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6.50 KB
- 2024-03-09 发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真核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中的 N 主要存在于氨基上,R 基上可能也存在少量的 N
B.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时,糖类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较多
C.细胞中的 RNA 主要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主要的分布场所是细胞质
D.若细胞中某小分子只含 C、H 、0、N 四种元素,则可判断该小分子是氨基酸
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膜两侧的结构是对称的
B.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有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参与
C.胰岛细胞与肝细胞不直接接触,需要借助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
D.精子与卵细胞膜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时,不需要信息分子的参与
3.如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⑧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②
4.右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 pH 适宜),过氧化氢在有过氧化氢酶和无酶也无其他催化剂两种
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 b 表示无酶也无其他催化剂时的反应速率曲线
B.m 点对应温度是长时间保存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C.图中 a、b 两曲线对照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D.若改变 pH,则 b 曲线的最大值改变,m 点一般不变
5.将蓝莓果实放在 0.5°C 的密闭容器中保存,定时测定氧气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生成速率,
结果如下表。
时间(小时) 0 100 200 300 400 500
O2消耗速率(ml·kg-1·h-1) 2.56 1.71 1.41 1.35 1.12 0.90
CO2生成速率(ml·kg-1·h-1) 4.75 2.05 1.77 1.48 1.23 1.0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刚开始氧气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生成速率都快速下降,随后二者的变化都变缓
B.贮存 500 小时后,蓝莓果肉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生成速率始终大于氧气消耗速率是因为厌氧呼吸强度始终大于需氧呼吸强度
D.贮藏时间越久,蓝莓果肉细胞积累的乳酸和二氧化碳越多
6.下图中的 a、b、c、d 为植物细胞内物质转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c、d 过程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
B.b、d 过程在人体细胞中也可进行
C.b、d 过程都有热能的释放
D.在光照充足等适宜条件下,a 强于 b,c 强于 d
7.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
(I),I 不能与 T 配对,但能与 C 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
B.连续复制两次后,含原基因的 DNA 分子占 1/4
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突变性状对该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害,取决于能否适应环境
8.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沃森和克里克以 DNA 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 X 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 DNA,证明
了 DNA 是遗传物质
D.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理论
9.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仅 35S 标记组就能证明蛋白质未进入细菌
B.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 S 型菌的 DNA 能诱导 R 型菌产生定向突变
C.若让噬菌体侵染含 32P 和 35S 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的 DNA 无放射性,蛋白质有放射性
D.若以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和活的 R 型菌混合进行液体悬浮培养,会产生光滑的菌落
10.某兴趣小组调研发现有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该除草剂,筛选出具有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突变体,并利用该细菌
突变体降解土壤中的残留除草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高浓度的除草剂可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增强降解除草剂的能力
B.选择培养使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
C.菌群降解除草剂能力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筛选出的具降解除草剂能力的菌群与原来的菌群属于不同的物种
11.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
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致使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
鸟能否吸引雌鸟到自己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该种群中控制尾羽长短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C.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D.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
12.在荷花现蕾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在莲蓬、叶片主脉处注射,在盛花期测定
不同处理下荷花花朵的最大花径、花葶高及花瓣的长和宽,同时记录单株荷花的单朵花瓣数
及花期,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 IAA 均可促进花瓣生长
B.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IAA 对单朵花瓣数未表现出抑制作用
C.用 150 mg/L 的 IAA 处理荷花可使得荷花的观赏时间延长
D.表中数据均不能体现 IAA 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13.某国家森林公园中生活着约 15000 头马鹿,从 1933 年开始,人们对鹿群进行大肆捕猎,
捕猎行为在 1968 年停止,马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950 年前后,马鹿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马鹿种群在恢复过程中,种内斗争逐渐加剧
C.捕猎前与捕猎行为停止后,马鹿种群的 K 值基本不变
D.马鹿种群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4、如图所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其中①~⑤表示能量。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A.兔同化的能量中能够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②④⑤
B.据图示信息不能得出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兔粪便中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但元素可以被生产者所利用
D.图示信息可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
的得 0 分。
15.蓝莓果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蓝莓果实含水量高,且成熟于高温多雨季
节,采摘期集中,采摘后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故耐储存和耐运输性较差。
研究发现,低温储存、适当剂量的短时辐射处理、调整储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对果实表面
进行涂膜处理等方式可有效延长蓝莓的储藏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低温可使酶的活性降低,使有机物分解速率减慢
B.辐射处理是为了使蓝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腐性物质
C.维持较低的氧气浓度比完全无氧更有利于蓝莓的储存
D.蓝莓果实表面涂膜处理可减少水分的散失和氧气的进人
16、姬胧月是一种常见的多肉植物,其有着肥厚多汁的叶片,在干早低温或强紫外线等相对
恶劣的条件下姬胧月的叶片会全部由绿变红,非常漂亮。其叶片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
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其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放,推测其光合作用只在晚上进行
B.由于其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放,推测其耐干旱能力比较强
C.姬胧月的一片完整的叶片也能扦插长成一棵植株,这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姬胧月的叶片全部由绿变红时,既是它最美的时候也是其生长最快的时候
17.将以 14NH4Cl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后的大肠杆菌(记为第一代)转移到
15NH4Cl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一次的子细胞为第二代,以此类推)。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大肠杆菌 DNA 复制过程中所需的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B.第一代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上能检测到 14N
