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00 KB
- 2021-02-26 发布
××市第六中学2020届10月阶段性总结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2.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
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3. 《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 )
A. 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 B. 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
C. 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 D. 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
4.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注:同“盈庭”,充满朝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5.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主张治国要( )
A.重视礼仪教化 B.实行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6.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 )
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 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7.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10
A. 墨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思想 D. 法家学说
8. 汉武帝在一些皇室活动上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用人上多用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者,在教育方面大力倡导儒家经学。这些现象表明了汉武帝( )
A. 无条件地支持“独尊儒术” B. 注重不同学说的相互制衡
C. 推动儒道释“三教合一” D. 奉行各取所需为我所用的立场
9.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C.“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0.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
A. 天人合一 B. 敬天法祖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
11. 隋文帝强调“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的同时,也认为:“佛法玄妙,道教虚融,成降大慈,济度群品”“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深浅,殊途共致。”这些主张( )
A.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导致佛道在隋朝取得统治地位
C. 体现出儒佛道三教的趋同 D. 体现了三教调和之风
12.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
A.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B.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C.强调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3. 下图是 《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个史实联系最为紧密( )
10
A.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 明清出现进步思潮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专制皇权的加强
14. 当代一些学者特别推崇王阳明的一句话:“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们对阳明心学的关注焦点在于( )
A. “致良知”的理想 B. “知行合一”的主张
C. 解放思想的历史作用 D. 儒家道统的文化传承
15.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
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 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
C.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 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16. 蔡元培称黄宗羲为中国的卢梭,在他看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相当于中国的《人权宣言》,这说法的依据是( )
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 提出人民主权,主张平等自由 D. 否定孔子思想,促进民主发展
17.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是( )
A. 提倡“经世致用” B. 主张以德治改善社会风气
C. 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众治”
18.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广泛传播 ④封建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推广(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
10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 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 B.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 D. 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20.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
A. 《石氏星表》 B. 《九章算术》 C. 《几何原本》 D. 《汜胜之书》
21.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
A.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2. 湖南湘西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36000件。这批文书属于地方县政府档案,从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之年直至他去世,一年不缺。请推测这批书写在竹木简上的秦代文书档案的主要文字字体是( )
A. 甲骨文 B. 小篆 C. 草书 D. 楷书
23. 图中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 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 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24. 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
A. 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 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C. 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 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2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
10
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26. 北魏(南北朝)孝文帝5岁即皇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他可能读过的诗句是( )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7. 有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中。”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印痕有着淋漓尽致体现的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8.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写的《道德经》、行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
A. 东汉洛阳 B. 唐末长安 C. 北宋开封 D. 明初南京
29.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
A.教化功能 B.娱乐功能 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
30. “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的因由。”“他们”指( )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者 C. 宗教改革者 D. 启蒙运动者
31. 苏格拉底认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这表明苏格拉底( )
A. 反对智者学派 B. 强调客观存在 C. 推崇独立思考 D. 重视哲学思辨
3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一位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柏拉图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士多德
33.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10
34.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 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B. 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 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35. 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的宗教题材画《创造亚当》中,最显眼的是那生命的火花即将要从主神的指尖跳到亚当的指尖。此画的创作历史背景是( )
A. 人文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 B. 新航路开辟发现了新大陆
C. 宗教改革冲击了教育文化 D. 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
36.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 它没有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B. 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C. 它没有把古典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D. 它仅仅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37.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38.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路德( )
A. 维护上帝的权威 B. 主张因信称义
C. 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D. 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39.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
40.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共40分。)
10
41.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2分),分析它们最终(汉代)还是流行开来”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2分),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批判思想家在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方面的思想主张。(4分)并分析批判思潮出现的背景(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10
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摘编自互联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先哲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发展的轨迹(6分),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4分)。
10
2020届高二学年历史学科阶段性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B
C
B
A
C
D
B
C
D
B
A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A
B
A
B
D
B
A
B
A
D
A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A
D
D
B
C
B
B
C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共40分)
41.(1)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诸侯争霸)的需求。(2分)但儒家主张“仁”“礼”,有利于社会稳定。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需要。统治者的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2)宋代学者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积极入世,关怀现实,创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2分)
影响:注重气节、操守、奋发励志,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维系了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4分)
(3)变化: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4分)
时代特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缚思想;重农抑商强化。(4分)
42.(1)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4分)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政局动荡,和平与和谐是社会各阶层的呼声;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百家争鸣,私学的兴起,各家学派和士阶层希望统治者采纳相关的学说主张。(6分)
(2)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源头;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追求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亚里士多德使哲学成为真正独立的学科。(6分)
10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的法治理论精神;为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源泉,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
10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2021-02-27 09:11:404页
- 高中物理 第1章 静电场 第1节 静电2021-02-27 09:11:273页
- 高中英语选修七Unit5 Travelling a2021-02-27 09:11:223页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物理 第三章 磁场2021-02-27 09:11:174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五章(第6课时)平2021-02-27 09:11:164页
- 2020版高中生物 第四章 人体免疫系2021-02-27 09:11:124页
- 2020高中数学第2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2021-02-27 09:11:125页
- 云南省昆明一中2020届高中新课标高2021-02-27 09:11:0921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教学训练(教2021-02-27 09:11:093页
- 2020有关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2021-02-27 09:11:0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