
(
x
)
组成的集合:对于函数
φ
(
x
)
,存在一个正数
M
,使得函数
φ
(
x
)
的值域包含于区间
[
-
M
,
M
].
例如,当
φ
1
(
x
)
=
x
3
,
φ
2
(
x
)
=
sin
x
时,
φ
1
(
x
)
∈
A
,
φ
2
(
x
)
∈
B
.
现有如下命题:
①
设函数
f
(
x
)
的定义域为
D
,则
“
f
(
x
)
∈
A
”
的充要条件是
“
∀
b
∈
R
,
∃
a
∈
D
,
f
(
a
)
=
b
”
;
②
函数
f
(
x
)
∈
B
的充要条件是
f
(
x
)
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③
若函数
f
(
x
)
,
g
(
x
)
的定义域相同,且
f
(
x
)
∈
A
,
g
(
x
)
∈
B
,则
f
(
x
)
+
g
(
x
)
∉
B
;
其中的真命题是
________.(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
点评
解析
√
√
√
解析
因为
f
(
x
)
∈
A
,所以函数
f
(
x
)
的值域是
R
,
所以
满足
∀
b
∈
R
,
∃
a
∈
D
,
f
(
a
)
=
b
,
同时
若
∀
b
∈
R
,
∃
a
∈
D
,
f
(
a
)
=
b
,
则
说明函数
f
(
x
)
的值域是
R
,则
f
(
x
)
∈
A
,所以
①
正确;
取
M
=
1
,则
f
(
x
)
⊆
[
-
1,1]
,
但是
f
(
x
)
没有最大值,所以
②
错误;
因为
f
(
x
)
∈
A
,
g
(
x
)
∈
B
且它们的定义域相同
(
设为
[
m
,
n
])
,
所以
存在区间
[
a
,
b
]
⊆
[
m
,
n
]
,
点评
解析
点评
使得
f
(
x
)
在区间
[
a
,
b
]
上的值域与
g
(
x
)
的值域相同
,
所以
存在
x
0
∉
[
a
,
b
]
,使得
f
(
x
0
)
的值接近无穷
,
所以
f
(
x
)
+
g
(
x
)
∉
B
,所以
③
正确;
因为当
x
>
-
2
时,函数
y
=
ln(
x
+
2)
的值域是
R
,
所以
函数
f
(
x
)
若有最大值,则
a
=
0
,
此类题目包含了与函数有关的较多的概念、性质及对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
.
解答这类题目,一是要细心,读题看清要求;二是要熟练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判断应用的方法,掌握基本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
.
点评
变式训练
2
如果
y
=
f
(
x
)
的定义域为
R
,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
x
,存在实数
a
使得
f
(
x
+
a
)
=
f
(
-
x
)
成立,则称此函数具有
“
P
(
a
)
性质
”.
给出下列命题:
①
函数
y
=
sin
x
具有
“
P
(
a
)
性质
”
;
②
若奇函数
y
=
f
(
x
)
具有
“
P
(2)
性质
”
,且
f
(1)
=
1
,则
f
(2 015)
=
1
;
③
若函数
y
=
f
(
x
)
具有
“
P
(4)
性质
”
,图象关于点
(1,0)
成中心对称,且在
(
-
1,0)
上单调递减,则
y
=
f
(
x
)
在
(
-
2
,-
1)
上单调递减,在
(1,2)
上单调递增;
④
若不恒为零的函数
y
=
f
(
x
)
同时具有
“
P
(0)
性质
”
和
“
P
(3)
性质
”
,则函数
y
=
f
(
x
)
是周期函数
.
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
解析
√
√
√
返回
解析
①
因为
sin (
x
+
π)
=-
sin
x
=
sin (
-
x
)
,
所以函数
y
=
sin
x
具有
“
P
(
a
)
性质
”
,
所以
①
正确;
②
因为奇函数
y
=
f
(
x
)
具有
“
P
(2)
性质
”
,
所以
f
(
x
+
2)
=
f
(
-
x
)
=-
f
(
x
)
,
所以
f
(
x
+
4)
=
f
(
x
)
,周期为
4
,
因为
f
(1)
=
1
,所以
f
(2 015)
=
f
(3)
=-
f
(1)
=-
1.
