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6.00 KB
  • 2024-02-06 发布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2019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4年欧洲某探测器计算的宇宙年龄为138.2亿年。‎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目前,人类探测到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  )‎ A. 8亿光年 B. 1.5亿千米 C. 100亿光年 D. 140亿光年 ‎2.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是(  )‎ A. 光年 B. 年 C. 千米 D. 米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宇宙的范围,目前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即总星系,据此判断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光年是天文学中距离单位,是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1光年大约是95000000万千米,据此分析,本题选择A。‎ ‎2015年7月24日,美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它们发现了距离地球约1 400光年,与地球相似指数为0.98的另一个宜居天体——“开普勒452b”。“开普勒452b”围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公转一年大约385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开普勒452b”所在的天体系统最可能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4. “开普勒452b”是与地球非常相似的宜居天体,其宜居的条件最可能为(  )‎ A. 能发可见光 B. 表面温度适宜 C. 既公转又自转 D. 绕恒星运动 ‎【答案】3. C 4.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及生命存在的条件。‎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判断,结合材料开普勒452b ‎”围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说明开普勒452b”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为恒星系,是与太阳平级的天体系统,由于银河系的直径大约10万光年,而“开普勒452b”距离地球1400光年,故开普勒452b”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使得行星有液态水存,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等。能发可见光是恒星的特征;既公转又自转、绕恒星运动是行星的共同特征,所以称“开普勒452b”为“另一个地球”的原因是它最有可能拥有类似地球的特殊生命条件——表面温度适宜。据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5. 图中天体M可能是 ‎①水星 ‎②火星 ‎③天王星 ‎④金星 ‎⑤木星 ‎⑥土星 ‎⑦海王星 A. ②⑥ B. ④⑤ C. ③⑦ D. ①④‎ ‎6. 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公转具有 A. 共面性 B. 同向性 C. 近圆性 D. 同质性 ‎【答案】5. D 6. B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和地球运动 ‎【5题详解】‎ 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可知图示M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以内的水星或金星。其余都是地外行星,可排除。故选D。‎ ‎【6题详解】‎ 图示箭头表示八大行星公转的方向一致,即同向性。其余现象可排除。故选B。‎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 A. 太阳灶 B. 太阳能热水器 C. 太阳能发电 D. 煤炭 ‎8. 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 A. 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 B. 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 C. 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 D. 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 ‎【答案】7. D 8.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能的分布和利用,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7题详解】‎ 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太阳辐射能,故太阳灶、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故ABC项不符题意。而煤炭、石油等能源是历史时期的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埋到地下经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化而形成的,属于间接利用太阳能,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8题详解】‎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故C项正确;而海南岛、吐鲁番、东北平原的太阳能都没有青藏高原丰富,故A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如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 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 拉萨日照时数春季最高 D. 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10. 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 太阳高度 B. 日照时数 C. 天气状况 D. 植被覆盖 ‎11.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拉萨9月份的日照百分率最大约为(  )‎ A. 55% B. 60% C. 65% D. 70%‎ ‎【答案】9. D 10. A 11. C ‎【解析】‎ 本题以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为例,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印象分析,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9题详解】‎ 读图根据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分布规律可知,二者没有相关关系,A、B错误;读太阳辐射柱状图可知,日照时数在5、6、7三个月即春末夏初最大,C错误。4、5、6、7四个月太阳辐射最丰富,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1月,拉萨处于冬季,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长,被大气削弱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8月,拉萨处于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太阳高度,故A正确。‎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9月拉萨的日照时数是235小时,9月拉萨昼长约是12小时,所以9月的最大日照时数约是36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所以拉萨的日照百分率是235/360=65%,故C正确。‎ ‎12.日食是一种相当壮丽的自然景象,2015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在3月20日发生,众多游客特地到全食带去观赏日全食的景象。日全食时,能看见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活动是(  )‎ A. 日冕、耀斑 B. 光球、黑子 C. 色球、黑子 D. 日冕、太阳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平时肉眼能观测到的是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日全食时,光球层与色球层被挡住,能看见的太阳大气层是日冕,相应的活动是太阳风,D对。A、B、C错。‎ ‎【考点定位】太阳大气结构及各层的主要太阳活动类型,日食现象。‎ ‎【知识拓展】根据太阳大气的结构,不同球层有不同的太阳活动类型,日全食时,太阳大气的主体部分被挡住,边缘的日冕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不能挡住,适合进行观测研究。日全食时期是研究日冕层的有利时机。‎ 北京时间2018年2月26日1时44分,巴布亚新几内亚(南纬6.19度,东经142.77度)发生7.5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地震发生时,当地区时为(  )‎ A. 2月25日23时44分 B. 2月25日3时44分 C. 2月26日23时44分 D. 2月26日3时44分 ‎14. 地震发生时,地球上处于2月26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4 B. 3/4‎ C. 1/3 D. 1/5‎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北京时间2018年2月26日1时44分,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地震,当地东经142.77°位于东东十区,与北京时间早2小时,则当地的区时为2月26日3时44分,选D。