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9.00 KB
  • 2024-04-27 发布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注意:‎ 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试题考试时间为75分钟,总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 ‎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⑤“天下为主,君为客”‎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中的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④项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故排除。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的民本思想 ‎2. 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分别是黄帝、卢梭、华盛顿和墨翟,并且给每一位人物配有目录标题,下列标题属于墨翟的是 A.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 B.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 C.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 D. 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思想”可知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是墨家思想。故D项正确;A是黄帝;B是卢梭;C是华盛顿。‎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思想 ‎【名师点睛】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普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3.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 天人感应学说 B. 君权神授学说 C. 独尊儒术的建议 D. 崇尚法制主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天人感应学说,故A排除。材料也未反映君权神授学说,故B排除。崇尚法治,属于法家思想,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4.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 儒学地位不断上升 B. 太学生成为做官主要途径 C. 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D. 完整的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可知汉武帝主张儒学思想宣传,提高入学地位,因而选择A;B种主要错误;C春秋时期已经开始;D完整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 ‎【名师点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与孔子的“儒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5. 崇祯帝曾经感叹到:“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取京师,然皆诸臣误也。”其中“薄德匪躬,上干天怒”体现的思想是 A. 民贵君轻 B. 天人感应 C. 重农抑商 D. 无为而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取京师,然皆诸臣误也。”属于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思想,故B项正确;A是孟子思想;C属于经济措施;D属于道家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 ‎【名师点睛】汉代思想大一统可归纳为三个“一”‎ 一个目的: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一种方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个统一:文化上的统一。‎ ‎6. 下图是《明史·列女传》中的一段记述,对此记述的评价曰:“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这说明了当时 A.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B. 男尊女卑思想盛行 C. 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 D. 人性得到极大解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本段记述反映了女子以死殉节,不能叫社会风气败坏,故A项错误;本段记述只是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故B项错误;明史作为官方史学对妇女以死殉节给予高度评价,说明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故C项正确;明清进步思潮批判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名师点睛】‎ ‎7. 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 A. 穷理格物的认识论 B.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C. “存天理,灭人欲”‎ D.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格物致知强调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A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名师点睛】地位及影响 A.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C.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8. 古代思想家认为:“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该思想家可能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顾炎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可知注重内心的反省,属于王阳明心学,故C项正确。A属于神话儒学;B是理学:的批判儒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心学 ‎【名师点睛】‎ 主张 代表 ‎ 宇宙观 ‎ 伦理观 ‎ 认识论 ‎ ‎“心 将人心与心外无物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 ‎(南宋)陆九渊 ‎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 联系起来 ‎ 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 ‎(明朝)王阳明 ‎ 宣扬“反省内心”“心外无理” ‎ 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 ‎①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②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 ‎9.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 朱熹 B. 程颐 C. 王阳明 D. 黄宗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题干材料的描述可知这位学者出现的时间是明末清初,通过“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可知该学者反对君主专制,且其思想又有启蒙的作用,所以应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10. 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如出一辙。二者实质上都 A. 反对君主制度 B. 抨击君主专制 C. 主张人人平等 D. 提倡人民主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君主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两人对封建君主专制有所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两人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个性解放和商品经济发展成为大势所趋,题干材料的意思就是要求君主能够适当地分权与民,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人人平等的信息,故C项错误;传统儒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黄宗羲思想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1)一个范畴: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 ‎(2)两个局限: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 ‎(3)三点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4)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1. “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材料反映的是 A.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 活字印刷术得到改进 C. 雕版印刷术得到推广 D. 民间出版行业的兴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材料中“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指的是木活字的发明,毕昇发明的是泥活字,故A项错误;木活字的发明说明活字印刷术得到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的是木活字的发展,没有涉及民间出版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四大发明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科技素称发达,但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仍属于传统科技,而且以总结性为主,发展停滞;西方此时则是近代科技的兴起,以创新、理论性科技为主。‎ ‎12. 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莺吭燕舌闻,稍近乎情可也。”下列名句属于该流派的是 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簸弄风月,陶写性情”,判断该宋词流派为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符合婉约派的特点,故D项正确;B项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故A项错误;B项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故C项错误;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并非“缺乏意境创造”,故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宋词 ‎【名师点睛】诗、词、曲区别 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庄谐杂出,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13. 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名声大到当时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知道,此人最有可能是 A. 