所以
②
不正确;
③
因为函数
y
=
f
(
x
)
具有
“
P
(4)
性质
”
,
所以
f
(
x
+
4)
=
f
(
-
x
)
,
解析
所以
f
(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2
对称
,即
f
(2
-
x
)
=
f
(2
+
x
).
因为图象关于点
(1,0)
成中心对称,
所以
f
(2
-
x
)
=-
f
(
x
)
,即
f
(2
+
x
)
=-
f
(
-
x
)
,
所以得出
f
(
x
)
=
f
(
-
x
)
,
f
(
x
)
为偶函数
.
因为
f
(
x
)
的图象关于点
(1,0)
成中心对称,且在
(
-
1,0)
上单调递减,
所以
f
(
x
)
的图象也关于点
(
-
1,0)
成中心对称,且在
(
-
2
,-
1)
上单调递减,
根据偶函数的对称性得出
f
(
x
)
在
(1,2)
上单调递增,故
③
正确;
④
因为具有
“
P
(0)
性质
”
和
“
P
(3)
性质
”
,
所以
f
(
x
)
=
f
(
-
x
)
,
f
(
x
+
3)
=
f
(
-
x
)
=
f
(
x
)
,
所以
f
(
x
)
为偶函数,且周期为
3
,故
④
正确
.
返回
高考
题型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答案
1.
若集合
A
=
{1,2,3
,
k
}
,
B
=
{4,7
,
a
4
,
a
2
+
3
a
}
,其中
a
∈
N
*
,
k
∈
N
*
,
f
:
x
→
y
=
3
x
+
1
,
x
∈
A
,
y
∈
B
是从定义域
A
到值域
B
的一个函数,则
a
+
k
=
________.
解析
由对应法则知
1
→
4,2
→
7,3
→
10
,
k
→
3
k
+
1
,
又
a
∈
N
*
,
∴
a
4
≠
10
,
∴
a
2
+
3
a
=
10
,
解
得
a
=
2(
舍去
a
=-
5)
,
所以
a
4
=
16
,于是
3
k
+
1
=
16
,
∴
k
=
5.
∴
a
+
k
=
7.
7
13
14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因为函数
f
(
x
)
=
ln(e
x
+
t
)
为
“
倍缩函数
”
,所以存在
[
a
,
b
]
⊆
D
,
因为函数
f
(
x
)
=
ln(e
x
+
t
)
为增函数,
所以
a
,
b
是方程
的
两个根,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令
则
k
2
-
k
+
t
=
0
,
即方程
k
2
-
k
+
t
=
0
有两个不等的正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答案
-
8 06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两式相加得
2
S
=-
4
×
4 031
,所以
S
=-
8 06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①
f
(
x
)
在
[1,3]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
③
若
f
(
x
)
在
x
=
2
处取得最大值
1
,则
f
(
x
)
=
1
,
x
∈
[1,3]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________.
解析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但
f
(
x
)
在
[1,3]
上的图象不连续,故
①
不正确;
令
f
(
x
)
=-
x
,则
f
(
x
)
在
[1,3]
上具有性质
P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于
③
,假设存在
x
0
∈
[1,3]
,使得
f
(
x
0
)
≠
1
,
因为
f
(
x
)
max
=
f
(2)
=
1
,
x
∈
[1,3]
,所以
f
(
x
0
)<1.
又当
1
≤
x
0
≤
3
时,有
1
≤
4
-
x
0
≤
3
,
由
f
(
x
)
在
[1,3]
上具有性质
P
,
由于
f
(
x
0
)<1
,
f
(4
-
x
0
)
≤
1
,与上式矛盾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即对
∀
x
∈
[1,3]
,有
f
(
x
)
=
1
,故
③
正确
.
综上,真命题的序号是
③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已知函数
f
(
x
)
=
1
-
|2
x
-
1|
,
x
∈
[0,1].
定义:
f
1
(
x
)
=
f
(
x
)
,
f
2
(
x
)
=
f
[
f
1
(
x
)]
,
…
,
f
n
(
x
)
=
f
[
f
n
-
1
(
x
)]
,
n
=
2,3,4
,
…
,满足
f
n
(
x
)
=
x
的点
x
∈
[0,1]
称为
f
(
x
)
的
n
阶不动点
.
