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00 KB
  • 2024-05-08 发布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通用版一轮试题库24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精品题库试题 生物 ‎1.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右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B. 3号、4号、5号、6号、7号均为杂合子 ‎  C. 6号与7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l/6‎ ‎  D. 9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 ‎[解析] 1.由于3号和4号没病,他们的女儿8号有病,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和4号都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7号个体可以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由于1号是患者,5号和6号没病,所以5号和6号是杂合子;6号个体为杂合子,7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所以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2/3=1/6;9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1/3+1/6) ÷5/6=3/5。‎ ‎2.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小鼠的尾弯曲对尾正常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自然种群中的一只尾弯曲小鼠和一只尾正常小鼠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尾弯曲: 尾正常 = 2: 1。研究表明: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某种性别的个体为某种基因型时,在胚胎阶段就会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控制尾弯曲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 B. 控制尾弯曲和尾正常的基因可位于常染色体上 C. 这对亲本小鼠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和XaY D. 分析致死个体的性别和基因型时,可提出合理的假设只有2种 ‎[解析] 2.由题干中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该基因的位置,所以可能在X染色体上,特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一只尾弯曲小鼠和一只尾正常小鼠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尾弯曲: 尾正常 = 2: 1,所以弯曲尾为显性,这对亲本小鼠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和XaY,还可能为Aa×Aa;分析致死个体的性别和基因型时,可提出合理的假设只有2种: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时显性纯合致死且与性别无关,另一种是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显性纯合致死,与性别有关。‎ ‎3.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调查结果显示,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1/10000和1/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调查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B. 甲、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依次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Ⅲ-3的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1和Ⅰ-2,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4‎ D.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1/60000和1/200‎ ‎[解析] 3.调查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Ⅰ-1和Ⅰ-2与Ⅱ-1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X染色体病,由Ⅱ-6和Ⅱ-7→Ⅲ-7或Ⅱ-2和Ⅱ-3→Ⅲ-3,可确定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所以综合分析可以确定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患甲病,Ⅱ-2和Ⅱ-3表现型正常,说明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Ⅱ-2的a基因来自Ⅰ-1或Ⅰ-2,Ⅱ-3的a基因来自Ⅰ-3或Ⅰ-4,乙种遗传病的基因来自Ⅱ-3,而Ⅱ-3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4;Ⅲ-3患甲病,Ⅱ-2和Ⅱ-3变现型正常,说明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Aa,推知Ⅲ-2为Aa的频率=2/3,Ⅲ-1(1/10000Aa)xⅢ-2(2/3Aa) →1/10000×2/3×1/4=1/60000aa;Ⅲ-1(1/100XBXb) xⅢ-2(XBY) →1/100×1/2XbY=1/200 XbY。‎ ‎4.(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联考)某致病基因b与其正常基因B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限制酶A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图1 (bp表示碱基对) ,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有关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2中Ⅱ—1的基因型为bb,其致病基因来自双亲 B.图2中I—2基因诊断会出现142bp、99bp, 43bp三个片段 C.图1中限制酶A的作用结果能体现酶的专一性特点 D.对家庭成员进行基因诊断还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解析] 4.据图分析,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的基因型为bb,推断双亲为Bb;也可能为伴X性遗传病,Ⅱ-1的基因型为XⅡ-1的基因型为XbY,则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XBXb;Ⅱ-2的基因型可能为Bb,B基因被限制酶A切割出现99bp,43bp两个片段,b基因被限制酶A切割出现142bp片段;限制酶A能识别B基因的特定脱氧核苷酸系列进行切割,不能识别b基因进行切割,体现限制酶的专一性;可以用b基因作为基因探针,与DNA样品进行杂交,过程是否出现杂交带判断是否患有患病基因。‎ ‎5.(河北蓟县二中2014级高三一模)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B.用样方法研究蝗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C.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D.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解析] 5.当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不同体积的琼脂块代表不同大小的细胞,通过研究相同物质在琼脂快上的传输速度来反应物质在不同大小细胞对物质的传输速度关系;调查蝗虫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一般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小生态瓶作为一个人工模拟的生态系统,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有任何外界的因素对瓶内的环境造成影响,所以不能定时通气,应该一直保持完全密闭,直至实验结束 ‎6.(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蝴蝶的性别决定为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即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嵌合体,其遗传解释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图可推断, Z和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过程Ⅰ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Ⅱ、过程Ⅲ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C.阴阳蝶的出现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D.若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雌配子全部正常,雄配子全部不正常 ‎[解析] 6.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但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有关;过程Ⅰ是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过程Ⅱ、过程Ⅲ中的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基因都会表达,所以过程Ⅱ、过程Ⅲ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到,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看不到;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雌配子和雄配子中都会出现正常与不正常的。‎ ‎7. (重庆一中2014级高三月考)(原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抗体不一定是蛋白质,但吞噬细胞一定是免疫细胞 ‎②抗原不一定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B细胞,但一定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T细胞 ‎③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但形状大小相同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变异)‎ ‎⑤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含有可能含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不考虑变异)‎ ‎⑥常染色体上的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一定相等;但在一对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相等,此病不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病。(群体够大,无致死)‎ A. ②⑤⑥       ‎ B. ①③⑤       ‎ C. ①④⑤      ‎ D. ②③④⑤‎ ‎[解析] 7.①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一定是蛋白质,吞噬细胞一定是免疫细胞;②抗原不一定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但一定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T细胞;③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含有隐性致病基因的个体不患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但形状大小相同的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开后的两条染色体(不考虑变异);⑤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含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不考虑变异);⑥常染色体上的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一定相等;但在一对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相等,此病不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病(群体够大,无致死)。‎ ‎8. (2014届青岛高三一模)下图表示某家系中有甲(相关基因为A、a)和乙(相关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 ‎ B. 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 C. 若Ⅲ 3与Ⅲ 7结婚,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1/4   ‎ D. Ⅲ6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 1‎ ‎[解析] 8.由Ⅱ3和Ⅱ4患甲病,Ⅲ 7不甲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是伴性遗传病,患病个体中有女性,所以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由于Ⅱ3和Ⅱ4不患乙病,他们的儿子中有患乙病的,所以是隐性遗传病;Ⅰ1不患甲病,所以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由于遗传系谱图可以推出Ⅲ 3的基因型是aaXBY,Ⅲ 7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且aaXBXB:aaXBXb =1: 1,所以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1/4×1/2=1/8;Ⅲ6患乙病,该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4,Ⅱ4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 1。