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50 KB
- 2021-02-26 发布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成语、俗语、名言警句蕴含哲理选择题精选
一、单选题
1.“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林希的短诗《土》蕴含的哲理是( )
①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的 ②整体离不开部分
③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④部分离不开整体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2.下图漫画“早上给自己一个微笑,种下一天的太阳”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目的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环境里,互相帮助,同心向善,久之,自己也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混迹于狐
朋狗友之中,会沾染许多恶习,最后自己也一同堕落。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事物永远存在运动之中 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只要执着坚守、奋力逐梦,每一
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要脚踏实地,把人生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 ②坚持价值观的指引,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要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与民族命运结合起来④要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地沟柴油”价格相对低廉,能有效降低尾气有害物质排放,不仅推动了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再利用,
而且能有效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保卫人民群众的餐桌安全,这启示我们: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
的资源。这一启示与下列俗语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不登高山,不显平川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宋朝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有诗云:“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
狐汔济濡其尾。故日时乎,时不再来。终终始始,是谓君子。”这告诉我们:
①没有量的持续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②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③只要抓住有利时机,事物就会产生积极变化④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
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②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励志情怀叫“洪荒之
力”。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②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下列说法中与其哲
学立场根本上一致的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C.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着的活火 D.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10.看下图,与漫画《改变工作方式》体现的哲理相近的选项是
A.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D.庖丁擅解牛,事半达功倍
11.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闸释与广泛传播,12 集精良制作及名家的经典释
义和思想解读,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思想相映生辉。对下列习近平引用
过的名句所包含哲理揭示正确的是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③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④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一观点与下列说法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③和实生物,同则不继④异病同治,举一反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承认
A.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与排斥 B.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与包含
C.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发展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性
14.下图漫画“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启示我们要
①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个人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客观前提
③把握重点,避免面面俱到 ④利用条件,变可能为现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必将是美好的回忆”普希金这一名言所蕴含的哲理
是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②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③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载体 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和锤炼而形成的简短精辟、易记易用的固定短语,全面系统反
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人文、自然的状况,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精华和情感体验,直到今天,依然被我
们广泛使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6.历史悠久的成语在今天依然能够被广泛使用,是因为
①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②成语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
③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存在共性内容 ④成语承载的文化信息是源远流长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很多成语之间都能够体现一定的哲学逻辑,比如“运筹帷幄一决胜千里”就体现了意识对改造世界的
指导作用。下列成语组合中符合哲学逻辑的有
①听天由命——富贵在天,符合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②鸟语花香——心旷神怡,符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③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符合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④惜墨如金---微不足道,符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李克强总理今年 2 月 27 日强调,要把全国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经济结构调
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下列说法中,与这一要求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牵牛要牵牛鼻子 B.量体裁衣, 对症下药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秀才不出门 ,全知天下事
19.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
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且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 D.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20.我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宁为玉碎”的爱国气节;“瑕不掩
瑜”的廉洁气魄;“润泽以温”的奉献品德……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玉文化”随着时代更迭
而经久不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寓德于玉”体现了“德”与“玉”的自在联系
②“寓德于玉”中的“德”与“玉”之间相互决定
③“以玉比德”的玉文化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
④“玉”的具体特性决定“以玉比德”的思想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行百里者半九十。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但仍然面临严峻形势。
截至 2018 年年底,全国贫困人口仍有 1660 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居住在深度贫困地区,处于深度贫困
状态,属于脱贫攻坚“最重的担子”“最硬的骨头”。这说明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坚持不懈,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③要善于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习近平同志对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的谚语、成语情有独钟。习声回响、平语近人。下列对其引用的
成语、谚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注重量的积累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从下边的漫画中,我们可获得的哲理有
①“攀高峰”矛盾的转化需要“懂放弃”②生活中“舍”与“得”是辩证统一的
③“懂放弃”与“攀高峰”各有其特点 ④“不懂放弃”是对“攀高峰”的否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学习书本知识有时可能会“框住我们的手脚”,下列说法与之相同且理由正确的是
