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50 KB
  • 2024-03-22 发布

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说明文阅读专题 新版 新人教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1 说明文阅读专题 宝山嘉定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19 题。(19 分) 塑料污染席卷海洋 ①曾几何时,用于灌装软饮料的玻璃瓶逐渐被塑料瓶所取代。与前者相比,塑料瓶不仅 方便轻巧,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廉;而且更容易塑形涂彩,打扮得漂漂亮亮。由于具 备这些优点,在大众软饮料消费市场上,塑料瓶包装迅速挤占了玻璃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 做到了一统天下。 ②据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 1100 亿只。这是一 个怎样的数量呢?打个比方,如果将这些塑料瓶连起来,可以在地球和月亮间往返 37 次。 ③不过,在现实中,这些一次性塑料瓶不是上了天,而是下了海。 ④据有关方面的数据统计,如今,每分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自然,被倒 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的数量,只会超过这个统计数据。由于塑料是一种难以降解的物质,因 此,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变得日趋严重。 ⑤事实上,塑料瓶等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块塑料缠绕大的海洋动物, 如鲸鱼和海龟等,小块塑料则被误认为是食物,在海洋动物食用后令它们中毒或无法消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而死亡。 ⑥塑料正在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最新的研究发现,在 牡蛎、贻贝和鱼类中,均检出了微塑料。科学家研究显示,塑料还无法有效被食物链吸收, 不管其在何处被消化,都会将毒素带到我们餐盘中。 ⑦令人遗憾的是,在关于塑料瓶生产和使用的调查中,没有一家被调查公司承诺减少他 们生产的一次性塑料瓶的数量。相反,他们大都致力于所谓“轻量化”研发——使塑料瓶更 薄,以降低成本。但是,“轻量化”的努力远远不能弥补塑料生产总量的巨大增长所带来的 危害。要阻止海洋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减少一次性塑料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瓶的生产数量是唯 一可行的办法。 ⑧研究显示,如果对塑料造成的海洋污染情况置之不理的话,其影响不只是对于海洋渔 业、旅游业等等。科学家预测,到 2050 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总量将超过鱼类总量。届时, 人类面临的,不仅是自己的食物种类、环境质量问题,而且还有我们能不能继续生存的问题。 ⑨因此,减少塑料瓶对环境尤其是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从自 2 身做起,减少____________之外,我们还要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①段“塑料瓶基本上做到了一统天下”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6.根据本文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将跨过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竖着连起来,这个长度是地球距离月球的 37 倍。 B.每分钟近一卡车的塑料瓶被倒入海里,那么每分钟被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更多。 C.塑料是一种不能被降解的物质。 D.没有一家公司承诺减少其产量。 17.第④段指出,“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变得日趋严重”。从下文看,“日趋严重”的具体表 现为:(1)__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18.请简述第⑧段画线句中,“不仅……而且……”前后的内容不能换序的理由。