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50 KB
- 2024-05-14 发布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物理2
出题人: 审题人:
一、选择题(共16题,共52分,1-12为单选题,每题3分,13-16为多选,每题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电流Ι=q/t可知I与q成正比
B.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是矢量
C.电动势、电压和电势差名称不同,但物理意义相同,所以单位也相同
D.电源的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向正极移送做功越多
2.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5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10Ω
B.加12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8Ω
C.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D.由图可知,该元件可能是定值电阻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有示数,调节可变电阻R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ΔU,则( )
A.可变电阻R被调到较小的阻值
B.电阻R2两端的电压减小,减小量等于ΔU
C.通过电阻R2的电流减小,减小量小于
D.通过电阻R2的电流减小,减小量等于
4.如图所示,直线A为某电源的U-I图线,曲线B为某小灯泡的U–I图线的一部分,用该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电路时,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电源的内阻为2/3Ω
B.额定状态下,小灯泡阻值为1Ω.
C.灯泡的额定功率为6 W
D.小灯泡的U–I曲线说明电功率越大,灯丝电阻率越小
5.图为多用表欧姆挡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300μA,内阻rg=100Ω 调零电阻的最大值 R=50kΩ ,串联的固定电阻 R=50Ω,电池电动势E=1.5V,用它测量电阻Rx,能准确测量的阻值范围是( )
A.3KΩ~~8KΩ
B.300Ω~~800Ω
C.30Ω~~80Ω
D.30KΩ~~80KΩ
6.如图所示,三根通电长直导线P、O、R互相平行,垂直纸面放置,其间距均为L;电流均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O点为P、Q的中点,RO垂直于PQ,则O点的磁感强度方向为( )
A.方向指向x轴正方向
B.方向指向y轴正方向
C.方向指向x轴负方向
D.方向指向y轴负方向
7.通电螺线管内部有一处于静止状态的小磁针,小磁针的两极指向如图所示,则可断定
A.螺线管的P端为N极,b接电源的负极
B.螺线管的P端为S极,a接电源的正极
C.螺线管的P端为N极,b接电源的正极
D.螺线管的P端为S极,a接电源的负极
8.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外套有A、B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环,穿过A环的磁通量ΦΑ与穿过B环的磁通量相比ΦΒ较,有( )
A. ΦΑ<ΦΒ B. ΦΑ=ΦΒ
C.ΦΑ>ΦΒ D.不能确定
9.关于磁感应强度和电场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小段通电直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
B.一试探电荷在某处不受电场力作用,说明此处一定无电场
C.一小段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磁场力越大,说明此处的磁场越强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该处一小段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的方向可能相同
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R1和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R2的滑动触点在a端时合上开关S,此时三个电表A1、A2和V的示数分别为I1、I2和U。现将R2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 I1增大,I2不变,U增大
B. I1减小,I2增大,U减小
C. I1增大,I2减小,U增大
D. I1减小,I2不变,U减小
11.有一未知电阻Rx,为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先后用图中甲、乙两种电路进行测试,利用甲图测得的数据是“2.8 V 5.0 mA”,而用乙图测得的数据是“3.0 V 4.0 mA”,那么该电阻测得的较为准确的情况是( )
A.560 Ω,偏大
B.560 Ω,偏小
C.750 Ω,偏小
D.750 Ω,偏大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A和灯泡B原来都是正常发光的,现在灯泡A突然比原来变暗了些,灯泡B比原来变亮了些,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A.R3断路
B.R2短路
C.R2断路
D.R1短路
13.有一电流计,内阻Rg=25 Ω,满偏电流Ig=3 mA,现对它进行改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需与它并联一个0.126 Ω的电阻
B.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需与它串联一个0.126 Ω的电阻
C.把它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需与它并联一个975 Ω的电阻
D.把它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需与它串联一个975 Ω的电阻
1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当变阻器R的滑片P向下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V1示数变大,示数变小,示数变大
B.V1示数变小,示数变大,示数变小
C.电源消耗的总功率增大
D.电源消耗的总功率减小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R2、R3分别为总阻值一定的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R1为光敏电阻(其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当电键S闭合时,电容器中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逐渐增大R1的光照强度,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阻R3中有向上的电流
B.只调节电阻R3的滑动端P2向上端移动时,电源消耗的功率变大,电阻R3中有向上的电流