①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矛盾的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同一性转化
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6.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开拓创新。许多诗词古语,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下列古诗文
与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两会期间引用《潜夫论•释难》“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
也”一句蕴含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要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中注入新的水,必须先要把杯子倒空。”下列说法与之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言必行,行必果 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满招损,谦受益 D.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28.对于书法,中国人认为“字如其人”。唐代孙过庭说:“质直者则劲挺不道,刚狠者又倔强无润”,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从一幅书法作品中“读”出创作者的心智、性情、修养等。由此可见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认识受知识水平等主体因素的限制
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④价值的客观属性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9.蔷薇花总是有刺/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与这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A.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0.下列俗语与漫画中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1.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统一的方法,下列成语按照顺序能体现以上这些方法的是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③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④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A.②-③-④ B.④-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④
32.“地沟柴油”价格相对低廉,能有效降低尾气有害物质排放,不仅推动了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再利用,
而且能有效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保卫人民群众的餐桌安全,这启示我们: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
的资源。这一启示与下列俗语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不登高山,不显平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宋·苏轼《孙莘老求墨
妙亭诗》)其中蕴含哲理与下列说法相契合的是
①不同事物各有其特点,审美过程中不应该掺杂主观方面的因素
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应当学会尊重不同事物的独特个性
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对同事物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
④审美是种主观行为,我们应该反对否定他人审美评价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4.2018 年是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
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下列与这句名言反映哲理一致的有
①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②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35.下列古典名句与漫画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B.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C.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D.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36.习近平总书记深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几乎在每次讲话中都会引用古典名句。下列引用的古典
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B.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7.中华文明底蕴深厚,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引经据典,引发共鸣,展现了独特的语
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他曾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上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
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以下与“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体现相同哲理的是
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C.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D.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8.朱熹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下列观点
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
③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9.“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
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0.“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生动诠释了我
党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③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A 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林希的短诗《土》蕴含的哲理是整体与部分
是统一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故③④项正确;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故③项错误;整体离不开部分与题无
关,故不选②。正确选项为 A。
2.C 漫画“早上给自己一个微笑,种下一天的太阳” 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信心、
决心、意志等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推动人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功,C 项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事
物的能动反映,正确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A 项说法错误;
材料强调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不体现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目的性,也不体现意识对
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D 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C。
3.AA 符合题意,材料“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环境里,互相帮助,同心向善,久之,自己也会成为道德
高尚的人。混迹于狐朋狗友之中,会沾染许多恶习,最后自己也一同堕落”说明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
不同的,这体现的哲理是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B 不符合题意,物质对意识具有决
定作用,但材料未涉及。C 不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运动。D 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统一。故答案为 A。
4.A②选项错误,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③选项与题意不符。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只要执着
坚守、奋力逐梦,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这启示我们要脚踏实地,把人生目标转化为实际行
动,要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④正确。选 A。
5.B “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不是鱼死,
就是网破”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矛盾双方的斗争性,①与题意不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
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与题意不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反映了“福”与“祸”的转
化,③符合题意;“不登高山,不显平川”意思是没有高山,又怎么能显出平川呢?体现了体现的是矛盾统
一性,即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条件,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
6.B ①④正确,“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故
日时乎,时不再来。终终始始,是谓君子”意思是差一筐土的努力,会堆不成山丘。打井即便打了九成,
也打不到泉水。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
颠簸挣扎,险象环生,连尾巴都弄湿了。警示我们时机稍纵即逝、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
