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35 KB
  • 2021-04-15 发布

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管子·牧民》指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孟子认为:“民之为
    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反映出他们都
    A.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    B.重视用礼仪制度教化百姓
    C.信奉以农立国的理念    D.认识到保障民生的重要性
25.    表 1西汉酷吏的迁转、官职和治理效果表

     从表1中可知,汉代酷吏
    A.维护了皇帝权威    B.瓦解了血缘宗法政治结构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不利于地方社会秩序稳定
26.南朝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记载:“昆布惟出高丽(今朝鲜)。绳把索之如卷麻,作黄黑色,柔韧
    可食。”唐宋时期的《千金方》《外台秘要方》等著作均有昆布性味、主治的记载。据此可知
    A.当时海上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B.中外交流推动传统医学发展
    C.中国药物学根植于饮食习俗    D.中医学的科学价值有待提高
27.明清时期,地方士绅通过修家谱、建祠堂、立族规、行族约、选族长、明赏罚、设族田、兴族
    学等方式,达到“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的目的。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伦理渗透乡间治理    B.文官政治依旧存在
    C.士绅群体掌控基层权力    D.民间文化形式多样
28.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丁日昌认为:“矿不兴则无煤铁,无煤铁则器何自而精?”薛福成在《密
    陈海防疏》中也提出“中国煤铁等矿未经开采者甚多。不妨用彼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
    出现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B.西方先进科技大量引进
    C.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D.洋务军事企业面临困难
29.民国年间,各家书局出版了大量的教科书。其中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共和国新教科书)(1912)、
    《中华女子教科书》(1914)、《新教育教科书)(1921)、《新中华教科书》(1927)等教科书。这些教
    科书的出版
    A.基本扫除城市青壮年文盲    B.有利于现代国民意识的增强
    C.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旗帜    D.表明国民政府重视教育发展
30.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指出,“驱逐帝国主义者,完成中国的真正统一”;“彻底的平民
    式的推翻地主阶级私有土地,实行土地革命”;“力争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的政权”,是当前中国
    革命的中心任务。这反映出当时中共
    A.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对中国革命艰巨性估计不足
    C.明确了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D.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图1是作于1959年的《猪多肥多粮产高》的宣传画。该宣传画

    A.说明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就    B.讴歌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C.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真实再现当时农村状况
32.苏格拉底认为,假设一个人不会打铁,他还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但是如果让“一个没有必要知
    识的人”去 “驾驶一条船或带领一支军队”,船将会沉没、军队将会毁灭。这反映出苏格拉底主
    张
A.实施贤人政治    B.开拓海外贸易    C.培养专业技能    D.加强社会分工
33.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前,因候选人数增加而导致竞争情况出现的选区的比例,最高的是1826
    年,为36%;最低的是1812年,仅有23%。改革后,最高的是1832年,为74%,最低的是1847
    年,也达到47%。这表明1832年的议会改革
    A.加剧了议员竞选矛盾    B.提高了民众参政的积极性
    C.使议会权力得到扩张    D.削弱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34.在1966-1980年间,苏联农村个人副业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例从未超过3%,但它生
    产出来的农产品产值占全苏联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未低于25%。这说明了当时苏联
    A.集体农庄逐渐被取消    B.国营农场生产效率得到改善
    C.农村生产关系市场化    D.计划经济束缚了公有制农业
35.21世纪以来,许多新兴国家以更加平等的身份参与全球治理。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印度、巴西
    与中国站在一起;在联合国,土耳其和巴西都投票反对美国制裁伊朗的提案。这反映出
    A.美国实力不断衰弱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格局正在改变    D.新兴国家区域集团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伏尔泰指出中国历史开始于基督教真主创世前一千余年;启蒙思想家们还发现,中国无宗教压迫,在辽阔的国土上却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魁奈认为中国史籍不局限于记载帝王将相的活动,而是广泛地记述社会各阶层的活动,诸如文人、学子、游侠、商贾等。受此影响,伏尔泰说:“我希望写下人民的历史。”伏尔泰则指出中国文人的信仰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魁奈对中国的皇帝极为赞颂,认为帝尧一生为民谋福,除百姓的利益外,别无其它考虑。
