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8.50 KB
- 2024-04-23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共50题;共60分)
1、如图曲线1为某种群出生率,2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值是( )
A、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
B、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C、b点,出生率最大的点
D、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
2、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
C、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D、从t1到t2 , 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象变迁描述了群落的( )
A、初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平结构 D、垂直结构
5、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直立生长、乙不生长也不弯曲、丙向右弯曲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弯曲生长、丙向右弯曲生长
C、甲向左弯曲生长、乙向右弯曲生长、丙直立生长
D、甲向左弯曲生长、乙不生长也不弯曲、丙直立生长
6、为除去危害农作物的某种害虫,人们引入了一种蜘蛛.﹣段时间后,对蜘蛛和该种害虫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蜘蛛和害虫是竞争关系
B、在AD段,害虫种群的能量全部流向蜘蛛
C、在BC段,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食物不足
D、D点后害虫和蜘蛛的不会再有变化
7、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8、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9、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10、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
1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而它不是生物
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可以培养
D、通过细胞分裂繁衍后代
12、如图为人体的某种特异性免疫图解,①~⑤表示不同免疫细胞,Ⅰ~Ⅵ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①⑤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代表的是抗体或淋巴因子
C、抗原经过程Ⅰ、Ⅱ、Ⅲ传递后,能刺激细胞③增殖分化
D、物质与细胞④均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性
13、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
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
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的影响
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14、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15、如图所示是三种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能正确反映三种种群密度增加速率的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①>②>③
16、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此图没表达出的信息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B、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
C、D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
D、A、B、C对应的浓度分别是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17、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
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18、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19、关于图中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以后区域
20、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C、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D、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21、人体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A、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少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C、血液中尿素含量少 D、营养不良
22、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 抑制生长”一句中,“低浓度”、“高浓度”分别指( )
A、小于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小于C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C、小于B的浓度、大于B的浓度
D、小于A的浓度、大于B的浓度
23、将植物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根向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B、如果没有单侧光的影响茎也背地生长
C、如果没有单侧光的影响,则茎向上弯曲的角度更大
D、如果将单侧光以同样的方向照射根部,则根向下弯曲的角度更大
24、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25、如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2.0
3.1﹣6.8
pmol/L
胰岛素
1.5
5.0﹣20.0
mIU/L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26、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
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pH维持7.35﹣7.45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的次数会比平时少
27、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C、若种群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2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的实验是: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如图),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说明( )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 )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
0
3
7
12
15
18
15
10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不同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其它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mg/L左右
29、人体的组织细胞间分布着许多毛细血管,那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和淋巴 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组织液 D、细胞内液
30、剧烈活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值会( )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3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阻挡病原体和有毒物质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作为人体第二道防线的吞噬细胞不仅能直接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同时也能将病原体的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和B细胞
C、作为人体第三道防线之一的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来杀死病原体
D、记忆B细胞如果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则能引发机体的二次体液免疫,反应快且强
3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的同种的雌蛙和雄蛙 ②某池塘的全部生物
③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周围无机环境 ④某草原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33、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
A、培育无籽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
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插枝生根
34、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用于芦苇纤维的增长
B、赤霉素用于传统的方法生产啤酒
C、乙烯利用于菠萝有计划地提早上市
D、青鲜素用于马铃薯储藏期的延长
35、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一致的是( )
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C、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可以除去田间单子叶植物杂草
D、成熟期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
3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
D、甲和乙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
3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成分
38、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述正确的是( )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游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39、某生物科研小组调查某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绘制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三个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同时体现出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随时间的推移物种①逐渐消失,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
D、图中b→c段,物种②的种群密度变为相对稳定与其耐受弱光有关
40、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4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42、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有这样的记载“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枝条…则根生.”结合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处理方法利用了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特点
B、反复进行黄土的尿浸处理,是为了让黄土保有更多的生长素
C、插条去除大的叶片,保留幼叶和芽,有利于插条生根成活
D、上述材料说明人体细胞代谢过程合成了生长素
4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光照、食物
C、湿度、温度 D、温度、光照
44、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45、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
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
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C、内环境的稳态
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
46、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ol/L)
Na+
K+
Ca+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47、某人因病甲状腺全部切除,他需要补充下列哪种激素( )
A、甲状腺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C、促甲状腺激素(TSH)
D、胰岛素
48、人体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A、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少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C、血液中尿素含量少
D、营养不良
49、(2017•新课标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5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C、在自然状态下,种群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
D、在自然状态下,种群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下列图是对生长素的产生、作用及运输进行的系列研究.在单侧光照下,对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处理:①放在暗盒里;②燕麦胚芽鞘不作处理;③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套住;④在胚芽鞘尖端用锡帽罩住;⑤在尖端垂直插入云母片;⑥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不含生长素);⑦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⑧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⑨切去胚芽鞘尖端;⑩切去尖端,在切口左侧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请仔细分析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能直立生长的有________ .
(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________
(3)①②实验说明,胚芽鞘具有________ 生长的特性;根据________ (填两个装置的序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向光性生长与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2、科研人员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岛屿环境相对封闭,排除了________ 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调查该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宜采用________ 法.
(2)据图分析,该岛屿社鼠性比在________ 季较高,此时种群数量相对较________ .社鼠种群的性比可通过影响________ 调节种群数量.
3、如图是生长素与其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点和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
(2)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________
(3)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 .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处于________ 状态下.
4、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________ 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________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胃泌素通过________ 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 .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实验条件
4小时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
(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4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
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________ 调节的结果.
②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_______
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_______ (大于/
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生物答案
选择题
D B B B A
C B C B C
B C B A D
B C B A A
D B D D D
C B D B C
C A C A A
D A D C C
A D B C C
C A B C C
1、【答案】①④⑤⑧;②③⑥⑩;向光性 ;②⑨
2、【答案】个体迁入和迁出 ;标志重捕;秋 ;低(少) ;出生率
3、【答案】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f<y<2f ;小于f ;大于h(或E点右侧浓度)
4、【答案】非特异性 ;专一;血液;负反馈调节 ;神经;体液(激素);大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 高考英语一词多义 例
- 精编小学生课外美术活动总结4篇(五)
- 上学期大学学生会工作计划-学生会工作计划
- 四川省仁寿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零诊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 【推荐】2018年9月25日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 某区委书记2020年个人述职述廉报告范文
- 2020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 岳麓版必修2
- 数学(心得)之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数学卷·2018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