‎ ‎9.(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无过氧化氢酶症和半乳糖血症是两种人类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不同个体酶活性范围(酶活性单位相同)见下表。下列关于叙述正确的是                            (  )‎ 疾病名称 相关酶 酶活性 患者 患者父母 正常人 无过氧化氢酶症 过氧化氢酶 ‎0‎ ‎1.2~2.7‎ ‎4.3~6.2‎ 半乳糖血症 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 ‎0~6‎ ‎9~30‎ ‎25~40‎ A.测定酶活性均无法诊断胎儿是否患病                ‎ B.两病的遗传均可表现出交叉遗传现象 C.均可通过化验酶量判断是否为携带者     ‎ D.表现型正常的个体酶活性可能会较低 ‎[解析] 9.无过氧化氢酶症患者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为零,所以可以通过测定体内酶活性来诊断胎儿是否患病;半乳糖血症患者父母体内的酶活性范围有可能也会在正常范围之内,也可能酶活性较低,所以通过化验酶量不能判断是否为携带者。‎ ‎10.(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对基因可控制猫的毛色表现为橘色和非橘色,若一只猫同时具有橘色和非橘色基因,则会形成玳瑁色。通常玳瑁色的猫为母猫,偶尔会出现没有繁殖力的玳瑁色公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猫的毛色基因会影响性别发育                    B.玳瑁色公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C.猫的毛色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                   D.玳瑁色猫均含有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 ‎[解析] 10.猫的毛色遗传是不影响性别发育,而是性别影响毛色的遗传;玳瑁色公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有两条X染色体;猫的毛色遗传与性别遗传有一定关联,但不叫伴性遗传;玳瑁色猫(XX或XXY)均含有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 ‎11.(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图3为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家系调查是绘制该系谱图的基础 B.致病基因始终通过直系血亲传递 C.可推知家系中Ⅱ2与Ⅲ3的基因型不同 D.若Ⅲ3与Ⅲ4再生孩子则患病概率为1/4‎ ‎[解析] 11.在家系遗传病调查的基础上绘制的、家系中发病情况及其遗传方式、传递规律的关系图就是遗传系谱图;由系谱图可以看出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由图可以看出,患者都是由母亲遗传给儿子,属于直系血亲传递;家系中Ⅱ2和Ⅲ3,两者都是正常的,基因型有两种,XBXb或者是XBXB,Ⅱ2和Ⅲ3的基因型有可能相同;若Ⅲ3与Ⅲ4再生孩子,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是b,则Ⅲ3的基因型是XBXb, Ⅲ4的基因型是XBY,则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12.(汕头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 B. Ⅱ代个体均为杂合子 C. 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D. 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解析] 12.Ⅱ3和Ⅱ4都无病,生下Ⅲ7患病,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按照其遗传特点:女儿患病则父亲一定患病,则Ⅲ10患病,Ⅱ5一定患病,图谱Ⅱ5没有患病,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设患病基因为a,则Ⅱ3和Ⅱ4基因型为Aa,Ⅲ8为AA(1/3)或Aa(2/3) ,故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Ⅱ代个体均为杂合子(携带者),才能生下患病的孩子;Ⅲ8和Ⅲ9婚配,只有二者基因型都是Aa(2/3) ,才能生下患者aa(1/4) ,所以后代子女发病概率为2/3×2/3×1/4=1/9。‎ ‎13.(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右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II4为患者。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 A.若该病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最可能是白化病 B.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1、I2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C.为防止出现患儿,可通过遗传咨询选择生女孩 D.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 ‎[解析] 13.II4为患者,但其父母均正常,说明该病是隐形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I2均为杂合子,他们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I1是杂合子,她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已经经过间期的复制,含2个致病基因。‎ ‎14.(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如果Ⅲ8是女孩,则其基因型只有两种可能 D. 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解析] 14.由Ⅰ1、Ⅰ2和Ⅱ4(无中生女有)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Ⅰ1、Ⅰ2和Ⅱ6(有中生男无)可知,判断甲病是显性病,题目中甲、乙两病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XB表示甲病致病基因、a表示乙病致病基因,由Ⅲ9基因型为aaXbY, 可推出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 如果Ⅲ8是女孩,其基因型有4可能,为aaXBXb 、aaXbXb 、AaXBXb 、A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可推出Ⅰ1基因型是AaXBXb、Ⅰ2基因型是AaXBY,所以Ⅱ6的AAXbY(概率为1/3)或者AaXb Y(概率为2/3);题目中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Ⅱ7基因型为AAXbXb,Ⅱ6产生精子中携带乙病致病基因a的几率为1/3,由于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10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所以,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15.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家族中代代出现的疾病就是遗传病 ‎ B.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 C.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 ‎ D. 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不可育但无子性状可遗传 ‎[解析] 15.遗传病在家族中代代相传,但是家族中代代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感冒;由本物种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而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植株矮小、高度不育;转基因技术是在体外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形成重组质粒,然后再导入受体细胞,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而无籽西瓜是利用染色体变异,其无子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 ‎16.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 D. 精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 ‎[解析] 16.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生殖细胞的常染色体基因也可以表达;精细胞可能含Y染色体,也可以不含Y染色体,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X和Y染色体就已经分开,所以精细胞只有一个含性染色体(X或Y)。‎ ‎17.(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猫类中有一种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型有红色(XA_) 、黑色(Xa_) 、花斑色(XAXa)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黑色母猫与红色公猫交配,所生母猫均为花斑色 ‎ B.·花斑母猫与红色或黑色公猫交配,均可生出红色母猫 ‎ C.花斑母猫与红色或黑色公猫交配,所生公猫一定不是黑色 ‎ D.黑色母猫生出花斑母猫和黑色公猫,小猫的父亲一定不是同一只公猫 ‎[解析] 17.黑色母猫(XaXa)与红色公猫(XAY)交配,其后代母猫的基因型是XAXa,所以母猫均为花斑色;花斑母猫(XAXa)与红色(XAY)或黑色(XaY)公猫交配,后代母猫的表现型是红色猫、花斑猫或花斑猫、黑猫;黑色母猫(XaXa)与红色公猫(XAY)交配,其后代的表现型是花斑母猫和黑色公猫。‎ ‎18.(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羊毛状毛发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位表现为羊毛状毛发。下图为某患者家系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由I1`I2和Ⅱ5可知,控制羊毛状毛发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B.人群中表现为羊毛状毛发的人多于正常毛发的人 C. Ⅲ3,和Ⅲ4所生儿子与女儿患病概率均为I/2‎ D.图中的患者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解析] 18.由图中信息无法得出该单基因遗传病的显隐关系;由I1`I2和Ⅱ5可推测,一定不是伴X隐性遗传;由Ⅱ3、Ⅱ4和Ⅲ1可知,一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所以在人群中表现为羊毛状毛发的人和正常毛发的人的概率会因为显隐性的不同而不同,若为隐形遗传病,Ⅲ3的基因型为aa,Ⅲ4的基因型为Aa,所以所生儿子与女儿患病概率均为I/2,则图中的患者只有纯合子,若为显性形遗传病,Ⅲ3的基因型为Aa,Ⅲ4的基因型为aa,所以所生儿子与女儿患病概率均为I/2。‎ ‎19.(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又生—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 A. 9/16   ‎ B. 3/4   ‎ C. 3/16‎ D. 3/8  ‎ ‎[解析] 19.根据题意,男孩有血友病,父母正常,则母亲是血友病携带者,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 病,因为父亲正常,女儿不可能得血友病;男孩有苯丙酮尿症,父母正常;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则父母均为苯丙酮尿症的杂合子,孩子有病的几率就是1/4;所以女儿正常的几率就是1×3/4=3/4。‎ ‎20.(天津2014届高三七校联考)右图是人类遗传病系谱图,母亲是纯合子,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    )‎ ‎①Y染色体上的基因 ‎ ‎②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 ‎③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④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A. ①②      ‎ B. ②③      ‎ C. ①④      ‎ D. ③④    ‎ ‎[解析] 20.据图分析:如果患病基因是Y染色体上的基因,则男传男,母亲可以是纯合子,故①可能;如果患病基因是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则由于父亲只把Y染色体传给儿子,不传给儿子X染色体,故只能是母亲为携带者,将患病基因传给儿子,故②不可能;如果患病基因是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则父亲患病,女儿都会患病,不符合图谱情况,故③不可能;如果患病基因是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则母亲是正常纯合子,父亲为杂合子,故④可能。‎ ‎21.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12分)控制菜粉蝶体色的基因为A、a,雄性中有黄色和白色,而雌性都是白色的。控制触角类型的基因为B、b,触角有棒形和正常,且雄性和雌性中都有棒形触角和正常触角。