                   ——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材料二  卢梭对近代以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98年,上海同文书局出版了日本学者中江笃介汉译《民约译解》,初步介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专制暴政,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想。秋瑾、邹容、柳亚子等人在卢梭思想的鼓舞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受到卢梭教育思想的熏陶,他“曾把卢梭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我国维新教育的目标,重视发展个性,崇尚自然启发,增设美育及提倡女子教育。”改革开放后,中国文人思想家们翻译了卢梭所有作品,并对卢梭的社会政治思想作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观点。
——摘编自李巍《浅析百年来卢梭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习卢梭思想的阶段特征及其意义。(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20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中外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六世纪末,隋文帝先后在经济制度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朝廷规定“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铸五铢钱,统一市斗市尺,所在流布,百姓便之。”在农业发展方面,开皇三年,行均田令,“丁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又改21岁为入丁,缩短丁男受田时间,扩增受田人员。同年为了减轻赋税,令“受田农民,一夫一妇,每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九年,诏“河北河东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十年,认为“宇内无事,益宽徭赋”。为打击豪强庇护,将民户划为上中下三等,依次序而少税,注册造籍。下户尽“蒙减税之征,愿意脱离豪强户籍,为编户,奉公上。”在社会救济方面,令诸州百姓及军队,共立义仓。收获之日,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当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后人唐代杜佑赞扬“隋代资储遍天下,近代以来未之有”。
——摘编自赵昭《隋文帝的经济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经济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隋文帝经济改革的作用。(7分)




24.D解析:管仲认为百姓生活富足,就会知礼节和荣辱;孟子也认为要让百姓拥有恒产,如此百姓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两者的共同点是让百姓拥有一定的财产,衣食有基本的保障,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中心主旨不是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A项不选。材料不是强调重视用礼仪制度教化百姓,而是百姓拥有一定的财产,生活基本有保障后,会懂得礼节,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以农业立国的理念,而是重视民生,C项错误。
25.A解析:汉代酷吏因其敢于惩治违法的皇室宗亲、打击不法的地方豪强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且不断升迁。据此可知,汉代酷吏维护了皇帝权威,A项正确。惩治违法的皇室宗亲,使宗室豪杰人人惴恐,不能得出瓦解了血缘宗法政治结构,B项不选。酷吏实施严刑峻法,能巩固统治基础,但不能扩大统治基础。扩大统治基础是指吸纳更多的阶层来维护统治,如科举制的实施,C项错误。酷吏严厉惩治地方豪强,有利于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D项错误。
26.B解析: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朝鲜可食用的昆布来到中国,经中国人的研究实践,发现昆布具有药物治疗功能,B项正确。在朝鲜,昆布是一种食物,因此不能说明当时海上丝绸贸易兴盛,A项错误。中医药分为外敷和内服。内服的中药,不能表明药物学根植于饮食习俗,C项不选。部分食物可以用于中药,不能得出中医学的科学价值有待提高的结论,D项不符合史实。
27.A.解析:“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是儒家伦理的体现,修家谱、建祠堂、立族规、行族约、选族长、明赏罚、设族田、兴族学是乡间治理的方式,因此A项正确。地方士绅有退休官员、落第士人,或有名望的乡间人士,与文官政治无关,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士绅群体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教化,不能得出他们掌控了基层权力,C项不选。材料不是民间文化形式,D项错误。
28.D.解析: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在创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出现了燃料、资源等不足的问题,因此提出要发展民用企业,开采矿产资源,因此D项正确。薛福成是早期维新派,但他又是洋务派的幕僚,材料与早期维新思想无关联,A项不选。西方先进科技的传入和中国煤铁矿产资源丰富,均不是洋务派提出以上认识的主要原因,B、C项不选。
29.B.解析:材料所列民国教科书所涉及的共和国、中华女子、新教育和新中华等方面的内容,与现代国民意识教育密切相关,因此有利于现代国民意识的增强,因此B项正确。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在改革开放后,A项不选。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旗帜,材料涉及到的时间有的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前,C项不选。国民政府是指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D项错误。