‎ ‎【14题详解】‎ 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2018年2月26日1时44分,180°上是2月26日5时44分,0点位于94°E,则地球上处于2月26日的范围为从94°E向东到180°,约占全球的1/4,据此分析选A。‎ ‎【点睛】地球上日期的分布与变更:1、人为界线:人为规定的国际日界线(180°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实际上,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稍有曲折。‎ ‎2、自然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即自然界线,它是由地球的自转而形成的日期的起点或终点,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移动。3、昨天与今天的划分: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以西至180°经线为昨天。180°经线的地方时恰好是“今天”所在时间。180°经线地方时为0时时,全球同属一个日期。‎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上图中几乎全部处于黑夜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16. 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最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 此时①地的昼长是(  )‎ A. 12小时 B. 14小时 C. 16小时 D. 8小时 ‎【答案】15. B 16. A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背向太阳一侧为夜半球,面向太阳一侧为昼半球。据图中区域轮廓可知,几乎全部处于黑夜的大洋是大西洋。故选B。‎ ‎【16题详解】‎ 据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可判断为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图中③④位于南半球,①②位于北半球,且①纬度高,因此昼最长。故选A。‎ ‎【17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昼夜半球的界线为晨线,0°经线地方时为0时,则晨线与①所在纬线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4时,即该纬度4时日出,则昼长=(12-4)x2=16小时。故选C。‎ 家住上海(约31°N)的李女士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日照时间极短,达不到满窗。就此向法院起诉,法院依据地方法规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XX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条款,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8. 材料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XX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XX日应为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9.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A. 冬季北京比上海白昼短 B. 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 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量少 D. 北京比上海阴雨天气多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楼间距应考虑一年中当前楼的影子达到最大时的影长,故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即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长。故选D。‎ ‎【1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由于北京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较上海小,故相同楼高的影长较长,故楼间距较上海大。故选B。‎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1. 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 生物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地壳 ‎22.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 瀑布 B. 岩石 C. 树木花草 D. 大气 ‎23.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20. C 21. B 22. C 23. B ‎【解析】‎ ‎【20题详解】‎ 图中共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个圈层。故C正确。‎ ‎【21题详解】‎ 组成的瀑布的主要要素是水,因此构成“黄果树瀑布景观图”主体要素属于地球圈层中的水圈。故B正确。‎ ‎【22题详解】‎ 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故C正确。‎ ‎【23题详解】‎ 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等三个方面。故B正确,C、D错误。连续而不规则为水圈的特征,故A错误。‎ ‎【点睛】本题简单,属基础题目。‎ ‎24.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带变大 B. 寒带变小 C. 没有变化 D. 温带变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度数变化与五带的关系。‎ ‎【详解】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度数变化与五带的关系,由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黄赤交角的多数,结合五带的位置关系进行推断,当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增大,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变小,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横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若仅考虑地转偏向力,该河流的流向是 A. 自北向南 B. 自南向北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 ‎26. 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河东岸地势平坦,适宜聚落分布 B. 该河西岸泥沙易沉积,适宜建挖沙场 C. 该河东岸河床坡度陡,不需要修筑防洪堤坝 D. 该河西岸河床坡度缓,适合修建港口、码头 ‎【答案】25. B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该平直河道为北半球平直河道,河水的对两岸的不对称外力作用差异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因北半球河水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河流右岸流速快以侵蚀为主,河床坡度大,左岸流速慢,以堆积为主,河床坡度小,水位较浅。结合图中河床分析,河流东岸为河流右岸,所以河流自南向北流,故B项正确。‎ ‎26题详解】‎ A. 该河东岸受流水侵蚀严重,河岸易崩塌,河岸后退,不适宜聚落分布,A项错误;‎ B. 该河西岸泥沙易沉积,泥沙沉积量大,河水较浅,适宜建挖沙场建设,B项正确;‎ C. 该河东岸河床坡度陡,受流水侵蚀严重,河岸易崩塌,河岸后退,需要修筑防洪堤坝,C项错误;‎ D. 该河西岸河床坡度缓,水位浅,不适合船舶航行,不适合修建港口、码头,D项错误。‎ 综合分析,B项正确。‎ ‎【点睛】左侧和右侧是参照河流流向判断。‎ ‎(六)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27. 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8. 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答案】27. D 28. D ‎【解析】‎ 试题分析:‎ ‎【27题详解】‎ 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D正确。‎ ‎28题详解】‎ 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考点:常见岩石。‎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  )‎ A. F处可能形成海沟 B. 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 C. E处岩石年龄较F处年轻 D. 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30. 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E为太平洋)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 A. 印度洋板块 B. 美洲板块 C. 非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组成地表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地震。据图可知:F处为板块的张裂地带,岩浆喷出往往形成海岭,A错误;E处地壳运动较F处活跃,B错误;F处岩石年龄较E处轻,C错误; E处为两大板块的碰撞地带,属于消亡边界,D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板块的边界分为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大陆西侧为岩石,西侧受到板块的挤压,所以甲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美洲板块的大陆西部边缘为消亡边界东侧大西洋中部为生长边界,该特点与图中甲板块的情况相吻合,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40分)‎ ‎31.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经度为_____,此半球为_____ (南或北)半球。