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6.35 KB
- 2024-02-05 发布
湖南省衡阳市 2021 届新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 m 0=4kg 、倾角 θ =45°的斜面体 C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斜面上叠放质量均为 m=1kg
的物块 A 和 B,物块 B 的下表面光滑, 上表面粗糙且与物块 A 下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5,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块 B 在水平恒力 F 作用下与物块 A 和斜面体 C 一起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运
动,取 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块 A 受到摩擦力大小 5NfF
B.斜面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10m/s 2
C.水平恒力大小 F=15N
D.若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A 上, A、B、C 三物体仍然可以相对静止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BC .对物块 A 和 B 分析,受力重力、斜面体对其支持力和水平恒力,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sinθ 2F N ma
其中
cosθ 2N mg
对物块 A、B 和斜面体 C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0(2 )F m m a
联立解得
25m/sa
30NF
对物块 A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块 A 受到摩擦力大小
5NfF ma
故 A 正确, B、C 错误;
D.若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A 上,则有
AF mg ma
解得
225m/sAa a
所以物块 A 相对物块 B 滑动,故 D 错误;
故选 A。
2.电阻为 R 的单匝闭合金属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着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
T 时刻线框平面与中性面平行
B.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为 0
2
E T
C.线框转动一周做的功为
2
0E T
R
D.从
4
Tt 到
3
4
Tt 的过程中,线框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0
2
E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 2
Tt 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此时线圈所在平面与中性面垂直, A 错误;
B.当感应电动势等于零时,穿过线框回路的磁通量最大,且由 mE NBS 得
0 0m
m 2 21
E E TE
N
T
B 正确;
C.线圈转一周所做的功为转动一周的发热量
2m
22
0
( )
2
2
E
EEQ T T T
R R R
C 错误;
D.从 4
T 到 3
4
T 时刻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0m 22
2 2
EE T T
D 错误。
故选 B。
3.安培曾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地轴的环形电流引起的。现代研究发现:地球的表面层带有多余的电
荷,地球自转的速度在变慢。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带有多余的正电荷,地球的磁场将变弱
B.地球表面带有多余的正电荷,地球的磁场将变强
C.地球表面带有多余的负电荷,地球的磁场将变弱
D.地球表面带有多余的负电荷,地球的磁场将变强
【答案】 C
【解析】
【详解】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表面带电,从而形成环形电流。这一环形电流产生地磁场。若从北极俯视地球地
磁场由外向里, 由安培定则知产生磁场的环形电流方向应自东向西, 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则地球带负电。
地球自转速度变小,则产生的环形电流 I 变小,则产生的磁场变弱, ABD 错误, C 正确。
故选 C。
4.甲、 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 两车的速度 v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车的速度方向可能相反
B.在 t1 到 t 2 时间内,甲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C.在 t1 到 t2 时间内,两车在同一时刻的加速度均不相等
D.若 t=0 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运动过程中两车最多能相遇三次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速度是矢量,速度大于零代表一个方向,速度小于零则代表相反方向,所以两车速度方向相同,选项
A 错误;
B.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即加速度,在 t1 到 t2 时间内,甲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选项 B 错误;
C.平移乙的图像,在 t 1到 t 2时间内,有一时刻两车的加速度相等,选项 C 错误;
D.若 t=0 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可能乙会追上甲,甲再追上乙,甲再被乙反超,
两车最多能相遇三次,选项 D 正确。
故选 D。
5.某工厂检查立方体工件表面光滑程度的装置如图所示,用弹簧将工件弹射到反向转动的水平皮带传送
带上,恰好能传送过去是合格的最低标准。假设皮带传送带的长度为 10m 、运行速度是 8m/s,工件刚被
弹射到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是 10m/s,取重力加速度 g=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件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不大于 0.32 才为合格
B.工件被传送过去的最长时间是 2s
C.若工件不被传送过去,返回的时间与正向运动的时间相等
D.若工件不被传送过去,返回到出发点的速度为 10m/s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工件恰好传到右端,有
2
00 2v gL
代入数据解得
0.5
工件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不大于 0.5 才为合格,此时用时
0 2svt
g
故 A 错误 B 正确;
CD . 若工件不被传送过去,当反向运动时,最大速度与传送带共速,由于传送带的速度小于工件的初速
度,根据匀变速运动速度时间关系可知,返回的时间与正向运动的时间不相等,故 CD 错误。
故选 B。
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用两根细线 OA OB、 连接,细线 OA的另一端连接在车厢顶,细线 OB 的
另一端连接于侧壁,细线 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7 ,OB 保持水平,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车向左
做加速运动,当 OB 段细线拉力为 OA段细线拉力的两倍时,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sin 37 0.6,cos37 0.8 )( )