请根据下表三组杂交组合,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亲本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F1)‎ 黄色棒形 黄色正常 白色棒形 白色正常 性别 组合一 白色正常♀‎ ‎1/2‎ ‎1/2‎ ‎♀‎ 黄色棒形♂‎ ‎3/8‎ ‎3/8‎ ‎1/8‎ ‎1/8‎ ‎♂‎ 组合二 白色正常♀‎ ‎1/4‎ ‎3/4‎ ‎♀‎ 白色正常♂‎ ‎1/8‎ ‎3/8‎ ‎1/8‎ ‎3/8‎ ‎♂‎ 组合三 白色棒形♀‎ ‎1‎ ‎♀‎ 白色正常♂‎ ‎1‎ ‎♂‎ ‎(1)可判断菜粉蝶体色显隐性的杂交组合是  ,隐性性状是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类型为           。如将组合三中亲本的F1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则F2雄性个体中黄色正常、白色正常、黄色棒形、白色棒形比例为     ,该F2全部个体比例为             。‎ ‎(3)若检测某白色雌蝶的基因型,可让其与         多次杂交,请预测试验结果。‎ A           ‎ B           ‎ C                 ‎ ‎[解析] 21.⑴因为雌蝶个体都是白色,故要根据雄性个体体色来判断,在组合一中雄性是黄色,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中既有黄色又有白色,且出现了黄色:白色=3: 1,故白色是隐性;因为在雄性个体中能出现3: 1,应该是在常染色体上。‎ ‎⑵在组合二中亲本都是正常,子代中有棒形,正常:棒形=3: 1, 说明正常是显性基因,棒形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雄性个体基因型是aaB-,雌性是-B-, 因为子代中出现了正常:棒形=3:‎ ‎ 1,所以控制触角的这对基因应是Bb与Bb在雄性个体中黄色:白色是1: 1,说明雌性控制白色的是Aa,综合基因型应是AaBb×aaBb;组合三中亲本都是白色,子代中的雄性是黄色,说明雌性是AA,雄性是aa,子代中都是正常说明雌性是bb,雄性是BB,综合起来亲本是AAbb与aaBB,子一代是AaBb,测交后在雄性个体中会出现4种基因型和4种变现型,且比例为1: 1: 1: 1。‎ ‎⑶要检测白色雌蝶的基因型应让其与白色雄蝶(aa)进行交配,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如果后代中①若后代中雄蝶全是黄色,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子代的基因型都是Aa;若后代中雄蝶黄色和白色之比约为1: 1,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若后代中雄蝶全是白色,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 ‎22. (江西红色六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11分)‎ 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其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染色体时,在早期胚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一般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图所示。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组成巴氏小体的化合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通常依据细胞中巴氏小体的数量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性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_______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表达,主要原因是其中的__________过程受阻。‎ ‎⑶控制猫毛色的基因B(黑色)、b(白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BY的猫的表现型是_________。现观察到一只白色的雄性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猫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 ‎⑷控制有尾、无尾的基因依次为A、a,则无尾黑毛雄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如果它与图示的雌猫交配,子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解析] 22.⑴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组成巴氏小体的化合物主要是DNA和蛋白质;通常依据细胞中巴氏小体的数量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正常雄性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性猫体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 ‎⑵一个巴氏小体是一条X染色体转变而来,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则形成2个巴氏小体. 基因的表达分为先转录后翻译两个阶段,染色体异常必然影响转录过程。‎ ‎⑶控制猫毛色的基因B(黑色)、b(白色)位于X染色体上,其基因型为XBY的猫的表现型是黑色雄猫;现观察到一只白色的雄性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说明该猫体内含有2条X染色体,则该猫的基因型为 XBXbY或XbXbY 。‎ ‎⑷控制有尾、无尾的基因依次为A、a,由图可知该基因位于产染色体上,则无尾黑毛雄猫的基因型是aaXBY,如果它与图示的雌猫(基因型是AaXBXb)交配,子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无尾白毛:有尾白毛:无尾黑毛:有尾黑毛=1∶1∶1∶1。‎ ‎23. (河北唐山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12分)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品系A和品系B。两个品系都是猩红眼,这是一种与野生型深红眼明显不同的表现型。品系A猩红眼基因(用A、a表示)与品系B猩红眼基因(用B、b表示)位于果蝇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均与Ⅳ号染色体无关),这两个不同基因对眼色素具有类似的效应。‎ ‎(l)若让猩红眼品系A雄蝇与野生型深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亲本[来源: Z. xx. k. Com][来源: 学_科_网]‎ F1‎ F2[来源: ]‎ 雌 雄 雌 雄 野生型深红眼(♀)×猩红眼品系A(♂)‎ 全深红眼 全深红眼 深红眼:猩红眼=1:1‎ ‎①A、a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猩红眼对深红眼为       性。‎ ‎②让F2代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雄蝇中猩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 ‎③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深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猩红眼果蝇占           。‎ ‎(2)若让猩红眼品系B雌蝇与猩红眼品系A雄蝇杂交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为              ,F2代杂合雌蝇中猩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解析] 23.(1)①由于F2中,猩红眼只出现在雄蝇中,所以性状与性别有关,所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深红眼(♀)×猩红眼品系A(♂)→全深红眼,所以猩红眼对深红眼为隐性。‎ ‎②让F2代随机交配,则让F2代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3/4XA和/14Xa,雄配子及其比例为:1/4XA,1/4 Xa ,1/2Y,所以后代雄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猩红=3: 1,所以所得F3代中,雄蝇中猩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4。‎ ‎③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深红眼果蝇杂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ⅣOXAXa×ⅣOXA Y,杂交情况XAXa×XAY→XAXa 、XAXA、XAY、XaY,即1/2深红眼雌果蝇,1/4深红眼雄果蝇和 1/4猩红眼雄果蝇;ⅣO×ⅣO→ⅣⅣ、2ⅣO和OO(死亡),所以F1中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猩红眼果蝇的概率=2/3×1/4=1/6。‎ ‎(2)品系A猩红眼基因(用A、a表示)与品系B猩红眼基因(用B、b表示)位于果蝇的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猩红眼品系B雌蝇与猩红眼品系A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BbXAX a   BbXaY,F1随机交配得F2,F1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BXA: BXa: bXA: bXa=1: 1: 1: 1,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BXa: bXa: BY: bY=1: 1: 1: 1,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6: 2: 3: 5;F2代杂合雌蝇中猩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6。‎ ‎24. (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16 分)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正常基因位于人的第 7 号染色体上,‎ 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 CFTR 蛋白。70%病人的 CFTR 蛋白因缺少第 508 位氨基酸而出现 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 ‎(1)在核糖体上合成 CFTR 蛋白的过程中,需要            、            等物质。‎ ‎(2)患者感染致病菌后,最初识别并处理细菌的免疫细胞是    。‎ ‎(3)患儿的体重较同龄儿童要轻的主要原因是      。‎ ‎(4)分析多数囊性纤维病的患者病因,根本上说,是 CFTR 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     而改变了其序列。‎ ‎(5)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1/22 携带有致病基因。‎ ‎①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是             。‎ ‎②下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 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 ‎    Ⅱ6 和Ⅱ7 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         。Ⅱ3 和Ⅱ4 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若Ⅱ3 和Ⅱ4 计划再生育一胎,需要做产前诊断,下列中哪项技术肯定与此无关?         。‎ A.电泳技术 B. PCR 技术 C. 分子杂交技术 D. 凝胶色谱技术 ‎[解析] 24.(1)CFTR 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合成该蛋白质的过程是翻译,需要原料:氨基酸,ATP提供能量,mRNA提供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酶催化肽键的生成。‎ ‎(2)有抗原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首先识别并吞噬、处理抗原。‎ ‎(3)70%病人的 CFTR 蛋白因缺少第 508 位氨基酸而出现 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营养不良。‎ ‎(4)70%病人的 CFTR 蛋白因缺少第 508 位氨基酸而出现 Cl—的转运异常,所以是CFTR 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5)①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1/22 携带有致病基因,所以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1/22,所以正常基因的频率=21/22+1/2×1/22=43/44,所以致病基因的频率=1-43/44=1/44。‎ ‎②假设正常对患病为显性,用基因A和a表示,由图可知:1号和2号个体为杂合子,所以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和2/3Aa,7号个体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2,所以Ⅱ6 和Ⅱ7 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2/3×1/22×1/4=1/132;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用基因B和b),Ⅱ3 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所以3号的母亲一定是杂合子XBXb,其父亲基因型为XBY, 所以Ⅱ3的基因型是1/2XBXb和1/2XBXB,Ⅱ4基因型为XBY,所以后代患红绿色盲的概率=1/2×1/4=1/8;由于Ⅱ3 和Ⅱ4 的生了一个患囊性纤维病的女儿,所以Ⅱ3 和Ⅱ4都是杂合子,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患患囊性纤维病孩子的概率=1/4,所以Ⅱ3 和Ⅱ4 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1/4×1/8=1/32。‎ ‎25.(广州2014届高三下学期调研)(16分)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以研究某环境污染物——化学物质M对大鼠子代存活率和生殖力的影响。