(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围绕“塑料污染席卷海洋”,介绍了其□□、现状、□□,并在文末引发大家思考: 除 了 从 自 身 做 起 , 减 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 外 , 我 们 还 要 提 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分) 答案: 15.塑料瓶具有方便轻巧、易于制造、成本低廉、易于打扮等优点(2 分) 16.B(3 分) 17.每年数以万计海洋生物死亡 微塑料中的毒素被带到我们的餐桌(4 分,每空 2 分) 18.“食物种类、环境质量”关乎的是一个人生活品质问题,即过得好不好;“继续生存” 则关乎的是人类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作者用“不仅……而且……”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表 明后者的问题更加严重。(前后内容分析 2 分+前后两者关系 1 分+结论 1 分)(4 分) 19.缘由;危害。使用塑料瓶等塑料制品 使用可以降解的塑料制品(或者可以重复利用的 材料、研发替代品等)(前两空各 1 分,后两空各 2 分)(6 分) 崇明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18 分) 古代酒器“尊”和“卑 3 ①“尊”和“卑”都是古代酒器,因其 不同而身份大异。 ②尊是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商、周时代,贵族举行祭 祀或款待宾客时用它。《周礼·小宗伯》上说:“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古代统治者 对尊极为重视,从地下出土的青铜器尊来看,大都造型优美,形态逼真。有的塑造成犀牛形, 有的塑造成大象形,有的塑造成羊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湖南 宁乡出土的商代四羊方尊,在尊的肩、腹、足的每一角上都铸有一只肥硕的卷角羊,极为可爱。 ③尊非寻常之物,非祭祀及款待宾客时不能使用,而这些活动也必须在祖庙及厅堂中进 行,故古书中有“牲象不出门”的说法。“牲象”指的是犀尊和象尊一类。另据古书记载,祭 祀或宴请宾客时,主人将酒盛于尊中,待饮用时再用勺子将酒舀到爵之类的饮酒器中,而不能 直接用尊来饮酒。由于尊只能为统治者在特定场合所使用,所以尊便成了显示权位的象征, “尊”由此而有了尊贵、高贵等义。 ④“卑”字的造字本义众说纷纭,这里提出一种可能与“尊卑”有关的说法。在铜器铭 文中卑”字的构形是一只手拿着器皿。这器皿,清人朱骏声认为就是“裨”,所以“卑”即“裨” 之古文。裨又称榼(kē,饮酒的壶),是一种扁圆形的饮酒器。从出土文物看,战国时的扁形壶 般是扁圆腹、椭圆口、方足,两肩上有环。汉代出土的扁壶甚多,如湖北江陵凤凰山土有漆扁 壶,江苏金坛出土有青瓷扁壶。 ⑤古代,用扁壶盛酒、饮酒是一般人日常所为,尊贵者是不用扁壶的。尊贵者用稗榼盛酒、 饮酒就要受到指责。《太平御览》引《后汉书》。记载了刺史周敞和豫州别驾陈茂为用扁壶装 酒而争吵之事:一天,他俩驱车同往一个地方,周敞在车上用扁壶“载酒以行”,“茂取裨击柱, 破之,曰:‘使君车榼载酒非宜。”这是指责周敞做了与他身份不符的事,身为一位有身份的刺 史,竟在乘车的车辆上用裨載酒,陈茂生气地将裨摔倒柱子上,摔破了。 ⑥比起尊来,卑为“便于提携常用之器,故为贱”。所以,卑贱、卑劣、卑微等由此引申而 来。另外,因卑为扁形酒壶的缘故,某些从卑的字,也带有扁的意思,如:“稗是一种瘪谷子, 即秕谷;鞠是刀鞘,刀鞘是扁的。 15.联系全文,第①段划线处应选入的一项是 (2 分) A.使用场合 B.分量轻重 C.形状大小 D.艺术价值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9 分) 酒器 外形特点 使用方式 文化意义 尊 (1) 将酒盛于尊中,再用勺子将 (3) 4 酒舀到爵之类的饮酒器中 卑 扁圆形 (2) 有了卑贱、卑劣、卑微等的含 义 1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尊是古代统治者直接使用的饮酒器物。 B.在古代尊贵者是不能使用卑来饮酒的。 C.尊卑的本义都是由饮酒器物而产生的。 D.尊样式形态多样而卑的样式形态单一。 18.根据第⑥段文意,解释“碑”字的含义。(4 分) 答案: 15. A(2 分) 16. (1)大中型盛酒器,圆腹或方腹,长颈,口径较大(3 分);(2)直接用卑盛酒、饮酒 (3 分);(3)权位的象征,有了尊贵、高贵等义(3 分) 17. C(3 分) 18. “碑”字从卑,有扁形的意思(2 分)。碑的主要材料是石头,因此“碑”字的意思是 扁形的石头(2 分)。(共 4 分) 浦东新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18 分) 岩茶之王大红袍 ①有人说:“没见过九龙窠岩壁上那几株‘大红袍’茶树不能算真正游历过武夷山,未喝 到武夷岩茶便无法体悟武夷山华美之精髓。”