A. g B.
5
4
g C.
3
2
g D.
7
4
g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 OA段细线的拉力为 F ,则
cos37F mg
2 sin 37F F ma
求得 7
4
a g ,选项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
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7.如图( a)所示,在匀强磁场中,一电阻均匀的正方形单匝导线框 abcd 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轴 ab 匀速
转动,线圈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b)所示,若线框总电阻为 5Ω,则( )
A. cd 边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 16.5V
B.当线框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 45o 时,线框产生的电动势的大小为 22V
C.从 0t 到 0.01st 时间内,通过线框某一截面的电荷量为 24.4 10 C
D.线框转动一周产生的焦耳热为 3.87J
【答案】 AB
【解析】
【详解】
A.根据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得,交流电的电动势的瞬时值为
22 2 sin (V) 22 2 sin100 π(V)e t t
则交流电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22VE
cd 边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
3 16.5V
4cdU E
所以 A 正确;
B.当线框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 45o 时,即
π
4
t
则此时的电动势为
22Ve
所以 B 正确;
C.由图象可得交流电的周期为
0.02sT
从 0t 到 0.01st 时间内,即半个周期内,通过线框某一截面的电荷量为
2BSq
R R
由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可知
m
2π 22 2VBSE BS
T
211 2πT m
50
BS
则
-22 11 2πC 3.9 10 C
125
BSq
R
所以 C 错误;
D.此交流电的电流有效值为
4.4AEI
R
根据焦耳定律可得,线框转动一周产生的焦耳热为
2 1.936JQ I RT
所以 D 错误。
故选 AB 。
8.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 “嫦娥四号 ”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标志着我国探月航天工程达到
了一个新高度,如图所示为 “嫦娥四号 ”到达月球背面的巡视器。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 81 倍,
地球半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 4 倍。不考虑地球、月球自转的影响,则下列判断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9:4
B.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81:16
C.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9:2
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2:9
【答案】 BC
【解析】
【详解】
AB .根据天体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
可得
所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故 A 错误, B 正确;
CD .当质量为 m 的物体在环绕天体表面飞行时的速度即为天体第一宇宙速度,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有
可得第一宇宙速度
所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故 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BC 。
9.在粗糙地面上,某吋刻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判断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的可能运动状况( )
A.静止
B.可能原地向前无滑滚动
C.原地向左滚动
D.原地向右滚动
【答案】 ABCD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乒乓球角速度的方向与平动速度造成的效果是相反的, 故到稳定状态过程中选项中选项中的过程
都有可能出现的,故 ABCD 均正确。
故选 ABCD 。
10.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 x 与斜面倾角 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
大小不变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实验测得 x 与斜面倾角 的
关系如图乙所示, g 取 10 m/s2,根据图象可求出
A.物体的初速度 0v =6 m/s
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6
C.取不同的倾角 ,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 x 的最小值 min 1.44x m
D.当某次 = 30 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沿斜面下滑
【答案】 AC
【解析】
【详解】