‎ ‎  (1)实验一:将8只年龄、大小及生理状况相似孕期相同大鼠分为两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亲代 甲组 乙组 喂不含化学物质M食物 喂含化学物质M食物 子代(F1代)出生当日统计 性别 雄 雌 雄 雌 存活数目 ‎12‎ ‎12‎ ‎12‎ ‎12‎ 死胎率 ‎0%‎ ‎0%‎ 正常饲料喂养F1,60天后收集F1生殖力的数据 每ml精液内精子平均数(x106)‎ ‎26‎ ‎/‎ ‎18‎ ‎/‎ 精子活动能力(游动百分率)‎ ‎86%‎ ‎/‎ ‎62%‎ ‎/‎ 每个卵巢切片内处于生长中的卵泡平均数 ‎/‎ ‎26‎ ‎/‎ ‎25‎ ‎  ①在该实验中,甲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②实验结果表明,化学物质M对大鼠子代哪些指标没有影响?____________。‎ ‎  (2)实验二:有人为了验证化学物质M降低大鼠子代存活率具有累积效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设计和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并分析:‎ ‎   ①将培养60天的____________组的F1分为A、B两组,每组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组的大鼠自由交配。‎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如下表所示:‎ F1‎ A组 B组 F2‎ 性别 雄 雌 雄 雌 存活数目 ‎10‎ ‎9‎ ‎1‎ ‎4‎ 死胎率 ‎17%‎ ‎44%‎ ‎  ④能说明化学物质M对大鼠子代存活率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B组产生的子代中雌性比雄性多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 25.(1)①由表中实验过程可知,甲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所以甲组起对照作用,以确定食物本身不会影响大鼠子代存活率和生殖力。‎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组和乙组雄性个体:每ml精液内精子平均数和精子活动能力均不相同,说明对雄鼠影响较大,而雌鼠中:每个卵巢切片内处于生长中的卵泡平均数,甲乙两组基本相同,所以对存活率及雌性子代卵巢中生长的卵泡数影响最小。‎ ‎(2)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化学物质M降低大鼠子代存活率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应选择乙组大鼠,第二步中让大鼠自由交配,为减小实验误差,应让每组雌雄大鼠的数量相等;为了验证化学物质M降低大鼠子代存活率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对实验鼠进行以下处理:给A组大鼠喂适量不含化学物M的食物,给B组大鼠则喂等量的含化学物M污染的饲料;每组的大鼠自由交配后,在F2代出生当日统计其存活数目与死胎数目;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所以化学物质M能降低大鼠子代存活率,所以实验结果是:B组的存活数明显小于A组,两组均出现死胎且B组的死胎率远大于A组;B组产生的子代中雌性比雄性多,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所以化学物M对具有Y染色体的精子产生不利影响。‎ ‎26.(福州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14分) 鹌鹑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 ,鹌鹑的羽色受到2对等位基因(A/a、B/b) 的控制:A为有色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为白化基因,阻断色素的合成,A对a显性,它们位于Z染色体上;B与b基因分别控制栗色与黄色性状,B对b显性。‎ ‎   (1) 为探究B/b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或常染色体上,用纯种栗色雌鹌鹑与纯种黄色雄鹌鹑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若F1代的雄鹌鹑均表现为       ,雌鹌鹑均表现为       ,则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 ‎(2) 现已确定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则白色雄鹌鹑的基因型有:ZBaZBa、ZbaZba和       。生产中,雌鹌鹑用于产蛋,雄鹌鹑可肉用。为了在幼体时就能通过羽色辨别雌雄,以便饲喂不同营养。科研人员选出特定的黄色和白色两种纯合品系作为亲本,无论正交或反交,后代都可以通过羽色辨别雌雄。其中黄色鹌鹑的基因型是       或       ;若是白色鹌鹑为父本,黄色鹌鹑为母本是正交,则反交的父本基因型为       母本基因型为       。   ‎ ‎[解析] 26.⑴用假说-演绎法解决,如果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则纯种栗色雌鹌鹑与纯种黄色雄鹌鹑杂交为:ZbAZbA ×ZBaW,子代为ZbAW(黄色雌鹌鹑):ZBAZbA(栗色雄鹌鹑)=1:1。‎ ‎⑵白色雄鹌鹑的基因型有:ZBaZBa、ZbaZba和ZBaZba;黄色纯合子为ZbAZbA和ZbAW,白色纯合子为ZBaZBa、ZbaZba和ZBaW、ZbaW,若是白色鹌鹑为父本,黄色鹌鹑为母本进行正交,则反交黄色鹌鹑为父本,白色鹌鹑为母本;黄色鹌鹑父本基因型为ZbAZbA,,白色鹌鹑母本基因型为ZBaW或ZbaW;如果白色鹌鹑母本基因型为ZBaW,则反交为ZbAZbA × ZBaW,子代为ZbAZBa(栗色雌鹌鹑):ZbAW(黄色雌鹌鹑)=1:1;如果白色鹌鹑母本基因型为ZbaW,则反交为ZbAZbA×ZbaW,子代为ZbAZba(黄色雄鹌鹑):ZbAW(黄色雌鹌鹑)=1:1,不符合题意,故白色鹌鹑母本基因型是ZBaW。‎ ‎27. (山西四校2014级高三第三次联考)(12分)小鼠的体色有灰色与白色一对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灰色与白色哪个性状为显性性状,用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进行了一代杂交实验。右表是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 杂交 组合 亲本 子代 雌 雄 灰 白 Ⅰ ‎①灰 ‎②白 ‎6‎ ‎5‎ Ⅱ ‎③白 ‎④灰 ‎5‎ ‎4‎ Ⅲ ‎⑤灰 ‎⑥灰 ‎9‎ ‎0‎ Ⅳ ‎⑦白 ‎⑧白 ‎0‎ ‎8‎ ‎(1)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科学家选用它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有哪些?      。(要求写出两点)‎ ‎(2)另一个小组的同学认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并不能确认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要利用编号①~⑧的8只小鼠再设计新的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请你简要写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要求只进行一代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实验方案:           。‎ 预测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 ‎(3)假如你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已经确定了灰色为显性性状,能否同时也确定了灰色与白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呢?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请选用编号①~⑧的8只小鼠设计合理的杂交方案(要求只进行一代杂交实验)进行确定。        。‎ ‎[解析] 27.⑴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原因为:易饲养,繁殖周期短(快),后代数量多,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⑵判断显性性状有两种途径:1、一对相对性状个体杂交,后代都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2、一对相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形性状;表格无法判断,安装途径1,可以让⑤⑧或⑥⑦杂交,如果①与④的子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如果①与④的子代全为灰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让②与③杂交,如果子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如果子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 ‎⑶对应⑵题杂交组合⑤⑧或⑥⑦,①④或②③;设定灰色显性,用假说演绎法推测,例如:①与④的杂交,假设为伴X遗传,作遗传图解,得出子代性状表现,XBXb×XBY, 子代为XBXb、XBXB、XBY和XbY,故子代中的雌鼠全为灰色,而雄鼠有灰有白;假设为常染色体遗传,则为Bb×Bb,子代为3B_:1bb,故子代中不论雌雄,灰色:白色均为3: 1. 根据子代结果判断基因位置。‎ ‎28. (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级高三月考)Ⅰ(10分)豇豆对多种害虫具有抗虫能力,根本原因是豇豆体内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基因) 。科学家将其转移到水稻体内后,却发现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CpTI蛋白质的积累量不足。经过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后,CpTI蛋白质在水稻中的积累量就得到了提高。其修饰和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 一种植物出现的优良抗逆性状,在自然状态下很难转移到其他种类的植物体内,主要是因为存在             。‎ ‎(2) “信号肽” 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 序列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此基因工程的核心是             。‎ ‎(3) 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CpTI基因可以采用            技术。‎ ‎(4) 如果种植上述转基因水稻,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 。把目的基因导入             中,根据母系遗传的特点,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 。‎ Ⅱ(6分)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红眼和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现有两只果蝇杂交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  ‎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雄蝇 ‎152‎ ‎148‎ ‎48‎ ‎52‎ 雌蝇 ‎297‎ ‎0‎ ‎101‎ ‎0‎ ‎(1) 两只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            和      ‎ ‎(2) 让纯种灰身红眼雄蝇与纯种黑身白眼雌蝇杂交得到F1,F1中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去掉F2中所有的白眼果蝇,剩下果蝇自由交配,F3中灰身所占比例为           。‎ ‎[解析] 28.Ⅰ⑴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自然状态下很难杂交成功。‎ ‎⑵“信号肽” 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 序列都为DNA片段,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⑶PCR技术经常用于体外快速扩增目的基因。‎ ‎⑷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特征,叶绿体是细胞质中含有DNA的细胞器之一,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可以避免“基因污染” ,因为精子中几乎不含细胞质。‎ Ⅱ⑴根据两只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类型和数量可知:子代雄蝇灰身:黑身=(152+148):(48+52)=300: 100=3: 1;雌蝇灰身:黑身=297: 101≈3: 1,该性状与性别无关,所以果蝇体色是常染色体遗传,且两亲本的基因型都为Bb;子代雄蝇红眼:白眼=(152+48):(148+52)=200: 200=1: 1,由子代雌蝇全为红眼可知,该性状与性别有关,所以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亲代雌果蝇为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综合体色和眼色,两只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 ‎⑵由题意可知,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代中灰身和黑身的果蝇没有被选择,则前后代基因频率不变;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1/2,F3中灰身所占比例为:BB+Bb=(1/2)2+2×1/2×1/2=3/4。‎ ‎29.(重庆一中2014级高三月考)(18分)(原创)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地贫”) 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蚕豆病是只在X染色体上G6PD酶基因显性突变(用D表示)导致该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请回答:‎ 基因型 表现型 β-β-或β+β- 或β0β-‎ 无异常 β+β0‎ 中间型地贫 β0β0或β+β+‎ 重型地贫 ‎           ‎ 表2‎ ‎(1)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这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 ‎(2)对家系部分成员的DNA用  酶来获取β基因片段。