王羲之 B. 怀素 C. 张旭 D. 欧阳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可知中唐朝书法家主要是楷书成就,故C项正确;A是东晋时期;B和C均属于草书书法家,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书法 ‎【名师点睛】‎ ‎14.‎ ‎ 下图是奥运会场馆的标识。标识以汉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这种笔画圆匀、富图案美的书法字体为 A. 篆书 B. 楷书 C. 草书 D. 行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标识以汉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这种笔画圆匀、富图案美的书法字体”可知道是篆体书。这种书法体具有图案美丽,故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书法艺术 ‎15. “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A. 图1战国《人物龙凤图》‎ B. 图2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C. 图3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 图4清代《墨兰图》(局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可知是文人画特点,《墨兰图》书文人画,故D正确;A是人物画;B是风俗画;C是医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文人画 ‎【名师点睛】中西绘画比较 在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在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 ‎16. 左宗棠在为《海国图志》作序时愤然写道:“书成,魏子殁(死),廿(二十)余载,事局如故。”这表明左宗棠 A. 否定《海国图志》的价值 B. 主张把“师夷长技”付诸实践 C. 变革政治制度的激进心态 D. 已认识到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书成,魏子殁(死),廿(二十)余载,事局如故。”可知左宗棠想把魏源的思想付诸实践,故B项正确;A预提以相反;C中没有提及;D中不符合左宗棠认识世纪。‎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萌发•魏源思想 ‎【名师点睛】‎ ‎17. 范文澜曾评价19世纪末的某运动:“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全封建思想来,应该说,前进了一步。”这场运动“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是指 A. 伸民权设议院 B. 民主科学 C. 民主共和博爱 D. 实业救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全封建思想来,应该说,前进了一步。”可知这是维新变法运动,主张民权,故A项正确;B和C是新文化云主张;D是民族资本家思想。‎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影响 ‎18.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 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B.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答案】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19.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 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洗礼 B.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 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凡尔赛的调停人”“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等信息,可以判断“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在于民众民族意识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A项正确;B项是表面现象,与题干“深层次原因”不符,排除;CD两项都是外因,不是深层次原因,故排除。‎ 点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争议要起被无理拒绝,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20. 下列材料出自近代中国某次会议通过的政治文件。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 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 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 ‎……‎ 十五、企业之有独占性质及为私人之力所 不能办者,如铁路航道等,当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A. 中共二大 B. 国民党一大 C. 八七会议 D. 遵义会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可知这是三大政策中“辅助农工”,应该是国民党一大,故B项正确,A、B和C均没有错旅者信息。‎ 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思想成就•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1. 毛泽东在《战争与战略问题》中提到:“(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与上述思想一致的理论是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以看出毛泽东想要说明的观点的核心就是走一条不经过议会斗争的道路,而且是走起义或者战争的道路,且是与“先城市后农村”相反的道路,那就当然是A符合题意。B、C和D均是建国以后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2. 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 教育受国家经济方针的影响 B.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C. 科教兴国战略取得巨大成效 D.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尚未确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可知当时受到经济中一五计划影响,选择工业,因而选择A;B是1965年;C是1995年;D已经确立。‎ 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成就•文化成就•教育影响 ‎23. 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A. 学术问题上可以百家争鸣 B. 文艺创作上应该百花齐放 C. 艺术创作要坚持党的领导 D. 文学创作服务于政治宣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可知这是在讲是百花齐放,因而选择B;A是百家争鸣;C和D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成就•文化成就•百花齐放 ‎24. 2016年9月15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直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中国掌握人造卫星技术是在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24日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首先要明确知道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时间;然后就可以得出答案。‎ ‎25.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邓小平的这些主张 A.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C.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有利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可知这是在主张经济建设中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A是当年实行;B属于国家爱统一;C属于外交。‎ 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思想成就•邓小平理论•思想 ‎26. 古希腊智者学派哪一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A. 水是万物的本原 B. 感觉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知识即美德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自主意识的真正觉醒始自公元前5‎ 世纪智者学派的出现,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故C项正确。A项为自然哲学的主要观点;B项是迷惑项;D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 ‎27.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 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B. 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C.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D. 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是苏格拉底的主张,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故A项正确;“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是智者学派的主张,故B项错误;“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和“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故CD项错误。. ‎ 点睛:提取关键词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基本方法,关键词提取后,结合所学知识就能得出答案。比如,本题的关键词是“理性”“思考”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词和苏格拉底有关。‎ ‎28. 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 A. 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B. 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C.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 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可知这是主要是因为文艺复兴传播思想有关,故B项正确;A与材料中内哈不符;C属于地理方面;D属于交易会信息。‎ 考点:近代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9.‎ ‎ 某位思想家认为,使人得到“救赎”的,不是教会所称的诸如祈祷、施舍、圣餐、圣洁生活等“善行”,而是内心的信仰,这是上帝直接授予每个灵魂的一种内在精神皈依。这位思想家是 A. 苏格拉底 B. 但丁 C. 马丁·路德 D. 伏尔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有“内心的信仰”、“上帝直接授予”等关键语句,可以判断其反映的思想是“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马丁·路德。