AB. 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上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sin cosmg mg ma
得加速度为
sin cosa g g
由运动学公式当 =90°时, 2
0 2v gx ,可得 0 m2 6 sv gx ,当 =0 时,
2
0 2v gx ,可得
2
0 3
2 4
v
gx ,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C.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物体能达到的位移
2
0
2( sin cos )
vx
g g
由辅助角公式
2 2
0 2 1 sin( )v g x
可得位移 x 的最小值
2
0
min 2 1.44m
2 1
vx
g
故 C 项正确;
D.由于 > ant ,所以当物体在斜面上停止后,不会下滑,故 D 项错误。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
B.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D.无影灯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
【答案】 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是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 , 故 A 正确;
B.均匀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恒定的磁场,故 B 错误;
C.偏振是横波的特有现象,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故 C 正确;
D.无影灯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成的,故 D 错误。
故选 AC 。
12.若宇航员到达某一星球后,做了如下实验 :(1)让小球从距离地面高 h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测得小球下
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为 t;(2) 将该小球用轻质细绳固定在传感器上的 O 点,如图甲所示。给小球一个初速度
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绕 O 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传感器显示出绳子拉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所示 (图
中 F 1、F 2 为已知 )。已知该星球近地卫星的周期为 T,万有引力常量为 G,该星球可视为均质球体。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为 2
3
GT
B.小球质量为
2
2 1( )
12
F F t
h
C.该星球半径为
2
2 24
hT
t
D.环绕该星球表面运行的卫星的速率为 2
Th
t
【答案】 ABD
【解析】
【详解】
A. 对近地卫星有
2
2 2
4πMmG m R
R T
,星球密度
M
V
,体积 34 π
3
V R ,解得 2
3π
GT
,故 A 正确。
B.小球通过最低点时拉力最大,此时有
2
0
2
vF mg m
r
最高点拉力最小,此时有
2
1
vF mg m
r
最高点到最低点,据动能定理可得
2 2
0
1 1·2
2 2
mg r mv mv
可得 2 1 6F F mg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有
21
2
h gt
可得 2
2hg
t ,
2
2 1( )
12
F F tm
h
,故 B 正确。
C.根据
2 RT
v
及 v gR 可得:星球平均密度可表示为
2
3π 3
4π
g
GT GR
可得
2
2 22π
hTR
t
,故 C 错误。
D.环绕该星球表面运行的卫星的速率可表示为
2π
hTv gR
t
故 D 正确。
三、实验题 :共 2 小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13.某同学要用电阻箱和电压表测量某水果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考虑到水果电池组的内阻较大,为了
提高实验的精确度,需要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实验器材中恰好有一块零刻度在中央的双电压表,该同学便
充分利用这块电压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既能实现对该电压表的内阻的测量,又能利用该表完
成水果电池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他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待测水果电池组(电动势约 4V ,内阻约 50 )、双向电压表(量程为 2V ,内阻约为 2k )、电阻箱
( 0 9999: )、滑动变阻器( 0 200: ),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及若干导线。
( 1)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图连线后,首先测出了电压表的内阻。请完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实验步骤:
①将 1R 的滑动触头滑至最左端,将 S 拨向 1 位置,将电阻箱阻值调为 0;
②调节 1R 的滑动触头,使电压表示数达到满偏;
③保持 ______不变,调节 2R ,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 ______;
④读出电阻箱的阻值,记为 2R ,则电压表的内阻 VR ______。
( 2)若测得电压表内阻为 2k ,可分析此测量值应 ______(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真实值。
( 3)接下来测量水果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开关 S 拨至 ______(选填 “1”或 “2”)位置,将 1R 的滑动触片移到最 ______端,不再移动;
