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50 KB
- 2024-04-11 发布
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柯顺明;审核人:蔡忠良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Al-27,Mg-24,Cl-35.5,Na-23,Ba-137,K-39,Fe-56,Cu-64,Zn-65,Si-2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H3COOH B.Cl2 C.NH4HCO3 D.SO2
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乙醇燃烧 B.碳酸钙受热分解
C.氧化钙溶于水 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3.保护地下钢管不受腐蚀,可使它连接( )
A.铜板 B.石墨 C.直流电源负极 D.直流电源正极
4.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改变温度 B.改变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改变容器体积
5.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890 kJ·mol-1
B. 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 +890 kJ·mol-1
C. 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890 kJ·mol-1
D.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890 kJ·mol-1
6.在其它条件不变时,10℃时以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3 mol/(L· s ) ,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则温度为50℃时,该反应的速率为( )
A.48 mol/(L ·s) B.36mol/(L· s) C.24 mol/(L ·s) D.12 mol/(L· s)
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由于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
A.NaCl B.Na2CO3 C.NaHSO4 D.NH4Cl
8.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的溶液 B.c(H+)= 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9.两份铝屑,一份与过量盐酸反应,另一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生的H2体积比为1:2,则两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
A.1:1 B.1:2 C.1:3 D.2:1
10.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NaOH 溶液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C.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D.若将盐酸体积改为60 mL,理论上所求中和热不相等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熵一定减小或不变
C.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12.向氨水中加入NH4Cl晶体,溶液的碱性( )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无法判断
13.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B.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C.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向电解池的阴极
14.已知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H+ + 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KW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降低
15.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M
N
P
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
B
铜
铁
稀盐酸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M
N
P
G
16.25℃时,在浓度均为1mol·L-1的(NH4)2SO4 、(NH4)2CO3 、
(NH4)2Fe(SO4)2的溶液中,测得其中c(NH4+)分别为a、b、c(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 B.c>a>b C.b>a>c D.a >c>b
17.对于可逆反应A(g)+2B(g)2C(g) △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18.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B.纯碱溶液去油污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19.下图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0.MOH强碱溶液和等体积、等浓度的HA弱酸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c(M+)>c(OH-)>c(A-)>c(H+) B. c(M+)>c(A-)>c(H+)> c(OH-)
C. c(M+)>c(A-)>c(OH-)>c(H+) D. c(M+)>c(H+)>c(A-)>c(OH-)
21.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鉴定盐A的组成成分,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适量酸化的AgNO3溶液
过滤
B↓
(浅黄色沉淀)
C
KSCN溶液
D
(血红色溶液)
A.A中一定有Fe3+ B.C中一定有Fe3+
C.B为AgI沉淀 D.A一定为FeBr2溶液
22.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v (SO2)=4mol/(L·min) B.v (O2)=3mol/(L·min)
C.v (SO2)=0.1mol/(L·s) D.v (O2)=0.1mol/(L·s)
2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 (s) + O2(g) =ZnO(s) ΔH1=-351.1kJ/mol
Hg(l) + O2(g) =HgO(s) ΔH2=-90.7kJ/mol
由此可知Zn(s) + HgO(s) = ZnO(s) + Hg(l)的ΔH3 ,其中ΔH3的值是( )
A.-260.4 kJ/mol B.-254.6 kJ/mol C.-438.9 kJ/mol D.-441.8 kJ/mol
2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物质中(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
A.AgNO3 [Ag2O] B.NaOH [NaOH] C.NaCl [盐酸] D.CuSO4 [Cu(OH)2]
25.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25分)
26.(10分,每空2分)根据要求填空:
(1)下列电解质中,①NaCl;②NaOH;③NH3·H2O;④CH3COOH;⑤BaSO4;⑥AgCl;⑦H2O,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是弱电解质。(填序号)
(2)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Kw=1.0×10-13,则该温度时纯水的pH______7(填“>”、“=”或“<”)。
(3)向2份0.1mol•L-1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27.(7分)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成250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移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标准H2S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为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刻度为V2 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 。
(3)操作E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
(4)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 约为 ,终点时颜色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
(5)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它操作均正确)
(6)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 。
28.(8分)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方程式未配平,不考虑2NO2N2O4)。
(1)硝酸在该反应中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4 mol 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电子数目是________,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在标准状况下若将收集NO和NO2的集气瓶倒立于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发现无气体剩余,则通入O2的体积为________;所得溶液(假设溶质不扩散)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3)如果参加反应的Cu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0,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