C.只调节电阻R2的滑动端P1向下端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带电微粒向下运动
D.若断开电键S,带电微粒向下运动
16.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的U—I图线,直线B和C分别为电阻R1、R2的UI图线,用该电源分别与R1、R2组成闭合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1、P2,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1、η2,则( )
A. P1>P2
B. P1=P2
C. η1>η2
D. η1<η2
二、实验题(共2题,共18分,17题12分,18题6分)
17.某同学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步骤如下:
(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1,由图可知其长度L=_______m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D=__________mm;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表盘示数如图3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_____________Ω
(4)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R,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
待测圆柱体电阻R;
电流表A1(量程0~5mA,内阻约50Ω);
电流表A2(量程0~15mA,内阻约30Ω);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10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25kΩ);
直流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
开关S;导线若干
选用器材:(用器材代号表示)
电流表选 _______ , 电压表选 _______ , 滑动变阻器选 _______
(5)为使实验误差较小,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请在下面框中画出测量的电路图.
(6)若该同学用伏安法跟用多用电表测量得到的R测量值几乎相等,若已知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用U和I表示,则用此法测出该圆柱体材料的电阻率ρ= _____.(不要求计算,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18.为了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采用了伏安法,现备有下列器材:
A.被测干电池一节
B.电流表1:量程为0~0.6 A,内阻r=0.3 Ω
C.电流表2: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0.1 Ω
D.电压表1:量程为0~3 V,内阻未知
E.电压表2:量程为0~15 V,内阻未知
F.滑动变阻器1:0~1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
G.滑动变阻器2:0~10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 A
H.开关、导线若干
在用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测量结果存在系统误差;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在上述器材中请选择适当的器材;电流表_____电压表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 (选填仪器前的字母代号)。
(2)实验电路图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选填“甲”或“乙”)。
(3)根据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U-I图象,则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V,内阻r=____Ω。
三、解答题(共3题,共30分,19题10分,20题10分,21题10分)
19.如图,灯泡D与电动机M中串联在一个稳压电源上,电源的输出电压为U=20V,灯泡D的电阻为RD=6Ω,电动机M线圈的电阻为RM=2Ω,与电动机并联的理想电压表读数为UM=14V.电动机的转轴的摩擦可忽略,求:
(1)通过灯泡的电流I=?
(2)电动机M线圈的发热功率PQ=?
(3)电动机M输出的机械功率P机=?
20.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的电动势E=5V,内阻r=2Ω,定值电阻R1=0.5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10Ω.求:
(1)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为多少时,电阻R1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是多少?
(2)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少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多少?
(3)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多少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功率是多少?
2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9V,内阻r=2Ω,定值电阻R1=6Ω,R2=10Ω,R3=6Ω,电容器的电容C=10μF。
(1)保持开关S1、S2闭合,求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
(2)保持开关S1闭合,将开关S2断开,求断开开关S2后流过电阻R2的电荷量
2019年12月高二物理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共52分,1-12为单选题,每题3分,13-16为多选,每题4分)
1.D 2.B 3.C 4.C 5.A 6.C 7.C 8.C 9.B 10.B 11.D 12.C 13.AD 14.AC 15.AD 16. BC
二、实验题(共2题,共18分,17题12分,18题6分
17.50.15 (2分) 4.700 (2分) 220 (1分) A2 (1分) V1 (1分) R1 ()1分 (2分 ) (2分)
18.B (1分) D (1分) F(1分) 甲 (1分) 1.5 (1分) 0.7 (1分)
三、解答题(共3题,共30分,19题10分,20题10分,21题10分)
19.(1)1A ;(2)2W; (3)12W
20.(1)0Ω,2W (2)2.5Ω,2.5W (3) 1.5Ω,3.125W
21.(1)Q=3×10-5 C (2)QR2=6×10-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