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一个合适值,记录下电压表的示数和电阻箱的阻值;
③重复步骤②,记录多组电压表的示数及对应的电阻箱的阻值。
( 4)若将电阻箱与电压表并联后的阻值记录为 R ,作出 1 1
U R
图象,则可消除系统误差,如图所示,其
中纵截距为 b,斜率为 k ,则电动势的表达式为 ______,内阻的表达式为 ______。
【答案】 (1)③ 1R 半偏(或最大值的一半) ④ 2R (2)大于 (3)① 2 左 ( 4)
1E
b
kr
b
【解析】
【详解】
( 1)由题图可知,当 S 拨向 1 位置,滑动变阻器 1R 在电路中为分压式接法,利用电压表的半偏法得:调
节 1R 使电压表满偏;
[1]. 保持 1R 不变, 2R 与电压表串联;
[2]. 调节 2R 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半偏(或最大值的一半) ;
[3]. 则电压表的内阻 vR 与电阻箱示数 2R 相同。
( 2) [4].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调节 2R 变大使电压表达到半偏的过程中,总电阻变大。干路总电流
变小,由 ·E I r U 外 得 U 外 变大,由电路知 U U U 右外 并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右侧分得的电压
·U I R右 右 变小,则 U 并 变大,电压表半偏时, 2R 上分得的电压就会大于电压表上分得的电压,那么 2R
的阻值就会大于电压表的阻值。
( 3) [5].[6]. 测水果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利用伏阻法, S 拨到 2 位置,同时将 1R 的滑动触头移到最左
端。利用 1
1
2
UE U r
R , 1
1
2
UE U r
R
''
' ,联立求 E、 r。
( 4) [7].[8].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UE U r
R ,
变形得
1 1 1r
U E R E ,
则
r k
E ,
1 b
E ,
解得:
1E
b ,
kr
b 。
14.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反映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中的四个步骤,将它们按操作先后顺序排
列应是 ________(用符号表示)
(2)用“油膜法 ”来粗略估测分子的大小,是通过一些科学的近似处理,这些处理有: ___________ 。
(3)某同学通过测量出的数据计算分子直径时,发现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可能是由于( _____)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溶液浓度低于实际值
C.计算油膜面积时,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计为一格
D.求每滴溶液体积时, 1mL 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 10 滴
【答案】 dacb 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 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做紧密排列的球
形分子 A
【解析】
【详解】
(1)[1] “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实验步骤为:配制酒精油酸溶液 (教师完成,记下配制比例 ) →测定一
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d) →准备浅水盘 →形成油膜 (a) →描绘油膜边缘 (c) →测量油膜面积 (b) →计算分子直
径;因此操作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dacb;
(2)[2] 在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中,我们的科学的近似处理是:①油膜是呈单分子分布的;②把
油酸分子看成球形;③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3)[3] 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
Vd
S
V 是纯油酸的体积, S 是油膜的面积。
A. 油酸未完全散开,测得的 S 偏小,测得的分子直径 d 将偏大,故 A 正确;
B. 如果测得的油酸溶液浓度低于实际值,测得的油酸的体积偏小,测得的分子直径将偏小,故 B 错误;
C. 计算油膜面积时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计为一格,测得的 S 将偏大,测得的分子直径将偏小,故 C 错
误;
D. 求每滴体积时, lmL 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 10 滴,一滴溶液的体积
1
1 mLV
n
可知,测得一滴液体的体积偏小,测得纯油酸的体积将偏小,测得的分子直径将偏小,故 D 错误。
四、解答题:本题共 3 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5.有一个容积 V=30L 的瓶内装有质量为 m 的某种气体,由于用气,瓶中的压强由 p1=50atm 降到 p 2
= 30atm ,温度始终保持 0℃,已知标准状况下 1mol 气体的体积是 22.4L ,求:
①使用掉的气体的质量 Δm;
②使用掉的气体的分子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6.0 ×1023mol -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答案】① Δm=0.4m ②n=1.6 ×1025 个
【解析】①用气过程中,温度不变,由
p1V 1=p 2V 2,V 2=50 L
可得用掉的气体在压强为 30 atm 时的体积为 ΔV=V 2-V 1=20 L ,Δm=0.4m
