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6 MB
- 2024-05-08 发布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地球的运动规律
专题一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网定主干知识
归纳高频考点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网定主干知识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归纳高频考点
重难点一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全国卷近5年2考)
• (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如图所示)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
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
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 答案 A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解析 第一步,确定两地的时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根据图中经纬度的递
变规律可知,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65°E,所在时区应为东十一区,又知该地的
地方时为12时,故该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也为12时。第二步,确定两地时差,东八区
和东十一区时差为3个小时。第三步,东八区位于东十一区的西侧,其区时应在12
时的基础上减去3个小时,故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2月7日9
时,A项正确。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1.时间计算
• (1)利用经纬网计算时间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特殊地方时的判断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日期变更
• (1)图解日期变更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日期范围
• ①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所占的经度范围。
• ②旧的一天: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所占的经度范围。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日期变更线并不总是两条
• 由于自然日界线在不断地自东向西的移动着,所以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有可能
重合,即当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处于同一天,没有新旧日期之分。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019·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质测)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
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如图为旅游大巴的出
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根据时差算位置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1.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
照射,小丹( )
• 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 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 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 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M地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 A.乌鲁木齐(43°N,87°E)
• B.武汉(30°N,114°E)
• C.哈尔滨(45°N,127°E)
• D.成都(30.5°N,103°E)
• 答案 1.A 2 . B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解析 第1题,根据“暑假”“中国M地”可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
应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根据“往返途中经过此地时,太阳恰好位于正东、正西
方向”这一信息可知,太阳视运动方位变化是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
西-西北。因此,从M地出发到中途点间,太阳在东北方向,从中途点至N地间,
太阳在东南方向;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从N地返回至中途点间,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从中途点至M地间,太阳在西北方向。
根据题意,小丹的座位始终位于东侧或南侧。去N地途中,小丹全程会被太阳照射
到,因此全程要拉上窗帘;返回途中,在东西向的路段上,小丹位于南侧,而太阳
在西南方向,因此这一路段小丹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需要拉上窗帘,其他路段小
丹在东侧,而太阳在西侧,不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故选A项。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第2题,根据题中“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可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分
别是北京时间5:40、19:10,推算出当地白昼时间为13小时30分钟,据此推算出当
地地方时的日出时间为5:15。再根据北京时间(120°E)5:40与当地地方时5:15的
时差计算经度差,从而推算出当地经度约为114°E,故选B项。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日期的计算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3.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李,若想要看视频直播,开始观看时间应选择在当地时
间( )
• A.7月31日6时B.7月31日20时
• C.7月29日6时 D.7月29日20时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4.据图分析,当时首长的检阅车辆大致的行驶方向为( )
• A.向东 B.向西
• C.向南 D.向北
• 答案 3.D 4.A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解析 第3题,利用东加西减的方法进行计算,美国纽约(西五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
相比,向西差13个时区,7月30日9时减去13小时为7月29日20时,D项正确。第4题,
7月30日9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官兵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官兵正在向驶过后的检
阅车辆上的首长行注目礼,说明车辆在向官兵的左侧行驶,应为向东行驶,A项正
确。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重难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全国卷近5年3考)
• (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
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
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 B.8:00出发,右侧靠窗
•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 答案 B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解析 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除极昼区外均为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
日落。从重庆乘长途客车到遵义全长240 km,需用时3个小时。从遵义乘长途客车到
毕节全长205 km,需用时2个多小时。在中午之前出发,左侧靠窗的位置会被阳光长