则
f
(
x
)
的
n
阶不动点的个数是
________.
解析
答案
2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f
1
(
x
)
的
1
阶不动点的个数为
2.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f
2
(
x
)
的
2
阶不动点的个数为
2
2
,
以此类推,
f
(
x
)
的
n
阶不动点的个数是
2
n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设
[
x
]
表示不大于
x
的最大整数,则对任意实数
x
,
y
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
[
-
x
]
=-
[
x
]
;②
[2
x
]
=
2[
x
]
;③
[
x
+
y
]
≤
[
x
]
+
[
y
]
;④
[
x
-
y
]
≤
[
x
]
-
[
y
].
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解析
特殊值法
.
令
x
=
1.5
,
∵
[
-
1.5]
=-
2
,-
[1.5]
=-
1
,故
①
错
;
[
2
×
1.5]
=
3,2
[1.5]
=
2
,故
②
错
;
令
x
=
1.5
,
y
=
0.5
,
[
x
+
y
]
=
2
,
[
x
]
+
[
y
]
=
1
+
0
=
1
,故
③
错
.
故
正确的是
④
.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已知
x
1
f
(
x
1
)
+
x
2
f
(
x
2
)
>
x
1
f
(
x
2
)
+
x
2
f
(
x
1
)
得
(
x
1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所以
函数
f
(
x
)
在
R
上是增函数
.
对于
①
,
y
=
x
2
在
(
-
∞
,
0)
上为减函数,在
(0
,+
∞
)
上为增函数
,
其
不是
“
H
函数
”
;
对于
②
,
y
=
e
x
+
1
在
R
上为增函数,所以其为
“
H
函数
”
;
对于
③
,由于
y
′
=
2
-
cos
x
>
0
恒成立
,
所以
y
=
2
x
-
sin
x
是增函数,所以其为
“
H
函数
”
;
对于
④
,由于其为偶函数,所以其不可能在
R
上是增函数
,
所以
不是
“
H
函数
”.
综
上知,是
“
H
函数
”
的序号为
②③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作出函数
f
(
x
)
的图象,如图所示
.
f
(
x
)
=
m
(
m
∈
R
)
恰有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
x
1
,
x
2
,
x
3
.
不妨设
x
1
<
x
2
<
x
3
,易
知
x
2
>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答案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即
3
a
-
3<
b
≤
4
a
-
4
,又
0<
b
<
a
+
1
,所以
3
a
-
3<
b
<
a
+
1
,得
1<
a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10.
设
f
(
x
)
是定义在
(0
,+
∞
)
上的函数,且
f
(
x
)
>
0
,对任意
a
>
0
,
b
>
0
,若经过点
(
a
,
f
(
a
))
,
(
b
,-
f
(
b
))
的直线与
x
轴的交点为
(
c,
0)
,则称
c
为
a
,
b
关于函数
f
(
x
)
的平均数,记为
M
f
(
a
,
b
).
例如,当
f
(
x
)
=
1(
x
>
0)
时,可得
M
f
(
a
,
b
)
=
c
=
,
即
M
f
(
a
,
b
)
为
a
,
b
的算术平均数
.
(1)
当
f
(
x
)
=
________(
x
>
0)
时,
M
f
(
a
,
b
)
为
a
,
b
的几何平均数;
解析
设
A
(
a
,
f
(
a
))
,
B
(
b
,-
f
(
b
))
,
C
(
c,
0)
,则三点共线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故可以选择
f
(
x
)
=
x
(
x
>
0).
解析答案
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据已知定义,所谓的
“
稳定区间
”
即函数在区间
[
a
,
b
]
内的定义域与值域相等
.
问题可转化为已知函数
y
=
f
(
x
)
的图象与直线
y
=
x
是否相交,若相交则两交点所在区间即为函数的
“
稳定区间
”.
数
形结合依次判断,
①②③
均符合条件,而
④
不符合条件
.
综上可知,
①②③
均为存在
“
稳定区间
”
的函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因为
x
∈
(0,1]
,所以
ln
x
≤
0
,即
F
′
(
x
)
>
0
在
(0,1]
上恒成立,
f
(
x
)
在
(0,1]
上不是
“
非完美增函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2)
若
g
(
x
)
在
[1
,+
∞
)
上是
“
非完美增函数
”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所以
h
(
x
)
在
[1
,+
∞
)
上单调递减,
h
(
x
)
max
=
h
(1)
=
0
,所以
a
≥
0.