此言不虚也 ②年前与一帮文友在武夷山览胜,在岩茶之王——“大红袍”产地,总算了却了夙愿。 ③那绝非凡间草胜似仙境葩的六株“大红袍”茶树,生长在终年云雾缭绕的武夷山天心 岩九龙窠岩壁的裂隙处。此处一条峡谷两山如壁,各种碧绿的南方植物依附于山体顶端或夹 缝间,裸露的岩石多奇形异状,不宽的谷底曲径通幽,一条小溪顺着山脚由大山深处流出,小 溪旁有一畦畦叫做“水仙”、“肉桂”、“不见天”的第二代“大红袍”名茶树的花儿争奇斗艳。 而天心岩最深处那条裂隙犹如一道巨大的闪电,自九龙窠岩壁山顶直劈入山腰,裂缝底部则 依山岩走势建有不大的山石平台,六株不高却枝叶茂密的“大红袍”茶树依次种植在平台之 上。仰观“大红袍”茶树叶片,嫩芽头部微徽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壁反射着日光, 5 映衬得茶树顶部叶片红灿灿的,耀眼夺目。因为九龙窠两山高而狭窄,谷内日照短又多反射光, 且昼夜温差大,裂隙处终年有山泉滋润,这种特殊的地质气候和日月甘泉滋养,才得以修炼出 那超凡脱俗的特异品质 ④大红袍景区的茶工老叶介绍说:“‘大红袍’的采摘时节在每年的四月二十日至五月二 十日之间,那时在春光中萌发出的嫩芽呈紫红色,远远望去茶树上红艳艳一片,极为漂亮,历 史上称这为“奇丹”。六林茶树每年只产茶叶八两,显得弥足珍贵。据说曾有二十克‘大红袍’ 茶叶拍卖出了十八万元的天价。目前‘大红袍’早已成为武夷山岩茶的代名词。” ⑤那六株仙茶之所以被称为“大红袍”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走到武夷 山得了急病,当喝下天心永乐禅寺僧人为他冲泡的生长在九龙窠岩壁的茶后,秀才的病竟然 被治好了。进京后这位秀才又考中了状元,为了报答天心永乐禅寺僧人和神茶的救命之思, 高中状元的秀才直奔武夷山九龙窠,将皇上思赐的大红袍披在岩壁上的神茶树上。从此,人们 便把这神茶取名为“大红袍”,有了岩茶之王的称谓。 ⑥“大红袍”茶之所以能够驰名天下、除了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外,还在于那极为讲究 的制作工艺和品茗茶艺。据武夷山制茶总公司的老总个绍,茶的制作工艺上有采青、做青、 妙青、揉青和培火等五道程序,这样制作出的大红袍品质稳定耐储藏,外观条索紧结,色泽鸟 褐油润,冲泡后色橙黄明亮,叶底红绿相间,具有明显的“绿叶镶红边”的美感。 ⑦那品茗的茶艺程序多的去了。正宗的“大红袍”茶艺讲究“焚香静气、叶嘉酬宾、孟 臣沐浴、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浴液回壶、关公巡城、韩 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山色、喜闻幽香、出品奇茗、再斟流霞、领悟岩韵、尽杯谢茶” 等十八道基本程序。这茶在九十八度以上高温水的冲泡下,竟犹如一杯清澈高责的液体玛瑙, 一缕馥如兰的幽香,会飘入空中沁人心脾。一盏入口那培火炒烤后的醇厚之香润舌清喉,细品 后则有甘甜环绕之感。反复冲泡每次不超过一分钟,就这样“大红袍”在七泡八泡后仍香味 绵延。当“大红袍”茶水温度高时会有热香扑面,当茶水温度低时则是冷香含蓄,便是那所谓 的“王者之香”和“隐者之香”,也就是“大红袍”那独特“岩韵”所在吧。 ⑧离开茶座,你仍会感到式夷山的空中随处都有幽香飘逸。 (有删改) 14.第②段中“夙愿”具体指 (3 分) 15.阅读第③段,“大红袍”能修炼出超凡脱俗的特异品质的原因 有 、 、 、 。(4 分) 1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大红袍”独特的制作工艺,使之具有绿叶镶红边的美感。 B.“大红袍”品质高贵,驰名天下,是武夷山岩茶的代名词。 C.“大红袍”采摘时节,远望茶树上红艳艳一片,史称“奇丹”。 6 D.“大红袍”独特的“岩韵”在于“王者之香”和“隐者之香”。 17.“这次冲水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紫砂壶的外部”、“用拇指、食 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两种解说与下列茶艺程序相对应的一项是 ( )(3 分) A.若琛出浴、韩信点兵 B.悬壶高冲、尽杯谢茶 C.重洗仙颜、三龙护鼎 D.孟臣沐浴、关公巡城 18.第③④段和第⑤段能否互换位置?请简述理由。(5 分) 答案 (一)《岩茶之王大红袍》(18 分) 14.参观九龙窠岩壁上的大红袍茶树,喝武夷岩茶(共 3 分,写对 1 点得 2 分) 15.九龙窠两山高而狭窄、谷内日照短又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裂隙处终年有山泉滋润(共 4 分,每格 1 分) 16.A(3 分) 17.C(3 分) 18.(共 5 分) 不能互换。第③段写大红袍因生长环境特殊而超凡脱俗,第④段写大红袍茶叶稀少珍贵 而成岩茶代名词,第⑤段写了大红袍因神奇传说与传奇功效而成岩茶之王(3 分)。