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推断II-8的基因型为    (两对基因)。‎ ‎(3)III-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其亲本的___个体。‎ ‎(4)若图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_______。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 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__。‎ ‎(5)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正常人的受精卵          II-9的体细胞     II-9的次级卵母细胞(填“>” 、“” 、“<” 、“” 、或“=” )。‎ ‎[解析] 29.⑴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体现了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 ‎⑵获取目的基因片段时,需要用用限制酶来切割获取β基因片段,因为限制酶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根据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Ⅰ-3和Ⅰ-4是无异常的地贫,并且是在靠近点样孔只有一条带,所以基因型都为β-β-的纯合。如果Ⅲ-11个体的基因型是β0β0,则Ⅰ-1和Ⅰ-2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β0β-和β+β-;如果Ⅲ-11个体的基因型是β+β+,则Ⅰ-1和Ⅰ-2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β+β-和β0β-;Ⅱ-8不患蚕豆病,所以基因型是XdY, Ⅱ-8不患地贫,基因型可能是β+β-或β0β-或β-β,由此可知Ⅱ-8的基因型为β+β-XdY(或β0β-XdY或β-β-XdY)。‎ ‎⑶Ⅲ-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其亲本的Ⅱ-6个体,蚕豆病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 ‎⑷Ⅱ-10个体为蚕豆病患者,可知其母亲Ⅰ-4为蚕豆病的携带者,故Ⅱ-9是蚕豆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2,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1/2×1/4=1/8;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基因诊断,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看不到。‎ ‎(5)Ⅱ-9为女性,体细胞内含有2条X染色体,最多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每个细胞中有4条X染色体,正常人的受精卵如果是女性和Ⅱ-9相同;如果是男性有1条X染色体,最大有2条;Ⅱ-9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在其他时期含有1条,所以三种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正常人的受精卵II-9的体细胞II-9的次级卵母细胞。‎ ‎30.     (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人眼球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眼病,主要症状是眼前黑影飘动并伴有视力缓慢下降,一般在40岁以上发病,常有家族史。在某个连续传递三代的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家族中(遗传系谱图如图1所示),第1代发病情况不详,第2~4代共有7人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请分析回答: ‎ ‎        (1)依据遗传系谱图推断,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 ‎        (2)经研究发现,此眼病患者的转甲蛋白(TTR)空间结构异常,提取III-1和III-2的DNA,通过        技术扩增TTR基因,实现TTR基因的特异性扩增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        。 ‎ ‎        (3)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发现,III-2的TTR基因序列仅有T1(图2)一种,而III-1的TTR基因序列有T1和T2(图3)两种。‎ ‎        ①根据T1基因和T2基因碱基序列推断,III-1部分TTR结构变异的根本原因是        ,T1基因与T2基因的关系为        。 ‎ ‎        ②依据遗传系谱图和基因测序结果        (可以,不可以)确定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遗传方式,III-5和III-6生育一个终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 ‎        (4)进一步研究发现,TTR基因序列有多种变异,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特点,TTR基因的突变        (一定,不一定)会导致TTR变异,原因是        ,该机制的意义是降低突变的多害性。 ‎ ‎        (5)I-1和I-2在40岁前的视力状况最可能为        ,该实例说明表现型是由        决定的。 ‎ ‎[解析] 30.(1)根据遗传系谱图,该家族第2~4代每代都有患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该病最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病。‎ ‎(2)体外扩增DNA常用PCR技术,该技术关键需要引物才能使新合成的DNA链延伸,产生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单链。‎ ‎(3)①对照T1基因和T2基因碱基序列,可发现T2基因的一对碱基与T1基因不同,发生了碱基对替换,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②根据以上基因测序结果知,Ⅲ-1为杂合子,表现为玻璃体淀粉样变性,说明该病为显性病,Ⅳ-1为男患者,其母为正常,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Ⅲ-5为隐形纯合子,Ⅲ-6为杂合子,所生子代为正常的概率为1/2。‎ ‎(4)TTR基因序列有多种变异,证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变异,因为一种蛋白质,对应着一个或多个密码子。‎ ‎(5)据题意知,人眼球玻璃体淀粉样变性一般在40岁以上发病,故Ⅰ-1和Ⅰ-2在40岁前的视力表现为正常,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1.(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图为某囊性纤维化病的系谱图。请回答问题:‎ ‎ ‎ ‎(1)据图分析,囊性纤维化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Ⅱ-1和Ⅱ-2后代的再发风险率为___________,所以生育前应该通过遗传咨询和___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囊性纤维化病是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遗传病,迄今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000种可以导致囊性纤维化的CFTR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的一些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导致其编码的CFTR蛋白缺失了一个苯丙氨酸,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或UUC,据此可推知基因缺失的序列为________。‎ ‎(3)在正常肺部组织细胞中,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帮助氯离子转运出细胞。突变导致合成的CFTR蛋白____________改变,使其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外水分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患者的肺部黏液堆积增多,易被细菌反复感染。‎ ‎(4)以上事实说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5)科研人员利用经过修饰的病毒作为___________,将正常的CFTR基因导入患者的肺部组织细胞中,这种治疗方法称为___________。‎ ‎[解析] 31.(1)由图示可以看出亲本都是正常的,子代出现患者,说明是隐性遗传,又因为是女儿患病,所以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因为如果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则女儿不会患病,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话,父亲也应该患病而不是正常,所以这种遗传病应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是a,由题意可知Ⅱ-1和Ⅱ-2的Aa、Aa,后代再发病aa的概率是1/4,生育前应该通过遗传咨询和基因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或UUC,则DNA模板上的碱基应该是AAA或AAG,DNA互补链上的碱基为TTT或TTC,据此刻推知基因缺失的序列为或 ‎(3)蛋白质的功能是由空间结构决定的,突变导致合成的CFTR蛋白功能异常,说明突变后的蛋白质与正常蛋白质相比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在正常肺部组织细胞中,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帮助氯离子转运出细胞,突变以后失去此项功能,氯离子不能转运出细胞,导致细胞内氯离子浓度增加,细胞外水分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水分减少,患者的肺部黏液堆积增多,易被细菌反复感染。‎ ‎(4)基因突变以后合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功能随之改变从而影响人的健康,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5)科研人员利用经过修饰的病毒作为载体,将正常的CFTR基因导入患者的肺部组织细胞中,这种治疗方法称为基因治疗。‎ ‎32.(开封市2014届高三一模)(9分)山羊胡子的有无由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 决定,其中A和a分别对应有胡子和无胡子,不过A在雄性中为显性,在雌性中为隐性。山羊甲状腺先天缺陷是由等位基因B(b) 控制的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只有胡子公羊和6只雌性无胡子的母羊交配,生下6只小羊,其中1只无胡子母羊,1只有胡子母羊,3只有胡子公羊,1只无胡子、甲状腺先天缺陷的公羊。同答下列问题:‎ ‎(1) 山羊甲状腺先天缺陷属于常染色体上的______(显、隐)性遗传病,控制该疾病的等位基因B(b) 与等位基因A(a) 最可能______(在、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说明上述结论:‎ ‎(2) 亲本母羊中至少有______只基因型为Aa。‎ ‎[解析] 32.⑴双亲都没有甲状腺先天缺陷,而子代出现该病,所以是性状分离产生的新性状,故为隐形性状;因为甲状腺缺陷只出现在公羊中,而有胡子和无胡子在公羊和母羊中都出现,说明两对等位基因很可能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后代数量太少,不能排除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图解应包括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⑵亲本理论上亲本有胡子公羊为AA或Aa, 亲本母羊为Aa或aa,因为产下了无胡子的小母羊,故双亲基因型一定为Aa,故至少1只母羊为杂合子。‎ ‎33.(东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图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10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2)3号和4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5号和6号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3)为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可通过遗传咨询和___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禁止近亲结婚也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其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测8号是否为携带者,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有________基因的DNA片段为探针,与待测基因进行杂交,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8号为携带者。‎ ‎[解析] 33.(1)1号和2号表现型正常,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5号和6号不患乙病,且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10号的基因型是AaXbY。‎ ‎(2)3号和4号表现型正常,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所以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Xb,‎ 甲病:Aa ×Aa→3/4(AA、2Aa)正常,1/4aa患甲病病,乙病:XBY ×XBXb→3/4(正常) ,1/4(患乙病);所以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4;由图可知,5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所以5号和6号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XBY ×XBXb→3/4(正常) ,1/4(患乙病), 由于6号个体是纯合子所以后代不患甲病。