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MB
  • 2024-05-07 发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理)试题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血管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外溢,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C.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2.如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进食后①比④处胰岛素浓度高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④比①处O2浓度高,而CO2的浓度则相反 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运动时④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而B可代表乳酸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甲状腺激素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C.人体红细胞内O2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D.家兔、鱼类、鸟类、草履虫等机体的细胞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甘油、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⑤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⑨血红蛋白、呼吸酶和抗体 ⑩尿素、钠离子和乙酰胆碱 A.②③⑦⑩ B.①②③⑦ C.②③④⑩ D.②③⑥⑦‎ ‎5.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主要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来调节血液的ph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⑤‎ ‎6.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X处,可引起a发生反射并使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B.刺激Y处,电流表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兴奋在Z处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Z处的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离子、激素和呼吸酶等 ‎7.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4、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 ‎8.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各点距离: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仔细识别两图,运用所学神经调节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②中 D.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其意义是保证神经调节的灵敏性。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其分解,则会导致肌肉持续收缩,破伤风杆菌能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而引起同样的效果,说明甘氨酸能导致下一神经元抑制 ‎9.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10.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神经纤维上电位的产生、变化、细胞膜上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下图表示箭毒、烟碱对突触后膜上Na+通道通透性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内负外正,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 B.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人体中箭毒的症状是肌肉松弛 C.Ach受体同时也是一种通道蛋白,一旦与Ach结合,即刻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D.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是Ach含量显著减少,用烟碱类药品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11.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受损部位 可能导致的结果 A 大脑皮层 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B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并呼吸急促 C 言语区的V区 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 D 言语区的H区 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 ‎1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两种,这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图,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一定高于 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B.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减少散热、增加 产热,使体温恢复至正常。‎ C.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点S将右移。‎ D.正常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 ‎13.当直接向狗的血液中注入稀盐酸,不会引起狗分泌胰液;当先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狗的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则会引起狗分泌胰液。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稀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B.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顽固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 C.稀盐酸被小肠吸收,经循环系统运输到胰腺,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D.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循环系统运输到胰腺,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14.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图表示糖尿病患者(甲)和健康人(乙)体内血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AB段与乙DE段相比,甲的胰岛B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活动可能较弱 B.用斐林试剂对B、E点时尿液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均出现砖红色 C.乙FG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分解 D.在D点若改为摄取等量的淀粉类食物,DE段斜率会变小 ‎15.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则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A.若A为TRH,则②代表垂体,当碘元素摄入不足时,TRH的含量较高 B.若①为T细胞,②为B细胞,则A为淋巴因子,且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C.若A为神经递质,则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若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垂体细胞,则A是甲状腺激素 ‎1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 ①④⑤⑦ B. ①②③⑦ C. ③④⑤⑦ D. ②③⑥⑦‎ ‎17.右图为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和细胞②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 C.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它在胸腺中成熟 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进行细胞间信 息交流的功能 ‎18.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 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⑥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⑦如果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将不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 ‎⑧下丘脑可通过有关激素与甲状腺之间相互作用,从而维持机体稳态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19.如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增殖分化等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20.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 C.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D.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21.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吞噬病菌体现了生物膜选择透过性 B.细胞②和细胞③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免疫活性物质都来自免疫细胞,如图中的物质Ⅰ和物质Ⅱ D.物质Ⅱ能与病菌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菌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 ‎22.下列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②高烧不退的病人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的中枢失调,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③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可以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及记忆细胞 ‎④临床发现损伤人大脑皮层的S区,该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 ‎ ‎⑤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与人的生长、发育有关 ‎⑥给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促使血糖降低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23.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既而使得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 从而使突触后膜更难产生动作电位。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在该过程中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 ‎24.最新医学报道称: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轻松和愉快会使T细胞提高对病毒、肿瘤的监控,间接引起抗体生成能力的升高,使人的免疫能力增强。这表明不健康的心态会导致 A.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降低 B.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提高 C.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提高 D.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降低 ‎2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均为信息分子,前者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B.非蛋白质类激素自身的合成不受基因组的控制 C.信息分子在细胞间起作用时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有关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神经细胞内 ‎ ‎26.下列有关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调节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曲线b点,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B.图2曲线甲可表示下丘脑破坏后的小鼠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耗氧量 C.图3 c点、d点分别表示顶端优势时顶芽、侧芽生长素浓度 D.图4 oa段表明HIV侵入人体后大量增殖;ab段表示大量HIV被人体免疫系统杀死 ‎27.某农场欲提高葡萄扦插存活率,委托兴趣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研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需做预实验,但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C.应除尽插条幼芽,避免芽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插条,实验结果一定不同 ‎28.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 B.①②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29.建设绿色“一路一带”,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 上述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因为叶片无法合成生长素,故而可对沙柳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 C. 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同时还受基因组控制和环境影响 D. 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沙柳的成活率 ‎30.下列有关用生长素处理得到二倍体无子番茄和用秋水仙素处理结合杂交方法得到的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两者都没有种子,不能产生后代,因此“无子”性状均不能遗传 B.无子番茄虽没有种子,但可以通过组织培养产生后代,后代自然生长仍结无子番茄 C.无子西瓜虽没有种子,但可以通过组织培养产生后代,后代自然生长仍结无子西瓜 D.两者虽都没有种子,但都可以通过组织培养产生后代,因此“无子”性状均能遗传 ‎31.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 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     处理方式 测定指标 ‎ 外源生长素(mg/L)‎ NPA ‎(μmol/L)‎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32.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曲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曲线1、2可分别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某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 B.若图1曲线1代表双子叶植物,则d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可除去单子叶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C.图2中实线表示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面,其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则虚线表示根生长的最适浓度 D.