30.C.解析:驱逐帝国主义,推翻地主阶级私有制,建立苏维埃政权,反映出当时中共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目标,C项正确。实行土地革命,不等于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受苏联的影响,仍主张“城市中心论”,A项不选。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共六大存在对中国革命艰巨性估计不足的问题,B项不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日战争中提出来的,D项不选。
31.C.解析:1958-1960年,属于三年困难时期。该宣传画表达了人们对猪多、粮食丰收美好生活的憧憬,C项正确。猪多,农家肥就多,有了足够的肥料,粮食产量就高。这与农业机械化无关,A项不选。新风尚是指新的社会风气,宣传画与此无关,B项不选。1959年农村经济困难,D项错误。
32.A.解析:苏格拉底借此比方是用来证明才能与道德对治理城邦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使用拥有才能与道德的贤人来治理城邦是最理想的途径,A项正确。苏格拉底用“驾驶一条船”来打比方,并非强调开拓海外贸易,B项不选。苏格拉底强调的不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是才能与道德的重要性,C项不选。材料没有反映苏格拉底主张加强社会分工,D项不选。
33.B.解析:英国民众推选出自己的候选人参加选举,1832年议会改革后,越来越多的选取出现候选人竞争,表明民众参政的积极性得到提高,B项正确。出现竞选的选区比例高,说明议员竞选更加激烈,但不能说明竞选矛盾加剧,A项不选。1832年议会改革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分享政治权力,议会权力是否得到了扩张,与此无关,C项不选。材料不能体现旧贵族的世袭特权遭到削弱,D项错误。
34.D.解析:农村个人副业所占耕地面积从未超过3%,但却创造出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值。而占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耕地面积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只创造了不到四分之三的农业产值,说明了农村个人副业的生产率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生产效率低下,故D项正确。集体农庄生产效率低不等于逐渐被取消,这也不符合史实,A项不选。据材料可知国营农场生产效率低下,B项不选。材料与农村生产关系市场化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35.C.解析:新兴国家通过合作,一方面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另一方面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反映出世界格局正在改变,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实力的衰弱,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B项不选。材料反映的是新兴国家加强合作,不是区域集团化,D项错误。
41.参考答案:(1)影响:为抨击天主教神权统治提供了有力武器;推动启蒙思想家对普通民众的关注;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促使开明君主制思想的形成。(每点2分,共8分)
(2)阶段特征:辛亥革命时期,学习民主革命思想。五四运动时期,学习现代公民教育思想。改革开放后,学习社会政治思想并有所创新。(6分)意义: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促进五四运动时期教育救国的开展;激发人们对改革开放的关注,推动思想解放。(6分)
(3)启示: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吸取世界优秀人类文明,丰富和发展我国思想文化。(5分)
解析:本题第(1)问中第一小问指出“影响”,从“中国历史开始于基督教真主创世前一千余年”、“中国无宗教压迫”、“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可以得出“为抨击天主教神权统治提供了有力武器”;从“中国……记述社会各阶层的活动”、“我希望写下人民的历史” ,可以得出“推动启蒙思想家对普通民众的关注”;从“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从“对中国的皇帝极为赞颂,认为帝尧一生为民谋福,除百姓的利益外,别无其它考虑”可以得出“促使开明君主制思想的形成”。本题第(2)问中第一小问,概括“阶段特征”,从“初步介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专制暴政,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辛亥革命时期学习民主革命思想”;从“把卢梭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我国维新教育的目标”可以得出“五四运动时期学习现代公民教育思想”;从“改革开放后,中国文人思想家们翻译了卢梭所有作品,并对卢梭的社会政治思想作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观点”可以得出“改革开放后学习社会政治思想并有所创新”。第(2)问中第二小问“意义”,需要根据“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爆发、五四运动救亡图存和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等角度回答即可。第(3)小问“启示”,需要从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学习世界优秀人类文明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2.答案示例
示例一
信息: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主题: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英国对外侵略扩张
阐述: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英国工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用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因此于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开放通商口岸,通过通商口岸,英国疯狂掠夺中国的原料,并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示例二