条件,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不是任何的量变和质变都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纯自在事物的量变与质变与
人没有关系,②错误;“只要抓住有利时机,事物就会产生积极变化”说法绝对,③错误。故本题选 B。
7.C “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
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告诉我们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①④适合题意;材料不
能表明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排除②;③强调哲学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8.D 此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的相关知识。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③④正确;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物质,①中
的“不可分离”说法错误,排除;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
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D。
9.C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强调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干适合自己的事情,符合唯物主义观点,C 项与其
哲学立场根本上一致;ABD 项均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即认为人的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是典型的主观
唯心主义的观点,与题意在哲学观点上根本对立;正确选项为 C。
10.D 漫画《改变工作方式》中的两主人公开始用木杆抬着两个圆柱筒走,非常劳累且速度又慢。但两人
改变了工作方式,将两圆柱筒放在地上滚着走,就变得轻松又快捷了。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
能动性相结合的原理。“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庖丁擅解牛,事
半达功倍”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理,D 项正确。故本题选 D。
11.C 此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指天
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正确;“空谈
误国,实干兴邦”意思是指泛泛而谈的讨论国家大事终究会耽误国家发展,只有真正的脚踏实地的做事才
能够兴盛国家。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②错误,排除;“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是指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体现了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正确;“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意思是指如果人的心里相信事情可行,则移
山填海的难事也能有成功的时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C。
12.A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和“水来土掩,兵来将挡”都体现了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
与题中观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故①②正确;“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这与题中观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不一致,排除③;“异病同治,举一反三”体现的是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
性的统一,这与题中观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不一致,排除④。故选 A。
13.B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意思是福中有祸,祸中有福,可见,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与
包含,故 B 正确;材料强调是矛盾的同一性,而 A 选项体现的是矛盾的斗争性,排除 A;材料体现的是福
祸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没体现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发展,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性,故排
除 CD。故选 B。
14.B 个人努力是取得成功的主观因素,故②错误;材料没体现要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排除③;漫画表
示,一个人面对困难时,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无法得到果实,另一个人却由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得到了果实,这启示我们要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故①正确;漫画强调,面
对困难时,通过找方法,运用利用条件,能够成功,这说明要利用条件,变可能为现实,故④正确。
15.A 材料中“而那过去了的,必将是美好的回忆”,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故①正确;
材料中“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将过去”,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故②正确;材料没体现物质与
运动的关系,③排除;材料体现了意识能能动地反映物质,但没体现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排除④。
16.C17.C
18.A 题目中,要把全国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体现了要抓主要矛盾的哲学观点。“牵
牛要牵牛鼻子”也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哲学观点,A 正确。B 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金
无足赤,人无完人”意思是指金子没有十足之赤,世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体现抓主要矛盾,排除
C。“秀才不出门 ,全知天下事”说明了“秀才”虽然可以“不出门”就知道天下事,但却是从书本上
间接知道的,属于间接经验,与题意不符,排除 D。选 A。
19.A B、C 选项表述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 选项错误,具体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任务以及作用均不同,故表述“没
有严格的界限”是错误的。题目中,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且日益迅猛的进
步,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A 选项正确。
20.D “德”与“玉”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联系,①错误;物质决定意识,“寓德于玉”
中的“德”与“玉”之间相互决定说法错误,②错误;“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玉文化”随着时代更
迭而经久不衰,说明玉文化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③符合题意;“宁为玉碎”的爱国气节;“瑕不掩瑜”
的廉洁气魄;“润泽以温”的奉献品德……说明“玉”的具体特性决定“以玉比德”的思想观念,④符合
题意。故本题选 D。
21.A 此题以脱贫攻坚为背景考查发展观、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虽然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但仍然面临
严峻形势”体现了题肢①;题肢②说法过于绝对,表述错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居住在深度贫困地区,处
于深度贫困状态,属于脱贫攻坚“最重的担子”“最硬的骨头”,体现了题肢③;综合的思维方式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题肢④不选。本题选择 A 选项。
22.B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体现了注重量的积累,①正确;“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体现了尊重
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④正确;“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对立统一,②错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③错误。故选 B。
23.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认为理在气先,理是世界的本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吾
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①③项;②④项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 A。
24.A ①②符合题意,由漫画“不懂放弃、怎攀高峰”可以看出,通过放弃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轻装上
阵,有利于更好的攀高峰,由此可见“攀高峰”矛盾的转化需要“懂放弃”;生活中“舍”与“得”也是
辩证统一的;③不合题意,漫画寓意强调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而不体现矛盾的特殊性;④错误,矛盾双
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懂放弃”是“攀高峰”的重要条件,而不是
对“攀高峰”的否定。故选 A。
25.A 学习书本知识有时可能会“框住我们的手脚”,因此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①项说法与之相同且理由正确;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②项
说法与之相同且理由正确;尽信书不如无书,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不是矛盾的斗争性
在一定条件下向同一性转化,③项说法错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说明矛盾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有两
面性,而不是强调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
