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50 KB
- 2024-04-20 发布
山南二高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总分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年春,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的监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
B. 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2∶3
C. 16 g臭氧中含有6.02×1023个原子
D. 1.00 mol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18×6.02×1023
【答案】C
【解析】
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则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g/mol,A错误;B.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V=nVm=mVm/M知,相同质量的不同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所以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48g/mol:32g/mol=3:2,B错误;C.O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6g/mol,则16g臭氧中氧原子个数=16g/16g/mol×NA/mol=6.02×1023,C正确;D.每个臭氧分子中含有24个电子,1.00mol臭氧中含有24mol电子,则l.00mol臭氧中含有电子总数为24×6.02×1023个,D错误;答案选C。
2.草酸(分子式为H2C2O4,沸点:150℃)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体中.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草酸的摩尔质量是90g/mol B. 1mol草酸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
C. 45g草酸中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 D. 1mol草酸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D
- 10 -
【解析】
A项,根据草酸的分子式:H2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2+16×4=90,故草酸的摩尔质量是90g/mol,A正确;B项,草酸是由草酸分子构成的,1mol草酸中含有NA个分子,即6.02×1023个分子,B正确;C项,45g草酸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氧原子为0.5mol×4=2mol,个数为:2×6.02×1023=1.204×1024,C正确;D项,草酸沸点为150℃,故草酸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1mol草酸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小于22.4L,D错误。
3. 下列对物质的量理解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 物质的量是一种基本物理量
C.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摩尔质量
D.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粒子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能随意添加字或去字,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故错误;B、物质的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正确;C、摩尔质量为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所占的质量,因此两者不一样,故错误;D、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等知识。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 mol的11B中,含有0.6NA个中子
B. 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C. 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
D. 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11B中质子数为5,质量数为11,而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1-5=6,故0.1mol此原子中含中子0.6NA个,故A正确;
B、溶液体积不明确,溶液中氢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
C、标况下苯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苯物质的量,故B错误;
- 10 -
D、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1mol三价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铁与过量硝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也具有氧化性,因此当铁过量时,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5.“物质的量”是一个将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的物理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1 mol NaCl体积为22.4 L
B. 1 mol H2约含有6.02×1023个氢分子
C. 1 mol O2含有2 mol氧原子
D. 标准状况下,1 mol H2的体积为22.4 L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Cl在标况下为固体,所以1 mol NaCl的体积远小于22.4 L,故A错误;
B、N=nNA=1mol×NA mol-1=NA,约6.02×1023个,所以1 mol H2含有6.02×1023个氢分子,故B正确;
C、氧气是双原子分子,所以1 mol O2含有2 mol个氧原子,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氢气为气体,V=1 mol×22.4 L/mol=22.4 L,故D正确;
故选A
6.国外宇航员吃着“牙膏和砖块”时,中国宇航员已经在太空泡茶了,茶装在特制包装袋中,注水后用加热器进行加热就可以喝了,但要插上吸管以防止水珠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宇航员喝茶时注入的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B. H2O+Cl2=HCl+HClO这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氢的三种同位素1H、2D、3T与16O只能形成三种水分子
D.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约是22.4L
【答案】B
【解析】
【详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所以H2O的摩尔质量是18g/mol,故A错误;
B、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所以H2O+Cl2⇌HCl+HCl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 10 -
C、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分子所含有的氢原子可以是同一种氢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氢原子,若是同一种氢原子,则能组成的水分子有3种,若是不同种氢原子,则由1H、2D组成的水分子有1种,由2D、3T组成的水分子有1种,由1H、3T组成的水分子有1种,共有6种水分子,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1mol水的体积远小于22.4L,故D错误;
故选B。
7.由C16O和C18O组成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的密度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分子数之比为14:15
B. 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质量之比为15:14
D. 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密度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
C16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若它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利用“十字交叉法”容易求出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即混合气体中二者分子数之比为1:1;结合前面分析知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质量之比为28:30=14:15;同一条件下,气体密度与气体摩尔质量成正比,则混合气体中C16O与C18O的密度之比为14:15。
点拨: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化学常用计量,考查考生的计算、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8.下列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2mol氮 B. 1molH2O C. 4mole- D. 0.5mol H2SO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量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所计量的粒子,且粒子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如1molH2等,A、可选。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表示。
- 10 -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 )
①蒸馏烧瓶 ②容量瓶 ③玻璃棒 ④量筒 ⑤烧杯.