信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50年,新中国推广俄文教育
主题:“冷战”局势影响中国的教育政策
阐述: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全面的竞争和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的政策。为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局面,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大力推广俄文教育,加强中苏交往,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科技和国防的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论证自拟观点题,题干罗列了十四件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跨度较长,地域涉及广,相关的国家有英、中、俄(苏联)、日、德等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要求考生提取两条中外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自拟论题,然后进行阐释叙述,论证说明。要求史论结合,层次清晰,表述顺畅。本题的作答步骤:(1)提取两条中外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2)确定主题,自拟论题;(3)阐释叙述,论证说明。
45.参考答案:(1)特点:规范市场,重视商业;以改革土地和赋役政策为重点;引用社会力量,突出社会救济;措施持续推行,力度逐步加强。(每点2分,共8分)
(2)作用:发展了商业,恢复了农业;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为隋唐统一和封建经济持续繁荣创造条件;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任答三点7分)
解析:本题第(1)问概括特点,从朝廷规定“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铸五铢钱,统一市斗市尺”可以得出“规范市场,重视商业”;从颁行均田令和调整赋税政策可以得出“以改革土地和赋役政策为重点”;从“共立义仓。收获之日,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当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可以得出“引用社会力量,突出社会救济”;从“开皇元年、三年、五年、九年的相关举措”,可以得出“措施持续推行,力度逐步加强”。
本题第(2)问分析说明改革作用,需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铸五铢钱”和“扩增受田人员”“减轻赋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发展了商业,恢复了农业”;从下户尽“蒙减税之征,愿意脱离豪强户籍,为编户,奉公上”、“当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等可以得出“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从后人唐代杜佑赞扬“隋代资储遍天下,近代以来未之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隋唐统一和封建经济持续繁荣创造条件”和“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
  • 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管子·牧民》指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孟子认为:“民之为
    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反映出他们都
    A.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    B.重视用礼仪制度教化百姓
    C.信奉以农立国的理念    D.认识到保障民生的重要性
25.    表 1西汉酷吏的迁转、官职和治理效果表

     从表1中可知,汉代酷吏
    A.维护了皇帝权威    B.瓦解了血缘宗法政治结构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不利于地方社会秩序稳定
26.南朝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记载:“昆布惟出高丽(今朝鲜)。绳把索之如卷麻,作黄黑色,柔韧
    可食。”唐宋时期的《千金方》《外台秘要方》等著作均有昆布性味、主治的记载。据此可知
    A.当时海上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B.中外交流推动传统医学发展
    C.中国药物学根植于饮食习俗    D.中医学的科学价值有待提高
27.明清时期,地方士绅通过修家谱、建祠堂、立族规、行族约、选族长、明赏罚、设族田、兴族
    学等方式,达到“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的目的。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伦理渗透乡间治理    B.文官政治依旧存在
    C.士绅群体掌控基层权力    D.民间文化形式多样
28.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丁日昌认为:“矿不兴则无煤铁,无煤铁则器何自而精?”薛福成在《密
    陈海防疏》中也提出“中国煤铁等矿未经开采者甚多。不妨用彼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
    出现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B.西方先进科技大量引进
    C.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D.洋务军事企业面临困难
29.民国年间,各家书局出版了大量的教科书。其中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共和国新教科书)(1912)、
    《中华女子教科书》(1914)、《新教育教科书)(1921)、《新中华教科书》(1927)等教科书。这些教
    科书的出版
    A.基本扫除城市青壮年文盲    B.有利于现代国民意识的增强
    C.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旗帜    D.表明国民政府重视教育发展
30.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指出,“驱逐帝国主义者,完成中国的真正统一”;“彻底的平民
