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6.00 KB
- 2024-03-21 发布
湖北省荆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以正确的填涂方式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位置,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的答题栏内,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1卷(选择题 共44分)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以正确的方式填涂在答题卡上。
百度迁徙动态图可以反映人口流动方向和密度,它是通过对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全程、动态、即时、直观展现人口流动的轨迹。读2015年2月16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日)10时的百度迁徙图,完成1、2题。
1.对图示实时人口流动分析合理的是( )
A.人口多从东部流向西部 B.人口从东南流向西北
C.流动人口多为务工返乡人口 D.东部人口流动规模与中西部之和持平
2.获得“百度迁徙动态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RS B.GPS、GIS C.RS、GIS D.RS、数字地球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²,1月均温为﹣21°C~﹣18°C,7月均温为21°C~22°C。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与20 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旱涝灾害更频繁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
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 水资源总量 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 图回答5、6 题。
5.图中字母 a 、 b 、 c 、 d 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6.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A. 缺水问题突出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人均土地面积少 D. 耕地后备不足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7、8题。
7. 1937——2008年,该区域( )
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 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
C.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 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
8.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人口数量的变化 D.放牧强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9、10题。
我国西部某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
9.关于该县土地资源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
A. 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B. 林地总量大,人均少
C.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D. 山地多,平原少
10.图中耕地所占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国家政策 ②市场影响③城市化进程④土地退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下图, 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 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 完成11—12题。
1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 钢铁工业 B. 制鞋工业 C. 石化工业 D. 软件制造业
1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先由a区域转移到b区域再到c区域, 而不是直接由a区域转移到c区域,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劳动力价格 B. 交通运输 C. 国家政策 D. 技术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判断13、14题。
13.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
A.劳动力 B.原料 C.动力 D.市场
14.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Ⅱ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
A.成本优势 B.品牌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果蔬宅配是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订购水果、蔬菜类农产品,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获得相关物品的服务。读“某果蔬宅配公司组织结构及流程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①果蔬宅配中心 ②果蔬种植基地 ③客户 ④商务订购平台,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
16.该果蔬宅配中心的空间位置应( )
A.接近农贸市场 B.接近果蔬种植基地 C.接近络公司 D.接近居民区
分析桃花山镇面貌变化表,回答17~19题。
1995年
2006年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水
文化生活单调
“渔村一日游”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多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多
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
17.该镇淡水养殖加工布局的有利条件有( )
①优越的气候和地表水条件 ②原料充足③能源充足 ④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8.导致该镇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③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9.该地区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
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
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我国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第 20 — 22 题。
20.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1.关于 A 所在省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保护的重要举措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2.目前,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 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高二 地 理 试 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B
A
A
C
C
A
C
B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A
B
D
B
C
C
D
B
C
/
/
/
/
答案
第I卷答题栏
23. (12分)
(1)类型:草场退化 土地沙漠化(2分)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 风沙危害严重(人为原因)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4分)
(2)主要问题:植被破坏(滥砍乱伐),水土流失严重(2分)。
整治措施: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 调整农业结构 提高科技水平
改善农田环境(增施有机肥) 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 (发展沼气)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24.(15分)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区域内降水量大,水系发达,所以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6分)
(2)合理。西江中上游气候适宜,河发育,支流众多,水域广阔,有利发展水产养殖;有利农民增加收入,延长产业链,发展外向型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有利扩大就业,维持社会稳定。
或不合理。西江中上游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发展水产养殖可能产生水体污染,破坏环境;箱可能阻塞航道,影响泄洪。(每点3分满分9分。其它表述可酌情给分。)
25.(14分)(1)①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②生态环境脆弱。(4分)
(2)①(喜凉、耐寒、水分要求较高的)春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种植范围缩小;②(喜温、耐旱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范围扩展。(4分)
(3)①砾石层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的蒸发;②砾石可以增大土壤的日温差,利于养分积累;③砾石可以减少风沙吹袭造成的土壤肥力流失。(3分)
(4)①减少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②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农业灌溉用水量;③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利用率。(3分)
26.(15分)(1)生态环境问题: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④水资源短缺。(答出3点得3分)
(2)条件:①土层深厚,质地疏松;②降水适中,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③昼夜温差大。
(3分)效益:①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②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④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答出3点得3分)
(3)解决方案:①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
②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
③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每点2分满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