‎ ‎(2)A、B、C三处中线速度最小的一处为_____。‎ ‎(3)该图由C转到D需_____小时。‎ ‎【答案】 (1). 10°E (2). 北 (3). C (4). 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特征——自转的速度判断。‎ ‎【详解】(1)本题考查经度的判断:自西向东旋转,E点所在经线与B点所在经线的夹角为30°,故A点经度即为20°W向东30°,为10°E,越往北纬度越大,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据此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 ‎(2)本题考查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全球线速度为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A、B、C三处中纬度依次由低到高,因此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A、B、C,线速度最小的一处为C。‎ ‎(3)全球角速度为除南北极点外其余都相等,故EC两点角速度相同,两点自转所需时间为所自转度数除以15°每小时,CD之间相差30°,故为2小时。‎ ‎32.读地震波与深度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曲线代表的地震波类型为 ;B 曲线代表的地震波类型为 ;M 表示的是 界面;N 表示的是 界面。‎ C 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D 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E 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2)下列各地,地壳最薄处是 。‎ A.青藏高原 B.成都平原 C.巴西高原 D.太平洋 ‎(3)图中 C 层和 D 层顶部共同构成了 圈,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D层顶部的 层。‎ ‎【答案】(1)横波 纵波 莫霍 古登堡 地壳 地幔 地核 ‎(2)D ‎(3)岩石 软流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详解】(1)图中A速度较慢为横波,B速度较快为纵波;M为莫霍界面,N为古登堡界面,C表示地壳,D表示地幔,E表示地核。‎ ‎(2)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海拔高度越高,厚度越大,太平洋海拔高度最低,地壳最薄,D正确。‎ ‎(3)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为岩石圈;从火山口喷出的炙热岩浆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 ‎【点睛】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人们无法进入地球内部观察,只能依靠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如图所示:‎ ‎33.读“某地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岩石类型:‎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沉积岩。‎ ‎(3)用图中数码填出形成下列地貌的地质作用:‎ 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________;‎ b.大理岩的形成________;‎ c.含煤岩层的形成________;‎ d.海底火山喷发________。‎ ‎【答案】 (1). 沉积岩 (2). 变质岩 (3). 岩浆岩 (4). 风化 (5). 侵蚀 ‎ ‎ (6). 搬运 (7). 堆积 (8). 固结成岩 (9). ③ (10). ⑤ (11). ④ (12). ①‎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考查了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地质作用。由题干可知岩石的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地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详解】(1)C类岩石由岩浆形成,因此为岩浆岩;A类岩石是由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应为沉积岩,则B为变质岩。‎ ‎(2)考查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即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3)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a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外力的侵蚀环节,应为③;b大理岩为变质岩,因此对应⑤;c含煤的岩层属沉积岩,因此为④;d海底火山喷发属岩浆活动,应为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循环过程和地质作用。通过对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分析,可知C为岩浆岩,因为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A为沉积岩,岩浆岩等裸露于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物沉积而形成沉积岩。通过分析可知B为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被埋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3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以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光照图,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____。‎ ‎(4)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____。‎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时,日落时间为______时。‎ ‎(6)A点的昼长为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小时。‎ ‎【答案】 (1). 南极 (2). 12 (3). 22 (4). (23°26′s,90°w) (5). AB (6). BC (7). D﹥A﹥E (8). 19°42′N (9). 12 (10). 18 (11). 3 (12). 21 (13). 12 (14). 6‎ ‎【解析】‎ ‎【详解】(1)此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光照图,此时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为南半球的夏至,北半球的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2)结合上题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图示90°E为0点,则90°W为12点,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 ‎(3)图中晨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线AB,昏线是顺着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的线BC。‎ ‎(4)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至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则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D﹥A﹥E,根据H=90°-该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可知,E点纬度66°34′,这一天E点距直射点的纬度距离为43°08′,故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E点。‎ ‎(5)E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其地方时为,12时,C点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则此时C的地方时为18时,乙点的昼长为18小时,则乙的日出时间是3时,日落时间为21时。‎ ‎(6)A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则其昼长为12小时,同一纬线昼夜长短相同,则乙点的昼长为18小时,则乙点的夜长为6小时。‎ ‎【点睛】1、判断晨昏线:‎ 晨昏线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其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晨昏线判断的关键是沿自转方向看,由夜到昼的为晨线,由昼到夜的则为昏线。晨线与昏线组成一个大圆平分地球。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余时间则与经线斜交。‎ ‎2、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由于太阳光为平行光,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在某一时刻太阳仅直射地球上某一点,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正中心。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在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为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位置可以根据晨昏线的位置来判定,晨昏线若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则直射南回归线;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直射赤道。‎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