    式的推翻地主阶级私有土地,实行土地革命”;“力争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的政权”,是当前中国
    革命的中心任务。这反映出当时中共
    A.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对中国革命艰巨性估计不足
    C.明确了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D.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图1是作于1959年的《猪多肥多粮产高》的宣传画。该宣传画

    A.说明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就    B.讴歌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C.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真实再现当时农村状况
32.苏格拉底认为,假设一个人不会打铁,他还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但是如果让“一个没有必要知
    识的人”去 “驾驶一条船或带领一支军队”,船将会沉没、军队将会毁灭。这反映出苏格拉底主
    张
A.实施贤人政治    B.开拓海外贸易    C.培养专业技能    D.加强社会分工
33.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前,因候选人数增加而导致竞争情况出现的选区的比例,最高的是1826
    年,为36%;最低的是1812年,仅有23%。改革后,最高的是1832年,为74%,最低的是1847
    年,也达到47%。这表明1832年的议会改革
    A.加剧了议员竞选矛盾    B.提高了民众参政的积极性
    C.使议会权力得到扩张    D.削弱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34.在1966-1980年间,苏联农村个人副业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例从未超过3%,但它生
    产出来的农产品产值占全苏联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未低于25%。这说明了当时苏联
    A.集体农庄逐渐被取消    B.国营农场生产效率得到改善
    C.农村生产关系市场化    D.计划经济束缚了公有制农业
35.21世纪以来,许多新兴国家以更加平等的身份参与全球治理。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印度、巴西
    与中国站在一起;在联合国,土耳其和巴西都投票反对美国制裁伊朗的提案。这反映出
    A.美国实力不断衰弱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格局正在改变    D.新兴国家区域集团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伏尔泰指出中国历史开始于基督教真主创世前一千余年;启蒙思想家们还发现,中国无宗教压迫,在辽阔的国土上却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魁奈认为中国史籍不局限于记载帝王将相的活动,而是广泛地记述社会各阶层的活动,诸如文人、学子、游侠、商贾等。受此影响,伏尔泰说:“我希望写下人民的历史。”伏尔泰则指出中国文人的信仰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魁奈对中国的皇帝极为赞颂,认为帝尧一生为民谋福,除百姓的利益外,别无其它考虑。
                   ——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材料二  卢梭对近代以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98年,上海同文书局出版了日本学者中江笃介汉译《民约译解》,初步介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专制暴政,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想。秋瑾、邹容、柳亚子等人在卢梭思想的鼓舞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受到卢梭教育思想的熏陶,他“曾把卢梭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我国维新教育的目标,重视发展个性,崇尚自然启发,增设美育及提倡女子教育。”改革开放后,中国文人思想家们翻译了卢梭所有作品,并对卢梭的社会政治思想作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观点。
——摘编自李巍《浅析百年来卢梭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习卢梭思想的阶段特征及其意义。(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20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中外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六世纪末,隋文帝先后在经济制度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朝廷规定“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铸五铢钱,统一市斗市尺,所在流布,百姓便之。”在农业发展方面,开皇三年,行均田令,“丁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又改21岁为入丁,缩短丁男受田时间,扩增受田人员。同年为了减轻赋税,令“受田农民,一夫一妇,每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九年,诏“河北河东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十年,认为“宇内无事,益宽徭赋”。为打击豪强庇护,将民户划为上中下三等,依次序而少税,注册造籍。下户尽“蒙减税之征,愿意脱离豪强户籍,为编户,奉公上。”在社会救济方面,令诸州百姓及军队,共立义仓。收获之日,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当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后人唐代杜佑赞扬“隋代资储遍天下,近代以来未之有”。
——摘编自赵昭《隋文帝的经济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经济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隋文帝经济改革的作用。(7分)




