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4-05-25 发布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考场号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
——————————装——————————订——————————线————————————
平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在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
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2、 据说周公(西周)东征后,"封建亲戚,以番屏周"。从中得出的信息有①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
和姻亲 ②那时中国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③分封制属地方行政制度 ④分封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周
王朝统治(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 一考古队在某地发掘出古代石刻石碑一块,石碑上刻有:"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
家天下,兵不复起。"这块石碑应属于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元朝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4、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5、从汉至元,中央机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枢密院,地方由郡国并行--州县两级制
--行省制度,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6、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给百官诉苦。到明成祖时,为改变皇
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 B.设立南书房 C.设立内阁 D.设置殿阁大学士
7、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三权分立原则的相似之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的统治权力
C.具有分权与制衡的特点 D.形成严密的官僚机构体系
9、假如你生活在古希腊民主制的全盛时期,你可以看到( )。
①梭伦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胁者②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出任法官
③外邦移民享有雅典公民权④伯利克里发放“观剧津贴”
A. 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改革动摇贵族世袭特权,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了“黄金时代”
B.实行一系列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平民利益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11、 《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
这说明它( )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12、 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那一个国家的法。”中国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关于罗
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 )
A.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B.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
C.波及到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D.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13、“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是因为( )
①版图的扩展 ②国际交往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封建主统治的需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罗马法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
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这一规定说明了( )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债权人可随意占有债务人财产
C.债务人可要求担保人偿还债务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5、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句话反映的是近代哪个国家政体变革的特
点(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意志
16、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结果和保障,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 )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7、“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
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
18、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
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工( )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19、最能突出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理论依据是( )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20、辛亥革命是一场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武汉地区革命人士的组织宣传和发动
B.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激化了矛盾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和阻碍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合流
21、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2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阶级矛盾尖锐 B.洪秀全利用拜上帝教,举起反清义旗
C.广西饥荒,起义时机成熟 D.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3、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
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4、 中央电视台在插播山东各城市旅游广告时提到威海的刘公岛,说“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
其实刘公岛还承载着一段历史。它承载的历史是( )
A.1894年,日军在此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B.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就是在此打响的
C.刘公岛见证了北洋海军由成立到全军覆没的一段惨痛历史
D.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曾在此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
23、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
是指(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26、清政府变为“洋人的朝廷”是在 ( )
A、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 《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2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8、武昌起义的主体力量是( )
A、各地的农民军 B、参加革命团体的湖北新军
C、由同盟会员组成的革命骨干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9、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
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30、 遵义会议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力挽狂澜”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依据是①纠正右倾
机会主义错误②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从军事、组织、思想上
彻底清算左倾错误④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④
二、材料题(40分)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
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月1日双方宣战。 ——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年史》
材料二 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 ——乔纳森·斯潘塞《改变中国》
(1) 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的外部环境?(6分)
(2) 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曾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6分)
(3)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6分)
32、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