这种写 法能体现了解或认识大红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1 分),标题文字在第⑤ 段末句才得到全部展现,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1 分)。 能够互换。第③段写了大红袍生长环境,第④段写了大红袍产量之少,第⑤段写了大红 袍的神奇传说(2 分),这样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可以起到(通过传说)吸引读者 的作用(1 分)。 (注:回答了“能”与“不能”,后面没写理由或理由全错不给分;没有回答“能”与“不 能”,后面理由正确也要扣 1 分;答成“能够互换”的最多得 3 分。) 黄浦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20 分) 如何营造一个宇宙 ①无论怎么努力,你都永远也想象不出质子有多么微小,占有多么小的空间,它实在太 7 小了。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质子小到什么程度? 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 5000 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 要比组成 1.5 万年的秒数还 。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 ②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能把一个质子缩小到它正常大小的十亿分之一,放进一 个极小的空间,使它显得很大,然后,你把大约 30 克物质装进那个极小极小的空间。很好, 你已做好创建一个宇宙的准备。 ③不过,要是你愿意创建一个比较老式而又标准的大爆炸型宇宙,你还需要别的材料。 事实上,你需要收集现有的一切东西——从现在到宇宙创建之时的每个粒子——把它塞进一 个根本谈不上大小的极小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奇点。 ④无论哪种情况,准备好来一次真正的大爆炸。很自然,你希望退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来观察这个奇观。不幸的是,你无处可以退避,因为奇点之外没有任何地方,当宇宙开始膨 胀的时候,它不会向外扩展,充满一个更大的空间。 ⑤奇点四周没有四周。那里没有空间供它占有,没有地方供它存在。我们甚至无法问一 声它在那里已经多久——它是刚刚产生的,还是一直在那里,因为时间并不存在。它没有从 过去产生这一说。 ⑥于是,我们的宇宙就从无到有了。 ⑦刹那间,一个光辉的时刻来到了,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奇点 有了天地之大,有了无法想象的空间。这充满活力的第一秒钟(许多宇宙学家将花费毕生的 精力来将其分割成越来越小部分的 1 秒钟)产生了引力和支配物理学的其他力。不到 1 分钟, 宇宙的直径已经有 1600 万亿公里,而且还在迅速扩大,这时候产生了大量热量,温度高达 1000 万摄氏度,足以引发核反应,其结果是创造出较轻的元素——主要是氢和氦,还有少 量锂(大约是 1000 万个原子中有 1 个锂原子),3 分钟以后,98%的目前存在的或将会存在 的物质都产生了。我们有了一个宇宙。这是个美妙无比的地方,而且还很漂亮。这一切都是 在大约做完一块三明治的时间里形成的。 14.第①段空格上应填入的词是(3 分) 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 1.5 万年的秒数还 。 A.大 B.小 C.多 D.少 15.第①段的说明对象是(1),第②段到第⑤段的说明对象是(2)。(4 分) A.质子 B.奇点 D.宇宙 C.奇观 16.第③段中,为什么“需要收集现有的一切东西”?结合第③和第⑦段中的相关内容回答。 8 (4 分) 17.第⑥段画线句中“我们的”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 分) 18.本文说明顺序是什么?请说明理由。(5 分) 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20 分) 14.(3 分)C 15.(4 分)(1)(2 分)A(2)(2 分)B 16.(4 分)【评分说明】本题考查相关信息的提取能力,第③段的相关信息有“大爆炸型宇 宙”“每个粒子”,第⑦段的相关信息是“98%的物质在宇宙大爆炸 3 分钟后都产生了” 示例:因为这些东西包含着“从现在到宇宙创建之时的每个粒子”,而“98%的目前存在的或 将会存在的物质在宇宙大爆炸 3 分钟后都产生了”,为了创建一个标准的大爆炸型宇宙,所 以需要收集现有的一切东西。 17.(4 分)【评分说明】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能力,要求理由阐述能结合内容, 并与所概括的语言特点一致。 示例一:不能删去。因为第①到第⑤段通过介绍如何营造一个宇宙,来说明宇宙的诞生,文 中“我们的宇宙”是指假想中创建的宇宙,与前文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一致。 