A. ①③ B. ②⑤ C. ① D. 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称量或量取时通常使用托盘天平或量筒、稀释或溶解时使用烧杯和玻璃棒和量筒、转移溶液使用容量瓶和玻璃棒、定容使用胶头滴管,所以需要使用选项中的仪器为:②容量瓶 ③玻璃棒 ④量筒 ⑤烧杯;配制过程中不会用到①蒸馏烧瓶,故选C。
10.实验中需用2.0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 )。
A. 950 mL;201.4 g B. 1 000 mL;212.0 g
C. 100 mL;21.2 g D. 500 mL;100.7 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因此需要配置1000mL,则需要称取碳酸钠的质量是1L×2.0mol/L×106g/mol=212.0g,答案选B。
考点:考查亡者的颅骨浓度配制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11. 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转移 D. 定容
【答案】B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是左物右码,A错误;
- 10 -
B、固体溶解在烧杯中进行,B正确;
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
D、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容量瓶中,D错误。
答案选B。
12.配制0.1mol/L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 称量时,右盘高,左盘低 B. 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
C. 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D. 定容时仰视读取刻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天平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称量时,右盘高,左盘低,药品实际质量偏大,根据c=,n偏大,则c偏大,故A不选;
B、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根据c=,c偏大,故B不选;
C、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C不选;
D、定容时仰视读取刻度,溶液体积偏大,根据c=,c偏小,故D选;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中需要加水定容,容量瓶未干燥,只要最终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就不会影响浓度。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3.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 mol·L-1。(取整数)
(2)某同学取100 mL 该“84消毒液”,稀释100倍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____
- 10 -
mol·L-1。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 g
【答案】 (1). 4.0 (2). 0.04 (3). C
【解析】
【分析】
(1)根据c=计算;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
(3)根据溶液的配制及c=、m=nM来分析判断。
【详解】(1)c(NaClO)=c===4.0 mol•L-1,故答案为:4.0;
(2)稀释后c(NaClO)=×4.0 mol•L-1=0.04 mol•L-1,c(Na+)=c(NaClO)=0.04 mol•L-1,故答案为:0.04;
(3)A.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需用烧杯来溶解NaClO,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和引流,需用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来配制和定容,图示的A、B两种仪器不需要,还需玻璃棒和胶头滴管两种玻璃仪器,故A错误;B.配制过程中需要加入水,所以经洗涤干净的容量瓶不必烘干后再使用,故B错误;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一部分NaClO残留在烧杯中,导致NaClO偏少,溶液浓度偏低,故C正确;D.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应选取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0.5 L×4.0 mol•L-1×74.5 g•mol-1=149 g,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3)D,要注意实验室中容量瓶的规格,实验室中没有480 mL
- 10 -
的容量瓶,应该选用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
14.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1 NaCl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 g)、药匙、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__ g。(保留一位小数)
(3)称量。
①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②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
(5)转移、洗涤。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处,改用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装瓶。
【答案】 (1). 烧杯 (2). 500 mL容量瓶 (3). 胶头滴管 (4). 玻璃棒 (5). 14.6 (6). 左盘 (7). 1~2 cm (8). 胶头滴管
【解析】
【分析】
实验室中没有480 mL的容量瓶,应该选用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配制0.50 mol·L-1 NaCl溶液500 mL的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实验室中没有480 mL的容量瓶,应该选用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配制0.50 mol·L-1 NaCl溶液500 mL的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
- 10 -
容量瓶、胶头滴管等,尚缺的仪器或用品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故答案为: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
(2)配制500mL 0.50 mol·L-1 NaCl溶液,n(NaCl)=0.50mol•L-1×0.5L=0.25mol,m(NaCl)=0.25mol×58.5g/mol=14.6g,故答案为:14.6;
(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氯化钠应放在左盘,故答案为:左盘;
(6)定容时,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1~2 cm;胶头滴管。
15.(1)计算在0.2 g H2中含有____个H原子,2 mol CO(NH2)2中含___mol C,___mol N,___mol H,标准状况下,44.8 L O2的体积为___mol。
(2) 2.3 g Na中含___mol e-,在与足量水反应中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2___L。
(3) 0.4 mol Al2(SO4)3的溶液中,含__mol SO42—,Al3+物质的量__0.8 mol(填“>”、“<”或“=”)。
【答案】 (1). 0.2NA (2). 2 (3). 4 (4). 8 (5). 2 (6). 1.1 (7). 1.12 (8). 1.2 (9). <
【解析】
【分析】
(1)先计算0.2gH2的物质的量,再判断含有H原子的物质的量;1个CO(NH2)2分子中含1个C原子、1个O原子、2个N原子、4个H原子,结合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解答;根据n=计算;
(2)根据n=计算判断;依据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及标况下体积;
(3)根据Al2(SO4)3的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物质的量,溶液中的铝离子会发生水解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1)0.2gH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共含有0.2NA个H原子,1个CO(NH2)2分子中含1个C原子、1个O原子、2个N原子、4个H原子,则2mol CO(NH2)2中含2mol C,2mol×2=4mol N,2mol×4=8mol H;标准状况下,44.8 L O2的体积为=2mol,故答案为:0.2NA;2;4;8;2;
- 10 -
(2)2.3gNa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电子数为:0.1mol×11=1.1mol;依据2Na + 2H2O=2NaOH + H2↑,可知0.1mol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故答案为:1.1;1.12;
(3)n(SO42-)=3n[Al2(SO4)3]=0.4mol×3=1.2mol,溶液中铝离子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故Al3+物质的量<0.4mol×2=0.8mol,故答案为:1.2;<。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