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00 KB
- 2024-03-18 发布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20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B、 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派别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2、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此语的含义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民贵君轻
C、 以法为本
D、 贵贱有序
3、 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都主张性善论
B、 都强调礼法并用
C、 都主张“仁”“德”治天下
D、 都主张性恶论
4、 歌曲《中国话》唱到:“全是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下列关于“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B、 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
C、 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伦理道德
D、 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
5、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乱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民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A、 “礼”
B、 “仁”
C、 “德”
D、 “孝”
6、 下列符合孟子学说的是( )
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人无有不善”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 )
A、 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 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依据
D、 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2、 假设西汉太学生在研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问题,下列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 )
A、 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B、 入学成为立国之本
C、 入学得以推广
D、 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
A、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 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4、 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仍把他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
A、 “人之性恶”
B、 “礼法并用”
C、 “天道自然”
D、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5、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
A、 道家思想
B、 程朱理学
C、 王阳明心学
D、 格物之学
6、 “宇宙便是吾心”“心既理也”“心外无物”,反映出来的哲学观是( )
A、 主观唯心论
B、 客观唯心论
C、 唯物主义
D、 实事求是
1、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不同的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
A、 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 发扬光大儒学学说
C、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 如果有人向王阳明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
A、 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 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
D、 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3、 “二衬”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 )
A、 “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B、 “人伦者,天理也”
C、 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 只有对别人尊重才能真正理解“仁”
4、 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材料反映出李贽的观点是( )
A、 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B、 认为要以孔子的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C、 认为时代不同了,但孔子的儒家学说应该继续得到尊重
D、 主张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5、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 )
①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②
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弱,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序③对明亡包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④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清朝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 顾炎武针对明代八股取士,严重脱离社会社会现实的情况,主张( )
A、 把土地安肥瘠高下分为几等,定出不同的税则来征税
B、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 “工商皆本”的学说
D、 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治理与社会变革
2、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 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封建私有制
C、 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 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3、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焉耳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君主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含义不同
B、 改朝换代只与既得利益集团有关
C、 由于阶级是属性不同,君臣与老百姓在民族兴亡问题上是对立的
D、 顾炎武具有民主思想
4、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 格物致知
B、 尊崇道统
C、 心外无理
D、 经世致用
5、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6、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2、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
3、 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②旅行用“司南”指示方向③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相关资料确定100多颗恒星位置④借助《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 ②③ B、③ 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4、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一般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印象的宋代发明成就是( )
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
D、 罗盘针
5、 关于诗人屈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古代的伟大诗人,开创了诗歌新体裁----“骚体”②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曾受到秦国的重用③他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入其代表作《离骚》中,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做出其作品《问天》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1、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变,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 专治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
2、 华丽的活动戏台上,京剧扮相的提线木偶,活灵活现地表现着戏剧外台上的意境和神韵。以下有关京剧产生原因的表达正确的是( )
①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②汉调、徽调合流并逐渐融入北京语汇③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④“同光十三绝”努力
A、 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一、 材料题
31.材料一:“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
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
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材料二:
贞节牌坊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热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的现象出现于何时?到宋朝时三者的关系是怎样变化的?
(2) 使材料二出现的思想上的原因有哪些?
(3) 李贽对材料二的态度是什么?
(4)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5) 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1) 董仲舒对汉武帝所提建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 结合材料,概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正统地位是怎样确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