C.第二代时,大肠杆菌含 14N 的 DNA 和含 15N 的 DNA 之比为 1:3
D.若对第三代大肠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将出现一条中带和一条重带
18、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人群中的发病
率为万分之一。 该病因为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
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
系统。该病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苯丙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如果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可以减轻患者病情
B.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个体约 100 人中有一人为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
C.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D.该病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19.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生态学的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分解者可以将能量传递给生产者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
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食用和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观赏价值属于间接价值
C.新发现的物种具有潜在价值,人们所熟知的生物不具有潜在价值
D.在没有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下,生物多样性也可能改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4 分。
21. (13 分)II 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分泌缺陷。
为研究血浆维生素 D3(一种固醇类激素,用 VD3 表示)与 II 型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据血
浆 VD3 含量的水平,将受试者分为 3 组,跟踪统计 4 年后的 II 型糖尿病发病率,得出如下
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VD3 的调节方式特点是: 。
(2)有些成年人体内的 T 细胞会破坏胰岛 B 细胞而患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属于 。
(3)一些 II 型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原因
是 。
(4)据表分析, 血浆 VD3 含量与 II 型糖尿病发病率呈 (填 “正相关”或“负相
关”);研究表明,当胰岛 B 细胞内 Ca2+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胞吐释放胰岛素。据此,可
推测血浆 VD3 能 ,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22、(8 分)酶的来源可能是新和成的,也可能是原先存在的酶被激活的结果。为探究小麦
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以氯霉素为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以淀粉酶的活性为酶含量
变化的检测指标,对萌发的小麦种子做了分组培养实验,每隔 12 小时分别测定两组淀粉酶
的活性,结果如下:
请回答:
(1)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 ATP 的场所是 。
(2)比较 ǀ、ǁ 两组实验结果,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可能是
。
(3)上述实验的实验思路是: 。
23、(10 分)补光是指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额外补充不同波长的光。为了探究补光对物光合作
用速率的影响,研究小组在温度适宜的玻璃温室中,分别用三种强度相同的单色光对某植物
进行补光实验,补光时间为上午 7: 00~10:00。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光实验时,采用适宜温度的原因是 。
(2)该实验证明,自然光照下补充 nm 的光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3)10: 00 时光照突然停止,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是否为零? (填“是”或“否”),原因
是 。
(4)现有沉置于清水底部的 30 片新鲜小圆叶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其他材料器具自选,
欲探究不同浓度的 CO2 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请写出实验思路:
。
24、(12 分)牡丹的花色有三对等位基因(A 与 a、B 与 b、D 与 d)控制,研究发现当体细
胞中的 d 基因数多于 D 基因数时,D 基因不能表达,且 A 基因对 B 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如图甲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甲可知,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 ;正常情况下, 花色
为橙红色的牡丹基因型可能有 种。
(2)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突交体,基因型为 aaBbDdd,请推测其花色为 。
(3)该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
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为了探究该实变体是图乙中的哪种类型,科学家让其与基因型为
aaBBDD 的正常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该实变体是图乙中类型①;
②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②;
⑧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③。
25.(9 分)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古老且稀少的生物,有两百多种。丛枝菌根真菌专门侵染植物
的根部,吸收植物产生的有机物,同时可为植物提供氮、磷、钾等矿质元素,并能提高植物
的抗病能力及防御能力,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在植物受到害虫侵害时,丛枝菌根真菌能使
植物释放更多的萜类化合物,萜类合物既可以作为驱虫剂对害虫进行直接防御,也可以通过
吸引害虫的天敌或寄生在害虫体内的生物对其进行间接防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丛枝菌根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成
分);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
(2)一块林地中的所有丛枝菌根真菌 (填属于”或“不属于”)一个种群。某草原接种
丛枝菌根真菌后,各种牧草和各种草原动物增多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填
“升高”或“降低”)。
(3)植物释放的萜类化合物属于 信息,植物受害虫侵害时,释放萜类化合物吸引害
虫天敌或寄生生物的现象,体现了信息能够 。
(4)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利用丛枝菌根真菌防治病虫害,这种防治方法属于 防治 , 其优
点 (答出一点即可)。
生物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D A A B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A D A A ACD BC CD BCD ACD D
21.答案 (1)微量、高效 ,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3 分) (写对一点得
1 分)
(2)自身免疫病(2 分)
(3)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低 (2 分) 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较少,血糖浓度较高,机体
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持续较高水平(2 分)
(4) 负相关(2 分) 促进胰岛 B 细胞吸收 Ca2+(2 分)
22.答案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2 分)
(2)既有新合成的,也有先前存在的(2 分)
(3)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通过比较氯霉素处理的萌发种子和未处理的萌发种子中淀
粉酶活性的差异,即可探究种子中淀粉酶的来源。(氯霉素能抑制淀粉酶的合成,通过比较小
麦种
子内的淀粉酶的活性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为其来源提供依据) (4 分)
23.答案 (1)避免由于温度不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2 分)
(2) 450、680 (2 分)
(3)否(2 分) 光照停止, 叶绿体依然积累有 ATP 和[H],暗反应继续进行(2 分)
(4)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分别加入等量的小圆叶片,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
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小圆叶片上浮的数量(4 分)
24.答案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 分) 4
(2 分)
(2)黄色(2 分)
(3)①黄色:橙红色=1:3 (2 分)
②黄色:橙红色=1:5 (2 分)
③黄色:橙红色=1:1(2 分)
25.答案(每空 1 分) (1)互利共生 消费者 能量流动
(2)不属于 升高
(3)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物 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任答一点合理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