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4-04-27 发布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历史试题
考试 时间30分钟 命题人:汪卫红 审题人:彭立美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案卡上。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宣传“不学礼,无以立”,这种思想符合历史上谁的主张
A.韩非 B.孔子 C.老子 D.墨子
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3、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
4、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的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宋明时期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孔子 B.朱熹 C.陆九渊 D.李贽
6、王守仁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这样说的依据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天下惟理
C.天下惟器 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7、“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
A.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 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8、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下列人物与其思想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B.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C.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D.康德——“社会契约说”
10、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与独立性 B.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11、《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把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12、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主权属于人民全体
C.天赋人权 D.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13、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抨击教会的腐朽
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评述,正确的是:
A.造纸术发明于东汉;
B.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作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C.雕版印刷术省时省物,效率很高;
D.元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5、在北宋词坛上,柳永是一面鲜亮的旗帜。柳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下列词汇中,描述柳词风格最恰当的是
A. 悲壮 B. 婉约 C. 豪迈 D. 清新
16、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毛笔、纸张 ②一叠印刷的书籍③临摹<墨梅图>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
17、话本和小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出现
C、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 D、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
18、某著述的部分目录如下:“第1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第2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第3章 生存斗争”、“第4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下列各项,最有可能包含上述目录内容的是
A.《物种起源》 B.《海国图志》
C.《哲学通信》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9、2010年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一部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另一部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两部著作
A.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B.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20.在一次天文观测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发表了题为《1919年5月日全食观测证实太阳引力场对光线的偏折作用》的报告,《纽约时报》也以“光线在宇宙中弯曲”为标题进行了报道,这次天文观测结果支持的科学理论是
A.太阳中心说 B.自由落体定律
C.电磁感应定律 D.广义相对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天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任意写出两个即可)材料中作者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思想家的政治观点(4分)
(3)根据材料二,就“天理”与儒家伦理道德的关系朱熹是怎样认识的?在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思想家的政治观点并分析其影响(4分)
22、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西方思想家对这一话题多有探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任务主要是探讨与人生幸福有关的道德伦理问题……认为美德基于知识,而两者之获得皆有赖于教育。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莎士比亚既满腔热情地肯定人的正当欲望,歌颂人性、青春和爱情……同时也看到了大力放纵个人主义充满贪婪等等的一个世界。
——据张莉《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三 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
——马执斌《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关于道德问题的主张及其获取途径。(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莎士比亚认为人文主义思想存在什么不良倾向?(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康德关于自由的主张。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6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