时间照射,而右侧靠窗的位置可以免受阳光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排除A、C两项;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若在12:00出发,下午有较长的时间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右侧靠窗的位置会受到长
时间的阳光照射,排除D项;8:00出发,从重庆经遵义到毕节的过程中,右侧靠窗
的位置可以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B项正确。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注:北半球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南半球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3.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
•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 夜长=2×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利用“对称法则”速记昼夜长短规律
• (1)同一天中,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两点昼夜长短相反,如40°N昼长为13个小时,
则40°S夜长为13个小时。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一年中,某地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如
某地7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为5时,则5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也为5时。
• (3)一年中,某地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反,如春分日后一个月(4月21
日左右)和前一个月(2月21日左右)昼夜长短大致相反。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019·陕西西安质检)敦煌(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具注历日中
记载,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
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漏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
随着水位变化,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
称为“漏刻改箭”。
昼夜长短的计算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如图为漏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1.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 )
• A.昼夜不断更替 B.太阳高度变化
• C.昼夜长短变化 D.存在黄赤交角
• 2.若敦煌具注历日显示“昼六十夜四十”,则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
• A.18时 B.19时12分
• C.19时28分 D.21时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3.下列地区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的是( )
• A.上海 B.北京
• C.哈尔滨 D.拉萨
• 答案 1.C 2.B 3.B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可以指示时间的流
逝”可判断,“漏刻改箭”主要与时间变化有关。昼夜不断更替虽能体现出时间流
逝,但是每天24小时是固定的,根本没必要“改箭”,而昼夜长短变化会导致白天
和黑夜的时长出现差别,由材料中“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
可判断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C项正确。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第2题,根据材料“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可知,“昼六十夜四十”的白
昼时间大致为14小时24分钟,通过计算可得出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19时12分,
B项正确。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敦煌相似的地点最适合
采用敦煌具注历日,四个选项中北京与敦煌的纬度最接近,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大致
相同,故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B项正确。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019·湖北武汉5月训练)分析不同纬度、街道走向、街道高宽比(指临街遮阳建筑高
度与街道宽度之比)及不同季节对街道一天中理论可照时数影响的变化规律,可为城
市街道、住宅小区朝向的设计提供依据。如图示意某日北半球街道高宽比为1∶ 2 的
四种不同走向街道理论可照时数与纬度的关系(图中某条虚线代表的街道走向为2种)。
据此完成4~5题。
昼夜长短的变化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4.该日最可能为(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 C.秋分日 D.冬至日
• 5.图中实线所示街道为( )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 答案 4.D 5.A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解析 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日四种街道的日照时数均小于12小时,说明
该日昼短夜长,且从赤道到50°N,日照时数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即表现为纬度越
高昼越短夜越长,这是北半球冬季的典型表现,中纬度地区日照时数在8~10小时
左右,接近全年最低值,应为冬至日,故选D项。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第5题,结合上题可知,该日为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时太阳位于正
南方向,则朝南的街道无论弯曲角度多大都能有光照,但图中显示实线所示街道在
40°N~50°N范围内几乎没有光照,这种状况只能说明该街道走向与南北方向垂
直,即为东西向街道,南面街道建筑完全遮挡了射向街道的阳光,故选A项。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重难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全国卷近5年2考)
• (2018·天津卷)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回答1~2题。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1.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
• A.5:00~7:00 B.8:00~10:00
• C.12:00~14:00 D.15:00~17:00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
• A.1月15日到2月15日
• B.3月1日到3月30日
• C.5月15日到6月15日
•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 答案 1.B 2.C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解析 第1题,由图1可知,“天塔”受太阳照射后在偏北方向形成了明显的塔影,
对照图2中的指向标分析塔影与通向“天塔”的道路的关系可确定图1中塔影指向西
北方向,逆推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北京时间最可能是8:00~10:00。第2题,结合
图2中比例尺可以估算8:00~10:00塔影长约200米,当地正午时塔影一定小于200
米,结合“天塔”高度约415米,tan H=415/200=2.075,可估算出正午太阳高度
H超过60°,太阳直射点距离北回归线比较近,拍摄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5月15日
到6月15日。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1)纬度变化规律
•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所示: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季节变化规律