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故答案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宗教改革并不是要废除宗教,也并不反对宗教信仰,甚至都不反对基督教,只是强调是教皇和教会对于《圣经》的解释错了,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宗教仪式,每个人都有权解释《圣经》,只要虔诚信仰即可得救。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得救”、“先定论”等主张,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帮助西欧人从教会的压迫下解脱出来,也起到解放“人”的作用。宗教改革也体现了人文精神,属于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是考查重点。‎ ‎30. 马丁·路德指出:“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 A. 鼓励个人奋斗 B. 破除宗教迷信 C. 反对教会特权 D. 王权高于教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可以得出马丁·路德的本意是现实世界人皆平等,故答案选C。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思想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31.‎ ‎ 下图为明朝人所画孔子讲学图,从服饰看,学生既有富贵弟子也有贫苦弟子,从年龄看,学生年龄差距较大。这幅画较好地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答案】正确 ‎【解析】从图中可以得出信息,从服饰看,学生既有富贵弟子也有贫苦弟子,从年龄看,学生年龄差距较大。明朝人所画孔子讲学图较好地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32.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的。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的。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 ‎33. 唐朝时,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纸张很快取代羊皮和小牛皮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有力推动了当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4.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推翻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推翻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35. 1986年我国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了。‎ ‎【答案】错误 ‎....................................‎ 第Ⅱ卷(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宣传新思想,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六经中之尧、舜、禹、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不必其为尧舜文王之事实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下图为近代某知名杂志创刊号的目录(局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在书中介绍的“长技”的内容和写作该书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的意图。康有为等人得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3)请写出材料三所示杂志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杂志发行的意义及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 ‎【答案】内容: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背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2)意图:托古改制;(或借助经学外衣宣传维新变法)作用: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名称:《青年杂志》;意义: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旗帜:民主与科学 特征: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道;从学技术到变革政治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逐步深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等方面来分析。‎ ‎(1)第一小问内容,依据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从”可从西方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方面思考作答。‎ ‎(2)第一小问意图,依据材料二“经中之尧、舜、禹、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等信息,可从托古改制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思想启蒙等方面思考作答。‎ ‎(3)从“民国四年”“致告青年”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三所示杂志是《青年杂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年杂志》的发行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关于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一可知学习科技;材料二学习政治制度;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故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可从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道、从学习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内容、背景”“意图、作用”“背景、指导思想、事件”“特征”。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从” “经中之尧、舜、禹、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等。‎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37.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资产阶级各派别相继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三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和康有为在政体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归纳陈独秀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思想的共同之处。‎ ‎【答案】(1)原因:君主专制(专制政体);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 ‎(2)目的:建立民主立宪政体;不同:康:君主立宪。孙:民主共和 ‎(3)认为民主取代专制是时代潮流;中国要生存,须弃专制政治,而代之以民主政治。‎ ‎(4)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实行宪政);救亡图存;‎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依据所学从“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中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的角度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中“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角度归纳。‎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归纳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那个题型,依据材料中认为民主取代专制是时代潮流;中国要生存,须弃专制政治,而代之以民主政治。从“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实行宪政);救亡图存”角度回答。‎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比较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0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38. 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最活跃的精神资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国观念和家国情怀。回答下列问题:‎ ‎(1)老子说:“為无為,则无不治。”结合所学知识,老子的家国观念和治国理念有哪些?‎ ‎(2)屈原是中国历史一上第一位爱国诗人,《离骚》中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请指出这首诗的语言特征和创作风格。‎ ‎(3)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据此,顾炎武具有怎样的家国思想?‎ ‎(4)19世纪末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了振兴中华,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了哪些具体的革命纲领?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家国情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1)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2)语言特征: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创作风格: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家国思想:区分亡国与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 积极意义: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家国观念和治国理念。‎ ‎(2)从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离骚》的语言特征是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屈原的创作风格是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材料中“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含义即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主张主要反映的是对人的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申。‎ ‎(4)从材料“190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第二小问可以从社会稳定、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