‎ ‎(3)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禁止近亲结婚, 是为了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率,因为近亲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致病基因或基因缺陷,结婚可能就会都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导致后代患病。‎ ‎(4)携带者即带有致病基因,所以此时可选用致病基因a作探针;若待测基因能与探针杂交,说明8号为携带者,若待测基因不能与探针杂交,说明8号不是携带者。‎ 答案和解析 生物 ‎[答案] 1.C ‎[解析] 1.由于3号和4号没病,他们的女儿8号有病,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和4号都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7号个体可以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由于1号是患者,5号和6号没病,所以5号和6号是杂合子;6号个体为杂合子,7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所以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2/3=1/6;9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1/3+1/6) ÷5/6=3/5。‎ ‎[答案] 2.D ‎[解析] 2.由题干中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该基因的位置,所以可能在X染色体上,特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一只尾弯曲小鼠和一只尾正常小鼠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尾弯曲: 尾正常 = 2: 1,所以弯曲尾为显性,这对亲本小鼠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和XaY,还可能为Aa×Aa;分析致死个体的性别和基因型时,可提出合理的假设只有2种: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时显性纯合致死且与性别无关,另一种是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显性纯合致死,与性别有关。‎ ‎[答案] 3.D ‎[解析]‎ ‎ 3.调查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Ⅰ-1和Ⅰ-2与Ⅱ-1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X染色体病,由Ⅱ-6和Ⅱ-7→Ⅲ-7或Ⅱ-2和Ⅱ-3→Ⅲ-3,可确定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所以综合分析可以确定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患甲病,Ⅱ-2和Ⅱ-3表现型正常,说明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Ⅱ-2的a基因来自Ⅰ-1或Ⅰ-2,Ⅱ-3的a基因来自Ⅰ-3或Ⅰ-4,乙种遗传病的基因来自Ⅱ-3,而Ⅱ-3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4;Ⅲ-3患甲病,Ⅱ-2和Ⅱ-3变现型正常,说明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Aa,推知Ⅲ-2为Aa的频率=2/3,Ⅲ-1(1/10000Aa)xⅢ-2(2/3Aa) →1/10000×2/3×1/4=1/60000aa;Ⅲ-1(1/100XBXb) xⅢ-2(XBY) →1/100×1/2XbY=1/200 XbY。‎ ‎[答案] 4.A ‎[解析] 4.据图分析,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的基因型为bb,推断双亲为Bb;也可能为伴X性遗传病,Ⅱ-1的基因型为XⅡ-1的基因型为XbY,则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XBXb;Ⅱ-2的基因型可能为Bb,B基因被限制酶A切割出现99bp,43bp两个片段,b基因被限制酶A切割出现142bp片段;限制酶A能识别B基因的特定脱氧核苷酸系列进行切割,不能识别b基因进行切割,体现限制酶的专一性;可以用b基因作为基因探针,与DNA样品进行杂交,过程是否出现杂交带判断是否患有患病基因。‎ ‎[答案] 5.A ‎[解析] 5.当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不同体积的琼脂块代表不同大小的细胞,通过研究相同物质在琼脂快上的传输速度来反应物质在不同大小细胞对物质的传输速度关系;调查蝗虫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一般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小生态瓶作为一个人工模拟的生态系统,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有任何外界的因素对瓶内的环境造成影响,所以不能定时通气,应该一直保持完全密闭,直至实验结束 ‎[答案] 6.C ‎[解析] 6.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但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有关;过程Ⅰ是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过程Ⅱ、过程Ⅲ中的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基因都会表达,所以过程Ⅱ、过程Ⅲ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到,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看不到;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雌配子和雄配子中都会出现正常与不正常的。‎ ‎[答案] 7.A ‎[解析]‎ ‎ 7.①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一定是蛋白质,吞噬细胞一定是免疫细胞;②抗原不一定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但一定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T细胞;③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含有隐性致病基因的个体不患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但形状大小相同的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开后的两条染色体(不考虑变异);⑤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含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不考虑变异);⑥常染色体上的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一定相等;但在一对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相等,此病不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病(群体够大,无致死)。‎ ‎[答案] 8.C ‎[解析] 8.由Ⅱ3和Ⅱ4患甲病,Ⅲ 7不甲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是伴性遗传病,患病个体中有女性,所以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由于Ⅱ3和Ⅱ4不患乙病,他们的儿子中有患乙病的,所以是隐性遗传病;Ⅰ1不患甲病,所以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由于遗传系谱图可以推出Ⅲ 3的基因型是aaXBY,Ⅲ 7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且aaXBXB:aaXBXb =1: 1,所以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1/4×1/2=1/8;Ⅲ6患乙病,该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4,Ⅱ4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 1。‎ ‎[答案] 9.D ‎[解析] 9.无过氧化氢酶症患者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为零,所以可以通过测定体内酶活性来诊断胎儿是否患病;半乳糖血症患者父母体内的酶活性范围有可能也会在正常范围之内,也可能酶活性较低,所以通过化验酶量不能判断是否为携带者。‎ ‎[答案] 10.D ‎[解析] 10.猫的毛色遗传是不影响性别发育,而是性别影响毛色的遗传;玳瑁色公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有两条X染色体;猫的毛色遗传与性别遗传有一定关联,但不叫伴性遗传;玳瑁色猫(XX或XXY)均含有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 ‎[答案] 11.C ‎[解析] 11.在家系遗传病调查的基础上绘制的、家系中发病情况及其遗传方式、传递规律的关系图就是遗传系谱图;由系谱图可以看出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由图可以看出,患者都是由母亲遗传给儿子,属于直系血亲传递;家系中Ⅱ2和Ⅲ3,两者都是正常的,基因型有两种,XBXb或者是XBXB,Ⅱ2和Ⅲ3的基因型有可能相同;若Ⅲ3与Ⅲ4再生孩子,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是b,则Ⅲ3的基因型是XBXb, Ⅲ4的基因型是XBY,则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答案] 12.B ‎[解析] 12.Ⅱ3和Ⅱ4都无病,生下Ⅲ7患病,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按照其遗传特点:女儿患病则父亲一定患病,则Ⅲ10患病,Ⅱ5一定患病,图谱Ⅱ5没有患病,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设患病基因为a,则Ⅱ3和Ⅱ4基因型为Aa,Ⅲ8为AA(1/3)或Aa(2/3)‎ ‎ ,故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Ⅱ代个体均为杂合子(携带者),才能生下患病的孩子;Ⅲ8和Ⅲ9婚配,只有二者基因型都是Aa(2/3) ,才能生下患者aa(1/4) ,所以后代子女发病概率为2/3×2/3×1/4=1/9。‎ ‎[答案] 13.D ‎[解析] 13.II4为患者,但其父母均正常,说明该病是隐形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I2均为杂合子,他们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I1是杂合子,她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已经经过间期的复制,含2个致病基因。‎ ‎[答案] 14.AB ‎[解析] 14.由Ⅰ1、Ⅰ2和Ⅱ4(无中生女有)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Ⅰ1、Ⅰ2和Ⅱ6(有中生男无)可知,判断甲病是显性病,题目中甲、乙两病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XB表示甲病致病基因、a表示乙病致病基因,由Ⅲ9基因型为aaXbY, 可推出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 如果Ⅲ8是女孩,其基因型有4可能,为aaXBXb 、aaXbXb 、AaXBXb 、A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可推出Ⅰ1基因型是AaXBXb、Ⅰ2基因型是AaXBY,所以Ⅱ6的AAXbY(概率为1/3)或者AaXbY(概率为2/3);题目中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Ⅱ7基因型为AAXbXb,Ⅱ6产生精子中携带乙病致病基因a的几率为1/3,由于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10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所以,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答案] 15.D ‎[解析] 15.遗传病在家族中代代相传,但是家族中代代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感冒;由本物种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而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植株矮小、高度不育;转基因技术是在体外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形成重组质粒,然后再导入受体细胞,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而无籽西瓜是利用染色体变异,其无子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 ‎[答案] 16.B ‎[解析] 16.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生殖细胞的常染色体基因也可以表达;精细胞可能含Y染色体,也可以不含Y染色体,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X和Y染色体就已经分开,所以精细胞只有一个含性染色体(X或Y)。‎ ‎[答案] 17.A ‎[解析] 17.黑色母猫(XaXa)与红色公猫(XAY)交配,其后代母猫的基因型是XAXa,所以母猫均为花斑色;花斑母猫(XAXa)与红色(XAY)或黑色(XaY)公猫交配,后代母猫的表现型是红色猫、花斑猫或花斑猫、黑猫;黑色母猫(XaXa)与红色公猫(XAY)交配,其后代的表现型是花斑母猫和黑色公猫。‎ ‎[答案] 18.C ‎[解析] 18.由图中信息无法得出该单基因遗传病的显隐关系;由I1`I2和Ⅱ5可推测,一定不是伴X隐性遗传;由Ⅱ3、Ⅱ4和Ⅲ1可知,一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所以在人群中表现为羊毛状毛发的人和正常毛发的人的概率会因为显隐性的不同而不同,若为隐形遗传病,Ⅲ3的基因型为aa,Ⅲ4的基因型为Aa,所以所生儿子与女儿患病概率均为I/2,则图中的患者只有纯合子,若为显性形遗传病,Ⅲ3的基因型为Aa,Ⅲ4的基因型为aa,所以所生儿子与女儿患病概率均为I/2。