示例二:可以删去。宇宙诞生时还没有我们人类,宇宙不属于我们,把宇宙当成“我们的”, 有违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18.(5 分)【评分说明】本题考查梳理分析文章思路结构的能力,要求通过对内容的适当概 括来呈现章的逻辑顺序。 例一:选文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3 分),先说明质子的极其微小,再说明奇点比质子还 要小很多,然后说明大爆炸产生宇宙,从而完整说明宇宙的诞生(3 分)。 例二:选文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2 分),先说明宇宙大爆炸前的状态,后说明宇宙大爆 炸后的 3 分钟,以此揭秘宇宙的诞生(2 分)。 普陀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20 分) 9 炉火纯青的灶花工艺 ①灶花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民俗文化。旧时,江南农村家家户户都砌有灶台,多置于厨房 一隅。为了防止生火时柴烟炭灰从灶膛中飞溅至灶台上,从灶台至屋顶处砌有烟柜,并立一 垛墙用于遮障,民间俗称灶山。灶山旁内嵌灶君殿,供奉有灶君爷。灶台砌成之日或年久待 修之时,乡民们会雇请游走村头的泥瓦匠为灶君殿旁的灶山、烟柜以及整个灶炉都镌摹上精 美的纹饰图案,名为“灶花”或“灶画”。 ②独具浓郁乡土气息的灶花,最初并非专祀灶神。人们绘制灶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延 缓灶壁墙皮斑驳脱落以及砖面磨损。绘制灶花的原始颜料就是农家常见的锅底灰。泥瓦匠首 先从锅底刮下黑沉沉的炭灰,和以陈酿米酒调浓,待黏性十足时,再拌水稀释,就成为绘制 灶花所需的底料。后来的泥瓦匠为了雅致美观,往往还会添加一些其它颜料,使灶花看上去 liú光溢彩、斑斓夺目。 ③灶花的绘制方法颇为独特,采用的是湿壁画法。它与通常在干结的面底上描画迥然不 同,掌握绘作灶花的时机十分重要。在灶头砌成后,待灶壁四面粉刷过还略有潮气之时,泥 瓦匠就需在灶壁上信手泼墨,即兴挥笔,不打画稿,不作修改,一气呵成。随着灶火烘烤和 湿气挥发,灶花与灶壁一同逐渐干结,灶花便牢牢“贴”在墙壁之上,可历经数十载而不褪 色,仿佛天然凝结、浑然一体。 ④灶台是家中常见陈设,配以灶花后,颇显考究实用、精致美观。除灶沿部分用石灰粉 刷之外,其余部位均用墨线勾勒出轮廓。讲究的泥瓦匠还会在墨汁里掺入石青,使画出的墨 线在隐谧处透处青蓝,看上去清秀悦目。雪白的灶壁上黑白分明、色彩对比强烈,画的四周 还配有黑色裙边,极富装饰性与立体感。泥瓦匠在灶花的色彩运用方面精湛熟稔,由最初以 黑色调为主,渐趋衍变为红蓝青黑相杂的色调。整个灶头几乎看不到直线,即兴所绘的弧线, 与青蓝相间的色彩,无不浸透出江南水乡恬淡闲逸的雅趣生活。 ⑤灶花之美在于构图的精巧与工笔的细腻,装饰图案的质朴纯真,线条的简练明快,别 有江南水乡风韵。在崇明灶文化博物馆内,萃聚了近 500 种各式各样的灶花。如今,崇明灶 花与上海金山农民画一道,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沪上一南一北、乡 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奇葩。 14.看拼音写汉字。 liú光溢彩 (2 分) 15.第②段加点词“主要”在文中的作用是 。(3 分) 10 16. 第 ③ 段 绘 制 灶 花 与 通 常 在 干 结 的 面 底 上 描 画 “ 迥 然 不 同 ” 处 具 体 是 。(2 分) 17. 从 全 文 看 , 灶 花 炉 火 纯 青 的 工 艺 有 :( 1 ) ; (2) ; (3) 。(9 分) 18. 第 ③ 段 不 能 与 第 ④ 段 互 换 , 请 阐 明 理 由 。( 1 ) ; (2) 。(4 分) 答案 14. 流 15. “主要”起限制作用,表示并非唯一目的,也突出其在多个目的中的重要性,体现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16. 在灶头砌成后,待灶壁四围粉刷的石灰还略有潮气之时,泥瓦匠就需在灶壁上即兴挥笔。 17.(1)用农家常见的锅底灰和以陈酿米酒作为绘制灶花的底料 (2)灶花的绘制方法颇为独特,采用的是湿壁画法 (3)即兴所绘的弧线与青蓝相间的色彩,浸透出江南水乡恬淡闲逸的雅趣生活(灶花构 图的精巧与工笔的细腻,装饰图案的质朴纯真,线条的简练明快,别有江南水乡风韵) 18.(1)内容上,第 3 段介绍灶花的绘制方法,第 4 段突出其艺术特点,这样的顺序安排遵 循内在的逻辑。 (2)结构上,第 3 段承接第 2 段,介绍绘制材料后再介绍绘制方法,而第 4 段的内容 与第 5 段第一句有紧密联系。 松江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3——17 题(20 分) 微信红包为什么流行 ①2018 狗年春节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了惊人的 460 亿个,较去年增长了 43.3%。