②
若
G
(
x
)
在
[1
,+
∞
)
上单调递减
,
即-
4
+
ax
-
ax
ln
x
≤
0
在
[1
,+
∞
)
上恒成立
.
令
t
(
x
)
=-
4
+
ax
-
ax
ln
x
,
x
∈
[1
,+
∞
)
,
因为
t
′
(
x
)
=-
a
ln
x
,由
①
知
a
≥
0
,所以
t
′
(
x
)
≤
0
恒成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所以
t
(
x
)
=-
4
+
ax
-
ax
ln
x
在
[1
,+
∞
)
上单调递减
,
则
t
(
x
)
max
=
t
(1)
=
a
-
4
.
要
使
t
(
x
)
=-
4
+
ax
-
ax
ln
x
≤
0
在
[1
,+
∞
)
上恒成立,
综合
①②
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1)
判断
y
=
f
(
x
)
的图象是否关于点
(
a
,-
1)
成中心对称;
由定义可知
y
=
f
(
x
)
的图象关于点
(
a
,-
1)
成中心对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所以
f
(
x
)
在
(
-
∞
,
a
)
上是增函数
.
可知
f
(
x
)
在
[
a
-
2
,
a
-
1]
上是增函数,
当
x
∈
[
a
-
2
,
a
-
1]
时,
f
(
x
)
∈
[
f
(
a
-
2)
,
f
(
a
-
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3)
对于给定的
x
i
∈
A
,设计构造过程:
x
2
=
f
(
x
1
)
,
x
3
=
f
(
x
2
)
,
…
,
x
n
+
1
=
f
(
x
n
).
如果
x
i
∈
A
(
i
=
2,3,4
,
…
)
,构造过程将继续下去;如果
x
i
∉
A
,构造过程将停止
.
若对任意
x
i
∈
A
,构造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求
a
的值
.
解
因为构造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
即方程
(
a
+
1)
x
=
a
2
+
a
-
1
无解或有唯一解
x
=
a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14.
已知函数
f
(
x
)
=
ax
+
ln
x
,
g
(
x
)
=
e
x
.
(1)
当
a
≤
0
时,求
f
(
x
)
的单调区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
f
(
x
)
的定义域是
(0
,+
∞
)
,
①
当
a
=
0
时,
f
′
(
x
)
>
0
,
∴
f
(
x
)
在
(0
,+
∞
)
上单调递增;
综上,当
a
=
0
时,
f
(
x
)
在
(0
,+
∞
)
上单调递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故
h
(
x
)
在
(0
,+
∞
)
上单调递减
.
∴
h
(
x
)
<
h
(0)
=
0
,故
m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3)
定义:对于函数
y
=
f
(
x
)
和
y
=
g
(
x
)
在其公共定义域内的任意实数
x
0
,称
|
f
(
x
0
)
-
g
(
x
0
)|
的值为两函数在
x
0
处的差值
.
证明:当
a
=
0
时,函数
y
=
f
(
x
)
和
y
=
g
(
x
)
在其公共定义域内的所有差值都大于
2.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答案
证明
当
a
=
0
时,
f
(
x
)
=
ln
x
,
f
(
x
)
与
g
(
x
)
的公共定义域为
(0
,+
∞
)
,
|
f
(
x
)
-
g
(
x
)|
=
|ln
x
-
e
x
|
=
e
x
-
ln
x
=
e
x
-
x
-
(ln
x
-
x
).
设
m
(
x
)
=
e
x
-
x
>
0
,则
m
′
(
x
)
=
e
x
-
1
>
0
,
x
∈
(0
,+
∞
)
,
m
(
x
)
在
(0
,+
∞
)
上单调递增,
m
(
x
)
>
m
(0)
=
1.
当
x
∈
(0,1)
时,
n
′
(
x
)
>
0
,
n
(
x
)
单调递增,
当
x
∈
(1
,+
∞
)
时,
n
′
(
x
)
<
0
,
n
(
x
)
单调递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所以
x
=
1
为
n
(
x
)
的极大值点,即
n
(
x
)
≤
n
(1)
=-
1
,
故
|
f
(
x
)
-
g
(
x
)|
=
m
(
x
)
-
n
(
x
)
>
1
-
(
-
1)
=
2.
即公共定义域内任一点差值都大于
2.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