②再由 p 2ΔV=p 0V 3
可得这部分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V 3=600 L
所以,
23 253 600 6.0 10 =1.6 10
22.4A
Vn N
V摩
个 个 。
16.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边缘处固定一轻质定滑轮, A 为质量为 2m 的足够长的木板, B、C、D 为
三个质量均为 m 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B 放在 A 上, B 通过水平且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与 D 连接,
D 悬在空中。 C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A 的右方某处( A、C 和滑轮在同一直线上) 。A、B 间存在摩擦力,且
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在 D 的牵引下, A 和 B 由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加速运动,一段时间
后 A 与 C 发生时间极短的弹性碰撞, 设 A 和 C 到定滑轮的距离足够远, D 离地面足够高, 不计滑轮摩擦,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1)为使 A 与 C 碰前 A 和 B 能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求 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应满足的条件;
(2)若 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75,A 与 C 碰撞前 A 速度大小为 v0,求 A 与 C 碰后,当 A 与 B 刚好相
对静止时, C 与 A 右端的距离。
【答案】 (1) 1
2
;( 2)
2
04
3
vd
g
【解析】
【分析】
【详解】
( 1) B 对 A 的最大静摩擦来提供 A 向前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2 2
mg ga
m
对 ABC 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4mg ma
联立解得
1=
2
所以 μ应满足 1
2 。
( 2)设 A 与 C 碰撞后, A 和 C 的速度分别为 vA 和 vC,则
02 2 A cmv mv mv
2 2 2
0
1 1 12 2
2 2 2 CAmv mv mv
解得
0
1
3Av v
0
4
3cv v
设 A 与 C 碰后,绳的拉力为 F' T , B 和 D 加速的加速度大小为 a2,则
T 2mg F ma
T 2F mg ma
解得
2
1
8
a g
A 的加速度大小为 a3,则
32mg ma
解得
3
3
8
a g
设碰后,经时间 t, A 和 B 的速度相同,则
A 3 0 2v a t v a t
时间 t 内 A 的位移
2
A A 3
1
2
x v t a t
时间 t 内 C 的位移
C Cx v t
所求距离为
C Ad x x
解得
2
04
3
vd
g
17.如图所示, ABCD 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轨道, AB 段平直倾斜且粗糙, BC 段是光滑圆弧,对应的
圆心角 53 ,半径为 r ,CD 段水平粗糙,各段轨道均平滑连接,在 D 点右侧固定了一个 1
4
圆弧挡板
MN ,圆弧半径为 R,圆弧的圆心也在 D 点。倾斜轨道所在区域有场强大小为
9
5
mgE
q
、方向垂直于斜
轨向下的匀强电场。 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正电小物块 (视为质点 )在倾斜轨道上的 A 点由静止释
放,最终从 D 点水平抛出并击中挡板。 已知 A,B 之间距离为 2r ,斜轨与小物块之的动摩擦因数为 1
4
,
设小物块的电荷量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 g, 53 0.8sin , 53 0.6cos 。求:
(1)小物块运动至圆轨道的 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改变 AB 之间的距离和场强 E 的大小,使小物块每次都能从 D 点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并击中挡板的
不同位置,求击中挡板时小物块动能的最小值。
【答案】 (1)在 C 点小物块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13
5NF mg ;(2)小物块动能的最小值为
min
3
2kE mgR
【解析】
【详解】
(1)小物块由 A 到 B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12 2
2 Bmgsin r mgcos qE r mv
解得: 4
5Bv gr
小物块由 B 到 C 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 21 11 cos
2 2C Bmgr mv mv
解得: 8
5Cv gr
在 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C
N
vF mg m
r
解得: 13
5NF 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在 C 点小物块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13
5NF mg
(2)小物块离开 D 点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 0x v t
竖直方向: 21
2
y gt
而: 2 2 2x y R
小物块平抛过程机械能守恒,得: 2
0
1
2kmgy E mv
由以上式子得:
2 3
4 4k
mgR mgyE
y
由数学中均值不等式可知:
2 3 32
4 4 2k
mgR mgyE mgR
y
则小物块动能的最小值为 min
3
2kE m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