24.D解析:管仲认为百姓生活富足,就会知礼节和荣辱;孟子也认为要让百姓拥有恒产,如此百姓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两者的共同点是让百姓拥有一定的财产,衣食有基本的保障,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中心主旨不是倡导统治者为政以德,A项不选。材料不是强调重视用礼仪制度教化百姓,而是百姓拥有一定的财产,生活基本有保障后,会懂得礼节,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以农业立国的理念,而是重视民生,C项错误。
25.A解析:汉代酷吏因其敢于惩治违法的皇室宗亲、打击不法的地方豪强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且不断升迁。据此可知,汉代酷吏维护了皇帝权威,A项正确。惩治违法的皇室宗亲,使宗室豪杰人人惴恐,不能得出瓦解了血缘宗法政治结构,B项不选。酷吏实施严刑峻法,能巩固统治基础,但不能扩大统治基础。扩大统治基础是指吸纳更多的阶层来维护统治,如科举制的实施,C项错误。酷吏严厉惩治地方豪强,有利于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D项错误。
26.B解析: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朝鲜可食用的昆布来到中国,经中国人的研究实践,发现昆布具有药物治疗功能,B项正确。在朝鲜,昆布是一种食物,因此不能说明当时海上丝绸贸易兴盛,A项错误。中医药分为外敷和内服。内服的中药,不能表明药物学根植于饮食习俗,C项不选。部分食物可以用于中药,不能得出中医学的科学价值有待提高的结论,D项不符合史实。
27.A.解析:“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是儒家伦理的体现,修家谱、建祠堂、立族规、行族约、选族长、明赏罚、设族田、兴族学是乡间治理的方式,因此A项正确。地方士绅有退休官员、落第士人,或有名望的乡间人士,与文官政治无关,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士绅群体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教化,不能得出他们掌控了基层权力,C项不选。材料不是民间文化形式,D项错误。
28.D.解析: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在创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出现了燃料、资源等不足的问题,因此提出要发展民用企业,开采矿产资源,因此D项正确。薛福成是早期维新派,但他又是洋务派的幕僚,材料与早期维新思想无关联,A项不选。西方先进科技的传入和中国煤铁矿产资源丰富,均不是洋务派提出以上认识的主要原因,B、C项不选。
29.B.解析:材料所列民国教科书所涉及的共和国、中华女子、新教育和新中华等方面的内容,与现代国民意识教育密切相关,因此有利于现代国民意识的增强,因此B项正确。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在改革开放后,A项不选。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旗帜,材料涉及到的时间有的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前,C项不选。国民政府是指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D项错误。
30.C.解析:驱逐帝国主义,推翻地主阶级私有制,建立苏维埃政权,反映出当时中共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目标,C项正确。实行土地革命,不等于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受苏联的影响,仍主张“城市中心论”,A项不选。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共六大存在对中国革命艰巨性估计不足的问题,B项不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日战争中提出来的,D项不选。
31.C.解析:1958-1960年,属于三年困难时期。该宣传画表达了人们对猪多、粮食丰收美好生活的憧憬,C项正确。猪多,农家肥就多,有了足够的肥料,粮食产量就高。这与农业机械化无关,A项不选。新风尚是指新的社会风气,宣传画与此无关,B项不选。1959年农村经济困难,D项错误。
32.A.解析:苏格拉底借此比方是用来证明才能与道德对治理城邦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使用拥有才能与道德的贤人来治理城邦是最理想的途径,A项正确。苏格拉底用“驾驶一条船”来打比方,并非强调开拓海外贸易,B项不选。苏格拉底强调的不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是才能与道德的重要性,C项不选。材料没有反映苏格拉底主张加强社会分工,D项不选。
33.B.解析:英国民众推选出自己的候选人参加选举,1832年议会改革后,越来越多的选取出现候选人竞争,表明民众参政的积极性得到提高,B项正确。出现竞选的选区比例高,说明议员竞选更加激烈,但不能说明竞选矛盾加剧,A项不选。1832年议会改革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分享政治权力,议会权力是否得到了扩张,与此无关,C项不选。材料不能体现旧贵族的世袭特权遭到削弱,D项错误。
34.D.解析:农村个人副业所占耕地面积从未超过3%,但却创造出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值。而占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耕地面积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只创造了不到四分之三的农业产值,说明了农村个人副业的生产率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生产效率低下,故D项正确。集体农庄生产效率低不等于逐渐被取消,这也不符合史实,A项不选。据材料可知国营农场生产效率低下,B项不选。材料与农村生产关系市场化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35.C.解析:新兴国家通过合作,一方面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另一方面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反映出世界格局正在改变,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实力的衰弱,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B项不选。材料反映的是新兴国家加强合作,不是区域集团化,D项错误。
41.参考答案:(1)影响:为抨击天主教神权统治提供了有力武器;推动启蒙思想家对普通民众的关注;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促使开明君主制思想的形成。(每点2分,共8分)
