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4.50 KB
- 2024-05-02 发布
永安一中 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u 64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A B C 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原电池是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C.将浸泡在海水中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此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用湿润的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所得结果一定偏小
3.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的Cu(NO3)2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
B.电解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O固体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C.阳极的电极反应为:Cu2++2e- =Cu
D.阴、阳两极上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4.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检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
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M
N
P
A
锌
铜
硫酸铜溶液
B
铜
铁
稀盐酸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化分子的能量高于非活化分子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发生了合适取向的有效碰撞
C.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ΔH
D.压缩体积和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均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6.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 C.对平衡体系加压 D.使用催化剂
7.如图所示,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 ΔH<0
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用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Y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8.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s)+3B(g)2C(g) ΔH < 0,达到平衡时,当只改
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时,υ(正)、υ(逆)均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增加A的量时,υ(正)增大,υ(逆)不变,平衡正移
C.升高温度时,υ(正)、υ(逆)都增大,且增大后:υ(正) > υ(逆)
D.在恒容时加入氩气,体系压强增大,υ(正)、υ(逆)都增大
9.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
HCl
FeCl3
H3PO4
Ca(OH)2
弱电解质
HF
CH3COOH
BaSO4
HNO3
非电解质
NH3
Cu
H2O
C2H5OH
10.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c(H+) < c(OH-)的操作是
A.将水加热煮沸 B.向水中投入少量Na2O
C.向水中通入SO2 D.向水中加入食盐晶体
1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HSO4,c(H+)增大,Kw不变
D.在0.01mol·L-1盐酸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为0.01mol·L-1
12.某同学将反应“Ag+Fe3+Ag++Fe2+”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 (已知电流表
指针偏向与电子的流向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则银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若电流表指针归零时,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若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右烧杯
D.电流表指针归零时,若向左烧瓶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
则石墨为正极
13.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
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
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区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阴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C.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会有0.25mol的O2生成
D.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在正极区可得到NaOH产品
14.下图是我国科研人员提出的“CO2和CH4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CH3COOH”的反应历
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①→②过程,ΔH > 0
催化剂
C.该过程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D.总反应为:CO2+CH4 CH3COOH
15.2SO2(g)十O2(g)2SO3(g) △H = -198kJ·mol-1,在V2O5存在时,该反应机理为:
Ⅰ:V2O5+ SO2→2VO2 +SO3(快) Ⅱ:4VO2+O2→2V2O5(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 Ⅰ 步反应
B.该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198kJ/mol
C.在恒温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后,能放出198KJ的热量
D.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继续加入少量SO3,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SO3的体积百分数增大
16.高能LiFePO4电池多应用于公共交通。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中间是聚合物的隔膜,主要作用是在反应过程中只让Li+通过,其原理为:
(1-x)LiFePO4 + xFePO4 + LixCn LiFePO4 + n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xFePO4+xLi++xe- = xLiFePO4
B.放电时,电子由负极经导线到用电器,再经导线回到正极
C.充电时,阴极反应式:xLi++xe-+nC = LixCn
D.充电时,Li+向左移动
第Ⅱ卷(客观题,共52分)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四道题,共52分。)
17.(16分)燃料电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科学家近年研制出一种微型的燃料电池,采
A
B
用甲醇(CH3OH)取代氢气做燃料可以简化电池设计,该电池有望取代传统电池。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为新型燃料电池,酸性介质中质子移动方向是由 极板到 极板(填“A”或“B”);通入甲醇的电极反应式为
(2)乙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往Fe电极附近滴入酚酞,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