• 来增去减,即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本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
减小。如图所示。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规律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正午太阳高度的对称规律
• 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 (1)H=90°-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差。
• (2)极点的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 (3)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 (1)确定该地地方时为12时。
• (2)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
• (3)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相反。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4)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朝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阳直射点处物体
的影长缩短为零;反之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
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北方(极点上除外);南回归线
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南方(极点上除外);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日影
有南、北朝向的变化。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5)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各栋楼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
持适当距离。
• (6)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
水器集热板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之间成直角。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019·天津五县区二模)图1是天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期间面
朝正东方向拍摄的行道树(道路两旁的景观树)照片,图2示意北半球极夜面积的变化
情况。读图,回答1~2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图1
图2 北半球极夜面积的变化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1.图1中行道树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
• A.5:00~6:00
• B.8:00~9:00
• C.12:00~13:00
• D.17:00~18:00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从甲到戊期间,图1中行道树正午树影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 答案 1.B 2.C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解析 第1题,行道树照片是面朝正东方向拍摄的,说明图1正前方方向为正东,则
左侧为正北,右侧为正南,与正前方相反的方向为正西。再观察图1中树木的影子,
影子朝向是左下角,即影子方向为西北,而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说明此时
太阳位于东南方向。若为5:00~6:00,可判断出这一天天津昼长夜短(日出早于6
点),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天津的日出方向应为东北(从日出到6:
00前太阳都在东北方向,6:00为正东方向),此时太阳不在东南方向,A项错误;8:
00~9:00,太阳位于天津的东南方向,B项正确;12:00~13:00、17:00~18:
00太阳都在天津的西南方向,C、D两项错误。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第2题,读图2可知,由甲到戊期间北半球的极夜面积由0增大到最大再减小到0,说
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北移回到赤道。天津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由甲到丙,直射点由赤道南移到南回归线,则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减
小;由丙到戊,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北移至赤道,天津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则树影越长,反之则越短,因此由甲到戊期间树影先变长再
变短,C项正确。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天津位于北温带地区,一年中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为:
• (1)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6~12点之间太阳在东南
方向,12~18点之间太阳在西南方向;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日出(早于6:
00)~6点之间太阳在东北方向,6:00为正东方向,6~12点之间太阳在东南方向,
12~18点之间太阳在西南方向;18:00为正西方向,18:00~日落(日落晚于18:00)
之间太阳在西北方向;
•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日出(晚于6:
00)~12点之间太阳在东南方向,12:00~日落(早于18:00)之间太阳在西南方向。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2019·山东济南一模)济南(37°N)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有关林窗知识的研究性学
习活动,他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林窗(图甲)主要是指林冠乔木衰老死亡或因偶
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地造成空隙的现象。它可以分为两
类:①林冠林窗,指林冠层空隙下的林地;②扩展林窗,指除林冠林窗外,还包括
其边缘到周围树木的树干基部所围成的林地。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该小组选择晴天,到南部山区进行野外调查,调查时绘制了林窗示意图(图乙),并
获取林窗区域地理环境资料。据此完成3~5题。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3.调查当日正午时刻,兴趣小组成员经测量获得结果Sd=H,该日最接近( )
• A.秋分(9月23日左右) B.霜降(10月23日左右)
• C.立春(2月4日左右) D.清明(4月5日左右)
• 4.图乙中表示林冠林窗的是( )
• A.Sa B.Sb
• C.Sc D.Sd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5.该小组研究表明,林窗变大会导致林窗区域( )
• A.光照强度降低、温度降低
• B.土壤上层含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 C.土壤的湿度增加
• D.气温日较差缩小
• 答案 3.B 4.A 5.B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解析 第3题,调查当日正午时刻,兴趣小组成员经测量获得结果Sd=H,则该日正
午太阳高度角是45°,结合该地纬度是37°N这一信息,可以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
纬度是8°S,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纬度约8°,日期最接近霜降(10月23日左右),B
项正确。第4题,林冠林窗是指林冠层空隙下的林地,对应图乙中的Sa,A项正确;
Sb、Sc是林冠林窗到扩展林窗间的区域,B、C两项错误;Sd是扩展林窗的范围,D
项错误。
返回目录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第5题,该小组研究表明,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林窗变大会导致林窗区域受阳
光照射时间季节变化增大,土壤上层含水量季节变化增大,B项正确;会导致光照
强度增大、温度升高,A项错误;会导致蒸发增多,土壤的湿度减小,C项错误;会
导致气温日较差增大,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