‎ ‎[答案] 19.B ‎[解析] 19.根据题意,男孩有血友病,父母正常,则母亲是血友病携带者,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为父亲正常,女儿不可能得血友病;男孩有苯丙酮尿症,父母正常;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则父母均为苯丙酮尿症的杂合子,孩子有病的几率就是1/4;所以女儿正常的几率就是1×3/4=3/4。‎ ‎[答案] 20.C ‎[解析] 20.据图分析:如果患病基因是Y染色体上的基因,则男传男,母亲可以是纯合子,故①可能;如果患病基因是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则由于父亲只把Y染色体传给儿子,不传给儿子X染色体,故只能是母亲为携带者,将患病基因传给儿子,故②不可能;如果患病基因是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则父亲患病,女儿都会患病,不符合图谱情况,故③不可能;如果患病基因是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则母亲是正常纯合子,父亲为杂合子,故④可能。‎ ‎[答案] 21.(12分)⑴组合一  白色 常  ⑵AaBb×aaBb   1: 1: 1: 1(2分)1:3: 1: 3(2分)‎ ‎⑶白色雄蝶  ①若后代中雄蝶全是黄色,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②若后代中雄蝶黄色和白色之比约为1: 1, 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③若后代中雄蝶全是白色,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 ‎[解析] 21.⑴因为雌蝶个体都是白色,故要根据雄性个体体色来判断,在组合一中雄性是黄色,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中既有黄色又有白色,且出现了黄色:白色=3: 1,故白色是隐性;因为在雄性个体中能出现3: 1,应该是在常染色体上。‎ ‎⑵在组合二中亲本都是正常,子代中有棒形,正常:棒形=3: 1,‎ ‎ 说明正常是显性基因,棒形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雄性个体基因型是aaB-,雌性是-B-, 因为子代中出现了正常:棒形=3: 1,所以控制触角的这对基因应是Bb与Bb在雄性个体中黄色:白色是1: 1,说明雌性控制白色的是Aa,综合基因型应是AaBb×aaBb;组合三中亲本都是白色,子代中的雄性是黄色,说明雌性是AA,雄性是aa,子代中都是正常说明雌性是bb,雄性是BB,综合起来亲本是AAbb与aaBB,子一代是AaBb,测交后在雄性个体中会出现4种基因型和4种变现型,且比例为1: 1: 1: 1。‎ ‎⑶要检测白色雌蝶的基因型应让其与白色雄蝶(aa)进行交配,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如果后代中①若后代中雄蝶全是黄色,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子代的基因型都是Aa;若后代中雄蝶黄色和白色之比约为1: 1,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若后代中雄蝶全是白色,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 ‎[答案] 22.(11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 ‎(1) DNA和蛋白质  正常雄性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性猫体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2分) ‎ ‎(2) 2  转录  ‎ ‎(3) 黑色雄猫  XBXbY或XbXbY (2分)  ‎ ‎(4) aaXBY  无尾白毛∶有尾白毛∶无尾黑毛∶有尾黑毛=1∶1∶1∶1(2分)‎ ‎[解析] 22.⑴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组成巴氏小体的化合物主要是DNA和蛋白质;通常依据细胞中巴氏小体的数量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正常雄性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性猫体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 ‎⑵一个巴氏小体是一条X染色体转变而来,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则形成2个巴氏小体. 基因的表达分为先转录后翻译两个阶段,染色体异常必然影响转录过程。‎ ‎⑶控制猫毛色的基因B(黑色)、b(白色)位于X染色体上,其基因型为XBY的猫的表现型是黑色雄猫;现观察到一只白色的雄性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说明该猫体内含有2条X染色体,则该猫的基因型为 XBXbY或XbXbY 。‎ ‎⑷控制有尾、无尾的基因依次为A、a,由图可知该基因位于产染色体上,则无尾黑毛雄猫的基因型是aaXBY,如果它与图示的雌猫(基因型是AaXBXb)交配,子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无尾白毛:有尾白毛:无尾黑毛:有尾黑毛=1∶1∶1∶1。‎ ‎[答案] 23.(共12分,每空2分)‎ ‎(1) ①X      隐性     ②1/4      ③1/6‎ ‎(2)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6: 2: 3: 5       1/6‎ ‎[解析] 23.(1)①由于F2中,猩红眼只出现在雄蝇中,所以性状与性别有关,所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深红眼(♀)×猩红眼品系A(♂)→全深红眼,所以猩红眼对深红眼为隐性。‎ ‎②让F2代随机交配,则让F2代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3/4XA和/14Xa,雄配子及其比例为:1/4XA,1/4 Xa ,1/2Y,所以后代雄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猩红=3: 1,所以所得F3代中,雄蝇中猩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4。‎ ‎③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深红眼果蝇杂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ⅣOXAXa×ⅣOXAY,杂交情况XAXa×XAY→XAXa 、XAXA、XAY、XaY,即1/2深红眼雌果蝇,1/4深红眼雄果蝇和 1/4猩红眼雄果蝇;ⅣO×ⅣO→ⅣⅣ、2ⅣO和OO(死亡),所以F1中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猩红眼果蝇的概率=2/3×1/4=1/6。‎ ‎(2)品系A猩红眼基因(用A、a表示)与品系B猩红眼基因(用B、b表示)位于果蝇的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猩红眼品系B雌蝇与猩红眼品系A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BbXAX a   BbXaY,F1随机交配得F2,F1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BXA: BXa: bXA: bXa=1: 1: 1: 1,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BXa: bXa: BY: bY=1: 1: 1: 1,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6: 2: 3: 5;F2代杂合雌蝇中猩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6。‎ ‎[答案] 24.(16 分)‎ ‎(1)(模板)mRNA、(游离)氨基酸(或 tRNA、ATP、酶,每项 1 分) (2)吞噬细胞 ‎(3)营养不良 (4)缺失 (5)①1/44 ②1/132 1/32    D ‎[解析] 24.(1)CFTR 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合成该蛋白质的过程是翻译,需要原料:氨基酸,ATP提供能量,mRNA提供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酶催化肽键的生成。‎ ‎(2)有抗原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首先识别并吞噬、处理抗原。‎ ‎(3)70%病人的 CFTR 蛋白因缺少第 508 位氨基酸而出现 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营养不良。‎ ‎(4)70%病人的 CFTR 蛋白因缺少第 508 位氨基酸而出现 Cl—的转运异常,所以是CFTR 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5)①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1/22‎ ‎ 携带有致病基因,所以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1/22,所以正常基因的频率=21/22+1/2×1/22=43/44,所以致病基因的频率=1-43/44=1/44。‎ ‎②假设正常对患病为显性,用基因A和a表示,由图可知:1号和2号个体为杂合子,所以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和2/3Aa,7号个体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2,所以Ⅱ6 和Ⅱ7 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2/3×1/22×1/4=1/132;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用基因B和b),Ⅱ3 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所以3号的母亲一定是杂合子XBXb,其父亲基因型为XBY, 所以Ⅱ3的基因型是1/2XBXb和1/2XBXB,Ⅱ4基因型为XBY,所以后代患红绿色盲的概率=1/2×1/4=1/8;由于Ⅱ3 和Ⅱ4 的生了一个患囊性纤维病的女儿,所以Ⅱ3 和Ⅱ4都是杂合子,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患患囊性纤维病孩子的概率=1/4,所以Ⅱ3 和Ⅱ4 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1/4×1/8=1/32。‎ ‎[答案] 25.(16分,每空2分)‎ ‎(1)①作为对照组,以确定食物本身不会影响大鼠子代存活率和生殖力(答对1个给1分)‎ ‎②存活率及雌性子代卵巢中生长的卵泡数(答对1个给1分)‎ ‎(2)①乙            雄鼠和雌鼠数量相等(不分雌雄0分)‎ ‎②给A组大鼠喂适量不含化学物M的食物,给B组大鼠则喂等量的含化学物M污染的饲料 ‎(答对1组给1分)‎ ‎③在F2代出生当日统计其存活数目与死胎数目(答对1个给1分)‎ ‎④B组的存活数明显小于A组(1分);两组均出现死胎且B组的死胎率远大于A组(1分)。‎ 化学物M对具有Y染色体的精子产生不利影响 ‎[解析] 25.(1)①由表中实验过程可知,甲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所以甲组起对照作用,以确定食物本身不会影响大鼠子代存活率和生殖力。‎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组和乙组雄性个体:每ml精液内精子平均数和精子活动能力均不相同,说明对雄鼠影响较大,而雌鼠中:每个卵巢切片内处于生长中的卵泡平均数,甲乙两组基本相同,所以对存活率及雌性子代卵巢中生长的卵泡数影响最小。‎ ‎(2)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化学物质M降低大鼠子代存活率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应选择乙组大鼠,第二步中让大鼠自由交配,为减小实验误差,应让每组雌雄大鼠的数量相等;为了验证化学物质M降低大鼠 子代存活率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对实验鼠进行以下处理:给A组大鼠喂适量不含化学物M的食物,给B组大鼠则喂等量的含化学物M污染的饲料;每组的大鼠自由交配后,在F2代出生当日统计其存活数目与死胎数目;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所以化学物质M能降低大鼠子代存活率,所以实验结果是:B组的存活数明显小于A组,两组均出现死胎且B组的死胎率远大于A组;B组产生的子代中雌性比雄性多,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所以化学物M对具有Y染色体的精子产生不利影响。‎ ‎[答案] 26.(14分、每空2分)‎ ‎(1)栗色  黄色 ‎(2)ZBaZba          ZbAZbA    ZbAW;  ZbAZbA      ZBaW ‎[解析] 26.⑴用假说-演绎法解决,如果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则纯种栗色雌鹌鹑与纯种黄色雄鹌鹑杂交为:ZbAZbA ×ZBaW,子代为ZbAW(黄色雌鹌鹑):ZBAZbA(栗色雄鹌鹑)=1:1。‎ ‎⑵白色雄鹌鹑的基因型有:ZBaZBa、ZbaZba和ZBaZba;黄色纯合子为ZbAZbA和ZbAW,白色纯合子为ZBaZBa、ZbaZba和ZBaW、ZbaW,若是白色鹌鹑为父本,黄色鹌鹑为母本进行正交,则反交黄色鹌鹑为父本,白色鹌鹑为母本;黄色鹌鹑父本基因型为ZbAZbA,,白色鹌鹑母本基因型为ZBaW或ZbaW;如果白色鹌鹑母本基因型为ZBaW,则反交为ZbAZbA × ZBaW,子代为ZbAZBa(栗色雌鹌鹑):ZbAW(黄色雌鹌鹑)=1:1;如果白色鹌鹑母本基因型为ZbaW,则反交为ZbAZbA×ZbaW,子代为ZbAZba(黄色雄鹌鹑):ZbAW(黄色雌鹌鹑)=1:1,不符合题意,故白色鹌鹑母本基因型是ZBaW。‎ ‎[答案] 27.(12分)‎ ‎(1)易饲养,繁殖周期短(快),后代数量多,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选两点)(2分)‎ ‎(2)让①与④杂交,观察子代体色情况(2分)‎ 如果①与④的子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2分)如果①与④的子代全为灰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2分)‎ 或者:让②与③杂交,观察子代体色情况(2分)。 如果子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2分)如果子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2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给分。)