(3)若丙池为电解精炼铜,精铜应该接在 (填“X”或“Y”)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
(4)当甲池消耗1.12L(标准状况下)氧气时,若电解后恢复到室温,乙池溶液的体积为 2L,则理论上乙池得到溶液pH= 。
(5)新型绿色硝化剂N2O5可由N2O4通过电
解法制备得到,装置原理如下图所示,
电解池中生成N2O5的电极反应式为
。
18.(12分)碳、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已知:CH4(g)+H2O(g) = CO(g)+3H2(g) ΔH=+206.2 kJ·mol-1
CH4(g)+CO2(g) = 2CO(g)+2H2(g) ΔH=+247.4 kJ·mol-1
则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水煤气法是制备氢气的另一种方法。反应为:C(s)+H2O(g)CO(g)+H2(g) ΔH。该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则 ΔH (填“>” 或“<”)0。
(3)已知: Fe(s)+CO2(g) FeO(s)+CO(g) ΔH1 ,平衡常数为K1;
Fe(s)+H2O(g) FeO(s)+H2(g) ΔH2 ,平衡常数为K2;
CO2(g)+H2(g) CO(g)+H2O(g) ΔH3 ,平衡常数为K3;
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表所示:
温度
K1
K2
973 K
1.47
2.38
1 173 K
2.15
1.67
①据此表中数据,推导:ΔH3 ______(填“>”或“<”)0;则平衡常数K3=__________。
(用K1、K2表示)
②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充入一定量的CO2与H2,发生反应:
CO2(g)+H2(g) CO(g)+H2O(g) ,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CO2,同时生成1mol H2O
B.CO2、H2、CO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为1:1:1
C.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百分数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E.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③欲使②中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 B.减少CO的量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19.(14分)农业对化肥的需求是工业固氮发展的持久动力。
(1)由下表数据求:N2(g)+3H2(g)2NH3(g) ΔH =_________________ kJ·mol-1。
(已知:断开1 mol化学键变成气态原子所消耗能量称为键能。)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a
b
c
(2)在500℃时,将2molN2和6molH2充入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进行,测
得混合气体中n(H2)、n(NH3)随时间关系如下表。
t/min
0
5
10
15
20
25
30
n(H2)/mol
6.00
4.50
3.60
3.30
3.03
3.00
3.00
n(NH3)/mol
0
1.00
1.60
1.80
1.98
2.00
2.00
①则0 ~ 10 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图3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1中的甲、乙、丙曲线,表示 c(N2)—t 的曲线是 (填“甲”、“乙”、“丙”)。在此温度下,若起始充入4mol N2和12mol H2 ,反应刚好达到平衡时,氢气的浓度可用 (从A ~ G点中选择)点表示。
④合成气的组成为n(H2)/n(N2)=2.80时体系中的N2平衡转化率α(N2)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的压强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 。
⑤图3是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若只改变一个条件,则30 min和 40 min 时改变的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实验是探究未知世界的利器,数据处理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1)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设计以下5组实验,探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下列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1
10 mL 2% H2O2溶液
无
2
10 mL 5% H2O2溶液
无
3
10 mL 5% H2O2溶液
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
4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
5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
①实验1和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3、4、5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分析该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图3
图1 图2
(2)实验小组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将V1 mL 1.0 mol·L-1的盐酸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氨水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总体积始终保持V1+V2=50 mL,测得实验结果如图3。
①图3实验结果中,盐酸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填图中A、B、C点)。
②下列实验过程的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一定偏低是(填字母)_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氨水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③近似认为中和实验后混合物密度是1 g·cm-3,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则该反应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热量Q=c m Δt,其中Δt为温度的变化量)
永安一中 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化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B
B
C
D
B
D
A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D
C
D
B
D
17.(16分)
通电
(1)A B(2分) CH3OH-6e-+H2O=CO2↑+6H+ (2分,CO2未标气标不扣分)
(2)2NaCl+2H2O H2↑+Cl2↑+2NaOH(2分)
溶液变红,且电极上有无色气体生成(2分,一点1分)
(3)Y(2分)Cu2++2e- =Cu(2分)
(4)13(2分)
(5)N2O4-2e-+2HNO3=2N2O5+2H+ (2分)
18.(12分)
(1)CH4(g)+2H2O(g)=== CO2(g)+ 4H2(g) ΔH=+165kJ·mol-1 (2分)
(2)> (2分)
(3)① > (2分) K1/K2 (2分) ②AC (2分) ③BD(2分)
19.(14分)
(1)3a+c-6b(2分)
(2)①0.24mol·L-1·min-1(2分) ②33.3% (2分) ③乙(1分) B(1分)
④P1 >P2 >P3 (2分)该反应为体积缩小反应,压强增大平衡正移,N2平衡转化率增大。或合理答案(2分)
⑤加入催化剂 (1分) 升高温度(1分)
20.(10分)
(1)①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分)
②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
或合理答案(2分)
(2)①B (2分) ②ac(2分) ③48.8 kJ·mol-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