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0 KB
  • 2024-01-23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热点强化从弱国外交到大国外交作业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热点强化练三 从弱国外交到大国外交 一、选择题 ‎1.(2018·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这说明当时(  )‎ A.中央集权削弱 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 C.地方自主性增强 D.满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 答案 D 解析 材料“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地方上书中央,不能反映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地方自主性增强,故A、C项错误;材料“广州城陷后……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不符合近代民族国家的外交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广州城陷后……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可知清政府从官员到皇帝都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理念,故D项正确。‎ ‎2.(2019·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题,28)(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  )‎ A.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B.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 C.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 D.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的是太平天国的外交活动,太平天国主张和外国人正常交往,但又允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这是不符合外交惯例的,反映了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故B项正确。‎ ‎3.(2018·邢台高三12月质量检测题,10)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其目的是(  )‎ 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 B.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 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 D.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希望通过朝鲜的“中立化”,以阻止日本对朝鲜的独占,继续确保朝鲜半岛成为中国东北边疆的一个安全屏障,故A项正确。‎ ‎4.(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题,30)自1943年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C.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D.中国以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赢得国际声誉 答案 C 解析 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在抗战中的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一信息,故D项错误。‎ ‎5.(2018·泉州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题,14)读下表 时间 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10~1950.1‎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 ‎1950.4~1950.10‎ 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 据此推知,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外交(  )‎ A.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 B.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 C.“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 D.独立自主与不结盟 答案 C 解析 建交国家既体现“一边倒”,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 ‎6.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还在联合国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时投弃权票。20世纪50年代中英建交(  )‎ A.是中英两国利益协调的产物 B.是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重要因素 C.促进了中欧外交关系的缓和 D.完美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A 解析 “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可见英国是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故A项正确。‎ ‎7.(2018·北京昌平高三上学期期末抽测题,14)1956年至1964年,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周恩来总理对亚非国家进行了三次正式友好访问。为此局面奠定基础的外交事件是(  )‎ A.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B.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外交的成功 C.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中美两国之间打破长期隔绝状态 答案 B 解析 在1955年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会后中国同很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 ‎8.(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15)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评价为引发了“外交核爆炸”。这主要是因为(  )‎ A.打破了当时美苏所把持的两极格局 B.中法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D.美苏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答案 A 解析 材料“外交核爆炸”反映出中法建交的世界影响。原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法国与中国建交,冲击了当时美苏所把持的两极格局,具有世界影响,故A项正确;B项是中法建交的原因,而非其影响,故B项错误;C项是中法建交的原因,而非其影响,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多国建交,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就失败了,故D项错误。‎ ‎9.(2018·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15)1971年2月,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这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尼克松政府(  )‎ A.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B.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试图改善中美关系 D.谋求实现访问中国的既定目标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与材料中“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相符,故C项正确。‎ ‎10.(2018·保定高三摸底,17)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  )‎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 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答案 D 解析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1972年,故A项错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B项错误;1971年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力发展落后,故C项错误;中国与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建交,得到它们的支持,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D项正确。‎ ‎11.(2019·郑州模拟,13)1980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此次奥运会。198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国家以安全问题为由宣布不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该届奥运会是中国大陆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这反映出(  )‎ A.中国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 B.国际政治斗争冲击体育运动 C.意识形态是外交决定性因素 D.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开始瓦解 答案 B 解析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国际政治斗争冲击体育运动,故B项正确;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各国的自身利益和综合国力,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开始瓦解是在20‎ 世纪60年代,故D项错误。‎ ‎12.(2018·天津滨海七所重点学校联考题,8)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知,中国与世界不同的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重庆高三11月调研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答案 (1)特点:以中华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 具有等级色彩;崇尚睦邻友好,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 原因: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国力的衰落;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等。‎ ‎(2)不同:前者追求“万邦来朝”的天朝意识(中心意识);后者致力于探索互利共赢新模式,解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理解:世界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当今世界依然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国家利益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 ‎14.(2019·博文雅道高三测评,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是继西晋灭亡以后南北长期分裂又重新走向统一的两个王朝。经过隋朝的短暂统治,唐朝建立起更为稳固和广阔的统一国家。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哪一方面,唐朝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致使中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所以,唐王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的世界上,唐王朝是先进的、强大的、文化高度发展的国家。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曾经发挥过先导作用、楷模作用、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 ‎——摘编自牛致功《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中国在战时获得的大国地位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这种大国地位是美国给予的,而非中国或苏联的成就。曹学恩认为,中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确定从法理上确定了中国的大国国际地位,但仅是形式上的。中国并未获得与美英苏三国平等的大国权力。杨成竹认为,中国在二战时期的世界大国地位并不牢固,所谓的大国地位只是一种形式。 ——摘编自耿密《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研究综述》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崇高国际地位形成的历史前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时与二战时中国大国地位的不同。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几位学者对二战后中国大国地位的说法?‎ 答案 (1)前提: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民族交融,心态开放,活力旺盛;政治经济制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经济文化具有领先世界的水平。(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 ‎(2)不同:唐朝的综合国力强大,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二战时,中国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并没有真正得到大国的地位。‎ 看待:费正清美国给予中国大国地位的说法不正确,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作用和贡献而得到的。中国学者关于中国仅仅是从形式上的大国的观点符合当时的情况。‎

相关文档