26.D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③④符合题意;“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①与题意不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②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 D。
27.C “要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中注入新的水,必须先要把杯子倒空。”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
否定,同时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 项说法与之哲学寓意相一致;A 项强调言行要一
致,体现了因果联系的道理,与题意不符;B 项体现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反相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与题意不符;D 项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与题意所含哲理不
同;正确选项为 C。
28.A 人们可以从一幅书法作品中“读”出创作者的心智、性情、修养等。由此可见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
造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说明人的行为受到心智、性情、修
养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体现认识受知识水平等主体因素的限制,②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人的主
观因素会影响对事物价值的判断,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A。
29.C 蔷薇花总是有刺/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这些话体现了矛盾是对
立统一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C 项所体现的哲学与其相同;A 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与题意不符;B 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D 体
现了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C。
30.A 本题漫画“一个快乐的失败者”表明一个快乐失败者,本身就是另一个胜利者。从哲学角度体现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也体现了世界上任
何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A 正确且符合题意;B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体
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都与漫画所蕴含的哲理不一致,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
选 A。
31.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不能片面地看问题,要全面分析矛盾的双方,属于一分为二的思想
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复杂事物由多种矛盾构成、不同的矛盾可能成为不同的认识对象,
认识对象不同,人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真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意思是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意思是对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统筹兼顾、在抓重点的
同时还要对次要矛盾恰当处理、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综上所述,D 为正确答案,其他各项均与题意
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 D。
32.C 矛盾的统一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
源”体现了矛盾双方统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③符合题意;①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与题
意不符; “不登高山,不显平川”体现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④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 C。
33.B 苏轼这首诗的意思说的是评论一个人只注重自己的看法,但我认为这种评论并不公正,人各有资,谁
又会说玉环飞燕不漂亮呢?②③项所蕴含的哲理与题意相契合;审美过程中必然掺杂主观方面的因素,①
项说法错误;审美虽然是种主观行为,但应该有客观标准,这一标准就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立场
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B。
34.A 材料“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①不符
合题意,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意思是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
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②正确,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路程虽近,不走
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③不符合题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
淮北则为枳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④正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
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故答案为:A。
35.B 漫画“成功并不在于别人走你也走,而是在于别人停下来你仍在走”,说明做事情应持之以恒,体
现了量变与质变的道理,要重视量的积累,B 项漫画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A 项体现了要从变化发展的实
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与题意不符;C 项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必墨守成规,与题
意不符;D 项体现了办事情要善于抓关键、抓要害、抓主要矛盾,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B。
36.D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意思是说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就可以避免危难。慎重地处理细小的
事,就可以远离大灾。细节决定成败,只有不欺小节,才能走向成功与辉煌。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道理,A
项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不一致;“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意思是说铲除不良作
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B 项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不一致;“万
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矛盾双方相辅相成,C 项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不
一致;D 项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正确选项为 D。
37.D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强调的是注重量的积累,为促进质变创造条件的道理。选项 A 体现的是
抓主要矛盾的观点,故排除。选项 B 体现的是实践的观点。选项 C 体现的是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选项 D 的意思是“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
问题,故本题答案选 D。
38.C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体现的是坚持实
践的观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体现的是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①与题意不符,排除;“勤迈
万里路,善交八方友”和“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都体现了实践的观点,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骏
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体现的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观点,与题意不符,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
39.A 孔子这句话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A
项符合题意;实践出真知,但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或间接经验来获得,B 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强调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 项与题意不符;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理性
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 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
40.B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说明二者是对立的,二者不可相互代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 说明二者是统一的,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①入选;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的,②错误;③材料未体现,不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态效益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④
入选。故本题答案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