(2)阶段特征:辛亥革命时期,学习民主革命思想。五四运动时期,学习现代公民教育思想。改革开放后,学习社会政治思想并有所创新。(6分)意义: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促进五四运动时期教育救国的开展;激发人们对改革开放的关注,推动思想解放。(6分)
(3)启示: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吸取世界优秀人类文明,丰富和发展我国思想文化。(5分)
解析:本题第(1)问中第一小问指出“影响”,从“中国历史开始于基督教真主创世前一千余年”、“中国无宗教压迫”、“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可以得出“为抨击天主教神权统治提供了有力武器”;从“中国……记述社会各阶层的活动”、“我希望写下人民的历史” ,可以得出“推动启蒙思想家对普通民众的关注”;从“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从“对中国的皇帝极为赞颂,认为帝尧一生为民谋福,除百姓的利益外,别无其它考虑”可以得出“促使开明君主制思想的形成”。本题第(2)问中第一小问,概括“阶段特征”,从“初步介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专制暴政,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辛亥革命时期学习民主革命思想”;从“把卢梭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我国维新教育的目标”可以得出“五四运动时期学习现代公民教育思想”;从“改革开放后,中国文人思想家们翻译了卢梭所有作品,并对卢梭的社会政治思想作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观点”可以得出“改革开放后学习社会政治思想并有所创新”。第(2)问中第二小问“意义”,需要根据“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爆发、五四运动救亡图存和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等角度回答即可。第(3)小问“启示”,需要从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学习世界优秀人类文明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2.答案示例
示例一
信息: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主题: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英国对外侵略扩张
阐述: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英国工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用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因此于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开放通商口岸,通过通商口岸,英国疯狂掠夺中国的原料,并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示例二
信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50年,新中国推广俄文教育
主题:“冷战”局势影响中国的教育政策
阐述: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全面的竞争和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的政策。为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局面,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大力推广俄文教育,加强中苏交往,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科技和国防的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论证自拟观点题,题干罗列了十四件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跨度较长,地域涉及广,相关的国家有英、中、俄(苏联)、日、德等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要求考生提取两条中外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自拟论题,然后进行阐释叙述,论证说明。要求史论结合,层次清晰,表述顺畅。本题的作答步骤:(1)提取两条中外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2)确定主题,自拟论题;(3)阐释叙述,论证说明。
45.参考答案:(1)特点:规范市场,重视商业;以改革土地和赋役政策为重点;引用社会力量,突出社会救济;措施持续推行,力度逐步加强。(每点2分,共8分)
(2)作用:发展了商业,恢复了农业;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为隋唐统一和封建经济持续繁荣创造条件;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任答三点7分)
解析:本题第(1)问概括特点,从朝廷规定“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铸五铢钱,统一市斗市尺”可以得出“规范市场,重视商业”;从颁行均田令和调整赋税政策可以得出“以改革土地和赋役政策为重点”;从“共立义仓。收获之日,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当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可以得出“引用社会力量,突出社会救济”;从“开皇元年、三年、五年、九年的相关举措”,可以得出“措施持续推行,力度逐步加强”。
本题第(2)问分析说明改革作用,需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铸五铢钱”和“扩增受田人员”“减轻赋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发展了商业,恢复了农业”;从下户尽“蒙减税之征,愿意脱离豪强户籍,为编户,奉公上”、“当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等可以得出“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从后人唐代杜佑赞扬“隋代资储遍天下,近代以来未之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隋唐统一和封建经济持续繁荣创造条件”和“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