图3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该结果表明在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3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作用时间长 ‎ B.冬季大棚中缺少昆虫为黄瓜传粉,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 C.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乙烯含量减少 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34.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离开寄主人后无法生存 ‎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 D.鱼类与藻类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 ‎3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36.以下措施中,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的是 A.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开展预实验 B. 调査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 C. 调查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随机选取多个样方计数并求平均值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每天同一时间抽样检测 ‎37.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只能表示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 ‎38.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λt ‎39.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以下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斗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40.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41.如下三图均与种群“S”型增长有关,对三图对比分析解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是控制田间害虫的最佳时期 C.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D.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4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若E种群中的总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 A.2.0×108kJ B.2.32×108kJ C.4.2×108kJ D.2.26×108kJ ‎43.生态护坡是指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如图为某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则以下论述合理的是(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种群的同化量)‎ A.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在人类的参与下,植被稀少的荒滩通过次生演替成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群落 C.图示食物网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d+e)/a D.图示所有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4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4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1、2代表第一、第二营养级,字母代表各种能量,其中A指呼吸作用,C流向分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植食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应该属于C1‎ B. 植食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B2+C2+D2‎ C. B1是第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 D. 充分利用第一营养级中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46.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跳上公螳螂背部进行交配后将“夫君”吃掉。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题目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 B.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0‎ C.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D.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47.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因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能量不能逆向流动 B.由于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生产者只有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将太阳能固定在它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并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C.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热能一旦散失,生产者是不能固定的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48.图一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图二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a、b、c)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一中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B. 若图一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b点开始;若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最大 C. 图二种群b被种群a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第5〜7年之间个体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D. 图二种群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49.假如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少 ‎50.下图表示生物科技工作者对某种群的值(表示某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后绘制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从开始研究到第5年间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先不变后下降 B.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呈“J”型增长 B. 第10年的值是0.5,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年的一半 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Ⅱ卷 二、简答题(共40分)‎ ‎51.(每空1分,共10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共同维持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发现: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病毒的细胞和发生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防卫和     功能;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会导致 的分泌量减少,影响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时,机体出现发热症状。若体温持续维持在38.5 ℃左右,则这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量______散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有一种治疗方法是直接注射康复患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称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称为 。‎ ‎(3)在人体内,有的内分泌腺本身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此种调节中,内分泌腺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有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_________。‎ ‎(4)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将会增加,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说明该激素的分泌存在着    调节。在该过程中,能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 息分子是 。‎ ‎52.(每空1分,共11分)豌豆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化如图乙;图丙是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丁为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实验中可证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图_______,图甲中_________(填字母)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若将图甲植物放在太空站中生长,其生长状况是______________;此时是否存在极性运输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最适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mg/L,若该实验是探究豌豆幼苗茎切段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做该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与茎的远地侧和根的近地侧对应的曲线上的点依次为___________。若测得甲中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f,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Q,请结合图丁,用数学不等式表示Q的范围: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说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可以取图甲中弯曲的部位___________(横切、纵切)做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5)从激素的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6)科研人员利用某些植物,研究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体内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列举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都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每空1分,共9分)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图2表示连年检测的某种食草昆虫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图3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 ,鹰分别处于第 ‎ 营养级。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甲所示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2分析,该种食草昆虫的种群密度在第______年中期或后期时达到K值。‎ ‎(3)图3中的A代表图1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摄入量,A流向E的能量J/(cm2·a)是图1中____‎ ‎ 同化的能量,C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3中的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640J/(cm2·a),则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54.(每空1分,共10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问题。‎ ‎(1)酵母菌是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材料,实验中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血球计数板(1×1×0.1mm3)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如下方左图、中间图分别表示一个计数室及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 菌体分布情况。若五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为上中间图所示,则估算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_个/mL。‎ ‎(2)右图表示某种野兔迁入适宜环境后随时间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图中___________曲线代表的是该种群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若在其增长速率最快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第二次捕获10只带有标记,30只无标记,则该岛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_______只,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野兔被鼬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据推算,实际的环境容纳量值___________(偏高、偏低、不变)。‎ ‎(3)群落中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若调査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一年内,种群数量每月增加m%,根据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月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月数,λ表示倍数,起始数量为N0‎ ‎),则第11个月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 ‎(4)下图1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Ⅰ、Ⅱ、Ⅲ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J/cm2·a),图2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模式图。‎ 图1中用于Ⅱ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图2中C、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生物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5 ACCAC 6-10 BDDCC 11-15 ADDBC 16-20 CABAD 21-25 DBCDC 26-30 DBDAC 31-35 CCCCC 36-40 CDCBB 41-45 BABAD 46-50 CDCDC 二、简答题 ‎51.(每空1分,共10分)‎ ‎(1) 监控和清除 淋巴因子 (2)等于 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 自身免疫病 ‎ ‎(3)效应器 功能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分级 (5)甲状腺激素和神经递质 ‎52. (每空1分,共11分) ‎ ‎(1)甲 A、B、C 水平生长 存在 (2) 200-600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D、A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