发红包最密集的是除夕这一天,达到了 142 亿个。 ②微信红包为什么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这么流行? ③可以借用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交易成本”来解释。交易成本,简单地说,就是除了价格 之外的一切成本,具体到微信红包,指除了微信红包里面的钱之外的一切成本。以前的红包只 能面对面给。而现在,哪怕远隔重洋,只需轻轻点击,即可给亲朋好友发一个红包,减少了不必 11 要的奔波,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④微信红包“润滑”了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人情传统 形式。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夫妻之间因一点小事儿闹别扭,事后丈夫想和解妻子还 在生气,不愿意搭理他。聪明的丈夫就连发 20 个 10 元的微信红包,且在红包留言中“言辞恳 切地讲道理”,妻子在一笑之余,终于点击接受红包,两人关系和好如初。人们把这种办法调 侃为:“和老婆讲道理的正确方式”。 ⑤对于关系没那么亲密的人,如普通的朋友、同事之间,因一些小事情的帮忙,如果不酬 谢,心理总是过意不去。以往人们常常会为送什么发愁,有时想用一些小礼物来回馈,又担心 送不出手,怕人家当面拒绝了会很尴尬。现在有了微信红包,不管是 18 元还是 88.88 元都 是一份诚意的表示,所谓的“礼轻情意重”。 ⑥微信红包的流行还在于它让人们在收、发红包的过程中产生了无穷的乐趣。有科学研 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收、发微信红包时会产生猜测和期待,并随之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 质,正是这种物质会让人产生愉悦感。在微信群里,发一个拼手气红包,往往平均下来,每个 人抢到的红包可能才一元多钱,甚至几毛、几分,但大家依然劲头十足、乐此不疲。正如有人 调侃,地上有一元硬币,很多人都不会弯下腰去捡起来,但在微信群里,为了几毛钱的红包却 抢得大呼小叫,也司空见惯。想想如果没有微信红包,“一分钱”显然是给不出手的,而微信 红包的出现,让本来无法出手的“一分钱”,也变为了“一分也是爱”,甚至还有了专用表情。 其实重要的不是钱的多少,而在于乐趣。 ⑦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调查,截止到 2016 年 12 月中国新兴的微信用户就增加了 1000 万个。这些用户中,好友数量在 200 人以上的被访者比例近 45%,其中好友数量达 500 人以 上的用户占 13.5%。这样庞大的人际社交网络为微信红包的流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微信红 包作为红包和人际社交网络两者的结合,产生于社交,服务于社交,它的发展、壮大就顺理成 章了。 (文章有删改) 13.第④段“润滑”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14.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4 分) 15.联系全文,微信红包流行的原因有: (1)降低了交易成本: (2) ; (3) ; 12 (4) 。(6 分) 16.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微信红包的交易成本是指红包里的一切成本 B.中国人的人情传统形式已经被微信红包改变 C.大脑分泌内啡肽让人在抢微信红包时有乐趣 D.人际社交网络不仅产生于社交还服务于社交 17.有人认为第①段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5 分) 答案 (一)说明文(20 分) 13.2 分 增进、改善、调和等【意思对即可】 14.4 分 举生活中答谢普通朋友和同事帮忙的例,说明微信红包具有“润滑”关系不密切之 人的作用。 15.6 分 (2)“润滑”了人际关系;(3)产生了无穷的乐趣;(4)有庞大的人际社交网络作为 平台。 16.3 分 C 17.5 分【段落与整篇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不同意。开篇用微信红包在生活中流行的现象【2 分】,自然引出对微信红包流行原因的思 考【2 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同意。开篇不用微信红包在生活中流行的现象引入【2 分】而用设问句直接引出对微信红 包流行原因的思考【2 分】,照样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