‎ ‎(3)能。如果杂交子代中的雌鼠全为灰色,而雄鼠有灰有白,则该对基因位于X上。(2分)如果杂交子代中不论雌雄,灰色:白色均为3:1,则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2分)‎ 或者:不能。让①与④杂交。如果子代中的雌鼠全为灰色,而雄鼠有灰有白,则该对基因位于X上。(2分)如果子代中不论雌雄,灰色:白色均为3:1,则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2分))‎ ‎(只要与(2)题的答案对应,合理就可给分。)‎ ‎[解析] 27.⑴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原因为:易饲养,繁殖周期短(快),后代数量多,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⑵判断显性性状有两种途径:1、一对相对性状个体杂交,后代都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2、一对相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形性状;表格无法判断,安装途径1,可以让⑤⑧或⑥⑦杂交,如果①与④的子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如果①与④的子代全为灰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让②与③杂交,如果子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如果子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 ‎⑶对应⑵题杂交组合⑤⑧或⑥⑦,①④或②③;设定灰色显性,用假说演绎法推测,例如:①与④的杂交,假设为伴X遗传,作遗传图解,得出子代性状表现,XBXb×XBY, 子代为XBXb、XBXB、XBY和XbY,故子代中的雌鼠全为灰色,而雄鼠有灰有白;假设为常染色体遗传,则为Bb×Bb,子代为3B_:1bb,故子代中不论雌雄,灰色:白色均为3: 1. 根据子代结果判断基因位置。‎ ‎[答案] 28.‎ ‎[解析] 28.Ⅰ⑴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自然状态下很难杂交成功。‎ ‎⑵“信号肽” 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 序列都为DNA片段,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⑶PCR技术经常用于体外快速扩增目的基因。‎ ‎⑷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特征,叶绿体是细胞质中含有DNA的细胞器之一,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可以避免“基因污染” ,因为精子中几乎不含细胞质。‎ Ⅱ⑴根据两只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类型和数量可知:子代雄蝇灰身:黑身=(152+148):(48+52)=300: 100=3: 1;雌蝇灰身:黑身=297: 101≈3: 1,该性状与性别无关,所以果蝇体色是常染色体遗传,且两亲本的基因型都为Bb;子代雄蝇红眼:白眼=(152+48):(148+52)=200: 200=1: 1,由子代雌蝇全为红眼可知,该性状与性别有关,所以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亲代雌果蝇为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综合体色和眼色,两只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 ‎⑵由题意可知,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代中灰身和黑身的果蝇没有被选择,则前后代基因频率不变;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1/2,F3中灰身所占比例为:BB+Bb=(1/2)2+2×1/2×1/2=3/4。‎ ‎[答案] 29.(18分)‎ ‎(1)不定向性;     基因(遗传);‎ ‎(2)限制性核酸内切 (限制)     β+β-XdY或β0β-XdY或β-β-XdY)‎ ‎(3)II-6   ‎ ‎(4)1/8   基因诊断 ‎(5) “”     “”‎ ‎[解析] 29.⑴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体现了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 ‎⑵获取目的基因片段时,需要用用限制酶来切割获取β基因片段,因为限制酶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根据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Ⅰ-3和Ⅰ-4是无异常的地贫,并且是在靠近点样孔只有一条带,所以基因型都为β-β-的纯合。如果Ⅲ-11个体的基因型是β0β0,则Ⅰ-1和Ⅰ-2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β0β-和β+β-;如果Ⅲ-11个体的基因型是β+β+,则Ⅰ-1和Ⅰ-2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β+β-和β0β-;Ⅱ-8不患蚕豆病,所以基因型是XdY, Ⅱ-8不患地贫,基因型可能是β+β-或β0β-或β-β,由此可知Ⅱ-8的基因型为β+β-XdY(或β0β-XdY或β-β-XdY)。‎ ‎⑶Ⅲ-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其亲本的Ⅱ-6个体,蚕豆病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 ‎⑷Ⅱ-10个体为蚕豆病患者,可知其母亲Ⅰ-4为蚕豆病的携带者,故Ⅱ-9是蚕豆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2,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1/2×1/4=1/8;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基因诊断,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看不到。‎ ‎(5)Ⅱ-9为女性,体细胞内含有2条X染色体,最多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每个细胞中有4条X染色体,正常人的受精卵如果是女性和Ⅱ-9相同;如果是男性有1条X染色体,最大有2条;Ⅱ-9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在其他时期含有1条,所以三种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正常人的受精卵II-9的体细胞II-9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30.(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2)PCR                     引物 ‎(3)①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替换/改变)            等位基因    ‎ ‎②可以                    1/2‎ ‎(4)多方向性        不一定            一个氨基酸对应多个密码子 ‎(5)正常             基因与环境共同 ‎[解析] 30.(1)根据遗传系谱图,该家族第2~4代每代都有患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该病最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病。‎ ‎(2)体外扩增DNA常用PCR技术,该技术关键需要引物才能使新合成的DNA链延伸,产生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单链。‎ ‎(3)①对照T1基因和T2基因碱基序列,可发现T2基因的一对碱基与T1基因不同,发生了碱基对替换,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②根据以上基因测序结果知,Ⅲ-1为杂合子,表现为玻璃体淀粉样变性,说明该病为显性病,Ⅳ-1为男患者,其母为正常,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Ⅲ-5为隐形纯合子,Ⅲ-6为杂合子,所生子代为正常的概率为1/2。‎ ‎(4)TTR基因序列有多种变异,证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变异,因为一种蛋白质,对应着一个或多个密码子。‎ ‎(5)据题意知,人眼球玻璃体淀粉样变性一般在40岁以上发病,故Ⅰ-1和Ⅰ-2在40岁前的视力表现为正常,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31.(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4   基因诊断(或“产前诊断”)    ‎ ‎(2)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或         ‎ ‎(3)空间结构    减少    ‎ ‎(4)蛋白质的结构    ‎ ‎(5)(基因)载体    基因治疗 ‎[解析] 31.(1)由图示可以看出亲本都是正常的,子代出现患者,说明是隐性遗传,又因为是女儿患病,所以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因为如果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则女儿不会患病,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话,父亲也应该患病而不是正常,所以这种遗传病应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是a,由题意可知Ⅱ-1和Ⅱ-2的Aa、Aa,后代再发病aa的概率是1/4,生育前应该通过遗传咨询和基因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或UUC,则DNA模板上的碱基应该是AAA或AAG,DNA互补链上的碱基为TTT或TTC,据此刻推知基因缺失的序列为或 ‎(3)蛋白质的功能是由空间结构决定的,突变导致合成的CFTR蛋白功能异常,说明突变后的蛋白质与正常蛋白质相比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在正常肺部组织细胞中,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帮助氯离子转运出细胞,突变以后失去此项功能,氯离子不能转运出细胞,导致细胞内氯离子浓度增加,细胞外水分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水分减少,患者的肺部黏液堆积增多,易被细菌反复感染。‎ ‎(4)基因突变以后合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功能随之改变从而影响人的健康,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5)科研人员利用经过修饰的病毒作为载体,将正常的CFTR基因导入患者的肺部组织细胞中,这种治疗方法称为基因治疗。‎ ‎[答案] 32.(1)隐形  不在 遗传图如下(亲自代每个个体的表示为1分):‎ P      有胡子的公羊×无胡子的母羊 ‎        (AaBb)     (_aBb)‎ ‎                          ↓‎ ‎    F: 无胡子母羊   有胡子母羊   有胡子公羊  无胡子而甲状腺先天缺陷的公羊 ‎      (_aB_)     (AAB_)         (A_B_)           (aabb)‎ ‎         1           1   3    1‎ ‎⑵ 1‎ ‎[解析] 32.⑴双亲都没有甲状腺先天缺陷,而子代出现该病,所以是性状分离产生的新性状,故为隐形性状;因为甲状腺缺陷只出现在公羊中,而有胡子和无胡子在公羊和母羊中都出现,说明两对等位基因很可能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后代数量太少,不能排除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图解应包括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⑵亲本理论上亲本有胡子公羊为AA或Aa, 亲本母羊为Aa或aa,因为产下了无胡子的小母羊,故双亲基因型一定为Aa,故至少1只母羊为杂合子。‎ ‎[答案] 33.(16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完整才给分)      AaXbY      (2)1/4       3/4‎ ‎(3)产前诊断 ‎ 可防止夫妇双方从共同祖先处继承相同隐性致病基因,降低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 ‎(4)a     显示出杂交带 ‎[解析] 33.(1)1号和2号表现型正常,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5号和6号不患乙病,且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10号的基因型是AaXbY。‎ ‎(2)3号和4号表现型正常,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所以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Xb,‎ 甲病:Aa ×Aa→3/4(AA、2Aa)正常,1/4aa患甲病病,乙病:XBY ×XBXb→3/4(正常) ,1/4(患乙病);所以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4;由图可知,5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所以5号和6号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XBY ×XBXb→3/4(正常) ,1/4(患乙病), 由于6号个体是纯合子所以后代不患甲病。‎ ‎(3)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禁止近亲结婚, 是为了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率,因为近亲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致病基因或基因缺陷,结婚可能就会都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导致后代患病。‎ ‎(4)携带者即带有致病基因,所以此时可选用致病基因a作探针;若待测基因能与探针杂交,说明8号为携带者,若待测基因不能与探针杂交,说明8号不是携带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